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钱姨娘白糟蹋了一副好身材,进门一年并无动静,不得已,她娘才一口气又抬了两个进来。
刚刚进门,年轻的姨娘们没有传出好消息,倒是她自己,怀上了黛玉,次后一年多,又怀了弟弟,一女一子成全了个“好”字。这些姨娘们便不大受待见了。
到底是些没立功的。
黛玉侧了半边身子,点点头,奶声奶气地道,“感觉好些了!”
这些姨娘们到底也是伺候过她爹的女人,明面儿上,黛玉是无论如何都不肯为这些小人物,坏了自己的名声。这一想法,便与先前黛玉不太一样。先前黛玉年纪虽小,自小也是被养得心高气傲,贾氏从来不肯把她和这些姨娘们置于一室,小小孩童也惯会看大人脸色行事,自然也是眼中无人。
这会儿黛玉就不同,她大方得体地答话,这些姨娘们还是头一次和姑娘打交道,只觉得有个国公嫡小姐出身的娘亲,还是不一样。而贾氏就觉得稀奇了,不由得多看了黛玉两眼。
“不是连医正大人都说姑娘大不好了的吗?”
贾氏一听这话,连黛玉都顾不上了,含了刀锋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周氏的身上,见她说了这样的话,犹不知错,兀自眼中含笑,浑然不将自己的愤然看在眼里,不由得怒道,“许是林家的先祖们也是怜悯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忍看着府上人丁太过凋零,才保佑娇娇熬过了这一劫。”
第3章 酬谢
黛玉觉着,自家娘亲说话真是委婉,想说姨娘们对这家里的子嗣没有什么贡献,一个个都是不下蛋的鸡就直说,偏偏委婉地拿林家的先祖们说事,看吧,这周姨娘明摆着就是没有听懂。
跟个棒槌一样!
黛玉不由得装作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周姨娘,你是盼着我死吗?”
周氏一听这话,脸都白了。贾氏拐弯抹角说几个姨娘不生养的话,她听着不对,暂时还没有拐过弯来。黛玉的话太过直白,也明显就是指责她对姑娘犯了大不敬。
噗通一声,周氏跪在了地上,朝贾氏拼命地磕头,“夫人,这是给妾身十个胆子,妾身也不敢啊!妾身,是妾身犯了糊涂,姑娘的身子骨好得很,妾身自己掌嘴!”
周氏自己把自己扇了两耳光,用的力度还不小,脸上的脂粉都掉了,五根手指头落下的红印子盖在上面,也着实令人解气。
黛玉满意了,一双清凌凌的眸子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不会说话就别说,一开口遭人厌。她总觉得这个姨娘并不是真的不会说话,而是仗着她娘亲这种不愿意与她们计较的清高肆意妄为。
君子欺之以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马姨娘大约也是觉着黛玉今日言行有些反常,顾不上自己平日里给人的那种谨小慎微的形象,偷偷地朝黛玉瞥了一眼,连忙又垂下眼帘,眼观鼻,鼻观心。
“呸呸呸!”贾氏听不得这些晦气话,恨不得上前捂住女儿的嘴,“年下节气的,小孩子家家,说什么呢?真正是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她止住了女儿这不吉利的话头,当下就朝着三个姨娘使脸子,“都回去吧,这些日子,我这里忙得很,没事就别过来了!”
宣平侯府的袭爵四代而终之后,照理说,林如海应当搬出去。宣平侯府说起来也是奇怪,嫡支这一脉,一直都人丁不旺。是以,太祖将府邸赐下来的时候,同样因为府里人少,第一代宣平侯便将一半的府邸都封了起来,后来趁机归还了皇帝。
这也算是一饮一啄了,到了林如海这一代,黛玉的祖父母过世后,原本要搬出去,皇帝一道恩旨,这府邸就归了林家,只把大门上的“敕造宣平侯府”的匾额还了回去,换成了“林府”。
府邸面积说起来也不算小,贾氏当日为丈夫抬这些姨娘进来,目的很单纯,就是传宗接代,也都是从外面买的良家女子,也没有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归拢在一起,给了一个离正院稍微远一点的院子。
三人一路无言,在梧桐院里分了手,各自进了自己的屋子。
钱氏和马氏一向都是安静的性格,今日的事情,姑娘针对的也并不是她们二人,回去后也是自己安安静静地做事,将方才发生的事情在脑子里细细地想一遍,主母的话还在耳边,也令二人愧疚得心里不安。
周氏就不一样了。
黛玉在母亲那里用了早膳,她的胃口有限,也还是逼着自己喝了一碗粳米粥,又吃了一小碗热乎乎的鸡汤面条,等弟弟醒了之后,逗弄了她一下,才回了东厢房。
她年纪尚小,还没有自己的院子,房间里地龙烧得很旺,进门后就是一阵暖呼呼的,喝了一小盏清水,问身边的大丫鬟轻絮,“刚刚我看到你出去了,是不是去了梧桐院?周姨娘那边都说了什么?”
仗着自己是稚童,黛玉也不想耍什么心眼,问得直来直去。她心里也是明白的,正是因为幼小,有些事就算知道了,也顶多是去母亲那里告个状,别的都做不了什么。
况且,也因为是轻絮,她才会问,轻絮是她身边的大丫鬟,一身荣辱休戚都系在自己身上,断无知而不言的道理。换了别的人,她还不问呢。
姑娘今日的表现着实是称奇,先是连医正都说大不好了,游方的僧人都闻讯而来了,姑娘自己爬起来了。迎着风雪去了一趟前院,病情也没有再反复,刚才的食量,比起以往多了一倍,也没有一副吃饭如吃苦药的样子。
--
刚刚进门,年轻的姨娘们没有传出好消息,倒是她自己,怀上了黛玉,次后一年多,又怀了弟弟,一女一子成全了个“好”字。这些姨娘们便不大受待见了。
到底是些没立功的。
黛玉侧了半边身子,点点头,奶声奶气地道,“感觉好些了!”
这些姨娘们到底也是伺候过她爹的女人,明面儿上,黛玉是无论如何都不肯为这些小人物,坏了自己的名声。这一想法,便与先前黛玉不太一样。先前黛玉年纪虽小,自小也是被养得心高气傲,贾氏从来不肯把她和这些姨娘们置于一室,小小孩童也惯会看大人脸色行事,自然也是眼中无人。
这会儿黛玉就不同,她大方得体地答话,这些姨娘们还是头一次和姑娘打交道,只觉得有个国公嫡小姐出身的娘亲,还是不一样。而贾氏就觉得稀奇了,不由得多看了黛玉两眼。
“不是连医正大人都说姑娘大不好了的吗?”
贾氏一听这话,连黛玉都顾不上了,含了刀锋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周氏的身上,见她说了这样的话,犹不知错,兀自眼中含笑,浑然不将自己的愤然看在眼里,不由得怒道,“许是林家的先祖们也是怜悯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忍看着府上人丁太过凋零,才保佑娇娇熬过了这一劫。”
第3章 酬谢
黛玉觉着,自家娘亲说话真是委婉,想说姨娘们对这家里的子嗣没有什么贡献,一个个都是不下蛋的鸡就直说,偏偏委婉地拿林家的先祖们说事,看吧,这周姨娘明摆着就是没有听懂。
跟个棒槌一样!
黛玉不由得装作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周姨娘,你是盼着我死吗?”
周氏一听这话,脸都白了。贾氏拐弯抹角说几个姨娘不生养的话,她听着不对,暂时还没有拐过弯来。黛玉的话太过直白,也明显就是指责她对姑娘犯了大不敬。
噗通一声,周氏跪在了地上,朝贾氏拼命地磕头,“夫人,这是给妾身十个胆子,妾身也不敢啊!妾身,是妾身犯了糊涂,姑娘的身子骨好得很,妾身自己掌嘴!”
周氏自己把自己扇了两耳光,用的力度还不小,脸上的脂粉都掉了,五根手指头落下的红印子盖在上面,也着实令人解气。
黛玉满意了,一双清凌凌的眸子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不会说话就别说,一开口遭人厌。她总觉得这个姨娘并不是真的不会说话,而是仗着她娘亲这种不愿意与她们计较的清高肆意妄为。
君子欺之以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马姨娘大约也是觉着黛玉今日言行有些反常,顾不上自己平日里给人的那种谨小慎微的形象,偷偷地朝黛玉瞥了一眼,连忙又垂下眼帘,眼观鼻,鼻观心。
“呸呸呸!”贾氏听不得这些晦气话,恨不得上前捂住女儿的嘴,“年下节气的,小孩子家家,说什么呢?真正是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她止住了女儿这不吉利的话头,当下就朝着三个姨娘使脸子,“都回去吧,这些日子,我这里忙得很,没事就别过来了!”
宣平侯府的袭爵四代而终之后,照理说,林如海应当搬出去。宣平侯府说起来也是奇怪,嫡支这一脉,一直都人丁不旺。是以,太祖将府邸赐下来的时候,同样因为府里人少,第一代宣平侯便将一半的府邸都封了起来,后来趁机归还了皇帝。
这也算是一饮一啄了,到了林如海这一代,黛玉的祖父母过世后,原本要搬出去,皇帝一道恩旨,这府邸就归了林家,只把大门上的“敕造宣平侯府”的匾额还了回去,换成了“林府”。
府邸面积说起来也不算小,贾氏当日为丈夫抬这些姨娘进来,目的很单纯,就是传宗接代,也都是从外面买的良家女子,也没有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归拢在一起,给了一个离正院稍微远一点的院子。
三人一路无言,在梧桐院里分了手,各自进了自己的屋子。
钱氏和马氏一向都是安静的性格,今日的事情,姑娘针对的也并不是她们二人,回去后也是自己安安静静地做事,将方才发生的事情在脑子里细细地想一遍,主母的话还在耳边,也令二人愧疚得心里不安。
周氏就不一样了。
黛玉在母亲那里用了早膳,她的胃口有限,也还是逼着自己喝了一碗粳米粥,又吃了一小碗热乎乎的鸡汤面条,等弟弟醒了之后,逗弄了她一下,才回了东厢房。
她年纪尚小,还没有自己的院子,房间里地龙烧得很旺,进门后就是一阵暖呼呼的,喝了一小盏清水,问身边的大丫鬟轻絮,“刚刚我看到你出去了,是不是去了梧桐院?周姨娘那边都说了什么?”
仗着自己是稚童,黛玉也不想耍什么心眼,问得直来直去。她心里也是明白的,正是因为幼小,有些事就算知道了,也顶多是去母亲那里告个状,别的都做不了什么。
况且,也因为是轻絮,她才会问,轻絮是她身边的大丫鬟,一身荣辱休戚都系在自己身上,断无知而不言的道理。换了别的人,她还不问呢。
姑娘今日的表现着实是称奇,先是连医正都说大不好了,游方的僧人都闻讯而来了,姑娘自己爬起来了。迎着风雪去了一趟前院,病情也没有再反复,刚才的食量,比起以往多了一倍,也没有一副吃饭如吃苦药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