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小山村。
几声清脆的鸡鸣狗吠声,打破宁静的小院。
“袁—若—筠,你,你……”。
仲逸猛地睁开双眼,掀开被子,大喊一声。
袁若筠已来到伙房,开始准备早饭。
不用说,早饭又是:米粥、咸菜、鸡蛋。就这三样,还是那位大娘教她的。
“叫什么叫?本大小姐在这呢,不会跑的”。
袁若筠放下手中的活儿,缓缓走了过来,两只眼睛频频眨动:“仲郎,该吃饭了,吃完饭,还要干活呢,筠儿也要洗衣做饭呢”。
仲逸已穿好衣衫,一脸不悦的坐在那里:“袁若筠,你这样做,会惹来很多麻烦的”。
麻烦?呵呵。
袁若筠笑道:“放心吧,你已是我的人了,我不会抛弃你的”。
仲逸:你……
“来喝碗水,用早饭了”。
袁若筠一脸感慨道:“放心好了,这水里、饭菜里,都没有迷药啦”。
狠狠瞪了一眼,仲逸来到桌前,随手抓起一只碗,‘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快收拾东西,吃完饭,马上回城”。
仲逸一脸不悦道:“至于你爹爹哪儿,你自己看怎么说吧”。
袁若筠立刻拥了上来:“放心,不管怎么说,我都是你的人了”。
末了,她立刻纠正道:“不对,你,都是我的人了”。
…………
出了小山村,袁若筠一路心花怒放,兴高采烈,如同昨晚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
仲逸心事重重:之前,还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来拒绝袁炜,拒绝袁若筠,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袁炜眼下刚做礼部尚书,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若是知道这档子事儿,不定会气出个好歹。
但洛儿绝不会被休,更不能做小,这是仲逸的底线。
这也是他的规矩。
“筠儿,马上就要进城了,一会儿到袁府,不许再胡说”。
仲逸望着不远处的城墙,再次向袁若筠叮嘱道:“我马上就要去西北榆林府,三个月的期限,等我回来再说”。
袁若筠莞尔一笑:“是,师父,筠儿全屏师父做主”。
受不了了。
仅是对仲逸的称呼:一会儿是‘仲大人’,一会儿是‘逸儿’,如今又叫起‘师父’来。
细细想来,若不这样,还是袁若筠吗?
…………
京城、袁府。
“小姐回来啊,小姐回来啦”。
袁若筠刚进大院,众人立刻沸腾。
“去,都一边去,该干嘛,干嘛去,一点规矩都没有,成何体统?”。
郭管家立刻跑了过来,众人这才赶紧退下。
“莺儿昨天都说了,啊呀,真是托菩萨的福,大小姐终于回来了,你是不知道,老爷这几天都担心成什么样了?”。
在袁府多年,郭管家的这份惊喜,是发自内心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我爹呢?我要看看他,几天没挨训,都有些不适应了”。
袁若筠径直朝袁炜的书房走去。
郭管家急忙追上前去:“老爷一早就入宫了。这不,他如今是礼部尚书,朝廷的事儿,忙着呢。我马上叫人禀报老爷去”。
这时,丫鬟莺儿匆匆走了过来:“小姐,你先洗漱更衣,饭菜马上就好”。
仲逸暗暗松口气:还好,袁炜不在府中,管家也没多问什么,想必是莺儿昨晚说什么了。
说什么了?无论说什么,也都是袁若筠编的瞎话。
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只要能蒙混过这一关就行。
“仲大人,这次多亏了你出手相救,这是三千两银子”。
说着,郭管家将银票放到仲逸手中:“我们老爷说了,日后,还有重谢”。
昨晚,莺儿只是说两千两银子,即便是抵消这笔开销,也用不着多出一千两吧?
显然,袁炜还是见外了。
“郭叔,凭什么给他银子,快收回来”。
袁若筠微微道:“这,都是他该做的”。
“小姐,这是老爷吩咐的”。
郭管家一脸无奈:“昨晚,莺儿回来都说了,仲大人垫付两千两,这一千两是……”。
见袁若筠一脸怒色,郭管家急忙闭上嘴巴,从仲逸手中取过银票:“好好好,都听小姐的,听小姐的”。
“行了,本大小姐要沐浴更衣去了”。
郭管家退下后,袁若筠意味深长的望了望仲逸,而后,对一旁的丫鬟莺儿说道:“莺儿,替我送送仲大人”。
“到了西北,要当心啊,也就三个月的时间,不要多管闲事啊”。
仲逸才走几步,却听身后再次传来袁若筠的声音,他略略顿了一下,而后继续向前走去。
“仲大人,以后是不是要叫你‘姑爷’了?”。
莺儿见四下无人,便朝仲逸开起玩笑来。
“不要胡说,看你们两个,做的这都是什么事儿?”。
仲逸四下望望,向莺儿叮嘱道:“此事,可不得乱说,你们家小姐还未出阁呢”。
莺儿不以为然道:“说,自然是不会说的。不过,这都是我们家小姐的好主意,我只是个传话的”。
末了,她意味深长的说道:“不过,换做我,我也会这么做……”。
果真应了那句话:有什么样的小姐,就有什么样的丫鬟。
“姑爷,姑爷”。
莺儿压低声音,而后又突然提高嗓门:“仲大人,慢走啊”。
…………
来到大街上,仲逸的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这个人是袁若筠,若不是因为她家世的缘故,或许二人早有名分。
只是因为洛儿的缘故,他死活不肯退步,才弄出这样一个闹剧来。
如今,事情既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顺其自然。
明日,就要远赴西北榆林府,仲逸决定:暂时不将袁若筠的事儿告诉师姐,免得她牵挂。
不管怎么说,作为翰林院的侍读,朝廷的差事才是最关键的。
否则,一切都没有了基础。
在凌云山时,关于此次西北之行,师父只给了八个字: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这句话,听着并不复杂,但到底该怎么做,目前还不得而知。
除博野县、大同外,此次去陕西布政使司榆林府,要面对的,将是他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他再没有钦差副使的头衔,更没有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这样一个得力的助手了。
一切,还是靠自己吧……
--
几声清脆的鸡鸣狗吠声,打破宁静的小院。
“袁—若—筠,你,你……”。
仲逸猛地睁开双眼,掀开被子,大喊一声。
袁若筠已来到伙房,开始准备早饭。
不用说,早饭又是:米粥、咸菜、鸡蛋。就这三样,还是那位大娘教她的。
“叫什么叫?本大小姐在这呢,不会跑的”。
袁若筠放下手中的活儿,缓缓走了过来,两只眼睛频频眨动:“仲郎,该吃饭了,吃完饭,还要干活呢,筠儿也要洗衣做饭呢”。
仲逸已穿好衣衫,一脸不悦的坐在那里:“袁若筠,你这样做,会惹来很多麻烦的”。
麻烦?呵呵。
袁若筠笑道:“放心吧,你已是我的人了,我不会抛弃你的”。
仲逸:你……
“来喝碗水,用早饭了”。
袁若筠一脸感慨道:“放心好了,这水里、饭菜里,都没有迷药啦”。
狠狠瞪了一眼,仲逸来到桌前,随手抓起一只碗,‘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快收拾东西,吃完饭,马上回城”。
仲逸一脸不悦道:“至于你爹爹哪儿,你自己看怎么说吧”。
袁若筠立刻拥了上来:“放心,不管怎么说,我都是你的人了”。
末了,她立刻纠正道:“不对,你,都是我的人了”。
…………
出了小山村,袁若筠一路心花怒放,兴高采烈,如同昨晚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
仲逸心事重重:之前,还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来拒绝袁炜,拒绝袁若筠,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袁炜眼下刚做礼部尚书,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若是知道这档子事儿,不定会气出个好歹。
但洛儿绝不会被休,更不能做小,这是仲逸的底线。
这也是他的规矩。
“筠儿,马上就要进城了,一会儿到袁府,不许再胡说”。
仲逸望着不远处的城墙,再次向袁若筠叮嘱道:“我马上就要去西北榆林府,三个月的期限,等我回来再说”。
袁若筠莞尔一笑:“是,师父,筠儿全屏师父做主”。
受不了了。
仅是对仲逸的称呼:一会儿是‘仲大人’,一会儿是‘逸儿’,如今又叫起‘师父’来。
细细想来,若不这样,还是袁若筠吗?
…………
京城、袁府。
“小姐回来啊,小姐回来啦”。
袁若筠刚进大院,众人立刻沸腾。
“去,都一边去,该干嘛,干嘛去,一点规矩都没有,成何体统?”。
郭管家立刻跑了过来,众人这才赶紧退下。
“莺儿昨天都说了,啊呀,真是托菩萨的福,大小姐终于回来了,你是不知道,老爷这几天都担心成什么样了?”。
在袁府多年,郭管家的这份惊喜,是发自内心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我爹呢?我要看看他,几天没挨训,都有些不适应了”。
袁若筠径直朝袁炜的书房走去。
郭管家急忙追上前去:“老爷一早就入宫了。这不,他如今是礼部尚书,朝廷的事儿,忙着呢。我马上叫人禀报老爷去”。
这时,丫鬟莺儿匆匆走了过来:“小姐,你先洗漱更衣,饭菜马上就好”。
仲逸暗暗松口气:还好,袁炜不在府中,管家也没多问什么,想必是莺儿昨晚说什么了。
说什么了?无论说什么,也都是袁若筠编的瞎话。
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只要能蒙混过这一关就行。
“仲大人,这次多亏了你出手相救,这是三千两银子”。
说着,郭管家将银票放到仲逸手中:“我们老爷说了,日后,还有重谢”。
昨晚,莺儿只是说两千两银子,即便是抵消这笔开销,也用不着多出一千两吧?
显然,袁炜还是见外了。
“郭叔,凭什么给他银子,快收回来”。
袁若筠微微道:“这,都是他该做的”。
“小姐,这是老爷吩咐的”。
郭管家一脸无奈:“昨晚,莺儿回来都说了,仲大人垫付两千两,这一千两是……”。
见袁若筠一脸怒色,郭管家急忙闭上嘴巴,从仲逸手中取过银票:“好好好,都听小姐的,听小姐的”。
“行了,本大小姐要沐浴更衣去了”。
郭管家退下后,袁若筠意味深长的望了望仲逸,而后,对一旁的丫鬟莺儿说道:“莺儿,替我送送仲大人”。
“到了西北,要当心啊,也就三个月的时间,不要多管闲事啊”。
仲逸才走几步,却听身后再次传来袁若筠的声音,他略略顿了一下,而后继续向前走去。
“仲大人,以后是不是要叫你‘姑爷’了?”。
莺儿见四下无人,便朝仲逸开起玩笑来。
“不要胡说,看你们两个,做的这都是什么事儿?”。
仲逸四下望望,向莺儿叮嘱道:“此事,可不得乱说,你们家小姐还未出阁呢”。
莺儿不以为然道:“说,自然是不会说的。不过,这都是我们家小姐的好主意,我只是个传话的”。
末了,她意味深长的说道:“不过,换做我,我也会这么做……”。
果真应了那句话:有什么样的小姐,就有什么样的丫鬟。
“姑爷,姑爷”。
莺儿压低声音,而后又突然提高嗓门:“仲大人,慢走啊”。
…………
来到大街上,仲逸的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这个人是袁若筠,若不是因为她家世的缘故,或许二人早有名分。
只是因为洛儿的缘故,他死活不肯退步,才弄出这样一个闹剧来。
如今,事情既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顺其自然。
明日,就要远赴西北榆林府,仲逸决定:暂时不将袁若筠的事儿告诉师姐,免得她牵挂。
不管怎么说,作为翰林院的侍读,朝廷的差事才是最关键的。
否则,一切都没有了基础。
在凌云山时,关于此次西北之行,师父只给了八个字: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这句话,听着并不复杂,但到底该怎么做,目前还不得而知。
除博野县、大同外,此次去陕西布政使司榆林府,要面对的,将是他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他再没有钦差副使的头衔,更没有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这样一个得力的助手了。
一切,还是靠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