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尸体,世界是坟墓,你我都是守墓人。
诗曰:
『解语花』
皮囊掩却,奕子薄情,浮世都执拗。水流残守。西风过,颜色染着尘垢。昔言腐朽。试忆夏,断丝折藕。观浅红,离去深红,只是愁依旧。
词笔春风豆蔻,纵春情无数,难有春候。年华催酒,仍不醉,醉也未能执手。层云尽透,心儿意,料他知否。无事还,慵倚闲窗,对镜描花瘦。
『双双燕』
喜花过甚,竟羞拟花容,与花争艳。任由性子,姿态怎堪遮掩。酒醉癫狂莫管,忘不去,孰能收敛。闲观旧火新柴,夜冷催添凄惨。
虚算,人间聚散。亦故作从容,只轻轻叹。铜更三响,听罢晚歌声缓。灯下重温喻笺,定唯是,忧愁难免。情儿有似还无,落下刻薄字眼。
『无处安放』
孑身一人是我故作坚强,随遇而安是我无处安放。
“衰残的身儿强离岸,腾飞的心儿打着转,执拗的人儿肝肠断。”一个人能一个人达到何种程度的一个人,才算得上是一个人?
没有答案,一个人没有答案,有了答案便不再是一个人了,或许知道是一个人,答案便是一个人。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类是一个整体,是由无数个个体的人,组成的相对整体。人类是群居动物,可人是离索动物,看似整体的整体之间,不是密不可分,而是有着大大小小的缝隙。
人类的相对整体,简单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无条件的人类相近,因为人不可能无条件的接受另一个人的一切,且就算一个人能做到接受另一个人的一切,那他也不能保证另一个人能接受他的一切,要知道这一切不仅仅是指外在的财富,长相,权势等,还包括内在的思想及其衍生物。
正因如此,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必然相离和偶然相交,然相对整体的形成便与人与人之间紧密的疏散关系有关。这点不可置否。
或许你会列举亲人,爱人,友人在内的一切与你相近相关之人来反驳。可是你并不能保证你所说的一切人能够完全接受你的一切,也不能保证你能接受你所认为可以接受的人的一切。
当然,要是可以做到的话,那么欢迎你反驳我的观点,但其实,当你开始反驳我观点的同时,便已经在证明我观点的合理性了,因为你并不能接受这条观点,所以就可以得出,在人类这个整体之中我和你是有着缝隙的,可我你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社会的个个方面。
且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有规律的联系,不可能达到理想的联系模型,而是复杂而又繁冗的无规则联系,这就导致人类整体中的裂缝无处不在。
如果可以图形化,人类整体就是一个由无数沙粒组成的球体,从远处看是一个立体构成,可若是从近处看便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裂缝。
为了避免部分读者不能理解联系的复杂,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交友应该是社会交际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说交友一定是每个在社会中的人都会去做,且一定做过的事。
就算是孤独到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他也曾经有过不孤独的时光,毕竟在这世上,生来便孤独的人也不多。
既然结交朋友,那我们也是有选择的结交,按照一般人的结交方式,应该是传导结交,有媒介的交友。
就比如你朋友的朋友原本不是你的朋友,可由于你朋友的存在,你朋友的朋友也成为了你的朋友,这个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要说各交各的也不是不存在,但为了简单,就先不说了。
传导交友以原本存在的友谊为导体,从而展开新的交友,这么看来人与人的联系貌似是有规则的,可事实却没这么简单,传导式交友虽然常见可并不代表唯一,若是出现了传导交友外的联系呢?
就拿你在街上见一陌生人,那陌生人正好和你对上眼了,两人聊着聊着就成朋友了,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这事件的出现就完全打破了传导交友的格局,那原本有序的联系便无规律可寻,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在相对稳定下,还有着绝对的变数。
因此,人类整体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人都是孤独的,个人的思想的独一无二决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孤独,孤独是不能避免的人类特征。
人能通过寻找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共鸣来减少孤独感,可人永远都不能否定孤独,因为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出现完全共性的东西。
科技发展到一个极高的程度,或许能从极微观调整人类的物质组成,从而形成外貌一模一样的若干个人,可是永远都不可能将两个不同的思想同化。
思想上是不存在同化这么一说的,即便是洗脑,那也是洗了你的主导思想,且思想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不断变化,虽然有时的细微变化察觉不到,可即使是细微那也是变化的一环。
所以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个体,孤独不来源于外物,而是我们自身的孤独,但消除孤独感可以通过外物。就比如我们的友情,真正友情是建立在思想相似的基础上的,一般而言我们与友人之间都会存在最少不少于一点的思想相似点,这个也叫做基点。
基点是两个人能成为朋友的必然存在点,如果没有基点,那成为朋友的几率是很小的,我说的是真心朋友,不是那种大家见面就假笑的那种。
真心朋友之所以是真心朋友,就因为两个人可以进行心的交流,也就是思想的交流,且能在这思想交流中感到舒适,而这份舒适便是思想的相似,只有思想相近相似的两个人才能彼此消除孤独感。
因为思想相似代表着共性的交错,而不是个性的独鸣,在共性的作用下两人可以成为朋友,并且可以缓解彼此在思想上的孤独。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排除有些人就喜欢交些与自己不合的人。但归根结底,不合只是表面的不合,其实在内在的思想层次上,还是存在相似的,不然两人就不是欢喜冤家了,而是仇家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当你认为是你朋友的朋友让你感到了孤独的时候,你就要仔细思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当然,也不要太敏感,朋友之间的孤独是存在的,毕竟两人的交往是思想的相似,而不是思想的相等。
就是因为人可以去寻找思想的相似点,所以才会导致人类的相对整体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在无数的思想相似中,人类制造了爱与包容,爱与包容则会粘合人与人之间的裂缝,这便是人类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而当缺失了思想的相似和爱与包容,人类整体便会顷刻崩溃。我们来假设一个思想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类个体都是一个思想独立体,前提条件完成。
那我们先看看这个世界,首先看国家,我想这个世界应该是不会有国家的,人类的思想各异,不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自然就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谁都是独一份,谁都不服谁。
既然没有国家,就看看个人生活,我猜生活应该是艰苦的,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掌握生活技巧的,世界人口应该少的可怜,部分有能力满足生存需求且有余的人应该不会去救助其他人,敢问谁会愿意去救助一个与自己思想不合的人。
生活已经如此艰苦,再给这个世界加点料,去掉包容和爱,好吧,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看头了,人与人思想相驳,各自为阵,又加上没有了包容和爱,人与人只需要相见便能产生矛盾,争执打斗是不能避免的。
男人和女人也思想不符,就算强行繁殖,后代又上演轼亲大戏,这个世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气沉沉。
由此可见,思想的相似尤为重要,爱与包容也不能缺少,虽然历史上不乏怪癖之人,可那毕竟是少数,且怪癖之人也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思想交点,所以共鸣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孤芳自赏的人最终会被孤独包围。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孤芳自赏的那一类人,可我的确是一个被孤独包围的人,如果说孤独可以分为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两种形式,那么很不巧,我既不是主动孤独者,也不是被动孤独者,而是二者的合一。
主动孤独者,多生于自负和自卑两种心态,自负的人,思想上也是自负,而思想共鸣对于这类人来说,不是没有,而是不愿意承认,自负的人先不说有没有本事,但他们一定骄傲,异常骄傲,他们蔑视除自己以外一切,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人可以和他们产生思想共鸣,因为这会使他的骄傲不值一提。
自卑的人相反,自卑者不是不承认思想共鸣,而是不敢相信,骨子里的卑微会使他们不断否定自己,从而失去共鸣的信心,但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来自于自身的情绪,是选择孤独的主动孤独者。
相较之下,被动孤独就容易的多,被动孤独者往往不需要展示,他们要做的是接受,接受群体给予个体的孤立,只要接受便能孤独。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感慨世界的不公平,在孤独处都有着不劳而获,和劳而不得的差距。
而我作为具备了两种孤独性质的人,同样收获着不劳而获和劳而不得带来的绝对孤独,很难解释,我也不想去解释,真正的孤独是解释不清的,如果我能将它解释的透彻,并且也有人能够理解的透彻,那我便不孤独了。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孤独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我们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有的人可以控制并缓解他的孤独,而有的人只能选择接受并加重他的孤独。
感慨总是不甘。
--
诗曰:
『解语花』
皮囊掩却,奕子薄情,浮世都执拗。水流残守。西风过,颜色染着尘垢。昔言腐朽。试忆夏,断丝折藕。观浅红,离去深红,只是愁依旧。
词笔春风豆蔻,纵春情无数,难有春候。年华催酒,仍不醉,醉也未能执手。层云尽透,心儿意,料他知否。无事还,慵倚闲窗,对镜描花瘦。
『双双燕』
喜花过甚,竟羞拟花容,与花争艳。任由性子,姿态怎堪遮掩。酒醉癫狂莫管,忘不去,孰能收敛。闲观旧火新柴,夜冷催添凄惨。
虚算,人间聚散。亦故作从容,只轻轻叹。铜更三响,听罢晚歌声缓。灯下重温喻笺,定唯是,忧愁难免。情儿有似还无,落下刻薄字眼。
『无处安放』
孑身一人是我故作坚强,随遇而安是我无处安放。
“衰残的身儿强离岸,腾飞的心儿打着转,执拗的人儿肝肠断。”一个人能一个人达到何种程度的一个人,才算得上是一个人?
没有答案,一个人没有答案,有了答案便不再是一个人了,或许知道是一个人,答案便是一个人。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类是一个整体,是由无数个个体的人,组成的相对整体。人类是群居动物,可人是离索动物,看似整体的整体之间,不是密不可分,而是有着大大小小的缝隙。
人类的相对整体,简单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无条件的人类相近,因为人不可能无条件的接受另一个人的一切,且就算一个人能做到接受另一个人的一切,那他也不能保证另一个人能接受他的一切,要知道这一切不仅仅是指外在的财富,长相,权势等,还包括内在的思想及其衍生物。
正因如此,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必然相离和偶然相交,然相对整体的形成便与人与人之间紧密的疏散关系有关。这点不可置否。
或许你会列举亲人,爱人,友人在内的一切与你相近相关之人来反驳。可是你并不能保证你所说的一切人能够完全接受你的一切,也不能保证你能接受你所认为可以接受的人的一切。
当然,要是可以做到的话,那么欢迎你反驳我的观点,但其实,当你开始反驳我观点的同时,便已经在证明我观点的合理性了,因为你并不能接受这条观点,所以就可以得出,在人类这个整体之中我和你是有着缝隙的,可我你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社会的个个方面。
且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有规律的联系,不可能达到理想的联系模型,而是复杂而又繁冗的无规则联系,这就导致人类整体中的裂缝无处不在。
如果可以图形化,人类整体就是一个由无数沙粒组成的球体,从远处看是一个立体构成,可若是从近处看便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裂缝。
为了避免部分读者不能理解联系的复杂,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交友应该是社会交际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说交友一定是每个在社会中的人都会去做,且一定做过的事。
就算是孤独到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他也曾经有过不孤独的时光,毕竟在这世上,生来便孤独的人也不多。
既然结交朋友,那我们也是有选择的结交,按照一般人的结交方式,应该是传导结交,有媒介的交友。
就比如你朋友的朋友原本不是你的朋友,可由于你朋友的存在,你朋友的朋友也成为了你的朋友,这个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要说各交各的也不是不存在,但为了简单,就先不说了。
传导交友以原本存在的友谊为导体,从而展开新的交友,这么看来人与人的联系貌似是有规则的,可事实却没这么简单,传导式交友虽然常见可并不代表唯一,若是出现了传导交友外的联系呢?
就拿你在街上见一陌生人,那陌生人正好和你对上眼了,两人聊着聊着就成朋友了,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这事件的出现就完全打破了传导交友的格局,那原本有序的联系便无规律可寻,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在相对稳定下,还有着绝对的变数。
因此,人类整体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人都是孤独的,个人的思想的独一无二决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孤独,孤独是不能避免的人类特征。
人能通过寻找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共鸣来减少孤独感,可人永远都不能否定孤独,因为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出现完全共性的东西。
科技发展到一个极高的程度,或许能从极微观调整人类的物质组成,从而形成外貌一模一样的若干个人,可是永远都不可能将两个不同的思想同化。
思想上是不存在同化这么一说的,即便是洗脑,那也是洗了你的主导思想,且思想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不断变化,虽然有时的细微变化察觉不到,可即使是细微那也是变化的一环。
所以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个体,孤独不来源于外物,而是我们自身的孤独,但消除孤独感可以通过外物。就比如我们的友情,真正友情是建立在思想相似的基础上的,一般而言我们与友人之间都会存在最少不少于一点的思想相似点,这个也叫做基点。
基点是两个人能成为朋友的必然存在点,如果没有基点,那成为朋友的几率是很小的,我说的是真心朋友,不是那种大家见面就假笑的那种。
真心朋友之所以是真心朋友,就因为两个人可以进行心的交流,也就是思想的交流,且能在这思想交流中感到舒适,而这份舒适便是思想的相似,只有思想相近相似的两个人才能彼此消除孤独感。
因为思想相似代表着共性的交错,而不是个性的独鸣,在共性的作用下两人可以成为朋友,并且可以缓解彼此在思想上的孤独。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排除有些人就喜欢交些与自己不合的人。但归根结底,不合只是表面的不合,其实在内在的思想层次上,还是存在相似的,不然两人就不是欢喜冤家了,而是仇家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当你认为是你朋友的朋友让你感到了孤独的时候,你就要仔细思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当然,也不要太敏感,朋友之间的孤独是存在的,毕竟两人的交往是思想的相似,而不是思想的相等。
就是因为人可以去寻找思想的相似点,所以才会导致人类的相对整体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在无数的思想相似中,人类制造了爱与包容,爱与包容则会粘合人与人之间的裂缝,这便是人类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而当缺失了思想的相似和爱与包容,人类整体便会顷刻崩溃。我们来假设一个思想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类个体都是一个思想独立体,前提条件完成。
那我们先看看这个世界,首先看国家,我想这个世界应该是不会有国家的,人类的思想各异,不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自然就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谁都是独一份,谁都不服谁。
既然没有国家,就看看个人生活,我猜生活应该是艰苦的,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掌握生活技巧的,世界人口应该少的可怜,部分有能力满足生存需求且有余的人应该不会去救助其他人,敢问谁会愿意去救助一个与自己思想不合的人。
生活已经如此艰苦,再给这个世界加点料,去掉包容和爱,好吧,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看头了,人与人思想相驳,各自为阵,又加上没有了包容和爱,人与人只需要相见便能产生矛盾,争执打斗是不能避免的。
男人和女人也思想不符,就算强行繁殖,后代又上演轼亲大戏,这个世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气沉沉。
由此可见,思想的相似尤为重要,爱与包容也不能缺少,虽然历史上不乏怪癖之人,可那毕竟是少数,且怪癖之人也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思想交点,所以共鸣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孤芳自赏的人最终会被孤独包围。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孤芳自赏的那一类人,可我的确是一个被孤独包围的人,如果说孤独可以分为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两种形式,那么很不巧,我既不是主动孤独者,也不是被动孤独者,而是二者的合一。
主动孤独者,多生于自负和自卑两种心态,自负的人,思想上也是自负,而思想共鸣对于这类人来说,不是没有,而是不愿意承认,自负的人先不说有没有本事,但他们一定骄傲,异常骄傲,他们蔑视除自己以外一切,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人可以和他们产生思想共鸣,因为这会使他的骄傲不值一提。
自卑的人相反,自卑者不是不承认思想共鸣,而是不敢相信,骨子里的卑微会使他们不断否定自己,从而失去共鸣的信心,但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来自于自身的情绪,是选择孤独的主动孤独者。
相较之下,被动孤独就容易的多,被动孤独者往往不需要展示,他们要做的是接受,接受群体给予个体的孤立,只要接受便能孤独。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感慨世界的不公平,在孤独处都有着不劳而获,和劳而不得的差距。
而我作为具备了两种孤独性质的人,同样收获着不劳而获和劳而不得带来的绝对孤独,很难解释,我也不想去解释,真正的孤独是解释不清的,如果我能将它解释的透彻,并且也有人能够理解的透彻,那我便不孤独了。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孤独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我们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有的人可以控制并缓解他的孤独,而有的人只能选择接受并加重他的孤独。
感慨总是不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