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复生占领了武功县之后,迅速稳定局势。
杨复生还在李仲衮府上找到了一些书信,都是李渊与李仲衮的通信,被藏在密室内,杨复生有心寻找,自然能找到,这就等于是李仲衮投敌的证据,杨复生收了起来。
此外,杨复生还意外地发现了李秀宁写给李仲衮的书信,虽然只有一封,却足以说明很多事情了。李秀宁在书信里招抚李仲衮,说什么暴隋无道,天下有德者共击之,消灭暴隋,还天下一个太平。
李仲衮不知道回信没有,就算没有回信,李仲衮能够存着这封书信,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杨复生想了想,叫来了亲兵花二郎,让他磨墨,自己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然后又叫来了窦普行,让他提笔在书信里签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杨复生派了人,把这些书信以及李仲衮的头颅一起送到大兴城去。
大兴城,阴世师正在皇城里办事,与卫玄说着事情。
李秀宁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极大地压缩,短时间内是翻不出什么浪花来了。这一次能够打击比较彻底地李秀宁,全靠阴世师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趁着李秀宁大肆扩张的时机,暗中派了心腹投奔李秀宁,所以他才能在围攻李秀宁的时候,好几次占据优势。
不过,令阴世师有些不解的是,有时候传递消息的人,似乎又不是他的部下,因为那人传递消息的办法并不是阴世师交代的。阴世师虽然有些猜不明白,但这不要紧,这人提供的消息大多准确,好几次狠狠地打击了李秀宁,让她疲于奔命。
可惜的是秦岭山太大了,山势复杂,李秀宁吃了几次亏之后,在驻地只休息一夜,第二天必定换一个地方,这样以来,阴世师就很难找到李秀宁的准确住所。他只能派人在山中四处搜寻,继续追捕李秀宁。
阴世师眼看着剿灭李秀宁的事情差不多了,孙华那厮在冯翊郡又开始闹腾,阴世师就先回到大兴城,与卫玄卫尚书商量剿灭孙华的事情。
两人谈着的时候,不免说道了河东的李渊。李渊起兵之后,发展迅速,南下路上,几乎是兵不血刃。不过,由于屈突通镇守在霍邑要道,李渊无法绕过霍邑直接南下,被困在霍邑以北。屈突通派人回报,李渊已经住在霍邑以北的山谷中多日,由于阴雨绵绵,不利于用兵,因此李渊一直按兵不动。
对于大隋朝廷来说,这场雨是及时雨,能够把李渊挡在霍邑以北是好事,这样阴世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剿灭关中的群匪,然后腾出手来,消灭李渊,消灭李密,恢复大隋的宁静。
除了大雨阻止李渊之外,屈突通在书信里透露出了一个消息,根据他得到的消息,杀了王仁恭占据了马邑郡的刘武周,有南下的企图,这让李渊似乎有返回太原之意。当然,目前下雨,要想从鼠雀谷返回太原,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李渊目前下一步的行动未知。但屈突通表示,李渊敢攻打霍邑,他就会把李渊斩杀在霍邑城下。
阴世师看完了书信,给卫玄说着。卫玄脸上表情不变,一副沉着冷静的模样。这个消息确实让卫玄有些吃惊,作为天子留在京师的重臣,卫玄有太多的小秘密,只是他藏在心中不说。
李渊能被挡住,除了天时地利帮助大隋之外,让他想不明白的是,占据了马邑的刘武周偏偏在这个时候南下,即使消息有误,也会令李渊十分惶恐。太原是李渊的老巢,如果关中又没有夺下,太原反而落入了刘武周之手,这李渊就如同断脊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了。
卫玄心中觉得,李渊遇见这么多的事情,或许,他并不是那个人。杨花落李花开,或许,这个李花应该是李密而不绝非李渊。卫玄不露声色,决定在等等看,大隋肯定是保不住了,他要为家族利益考虑,必须要慎重慎重在慎重!
两人说着话的时候,有人快步走进来,道:“卫尚书,阴将军,郿县县令快马送来了一个木匣子。”
“又是木匣子?”阴世师觉得奇怪,前一次,就有人送来了木匣子,里面装着李神通的头颅,至今,阴世师还不知道那个木匣子是谁送来的。如今郿县县令派人送来木匣子,究竟是何意?
“把东西带进来!”阴世师说着。
很快,木匣子被送进来,打开一看,赫然就是一颗头颅,上面依旧裹满了石灰,定睛一看,居然是武功县县正李仲衮的头颅!阴世师很是吃惊,李仲衮可是朝廷命官,而且武功县属于京兆郡,扶风郡的郿县县令杀了京兆郡的武功县县正,这算哪门子事情?什么人给他的权力?阴世师震惊不已。
“卫尚书,阴将军,这是杨县令给的书信。”杨复生派来送信的这人,胆子颇大,就算是看见卫玄、阴世师这等国之重臣,也毫不惧怕,声音很是响亮的说道。
阴世师强自按下心头的不解与愤怒,接过书信,匆匆一看,登时吃惊不已,道:“卫尚书,这是扶风郡太守窦琎之子窦普行与郿县县令的手书,据两人所言,这武功县正李仲衮与李渊勾结,李秀宁更是亲笔写了书信劝降李仲衮。”
卫玄一挑眉,道:“这还了得?”
“李仲衮也是出身于陇西李氏,他若投降李渊,一点都不意外。卫尚书,李渊造反,不如我带兵抄了李渊的祖坟!”阴世师说道。
卫玄脸上肌肉抖动了几下,他看着阴世师,皱眉,道:“陇西李氏人口众多,势力盘根错节,李渊虽说造反,但抄了他的祖坟,恐怕会被天下人非议。”
阴世师握拳,道:“卫尚书,李渊国之奸贼,当年先帝把他养大成人,他却不思回报,如今天下大乱,居然造反,有负国恩!这等不忠不义之徒,留他何用?卫尚书且放心,我只抄了李渊父辈祖坟,其他不动。”
卫玄心中叹息一声,虽说他是代王杨侑之师,总领关中事务,可实际上,兵权掌握在阴世师、屈突通等人的手中,乱世里,兵权最为重要,既然阴世师这样想,他还能怎么说?若是再不同意,恐怕会引起阴世师的怀疑,只得点点头,道:“此事就由阴将军看着办。”
阴世师点点头,捍卫大隋他义不容辞。
--
杨复生还在李仲衮府上找到了一些书信,都是李渊与李仲衮的通信,被藏在密室内,杨复生有心寻找,自然能找到,这就等于是李仲衮投敌的证据,杨复生收了起来。
此外,杨复生还意外地发现了李秀宁写给李仲衮的书信,虽然只有一封,却足以说明很多事情了。李秀宁在书信里招抚李仲衮,说什么暴隋无道,天下有德者共击之,消灭暴隋,还天下一个太平。
李仲衮不知道回信没有,就算没有回信,李仲衮能够存着这封书信,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杨复生想了想,叫来了亲兵花二郎,让他磨墨,自己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然后又叫来了窦普行,让他提笔在书信里签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杨复生派了人,把这些书信以及李仲衮的头颅一起送到大兴城去。
大兴城,阴世师正在皇城里办事,与卫玄说着事情。
李秀宁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极大地压缩,短时间内是翻不出什么浪花来了。这一次能够打击比较彻底地李秀宁,全靠阴世师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趁着李秀宁大肆扩张的时机,暗中派了心腹投奔李秀宁,所以他才能在围攻李秀宁的时候,好几次占据优势。
不过,令阴世师有些不解的是,有时候传递消息的人,似乎又不是他的部下,因为那人传递消息的办法并不是阴世师交代的。阴世师虽然有些猜不明白,但这不要紧,这人提供的消息大多准确,好几次狠狠地打击了李秀宁,让她疲于奔命。
可惜的是秦岭山太大了,山势复杂,李秀宁吃了几次亏之后,在驻地只休息一夜,第二天必定换一个地方,这样以来,阴世师就很难找到李秀宁的准确住所。他只能派人在山中四处搜寻,继续追捕李秀宁。
阴世师眼看着剿灭李秀宁的事情差不多了,孙华那厮在冯翊郡又开始闹腾,阴世师就先回到大兴城,与卫玄卫尚书商量剿灭孙华的事情。
两人谈着的时候,不免说道了河东的李渊。李渊起兵之后,发展迅速,南下路上,几乎是兵不血刃。不过,由于屈突通镇守在霍邑要道,李渊无法绕过霍邑直接南下,被困在霍邑以北。屈突通派人回报,李渊已经住在霍邑以北的山谷中多日,由于阴雨绵绵,不利于用兵,因此李渊一直按兵不动。
对于大隋朝廷来说,这场雨是及时雨,能够把李渊挡在霍邑以北是好事,这样阴世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剿灭关中的群匪,然后腾出手来,消灭李渊,消灭李密,恢复大隋的宁静。
除了大雨阻止李渊之外,屈突通在书信里透露出了一个消息,根据他得到的消息,杀了王仁恭占据了马邑郡的刘武周,有南下的企图,这让李渊似乎有返回太原之意。当然,目前下雨,要想从鼠雀谷返回太原,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李渊目前下一步的行动未知。但屈突通表示,李渊敢攻打霍邑,他就会把李渊斩杀在霍邑城下。
阴世师看完了书信,给卫玄说着。卫玄脸上表情不变,一副沉着冷静的模样。这个消息确实让卫玄有些吃惊,作为天子留在京师的重臣,卫玄有太多的小秘密,只是他藏在心中不说。
李渊能被挡住,除了天时地利帮助大隋之外,让他想不明白的是,占据了马邑的刘武周偏偏在这个时候南下,即使消息有误,也会令李渊十分惶恐。太原是李渊的老巢,如果关中又没有夺下,太原反而落入了刘武周之手,这李渊就如同断脊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了。
卫玄心中觉得,李渊遇见这么多的事情,或许,他并不是那个人。杨花落李花开,或许,这个李花应该是李密而不绝非李渊。卫玄不露声色,决定在等等看,大隋肯定是保不住了,他要为家族利益考虑,必须要慎重慎重在慎重!
两人说着话的时候,有人快步走进来,道:“卫尚书,阴将军,郿县县令快马送来了一个木匣子。”
“又是木匣子?”阴世师觉得奇怪,前一次,就有人送来了木匣子,里面装着李神通的头颅,至今,阴世师还不知道那个木匣子是谁送来的。如今郿县县令派人送来木匣子,究竟是何意?
“把东西带进来!”阴世师说着。
很快,木匣子被送进来,打开一看,赫然就是一颗头颅,上面依旧裹满了石灰,定睛一看,居然是武功县县正李仲衮的头颅!阴世师很是吃惊,李仲衮可是朝廷命官,而且武功县属于京兆郡,扶风郡的郿县县令杀了京兆郡的武功县县正,这算哪门子事情?什么人给他的权力?阴世师震惊不已。
“卫尚书,阴将军,这是杨县令给的书信。”杨复生派来送信的这人,胆子颇大,就算是看见卫玄、阴世师这等国之重臣,也毫不惧怕,声音很是响亮的说道。
阴世师强自按下心头的不解与愤怒,接过书信,匆匆一看,登时吃惊不已,道:“卫尚书,这是扶风郡太守窦琎之子窦普行与郿县县令的手书,据两人所言,这武功县正李仲衮与李渊勾结,李秀宁更是亲笔写了书信劝降李仲衮。”
卫玄一挑眉,道:“这还了得?”
“李仲衮也是出身于陇西李氏,他若投降李渊,一点都不意外。卫尚书,李渊造反,不如我带兵抄了李渊的祖坟!”阴世师说道。
卫玄脸上肌肉抖动了几下,他看着阴世师,皱眉,道:“陇西李氏人口众多,势力盘根错节,李渊虽说造反,但抄了他的祖坟,恐怕会被天下人非议。”
阴世师握拳,道:“卫尚书,李渊国之奸贼,当年先帝把他养大成人,他却不思回报,如今天下大乱,居然造反,有负国恩!这等不忠不义之徒,留他何用?卫尚书且放心,我只抄了李渊父辈祖坟,其他不动。”
卫玄心中叹息一声,虽说他是代王杨侑之师,总领关中事务,可实际上,兵权掌握在阴世师、屈突通等人的手中,乱世里,兵权最为重要,既然阴世师这样想,他还能怎么说?若是再不同意,恐怕会引起阴世师的怀疑,只得点点头,道:“此事就由阴将军看着办。”
阴世师点点头,捍卫大隋他义不容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