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昨日劳累,云涯儿在帐中等候之时,不觉睡去。待到众人出来,被嘈杂之声惊醒,发觉已是夜半时分。旋即勉强站起身来,一条布毯随之从身上滑落,疑惑望之,并不曾记得有盖这毯。碍于外面之事,未做细想,而出帐去迎。
见得众人皆是面色沉重,猜得多半那张牛角已撒手西去,心中窃喜,却不敢表露,仍佯装去问。众人纷纷摇头叹息,也不答复,只褚飞燕凝视云涯儿一眼,淡淡答道“此之不幸,我深惋惜”。随即吩咐下去,今夜暂且修整防备,明日一早撤回黑山。
得此消息,云涯儿已是心中大石落地,而为筹备接下来煽动之事,又四处打听。终是探明,原来张牛角临终之前已将军中事宜皆交由褚飞燕之手,随同众将毫无异议,更有甚者本欲为褚飞燕庆祝一番,不过碍于此时情况,还是打消念头,收敛起来。照这一来,如何观之,都不像是即将分崩瓦解之兆,而褚飞燕统帅之才远在张牛角之上,如今又得人心,反倒极有可能更将众黑山黄巾凝聚一处,难以分开。自知大事不妙,云涯儿也未有办法,只得暂观察一时,再见机行事。
次日天稍亮些,褚飞燕便已亲自护送张牛角之车离去。众将也无人来问,陆续整军前去,反倒和杜远一同成了殿军。
比起他人消沉之志来,这杜远倒是意气风发,难掩喜色。因碍于场合,云涯儿不敢询问,却不曾想杜远竟自行上前来说:“廖方将,不,如今应该改口称呼廖副将了,如今褚将军执掌大权,日后必当重用廖副将,可别忘了提携杜某。”果然还是忘不了升官发财之事。
这番交谈,倒又令云涯儿想起杜远败于自己之事,昨日明是又显露才能,无论如何也决不会像那日惨败自己。正欲相问,杜远则又是轻笑一声,“闯荡在外,还是莫要过于紧细为好,尤其是这人心,更是万不能妄自揣测,你只用知晓我杜远绝非拘泥小节,而与自己仕途过不去之人便可,往日做过何事,又有何妨?”随即策马扬鞭,领军前去。
此番之言,意味深长,云涯儿回味半天,只觉这杜远确实大多只为当前利益而行事,往日过节却并不记挂在心。也不知其这般是好是坏,反正自己如何也无法接受,因而懒再细想,只以瓦解黑山贼当那最为要紧之事,遂也纵马追赶。
此军说是殿军,只那官军昨日溃败,今日又怎敢追击,加之统兵之人是那杜远,这一路倒也轻松自在。难得偷闲,却又思起楚阙之事来,万没想到自己竟不知何时已习惯了有楚阙辅佐在侧,无其在侧,反倒诸多不适。而复望于远处山中飘荡之旗,不禁心中愉悦。
一回黑山,褚飞燕便召集众人前往大帐商议要事,这次倒是也捎带上了云涯儿。于内观之,褚飞燕已取代张牛角坐于正中,两侧之人倒无变动,各人神色不一,忧喜参半。
随后,褚飞燕立身而起,高声呼道:“我黑山黄巾自集结于黑山以来,已有数月,仍是如昔日黄巾那般好勇少谋,此非好事。现今牛角兄亡于瘿陶,我等该当自省,为何黄巾之众数次力压官军,却仍不能得胜?”此问一出,四座沉默,虽心知肚明,却无一人敢答。
沉默环顾了片刻,褚飞燕又将语气缓和,“此事既已过去,本不该再提,然我飞燕还是要说。黄巾之众,多半是那山匪流寇,以及蒙受欺骗之百姓,如此战力,又怎能团结一心,奋勇抗敌?而我黑山不同,牛角兄声名远播,爱惜士卒,慕名而来之人,哪一个曾受其蒙蔽?故而,”说至此处,褚飞燕拔出刀来,钉在案上,而后抬手从左缓缓摆至右方,“我黑山军今日应当彻底与那黄巾斩断关联,这样才可知召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共创太平。而我褚飞燕,愿就此继承牛角兄之志,改名张燕,还请各位能够助我完成牛角兄立足天下之志!”
此言一止,四座皆拍案高呼,纷纷夸赞张燕,以明其志,一时之间,气势如虹。未有办法,云涯儿为免被人猜忌,也只得佯装附和,心中却是甚为焦急。
看来这黑山之军,比之当年张角之部,反倒更似宛城黄巾。实际并非追随某人,而是因有共同利益才集结一处,换帅之事对众军士气影响不算太大。这番思来,云涯儿在黑山军中并无威望,劝说解散之事又岂能成,只得就此放弃,从长计议,不免又思若是楚阙在侧该有多好。
往后几日,张燕将那张牛角厚葬,却再未提进军天下之事,只管好生管理,黑山上下,比之张牛角在时,更为有秩。每每见得云涯儿,也不多言,只随意寒暄几句,便又忙去。倒是颇有偏安一隅之相。
若是如此,倒也还好,毕竟黑山暂时与民秋毫无犯,且隐于山中,朝廷又无暇顾及,尚可安稳数年。唯一担心之事,便是万一这张燕是在静候时机,只等天下有变,到时定当天下大乱。
果不几日,张燕便忽下命令,四处征讨,收服各路山匪流寇数万,日益壮大。待到各路人马尽皆归附,河北诸县几近为黑山之物,朝廷无力讨伐。
本以为张燕会就此一鼓作气,拿下冀州,哪知张燕毫无动作,只将众人召于帐内,设宴款待。此次所召之人,已不同往日,多半为平日亲近褚飞燕之人,而那杜远自然也位列其中。也不知此宴是否为出师而庆,云涯儿小心翼翼问于旁人,结果无人知晓。
酒意正酣之时,张燕这才振臂一呼,“我等黑山,能有今日,全因朝廷并未急攻。而据我所知,并非朝廷不想,而是不能。只是朝廷一日无人,未必永日无人,我等若还是这般与朝廷对立,必遭讨之。故我思来几日,欲佯装归附朝廷,以待时机,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本章完)
--
见得众人皆是面色沉重,猜得多半那张牛角已撒手西去,心中窃喜,却不敢表露,仍佯装去问。众人纷纷摇头叹息,也不答复,只褚飞燕凝视云涯儿一眼,淡淡答道“此之不幸,我深惋惜”。随即吩咐下去,今夜暂且修整防备,明日一早撤回黑山。
得此消息,云涯儿已是心中大石落地,而为筹备接下来煽动之事,又四处打听。终是探明,原来张牛角临终之前已将军中事宜皆交由褚飞燕之手,随同众将毫无异议,更有甚者本欲为褚飞燕庆祝一番,不过碍于此时情况,还是打消念头,收敛起来。照这一来,如何观之,都不像是即将分崩瓦解之兆,而褚飞燕统帅之才远在张牛角之上,如今又得人心,反倒极有可能更将众黑山黄巾凝聚一处,难以分开。自知大事不妙,云涯儿也未有办法,只得暂观察一时,再见机行事。
次日天稍亮些,褚飞燕便已亲自护送张牛角之车离去。众将也无人来问,陆续整军前去,反倒和杜远一同成了殿军。
比起他人消沉之志来,这杜远倒是意气风发,难掩喜色。因碍于场合,云涯儿不敢询问,却不曾想杜远竟自行上前来说:“廖方将,不,如今应该改口称呼廖副将了,如今褚将军执掌大权,日后必当重用廖副将,可别忘了提携杜某。”果然还是忘不了升官发财之事。
这番交谈,倒又令云涯儿想起杜远败于自己之事,昨日明是又显露才能,无论如何也决不会像那日惨败自己。正欲相问,杜远则又是轻笑一声,“闯荡在外,还是莫要过于紧细为好,尤其是这人心,更是万不能妄自揣测,你只用知晓我杜远绝非拘泥小节,而与自己仕途过不去之人便可,往日做过何事,又有何妨?”随即策马扬鞭,领军前去。
此番之言,意味深长,云涯儿回味半天,只觉这杜远确实大多只为当前利益而行事,往日过节却并不记挂在心。也不知其这般是好是坏,反正自己如何也无法接受,因而懒再细想,只以瓦解黑山贼当那最为要紧之事,遂也纵马追赶。
此军说是殿军,只那官军昨日溃败,今日又怎敢追击,加之统兵之人是那杜远,这一路倒也轻松自在。难得偷闲,却又思起楚阙之事来,万没想到自己竟不知何时已习惯了有楚阙辅佐在侧,无其在侧,反倒诸多不适。而复望于远处山中飘荡之旗,不禁心中愉悦。
一回黑山,褚飞燕便召集众人前往大帐商议要事,这次倒是也捎带上了云涯儿。于内观之,褚飞燕已取代张牛角坐于正中,两侧之人倒无变动,各人神色不一,忧喜参半。
随后,褚飞燕立身而起,高声呼道:“我黑山黄巾自集结于黑山以来,已有数月,仍是如昔日黄巾那般好勇少谋,此非好事。现今牛角兄亡于瘿陶,我等该当自省,为何黄巾之众数次力压官军,却仍不能得胜?”此问一出,四座沉默,虽心知肚明,却无一人敢答。
沉默环顾了片刻,褚飞燕又将语气缓和,“此事既已过去,本不该再提,然我飞燕还是要说。黄巾之众,多半是那山匪流寇,以及蒙受欺骗之百姓,如此战力,又怎能团结一心,奋勇抗敌?而我黑山不同,牛角兄声名远播,爱惜士卒,慕名而来之人,哪一个曾受其蒙蔽?故而,”说至此处,褚飞燕拔出刀来,钉在案上,而后抬手从左缓缓摆至右方,“我黑山军今日应当彻底与那黄巾斩断关联,这样才可知召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共创太平。而我褚飞燕,愿就此继承牛角兄之志,改名张燕,还请各位能够助我完成牛角兄立足天下之志!”
此言一止,四座皆拍案高呼,纷纷夸赞张燕,以明其志,一时之间,气势如虹。未有办法,云涯儿为免被人猜忌,也只得佯装附和,心中却是甚为焦急。
看来这黑山之军,比之当年张角之部,反倒更似宛城黄巾。实际并非追随某人,而是因有共同利益才集结一处,换帅之事对众军士气影响不算太大。这番思来,云涯儿在黑山军中并无威望,劝说解散之事又岂能成,只得就此放弃,从长计议,不免又思若是楚阙在侧该有多好。
往后几日,张燕将那张牛角厚葬,却再未提进军天下之事,只管好生管理,黑山上下,比之张牛角在时,更为有秩。每每见得云涯儿,也不多言,只随意寒暄几句,便又忙去。倒是颇有偏安一隅之相。
若是如此,倒也还好,毕竟黑山暂时与民秋毫无犯,且隐于山中,朝廷又无暇顾及,尚可安稳数年。唯一担心之事,便是万一这张燕是在静候时机,只等天下有变,到时定当天下大乱。
果不几日,张燕便忽下命令,四处征讨,收服各路山匪流寇数万,日益壮大。待到各路人马尽皆归附,河北诸县几近为黑山之物,朝廷无力讨伐。
本以为张燕会就此一鼓作气,拿下冀州,哪知张燕毫无动作,只将众人召于帐内,设宴款待。此次所召之人,已不同往日,多半为平日亲近褚飞燕之人,而那杜远自然也位列其中。也不知此宴是否为出师而庆,云涯儿小心翼翼问于旁人,结果无人知晓。
酒意正酣之时,张燕这才振臂一呼,“我等黑山,能有今日,全因朝廷并未急攻。而据我所知,并非朝廷不想,而是不能。只是朝廷一日无人,未必永日无人,我等若还是这般与朝廷对立,必遭讨之。故我思来几日,欲佯装归附朝廷,以待时机,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