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古人常说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兵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性。
古代军队吃得非常差,有考证在宋朝以前,军队很少有铁锅,大多数都是陶器,而陶器只能煮饭,常常加一点野菜,而不能炒菜。
光是煮饭,大家也吃得非常差。秦朝规定,高强度工作,早晨小米半斗,晚上三分之一斗,而无战斗,则早上晚上各小米三分之一斗。
如此才有里馈粮,士有饥色的说法。
而解决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士兵携带粮食。
汉朝开始出现烧饼,宋朝之时,士兵出征,命令城内制作干粮、麻饼、酒等粮食,将士们背着麻饼、酱饼、硬块盐等,成为所谓的锅盔饼军队。
在明朝更有发展,则将圆饼用炭火烤热,然后中间戳一小孔,然后用绳子串起,作为压缩饼干,吃饭的时候,用热水泡饭,这就是明朝的方便面。
行军打仗,将士们可携带十斤这种干粮作为五天军粮,以作为短期作战之用。
即便在前世朝鲜战争时期,中**队军粮习惯也没有什么改变,当时战事正酣的时候,周总号召民众为军队炒面,烧烧饼,美军认为自愿军礼拜攻势,除了弹药之外,更包括军粮供给吧。
在冷兵器时代,每个将士穿着厚厚铠甲二十余斤,背负五六斤棉被与五六斤衣服,携带十斤军粮,携带兵器,如此每个将士携带重量达五六十斤,再加上行军帐篷什么的,如此每天行军速度最多不过四十里。
而火枪部队,每个将士胸前背着七八斤铁块,背负棉被与衣服,携带火药、铁砂、铅子、火绳,携带十斤军粮,以及鸟铳、铳刺什么的,如此携带重量少了十多斤。
长途作战军粮运输,孙子兵法曾经有这样的说法:
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也就是一人补充一人,十八天后断粮。
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也就是三人补充一人,二十六天后断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如果三人补充一人,三十一天断粮。
孙子兵法曾说过,三人补充一人粮食,这已经接近极限了,但如此也之能保证一个月粮食无虞。
上次流寇攻打顺庆,被烧了两万担军粮就受不了,最后攻城不克就退走,除了忠义军战力强悍之外,还主要是军中面临断粮危机。
自汉朝末年,虽然大车,独轮车大规模推广,但汉人马牛不多,最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独轮车,陈毅不是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有独轮车推出来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一辆独轮车,运输一石粮食古代一石约在150斤,一人饷一人,二人每天吃4升,如此可以吃三十六天,也就是超过过去三人补充一人。
过去看古书,常说出兵多少万多少万,除了可能浮夸之外,大概就是将这些运粮部队算到里面,若是三人补充一人,十万大军,真正能战之士不过两万五千人而已。
简单一个独轮车,其间减少多少军粮消耗,减少多少劳役。
即便这样,军粮消耗,劳役征发减少很多,但杨轩还是认为独轮车运粮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无益于平添数营军士。
顺庆府到成都500余里,即便按照日行军40里正常行军,也需要13天,在古代算得上远征,为此杨轩需要考虑改变军粮供给方式。
有人考证,湘军为何能够战胜太平军,通过水师运粮,建立水上粮道,如此保证粮草供应无虞。
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水道交错,若能将粮食用运输船只载到附近渡口,建立粮道,如此运输距离不过数十里,可大大缩减运输距离,减少其中军粮消耗。
穿越之后,杨轩也曾考察了道路,虽然不像现代这样高速公路,柏油马路,普通公路四通八达,但这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自战国以来,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全国建立多个道如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武关道,如此大道,道路宽约四五米,道路全部打夯夯实,方便人员通行,这可以说古代的高速公路。
在明朝的时候,洪武帝朱元璋不愧是农家子弟,游方和出身,在其执政之时,虽然将中国建成一个小农经济社会,但道路建设方面,还是实打实的。
朝廷、地方征发劳力,加固这些军事、经济要道,有的地方甚至铺上块石,方便大车通行。
即便不在这些交通要道之间,各县之间也有大路相连,这些大路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柏油马路,普通马路一样,一般大车、马车、独轮车还是可以自由通行的。
在感叹古人勤劳智慧,在感叹古代工程历经数百年还经久耐用之余古人可能产品品种有限,但实用性,耐用性颇强,小的时候老父亲曾经说过去一双胶鞋穿数年而不坏,不像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年年买,年年坏,杨轩充满遐想。
若是能够制造一种工具,代替古代独轮车运粮,如此不但可保证军需,减少后勤辎重人员,而且更能够增加部队机动能力。
毫无疑问自行车、三轮车是首选,前世那个没有玩过自行车,三轮车,再说自行车、三轮车完全依靠机械驱动,结构简单,在这大道上行驶也没有什么阻碍,完全适合当时环境。
前世一辆自行车八十年代那种后座可以拖150斤粮食,三轮车轻松拖5,6百斤粮食,即便因为道路原因,因为技术原因,自信还是可以拖300斤粮食。
再说了,在这种夯土上每天可以轻松走七八十余里去时载粮60里,回来空车100里,如此每车补给1个小队,即便加上运粮的护卫的,一天三十斤计算,如此也可以十天。
这样,完整的后勤补给方略就非常明确了,那就是用水军建立粮道,粮食运输到后方百里之内相当于前世大宗军需通过火车运输,小宗用汽车运输,然后再用三轮车进行运输。
三轮车两天往返一次,足足可以保证一个小队十天粮食所需,保证一个中队34天粮食所需,如此可保证粮草无虞亦相当于前世短途货物通过汽车运输。
除此之外,每个小队有一个伙夫,若是每个中队配备一辆三轮车,两辆自行车或独轮车,如此不但可以运输军中锅碗瓢盆,而且还可以额外携带一定粮食蔬菜。
即便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老周还在鼓励民众炒面给将士们吃。
战事最激烈的时候,老周最关心的就是汽车数量,一个劲希望苏联提供汽车援助,而不是兵器。
若能够建立水上粮道,建立三轮车、自行车短途运输网,如此大军后勤无虞,如此行军打仗,乡绅也不用担心大规模征发劳役运输军需。
在古代征发劳役运输军需,那场景才叫凄惨,被征发的劳役一个个九死一生,一年半载回来,可能妻子改嫁,子女送人。
而没有男劳力,不但家里土地无人耕种,生活一下跌倒谷底,妻离子散的,故遭遇战事,一些人高呼反战而百姓踊跃支持。
在两宋年间,虽然外有强敌,朝廷每年馈送数十万白银,不但没有被掏空,而宋朝经济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步兵装备三轮车、自行车、独轮车等器械,不但可以运输粮食兵器,更重要的是防御。
由于缺乏战马,大明通过战车对抗北方鞑虏,而三轮车、自行车、独轮车恰恰起到战车的作用。
有人评价,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比,有四不如,首先是射箭不如,他们一天到晚放牧打猎,从小到大练习射箭,汉人不如亦。
战刀不如,对方骑在战马上,大刀较长,而中原民众多为步兵,战刀较短,不如亦。
骑马不如,对方从小到大骑在马背上,战场上常常两马三马互换,而中原民族除了大富大贵之家有战马之外,虽然可以训练骑士,但最多一人一骑而已。
后勤补给不如亦,远征大漠,需要从遥远的南方运输粮食,长途跋涉,运到前线一担粮食,中间消耗的可能数担。
流寇各部虽然装备甚为简陋,但主要将领亲军则是马匹近两成,骡子毛驴近六成,快速机动远在官军之上。
三轮车、自行车不但可以运输粮草、辎重,更可以增加步兵机动能力,在战场上可以联车为营可以阻挡对方冲击。
在明朝,常常在战车傍边支起挡板,如同偏厢车如同移动城堡这样,而步兵躲在战车后面放箭放弩,以在平原上抗击北方骑兵。..
...
--
古人常说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兵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性。
古代军队吃得非常差,有考证在宋朝以前,军队很少有铁锅,大多数都是陶器,而陶器只能煮饭,常常加一点野菜,而不能炒菜。
光是煮饭,大家也吃得非常差。秦朝规定,高强度工作,早晨小米半斗,晚上三分之一斗,而无战斗,则早上晚上各小米三分之一斗。
如此才有里馈粮,士有饥色的说法。
而解决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士兵携带粮食。
汉朝开始出现烧饼,宋朝之时,士兵出征,命令城内制作干粮、麻饼、酒等粮食,将士们背着麻饼、酱饼、硬块盐等,成为所谓的锅盔饼军队。
在明朝更有发展,则将圆饼用炭火烤热,然后中间戳一小孔,然后用绳子串起,作为压缩饼干,吃饭的时候,用热水泡饭,这就是明朝的方便面。
行军打仗,将士们可携带十斤这种干粮作为五天军粮,以作为短期作战之用。
即便在前世朝鲜战争时期,中**队军粮习惯也没有什么改变,当时战事正酣的时候,周总号召民众为军队炒面,烧烧饼,美军认为自愿军礼拜攻势,除了弹药之外,更包括军粮供给吧。
在冷兵器时代,每个将士穿着厚厚铠甲二十余斤,背负五六斤棉被与五六斤衣服,携带十斤军粮,携带兵器,如此每个将士携带重量达五六十斤,再加上行军帐篷什么的,如此每天行军速度最多不过四十里。
而火枪部队,每个将士胸前背着七八斤铁块,背负棉被与衣服,携带火药、铁砂、铅子、火绳,携带十斤军粮,以及鸟铳、铳刺什么的,如此携带重量少了十多斤。
长途作战军粮运输,孙子兵法曾经有这样的说法:
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也就是一人补充一人,十八天后断粮。
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也就是三人补充一人,二十六天后断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如果三人补充一人,三十一天断粮。
孙子兵法曾说过,三人补充一人粮食,这已经接近极限了,但如此也之能保证一个月粮食无虞。
上次流寇攻打顺庆,被烧了两万担军粮就受不了,最后攻城不克就退走,除了忠义军战力强悍之外,还主要是军中面临断粮危机。
自汉朝末年,虽然大车,独轮车大规模推广,但汉人马牛不多,最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独轮车,陈毅不是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有独轮车推出来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一辆独轮车,运输一石粮食古代一石约在150斤,一人饷一人,二人每天吃4升,如此可以吃三十六天,也就是超过过去三人补充一人。
过去看古书,常说出兵多少万多少万,除了可能浮夸之外,大概就是将这些运粮部队算到里面,若是三人补充一人,十万大军,真正能战之士不过两万五千人而已。
简单一个独轮车,其间减少多少军粮消耗,减少多少劳役。
即便这样,军粮消耗,劳役征发减少很多,但杨轩还是认为独轮车运粮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无益于平添数营军士。
顺庆府到成都500余里,即便按照日行军40里正常行军,也需要13天,在古代算得上远征,为此杨轩需要考虑改变军粮供给方式。
有人考证,湘军为何能够战胜太平军,通过水师运粮,建立水上粮道,如此保证粮草供应无虞。
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水道交错,若能将粮食用运输船只载到附近渡口,建立粮道,如此运输距离不过数十里,可大大缩减运输距离,减少其中军粮消耗。
穿越之后,杨轩也曾考察了道路,虽然不像现代这样高速公路,柏油马路,普通公路四通八达,但这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自战国以来,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全国建立多个道如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武关道,如此大道,道路宽约四五米,道路全部打夯夯实,方便人员通行,这可以说古代的高速公路。
在明朝的时候,洪武帝朱元璋不愧是农家子弟,游方和出身,在其执政之时,虽然将中国建成一个小农经济社会,但道路建设方面,还是实打实的。
朝廷、地方征发劳力,加固这些军事、经济要道,有的地方甚至铺上块石,方便大车通行。
即便不在这些交通要道之间,各县之间也有大路相连,这些大路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柏油马路,普通马路一样,一般大车、马车、独轮车还是可以自由通行的。
在感叹古人勤劳智慧,在感叹古代工程历经数百年还经久耐用之余古人可能产品品种有限,但实用性,耐用性颇强,小的时候老父亲曾经说过去一双胶鞋穿数年而不坏,不像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年年买,年年坏,杨轩充满遐想。
若是能够制造一种工具,代替古代独轮车运粮,如此不但可保证军需,减少后勤辎重人员,而且更能够增加部队机动能力。
毫无疑问自行车、三轮车是首选,前世那个没有玩过自行车,三轮车,再说自行车、三轮车完全依靠机械驱动,结构简单,在这大道上行驶也没有什么阻碍,完全适合当时环境。
前世一辆自行车八十年代那种后座可以拖150斤粮食,三轮车轻松拖5,6百斤粮食,即便因为道路原因,因为技术原因,自信还是可以拖300斤粮食。
再说了,在这种夯土上每天可以轻松走七八十余里去时载粮60里,回来空车100里,如此每车补给1个小队,即便加上运粮的护卫的,一天三十斤计算,如此也可以十天。
这样,完整的后勤补给方略就非常明确了,那就是用水军建立粮道,粮食运输到后方百里之内相当于前世大宗军需通过火车运输,小宗用汽车运输,然后再用三轮车进行运输。
三轮车两天往返一次,足足可以保证一个小队十天粮食所需,保证一个中队34天粮食所需,如此可保证粮草无虞亦相当于前世短途货物通过汽车运输。
除此之外,每个小队有一个伙夫,若是每个中队配备一辆三轮车,两辆自行车或独轮车,如此不但可以运输军中锅碗瓢盆,而且还可以额外携带一定粮食蔬菜。
即便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老周还在鼓励民众炒面给将士们吃。
战事最激烈的时候,老周最关心的就是汽车数量,一个劲希望苏联提供汽车援助,而不是兵器。
若能够建立水上粮道,建立三轮车、自行车短途运输网,如此大军后勤无虞,如此行军打仗,乡绅也不用担心大规模征发劳役运输军需。
在古代征发劳役运输军需,那场景才叫凄惨,被征发的劳役一个个九死一生,一年半载回来,可能妻子改嫁,子女送人。
而没有男劳力,不但家里土地无人耕种,生活一下跌倒谷底,妻离子散的,故遭遇战事,一些人高呼反战而百姓踊跃支持。
在两宋年间,虽然外有强敌,朝廷每年馈送数十万白银,不但没有被掏空,而宋朝经济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步兵装备三轮车、自行车、独轮车等器械,不但可以运输粮食兵器,更重要的是防御。
由于缺乏战马,大明通过战车对抗北方鞑虏,而三轮车、自行车、独轮车恰恰起到战车的作用。
有人评价,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比,有四不如,首先是射箭不如,他们一天到晚放牧打猎,从小到大练习射箭,汉人不如亦。
战刀不如,对方骑在战马上,大刀较长,而中原民众多为步兵,战刀较短,不如亦。
骑马不如,对方从小到大骑在马背上,战场上常常两马三马互换,而中原民族除了大富大贵之家有战马之外,虽然可以训练骑士,但最多一人一骑而已。
后勤补给不如亦,远征大漠,需要从遥远的南方运输粮食,长途跋涉,运到前线一担粮食,中间消耗的可能数担。
流寇各部虽然装备甚为简陋,但主要将领亲军则是马匹近两成,骡子毛驴近六成,快速机动远在官军之上。
三轮车、自行车不但可以运输粮草、辎重,更可以增加步兵机动能力,在战场上可以联车为营可以阻挡对方冲击。
在明朝,常常在战车傍边支起挡板,如同偏厢车如同移动城堡这样,而步兵躲在战车后面放箭放弩,以在平原上抗击北方骑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