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终究枉然,平怀瑱半只脚尚在庭院口时,王公公便亦自御书房里现了身。
王公公缓至院里劝道:“宜妃请回罢……”
宜妃蓦地将他袖摆一把攥紧。
王公公摆了摆首,退开几步,那衣裳挣脱而出,空余一团皱痕。
平怀瑱收回了眼,迈出后头那只脚。
回殿路上,蒋常忍着没问半个字,过后一番打听,才知王公公当时动身是往钦天监请了温智元问话,宏宣帝问了什么、温智元又答了什么皆不得而知,只晓得再之后王公公便又奉圣上口谕转头令中书省起草了圣旨。
一朝刑部尚书,不待经审便为宏宣帝亲自问罪,谪官远贬,驱离京城。
刑部担主责,工部小惩大诫扣罚俸禄,而至于修固城墙的那波招安之士,仿历经一场闹剧,临尾声重归其位,且当梦一场。
误毁神牛之人得以赦免,乃陈知鹤以戴罪之身向宏宣帝求情之果。
宏宣帝亦自有衡量,觉招安之举本为善策,却因监管不力而酿成大祸,既事已至此,刘尹已为失职偿罪,倘再对招安之士严苛以待,难免会如陈知鹤所言,令朝廷与江湖之势更显棘手。况且此事之中,由户部借去的那一支门派所作所为皆无所纰漏,短短数日间征齐春税,功过相抵,不妨严宽相济,就此作罢。
自此之后,凡招安之众,愿留归朝廷者尽可留,愿重返江湖者尽可去,皆既往不咎。
第六十一章
京外数人将远行,为首之人褪去一身官装,粗衣蔽体,直腰高坐马背之上,目光沉静遥望前路,似当年初入江湖那不羁之姿。
城门内外人潮不息,时有百姓往来,未几,一辆素色马车自内行出,伴着车轮辘辘声驶近身后。马上人回过首来,随即一跃下地,行上前去。
车帘恰在此时挑起,前来相送者竟是陈知鹤。
飓风门伍门主拱手致意,掩下眸里复杂情绪,无一字相与。
神牛神像一事,他知是陈知鹤出言相保,于皇威之下救了他与一众弟兄,亦知自己同样是为陈知鹤所害,从鸿鹄楼一宴而起,便是一道抽不离身的陷阱。
甚至尚在更早时,原该潇洒江湖之人就已成了政局里的枚枚棋子。
事到如今伍门主终是懂了,从不曾有谁于他有恩,刘尹没有,陈知鹤更没有。这朝廷里有的只是蚕食争斗、尔虞我诈,若非有所图,如他这般草莽之徒又如何值得礼待有加。
好在陈知鹤尚且算得保有良知,虽以他为棋,但不视若废棋,姑且念在一个“义”字的份上与宏宣帝讨来宽赦。
可伍门主实难向他道出半句谢言。
索性陈知鹤倒不图谢,所作所为皆因心中有愧,此番相送,亦为求个安稳。
偶有浅浅马嘶在耳,那候在马背上的众人本就不愿见他,不时引马徘徊数步,不耐神色一览无余。
陈知鹤无奈作笑,只可视若不见,与伍门主关切问道:“不知伍门主此后将去何处?”
“打哪儿来,回哪儿去,”伍门主应得通俗,此一开口全将心中不满不遮不掩地袒露出来,爽直道,“我飓风门上下弟兄错就错在不该入这朝廷。鱼游水,鸟在天,走兽岂有不在林间的道理。先前之事权当是烂醉了一回,如今得以酒醒,便各归各位。在下对不住各位弟兄,往后拼了一身力气也要带着大伙儿混出一番名堂,即便混不出,就是寻个村落耕地犁田也绝不再沾这京城半寸。此间风气,我等是万万招惹不起的。”
陈知鹤不置喙他话里嘲讽之意,深知换作何人又能无怨,于是不作反驳,儒雅一礼,道句“珍重”。
伍门主话至此不再多言,上马抱拳敬道:“陈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诚无那句后会有期。
马蹄卷起尘土远去,陈知鹤目送良久,思及当日鸿鹄宴时,伍门主一句“知恩图报,言信行果”,令他愧对之情难消半分。
然他不作悔过——恰是知恩,才永不悔所行之路。
人存于世,诸多事难断是非对错,但多少当得一句值或不值。陈知鹤只知从何炳荣当年施恩于他起,万事便注定是一个值。
祭农风波渐渐平息。
城墙未固之际,宏宣帝先是下旨重筑神牛石像,令之筑成之日即刻送往京外佛寺开光,依温智元所谏倾力挽回破兆之势。
京人纷纷随之释怀,日日期盼着神像重归其位,怨怒之情随刘尹贬谪而得以抚慰,全当送走这一樽瘟神,灾劫便不会降临京中。
自遇刺之日起,太子历时三载,胜了一盘筹谋万千之棋。
这边儿蒋常欣欣然行入殿内,从袖里摸出一封书信,小心翼翼理平了皱痕呈上前来。
平怀瑱眼底霎时淌过暖流,其外无字的褐色信封被蒋常揣了一路,接到手里尚有暖意,拆开细阅,如故是些境南琐事,细碎却可令他觉出厚重温情。
李清珏此番回信应了他先前提及的小瑞宁哭鼻子一事,心疼之余狠下心来置评几句,道瑞宁养父养母本就对这养子慈爱无比,愿平怀瑱切莫惯多了他,堂堂男儿当有顶天立地的一腔气血。又说同是三岁小儿,怜华容夕恰似不同,逢他离去时尽管极其不舍,但仍强自抿紧了嘴,包着满眼雾气不肯掉下泪来。
平怀瑱一遍遍反复看着,想这些话倘若是从李清珏口里说出来该是哪般语气与神态,不觉想得心头又疼又软,相思满腹。
--
王公公缓至院里劝道:“宜妃请回罢……”
宜妃蓦地将他袖摆一把攥紧。
王公公摆了摆首,退开几步,那衣裳挣脱而出,空余一团皱痕。
平怀瑱收回了眼,迈出后头那只脚。
回殿路上,蒋常忍着没问半个字,过后一番打听,才知王公公当时动身是往钦天监请了温智元问话,宏宣帝问了什么、温智元又答了什么皆不得而知,只晓得再之后王公公便又奉圣上口谕转头令中书省起草了圣旨。
一朝刑部尚书,不待经审便为宏宣帝亲自问罪,谪官远贬,驱离京城。
刑部担主责,工部小惩大诫扣罚俸禄,而至于修固城墙的那波招安之士,仿历经一场闹剧,临尾声重归其位,且当梦一场。
误毁神牛之人得以赦免,乃陈知鹤以戴罪之身向宏宣帝求情之果。
宏宣帝亦自有衡量,觉招安之举本为善策,却因监管不力而酿成大祸,既事已至此,刘尹已为失职偿罪,倘再对招安之士严苛以待,难免会如陈知鹤所言,令朝廷与江湖之势更显棘手。况且此事之中,由户部借去的那一支门派所作所为皆无所纰漏,短短数日间征齐春税,功过相抵,不妨严宽相济,就此作罢。
自此之后,凡招安之众,愿留归朝廷者尽可留,愿重返江湖者尽可去,皆既往不咎。
第六十一章
京外数人将远行,为首之人褪去一身官装,粗衣蔽体,直腰高坐马背之上,目光沉静遥望前路,似当年初入江湖那不羁之姿。
城门内外人潮不息,时有百姓往来,未几,一辆素色马车自内行出,伴着车轮辘辘声驶近身后。马上人回过首来,随即一跃下地,行上前去。
车帘恰在此时挑起,前来相送者竟是陈知鹤。
飓风门伍门主拱手致意,掩下眸里复杂情绪,无一字相与。
神牛神像一事,他知是陈知鹤出言相保,于皇威之下救了他与一众弟兄,亦知自己同样是为陈知鹤所害,从鸿鹄楼一宴而起,便是一道抽不离身的陷阱。
甚至尚在更早时,原该潇洒江湖之人就已成了政局里的枚枚棋子。
事到如今伍门主终是懂了,从不曾有谁于他有恩,刘尹没有,陈知鹤更没有。这朝廷里有的只是蚕食争斗、尔虞我诈,若非有所图,如他这般草莽之徒又如何值得礼待有加。
好在陈知鹤尚且算得保有良知,虽以他为棋,但不视若废棋,姑且念在一个“义”字的份上与宏宣帝讨来宽赦。
可伍门主实难向他道出半句谢言。
索性陈知鹤倒不图谢,所作所为皆因心中有愧,此番相送,亦为求个安稳。
偶有浅浅马嘶在耳,那候在马背上的众人本就不愿见他,不时引马徘徊数步,不耐神色一览无余。
陈知鹤无奈作笑,只可视若不见,与伍门主关切问道:“不知伍门主此后将去何处?”
“打哪儿来,回哪儿去,”伍门主应得通俗,此一开口全将心中不满不遮不掩地袒露出来,爽直道,“我飓风门上下弟兄错就错在不该入这朝廷。鱼游水,鸟在天,走兽岂有不在林间的道理。先前之事权当是烂醉了一回,如今得以酒醒,便各归各位。在下对不住各位弟兄,往后拼了一身力气也要带着大伙儿混出一番名堂,即便混不出,就是寻个村落耕地犁田也绝不再沾这京城半寸。此间风气,我等是万万招惹不起的。”
陈知鹤不置喙他话里嘲讽之意,深知换作何人又能无怨,于是不作反驳,儒雅一礼,道句“珍重”。
伍门主话至此不再多言,上马抱拳敬道:“陈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诚无那句后会有期。
马蹄卷起尘土远去,陈知鹤目送良久,思及当日鸿鹄宴时,伍门主一句“知恩图报,言信行果”,令他愧对之情难消半分。
然他不作悔过——恰是知恩,才永不悔所行之路。
人存于世,诸多事难断是非对错,但多少当得一句值或不值。陈知鹤只知从何炳荣当年施恩于他起,万事便注定是一个值。
祭农风波渐渐平息。
城墙未固之际,宏宣帝先是下旨重筑神牛石像,令之筑成之日即刻送往京外佛寺开光,依温智元所谏倾力挽回破兆之势。
京人纷纷随之释怀,日日期盼着神像重归其位,怨怒之情随刘尹贬谪而得以抚慰,全当送走这一樽瘟神,灾劫便不会降临京中。
自遇刺之日起,太子历时三载,胜了一盘筹谋万千之棋。
这边儿蒋常欣欣然行入殿内,从袖里摸出一封书信,小心翼翼理平了皱痕呈上前来。
平怀瑱眼底霎时淌过暖流,其外无字的褐色信封被蒋常揣了一路,接到手里尚有暖意,拆开细阅,如故是些境南琐事,细碎却可令他觉出厚重温情。
李清珏此番回信应了他先前提及的小瑞宁哭鼻子一事,心疼之余狠下心来置评几句,道瑞宁养父养母本就对这养子慈爱无比,愿平怀瑱切莫惯多了他,堂堂男儿当有顶天立地的一腔气血。又说同是三岁小儿,怜华容夕恰似不同,逢他离去时尽管极其不舍,但仍强自抿紧了嘴,包着满眼雾气不肯掉下泪来。
平怀瑱一遍遍反复看着,想这些话倘若是从李清珏口里说出来该是哪般语气与神态,不觉想得心头又疼又软,相思满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