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点了点头,刚刚才舒展开的眉毛此时又凑到一块儿去了。
只见他忧心忡忡的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然后哭笑不得的说道:“爱妃以为朕是贪图她美色吗,朕要纳她为妃不过是防范于未然之举,未曾想今日朝堂之上,阳夏侯竟然以朕当日许诺相求。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阴丽华看见刘秀那一脸不甘的模样,心里更是难受的无以复加。且不说他是否贪念美色,如今失策,以后的事情就难以预料了。于是,她的脸上也爬满了担忧。
“禀圣上,有人从涿郡送来急报!”
以侍卫急匆匆的跑上前,跪在地上说道。
刘秀一听,脸色更为难看,他的心里此时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于是忙说道:“速传使者进来!”
侍卫低喝一声是,起身走出了御花园,不消片刻便带进来一个满身狼狈的士兵。
“小的参见陛下。”
那士兵见了刘秀,忙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置于头顶。
“涿郡有何要事,你且道来。”
刘秀见那士兵一脸的风尘仆仆,似乎是因为赶路而脸色苍白。于是他心中更是担忧。
“禀圣上,太守张丰举兵谋反。”士兵顿了顿,咽了口唾沫,又说道:“还,还有渔阳太守彭宠,也反了。”
闻言,刘秀身子一震,瞪大了眼睛说道:“什么?张丰举兵造反?连彭宠也反了?真是反了天了!”
刘秀顿时大怒,一巴掌拍在几案上,砰地一声。
阴丽华在一旁看的傻了眼,也没有吭声。几个侍卫更是吓得浑身直哆嗦,相互交换着眼神,谁也没敢说话。
“彭宠前些日子觐见,朕不过是说了他几句,他竟敢与人合谋,反了,真是反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昔日跟随他鞍前马后的彭宠,也有谋反的这一天。
“传令下去,朕要御驾亲征,讨伐逆贼!”
刘秀的心里气不打一处来,他此时已经是两眼通红,杀气十足,巴不得马上带兵前去剿灭彭宠那个逆贼。
阴丽华心下骇然,忙问道:“陛下不可啊!陛下还是先冷静一下吧,此事非同小可,陛下还需与大臣商议再行事不迟。”
经她这么一说,刘秀也冷静了几分。思来想去,自己身为帝王,总不能如此鲁莽行事,于是想着先冷静冷静,找个人商量一下对策再说。
“爱妃言之有理,不过,朕当找谁商议为好?”他转脸看着阴丽华,以询问的目光望着她。
阴丽华想了想,轻声道:“臣妾听闻大司徒伏湛素有贤明,虽在仓卒,造次必于文德,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陛下此时正郁结于心,倒不如与大司徒商论此事,于陛下必定大有裨益。”
“也好。”
听了阴丽华的一番话,刘秀木然的点了点头,说道:“速去传召大司徒伏湛来见。”
“是!”
近前的侍卫下跪领命,便去找伏湛去了。
而此时的伏湛正是疾病缠身,每日卧病在床,已有半月有余。他躺在床上喘息着,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气息不稳,断断续续,偶尔还要咳嗽几声。
“吱呀”一声,门推开了。
伏湛府上的家丁把侍卫引进屋内,便上前唤道:“老爷,圣上命人来寻你来了。”
睡得正迷糊的伏湛睁开眼,用沙哑的声音问道:“此时是什么时辰了?”
“老爷,快到午时了。”家丁轻声说道。
“什么,我竟然睡了这么久,快扶我起来。”
伏湛略微一怔,于是在家丁搀扶下起身。他一看见站在面前的侍卫,就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说道:“还望陛下恕罪,臣不能亲自前去面圣。”
侍卫似乎有些尴尬,说道:“大司徒身体抱恙,我定会禀明圣上。”
“不知陛下召见,可有要事?此次我虽不能亲自前往,却仍有嫠纬之忧,当为君分忧才是。”
伏湛跟侍卫道了谢,又想,刘秀找自己肯定是有要紧事,即便不能去也一定要为陛下分忧,于是又追问道。
侍卫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伏湛,只见他原本面沉如水,此刻也是忧色难藏,满面愁容。
伏湛想了想,说道:“如此,我便呈上奏折,与陛下言明我的担忧。快去,去寻来笔墨竹简。”
“是。”家丁点了点头,忙跑出了屋外。
伏湛强忍着头疼欲裂的滋味,俯首疾书,最后将竹简裹好了,送到侍卫的手上。
侍卫拿了竹简告别伏湛,又马不停蹄的赶回皇宫,将竹简交到刘秀的手里。
伏湛所言,是劝阻刘秀不要去亲征。
里面写道:“臣听闻昔日周文王受命讨伐五个国家,每逢出征必先询问同族,然后与群臣商议。再加上用蓍草龟甲占卜,来确定行动,因此谋划才会成功,占卜也会吉利,征战也会获胜。”
“然文王攻打崇国,崇人坚守城池,文王撤兵修文德然后攻伐,是以为其重人命,相机行事。因此天下三分,其占有二。”
刘秀轻声读着伏湛写的奏折,觉得他说的也有些道理,便接着看了下去。
“陛下于纷乱中受天命,登大寳,光宗耀祖。前后四年,攻减檀乡,制服五校,降服铜马,攻破赤眉,诛杀邓奉等人,不可谓无功。只是如今京城空虚,粮草不足,为何近处尚未降服却先对付边塞之外?况且渔阳紧邻北狄,若受困迫,必定寻求北狄的帮助,到那时又该如何是好。众部远行,人马疲劳,运粮不易,而渔阳粮草赋税向来稀少,哪里值得陛下舍近求远,先图谋略?希望陛下学习文王用兵广泛谋划,往近处考虑征伐前后的事宜,询问有关官吏,让他们献出计策,取其精华,由陛下抉择,以中原为忧念。臣肺腑之言,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奏折的最后落款写着几个大字,伏湛敬上。
看完了伏湛分条缕析的奏折,刘秀也不禁思考。带着大部队远行二千多里,路途上粮草的供给确实是个大问题。先前冲昏了头脑,此刻想来庆幸阴丽华在一旁提醒,还有伏湛这么个头脑清晰的大臣为自己出谋划策,确实是万幸。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
只见他忧心忡忡的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然后哭笑不得的说道:“爱妃以为朕是贪图她美色吗,朕要纳她为妃不过是防范于未然之举,未曾想今日朝堂之上,阳夏侯竟然以朕当日许诺相求。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阴丽华看见刘秀那一脸不甘的模样,心里更是难受的无以复加。且不说他是否贪念美色,如今失策,以后的事情就难以预料了。于是,她的脸上也爬满了担忧。
“禀圣上,有人从涿郡送来急报!”
以侍卫急匆匆的跑上前,跪在地上说道。
刘秀一听,脸色更为难看,他的心里此时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于是忙说道:“速传使者进来!”
侍卫低喝一声是,起身走出了御花园,不消片刻便带进来一个满身狼狈的士兵。
“小的参见陛下。”
那士兵见了刘秀,忙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置于头顶。
“涿郡有何要事,你且道来。”
刘秀见那士兵一脸的风尘仆仆,似乎是因为赶路而脸色苍白。于是他心中更是担忧。
“禀圣上,太守张丰举兵谋反。”士兵顿了顿,咽了口唾沫,又说道:“还,还有渔阳太守彭宠,也反了。”
闻言,刘秀身子一震,瞪大了眼睛说道:“什么?张丰举兵造反?连彭宠也反了?真是反了天了!”
刘秀顿时大怒,一巴掌拍在几案上,砰地一声。
阴丽华在一旁看的傻了眼,也没有吭声。几个侍卫更是吓得浑身直哆嗦,相互交换着眼神,谁也没敢说话。
“彭宠前些日子觐见,朕不过是说了他几句,他竟敢与人合谋,反了,真是反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昔日跟随他鞍前马后的彭宠,也有谋反的这一天。
“传令下去,朕要御驾亲征,讨伐逆贼!”
刘秀的心里气不打一处来,他此时已经是两眼通红,杀气十足,巴不得马上带兵前去剿灭彭宠那个逆贼。
阴丽华心下骇然,忙问道:“陛下不可啊!陛下还是先冷静一下吧,此事非同小可,陛下还需与大臣商议再行事不迟。”
经她这么一说,刘秀也冷静了几分。思来想去,自己身为帝王,总不能如此鲁莽行事,于是想着先冷静冷静,找个人商量一下对策再说。
“爱妃言之有理,不过,朕当找谁商议为好?”他转脸看着阴丽华,以询问的目光望着她。
阴丽华想了想,轻声道:“臣妾听闻大司徒伏湛素有贤明,虽在仓卒,造次必于文德,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陛下此时正郁结于心,倒不如与大司徒商论此事,于陛下必定大有裨益。”
“也好。”
听了阴丽华的一番话,刘秀木然的点了点头,说道:“速去传召大司徒伏湛来见。”
“是!”
近前的侍卫下跪领命,便去找伏湛去了。
而此时的伏湛正是疾病缠身,每日卧病在床,已有半月有余。他躺在床上喘息着,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气息不稳,断断续续,偶尔还要咳嗽几声。
“吱呀”一声,门推开了。
伏湛府上的家丁把侍卫引进屋内,便上前唤道:“老爷,圣上命人来寻你来了。”
睡得正迷糊的伏湛睁开眼,用沙哑的声音问道:“此时是什么时辰了?”
“老爷,快到午时了。”家丁轻声说道。
“什么,我竟然睡了这么久,快扶我起来。”
伏湛略微一怔,于是在家丁搀扶下起身。他一看见站在面前的侍卫,就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说道:“还望陛下恕罪,臣不能亲自前去面圣。”
侍卫似乎有些尴尬,说道:“大司徒身体抱恙,我定会禀明圣上。”
“不知陛下召见,可有要事?此次我虽不能亲自前往,却仍有嫠纬之忧,当为君分忧才是。”
伏湛跟侍卫道了谢,又想,刘秀找自己肯定是有要紧事,即便不能去也一定要为陛下分忧,于是又追问道。
侍卫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伏湛,只见他原本面沉如水,此刻也是忧色难藏,满面愁容。
伏湛想了想,说道:“如此,我便呈上奏折,与陛下言明我的担忧。快去,去寻来笔墨竹简。”
“是。”家丁点了点头,忙跑出了屋外。
伏湛强忍着头疼欲裂的滋味,俯首疾书,最后将竹简裹好了,送到侍卫的手上。
侍卫拿了竹简告别伏湛,又马不停蹄的赶回皇宫,将竹简交到刘秀的手里。
伏湛所言,是劝阻刘秀不要去亲征。
里面写道:“臣听闻昔日周文王受命讨伐五个国家,每逢出征必先询问同族,然后与群臣商议。再加上用蓍草龟甲占卜,来确定行动,因此谋划才会成功,占卜也会吉利,征战也会获胜。”
“然文王攻打崇国,崇人坚守城池,文王撤兵修文德然后攻伐,是以为其重人命,相机行事。因此天下三分,其占有二。”
刘秀轻声读着伏湛写的奏折,觉得他说的也有些道理,便接着看了下去。
“陛下于纷乱中受天命,登大寳,光宗耀祖。前后四年,攻减檀乡,制服五校,降服铜马,攻破赤眉,诛杀邓奉等人,不可谓无功。只是如今京城空虚,粮草不足,为何近处尚未降服却先对付边塞之外?况且渔阳紧邻北狄,若受困迫,必定寻求北狄的帮助,到那时又该如何是好。众部远行,人马疲劳,运粮不易,而渔阳粮草赋税向来稀少,哪里值得陛下舍近求远,先图谋略?希望陛下学习文王用兵广泛谋划,往近处考虑征伐前后的事宜,询问有关官吏,让他们献出计策,取其精华,由陛下抉择,以中原为忧念。臣肺腑之言,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奏折的最后落款写着几个大字,伏湛敬上。
看完了伏湛分条缕析的奏折,刘秀也不禁思考。带着大部队远行二千多里,路途上粮草的供给确实是个大问题。先前冲昏了头脑,此刻想来庆幸阴丽华在一旁提醒,还有伏湛这么个头脑清晰的大臣为自己出谋划策,确实是万幸。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