博洛听了,赶紧躬向道:“属下失言了。”
多铎这才缓和了语调,“福州港之战,据溃兵描述,弹中雨下,火炮轰击次数数不胜数,黄斌卿又怎么舍得下这么大的本钱,这不符合常理。再有,黄斌卿立下如此大功,不说其它,单就救驾之功,就当被隆武册封国公之位,可这几日攻防下来,他却从未露面。城中也未树起他的旗号。咄咄怪事啊?”
这话真没错,这个时代的战争,旗号很重要。
譬如说,城中如果是黄斌卿主帅,那么城头所竖的旗帜,一定是“黄”字帅旗。
可现在,城头竖的是“郑”字旗和“张”字旗。
这说明,主帅肯定不是黄斌卿。
那么就更奇怪了,如果确是黄斌卿率舟山水师救了隆武的驾,那么理所应当,黄斌卿应当为主帅,至少是一门主将才对。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说来也巧,此时有斥候前来禀报。
“禀王爷,浙东传来急讯,半月前庆泰朝水师在杭州湾击败隆武舟山水师,舟山水师已尽入庆泰朝之手。”
博洛闻听愕然。
多铎“噌”地起身,用力一击案板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本王听闻港口炮战,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原来是这小子在其中捣鬼。”
博洛此时也醒悟过来,“王爷这么一说,属下也想起攻打杭州城时,吴争指挥的火炮了,这种火炮轰击的情形,果然如出一辙。”
“住嘴!”多铎厉喝道,杭州城一战,他败得太过屈辱,这是他心中的一丝痛,不想被提及。
博洛闻声闭嘴,不敢忤逆。
多铎大喝道:“来人,速派人传信摄政王,庆泰朝背信毁约,遣水师助隆武攻击我军,致使福州城易手,数万将士伤亡……本王恳请摄政王殿下调兵征讨应天府。”
说到此处,多铎转身对博洛下令道:“命方国安立即率部攻平岗山、沥海两地,不得有误。”
博洛这里不得不开口了,“王爷,如今我军兵力不足,福建、广东未定,不宜重开战端啊。”
多铎暴怒,一脚踹向案板,可惜,他的一只脚被齐踝炸断,如今是安得义肢,哪有原配脚灵活?
好的那只脚踹出,这只假脚就承受不住了,身子一歪,整个人轰然倒下。
博洛赶紧冲上前搀扶。
多铎羞愤交加,厉声大喝道:“吴争,本王发誓,必杀你!”
……。
收复绍兴之心,吴争一直都有。
前世今生,都是绍兴籍人,眼看着绍兴沦陷敌手,这是一种煎熬。
况且父亲还滞留平岗山,吴争更是心中不安。
数月过去,已近年关。
吴争很想一家团聚,可这,需要一个契机。
以应对朝野的口诛笔伐。
人啊,就是喜欢安逸,那些回到南京的文人们,又开始了他们吟诗填词、纸醉金迷的生活。
吴争是真不明白,说好的北伐呢,说好的光复呢?
敢情整个庆泰朝就自己一人想要北伐不成?
吴争绝对有理由相信,如果自己在杭州对绍兴动兵,应天府必定有文臣聚集起来弹劾自己擅动刀兵,引发战争。
吴争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还需要依仗着这些人去治理各地,哪怕整个朝堂的人换个遍,新任官员,无非也是这个德性,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根深蒂固,没法治。
吴争只有在杭州打造出一片新的景象,才能去吸引他们,慢慢潜移默化他们、改变他们。
可这需要时间,吴争等不及了。
战争来得非常突然,就象是老天知道了吴争的心思,清军率先发动了进攻,这给了吴争出兵收复绍兴的契机。
可是,让吴争发愁的是,清军的骤然发动,竟然是三面同时进攻。
清廷以济尔哈朗为帅,谭泰、何洛会辅之,以江北集结的三万八旗军,八万明军降军,沿靖江、泰兴、仪真、江浦四地线发起进攻,整条长江水域上,处处是战场。
王之仁派人向吴争紧急求援,希望吴争调水师第三营(原舟山水师)增援,朝廷同时诏令吴争调有力之一部北上增援。
可吴争能调吗?
在接到军情的同时,沥海陈胜传来急讯,绍兴府清军向沥海和平岗山异动,双方已经发生小规模战斗。
南北受敌,吴争有些手足无措施了。
新兵还在训练,而这支新军,吴争从招募时就没打算将他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他是在等待卫匡国的火枪。
而除去这支新军,吴争麾下三万多军队,分散在杭州、嘉兴、松江三地。
此时,马士英向吴争谏言,不管应天府,那里有着王之仁的两支水师和钱家兄弟的禁卫军,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抽调建阳卫夏完淳部增援,也比从杭州调兵速度快。
马士英向吴争指出,沥海、平岗山或许才是清军进攻的重点,因为清廷非常清楚,庆泰朝以南京为都城,必定是严防死守,仓促发动战争,仅以十一万大军想迅速突破兴国公两支水师的拦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吴争深以为然,当然,马士英的话,正好破例了吴争的意愿。
于是令麾下将领制订渡江收复绍兴府的战术部署,然后亲自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送至王之仁,一封送去建阳交给夏完淳。
同时,吴争咬牙调出水师第三营,令其立即北上,归入王之仁辖下,仅留下运载军队的船只,以供渡钱塘江之用。
战争已至,杭州府瞬间忙乱起来。
外商纷纷离开杭州港出海躲避战乱,百姓开始向北面嘉兴、苏州府逃难。
在莫执念的建议下,吴争立即下令封闭城门,除外商之外,百姓不得离开杭州府。
这道命令,让杭州城顿时安静下来,没有了逃出去的希望,百姓们反而平静了。
人心嘛,都是这样,没有希望,就没有绮念。
而莫执念建议封城的意图,却是怕细作捣乱、破坏,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好在杭州府在之前,被吴争的“肃反运动”清理得差不多了,户籍的更新和曾经降过清的人员清理,极大地遏制了细作进入杭州城的可能性。
--
多铎这才缓和了语调,“福州港之战,据溃兵描述,弹中雨下,火炮轰击次数数不胜数,黄斌卿又怎么舍得下这么大的本钱,这不符合常理。再有,黄斌卿立下如此大功,不说其它,单就救驾之功,就当被隆武册封国公之位,可这几日攻防下来,他却从未露面。城中也未树起他的旗号。咄咄怪事啊?”
这话真没错,这个时代的战争,旗号很重要。
譬如说,城中如果是黄斌卿主帅,那么城头所竖的旗帜,一定是“黄”字帅旗。
可现在,城头竖的是“郑”字旗和“张”字旗。
这说明,主帅肯定不是黄斌卿。
那么就更奇怪了,如果确是黄斌卿率舟山水师救了隆武的驾,那么理所应当,黄斌卿应当为主帅,至少是一门主将才对。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说来也巧,此时有斥候前来禀报。
“禀王爷,浙东传来急讯,半月前庆泰朝水师在杭州湾击败隆武舟山水师,舟山水师已尽入庆泰朝之手。”
博洛闻听愕然。
多铎“噌”地起身,用力一击案板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本王听闻港口炮战,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原来是这小子在其中捣鬼。”
博洛此时也醒悟过来,“王爷这么一说,属下也想起攻打杭州城时,吴争指挥的火炮了,这种火炮轰击的情形,果然如出一辙。”
“住嘴!”多铎厉喝道,杭州城一战,他败得太过屈辱,这是他心中的一丝痛,不想被提及。
博洛闻声闭嘴,不敢忤逆。
多铎大喝道:“来人,速派人传信摄政王,庆泰朝背信毁约,遣水师助隆武攻击我军,致使福州城易手,数万将士伤亡……本王恳请摄政王殿下调兵征讨应天府。”
说到此处,多铎转身对博洛下令道:“命方国安立即率部攻平岗山、沥海两地,不得有误。”
博洛这里不得不开口了,“王爷,如今我军兵力不足,福建、广东未定,不宜重开战端啊。”
多铎暴怒,一脚踹向案板,可惜,他的一只脚被齐踝炸断,如今是安得义肢,哪有原配脚灵活?
好的那只脚踹出,这只假脚就承受不住了,身子一歪,整个人轰然倒下。
博洛赶紧冲上前搀扶。
多铎羞愤交加,厉声大喝道:“吴争,本王发誓,必杀你!”
……。
收复绍兴之心,吴争一直都有。
前世今生,都是绍兴籍人,眼看着绍兴沦陷敌手,这是一种煎熬。
况且父亲还滞留平岗山,吴争更是心中不安。
数月过去,已近年关。
吴争很想一家团聚,可这,需要一个契机。
以应对朝野的口诛笔伐。
人啊,就是喜欢安逸,那些回到南京的文人们,又开始了他们吟诗填词、纸醉金迷的生活。
吴争是真不明白,说好的北伐呢,说好的光复呢?
敢情整个庆泰朝就自己一人想要北伐不成?
吴争绝对有理由相信,如果自己在杭州对绍兴动兵,应天府必定有文臣聚集起来弹劾自己擅动刀兵,引发战争。
吴争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还需要依仗着这些人去治理各地,哪怕整个朝堂的人换个遍,新任官员,无非也是这个德性,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根深蒂固,没法治。
吴争只有在杭州打造出一片新的景象,才能去吸引他们,慢慢潜移默化他们、改变他们。
可这需要时间,吴争等不及了。
战争来得非常突然,就象是老天知道了吴争的心思,清军率先发动了进攻,这给了吴争出兵收复绍兴的契机。
可是,让吴争发愁的是,清军的骤然发动,竟然是三面同时进攻。
清廷以济尔哈朗为帅,谭泰、何洛会辅之,以江北集结的三万八旗军,八万明军降军,沿靖江、泰兴、仪真、江浦四地线发起进攻,整条长江水域上,处处是战场。
王之仁派人向吴争紧急求援,希望吴争调水师第三营(原舟山水师)增援,朝廷同时诏令吴争调有力之一部北上增援。
可吴争能调吗?
在接到军情的同时,沥海陈胜传来急讯,绍兴府清军向沥海和平岗山异动,双方已经发生小规模战斗。
南北受敌,吴争有些手足无措施了。
新兵还在训练,而这支新军,吴争从招募时就没打算将他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他是在等待卫匡国的火枪。
而除去这支新军,吴争麾下三万多军队,分散在杭州、嘉兴、松江三地。
此时,马士英向吴争谏言,不管应天府,那里有着王之仁的两支水师和钱家兄弟的禁卫军,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抽调建阳卫夏完淳部增援,也比从杭州调兵速度快。
马士英向吴争指出,沥海、平岗山或许才是清军进攻的重点,因为清廷非常清楚,庆泰朝以南京为都城,必定是严防死守,仓促发动战争,仅以十一万大军想迅速突破兴国公两支水师的拦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吴争深以为然,当然,马士英的话,正好破例了吴争的意愿。
于是令麾下将领制订渡江收复绍兴府的战术部署,然后亲自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送至王之仁,一封送去建阳交给夏完淳。
同时,吴争咬牙调出水师第三营,令其立即北上,归入王之仁辖下,仅留下运载军队的船只,以供渡钱塘江之用。
战争已至,杭州府瞬间忙乱起来。
外商纷纷离开杭州港出海躲避战乱,百姓开始向北面嘉兴、苏州府逃难。
在莫执念的建议下,吴争立即下令封闭城门,除外商之外,百姓不得离开杭州府。
这道命令,让杭州城顿时安静下来,没有了逃出去的希望,百姓们反而平静了。
人心嘛,都是这样,没有希望,就没有绮念。
而莫执念建议封城的意图,却是怕细作捣乱、破坏,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好在杭州府在之前,被吴争的“肃反运动”清理得差不多了,户籍的更新和曾经降过清的人员清理,极大地遏制了细作进入杭州城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