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梒笑呼了声,抓紧了他的衣襟:“你小心点儿,别摔了我——哎,脚别乱踩。”
“放心吧,你夫君这点力气还是有的。”谢琻将他放在了廊下,顺手捏了捏他的腰,叹道,“一点肉都没了,两年前我养出来的一点儿丰韵,如今连影儿都没了……好好呆着,以后除了吃饭睡觉,你最好一点活都别干。”
谢琻的动作利索,挽起了裤腿和衣袖,拿着簸箕和花帚,很快将满地的落桂扫成了一堆,先在正往袋子里装着。他的皮肤亦很白皙,是那种天生晒不黑的人,但因常年的习武操练,肌肉饱满修长,看着格外的健硕有力。
沈梒坐在廊下,小口喝着方才下人送来的五宝茶,望着谢琻忙碌的背影,眯着眼睛轻轻舒了口气。
“听说你将所有来拜会的人都回绝了?”谢琻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问道。
沈梒“嗯”了声:“我尚未拜见新帝,若是贸然与闲杂人等私会,未免招惹非议。”
“当今并非先帝……罢了,小心驶得万年船,你做得对。”
“无论当今是什么性格,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沈梒微微垂下了眼帘,“此次回京,我便无数次告诉自己……唯稳唯稳,方能长久。”
谢琻手一顿。他缓缓直起了身子,转身看向廊下的沈梒。感受到他的目光投来,沈梒抬头,微微向谢琻笑了一笑。浅金色的暖阳和桂树浓荫的斑驳光点,泼洒在了他的墨发、肩头和身形之上,安宁静好。而他的笑容平和且柔软,似是初夏的清晨最朦胧而青涩的浅淡阳光。
谢琻的心又忍不住悸动了起来。而伴随着那深深悸动的,是隐秘的不安和患得患失。
“良青……”他忍不住低低叫了一声,“……你怕吗?”
你怕不怕重头来过?你又怕不怕重蹈覆辙?
如若再走一次来时路,你会不会如我一般畏惧前方的暗流和湍急?
因为失去过,所以才更加如履薄冰。
沈梒弯了弯唇角,柔声道:“你呢?”
谢琻捏紧了手中的花帚,沉默半晌,终于低声道:“……我有些怕。”
唯有在这一人的面前,似乎顶天立地、似乎无所畏惧的谢三公子,方能剖开自己胸膛中最隐秘的恐惧。
“我也怕。但让之,我相信哪怕重遇风浪,我们也定不会重蹈覆辙。”沈梒望着他,“最坏的结局,我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只要此心不变,没有什么能再让我裹足不前。”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新帝登基,朝政瞬息万变。这京城的局势或许的确瞬息万变,但不变的确是那永恒的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但莫名的,沈梒的话让他心头一松。谢琻呼了口气,也冲他微微笑了起来,那平静又无所畏惧的力量似乎又回到了他的身体之中,温暖支撑着他的灵魂。
————
沈梒归京的第四日,正宁帝终于下旨召见了他。
昭仁殿中,田长学正侧坐在一方矮凳上,恭谨地欠身回禀着春涝之事。正宁帝居于大殿上方,手指摩挲着杯子的侧壁,垂目听着田长学的汇报长久没有吭声。
这个时令春季方过,正是雨水茂泽的日子。北方倒还好,南边却已是下了好几场“龙舟水”,贯通南地的沩水、阜水二河直接泛了几千亩的农田,两岸城池无不受灾。
这水患问题是前朝遗留下来的难策。堤坝是年年修,水灾也是年年犯,真金白银砸下去,却都似被水底的龙王吃了一般,半点成效也没有。而今年的水灾又泛的格外严重,江南的水稻本就因去年的隆冬而冻死了不少稻苗,若是今春又涝死了一批田地,这年的收成定要大打折扣。
田长学是都水清吏司郎中,也是南方人,最了解南地的水患。此次正宁帝召见他询问关于兴修水利之事,他也提前准备了很久,如今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正宁帝听得很认真,当田长学的汇报告一段落,他“唔”了声,沉吟着道:“筑堤障河,束水归漕;筑堰障阜,逼阜注沩。以清刷浊,沙随水去。这章程听着倒是有些道理。沩水砂石甚多,生于上游而积于下游,长久不通,方生水患,这些道理朕是晓得的。你这法子清沙理水,的确是从根子上解决了些问题。只是这阜水亦十分湍急,如何方能确保在 ’逼阜注沩’的过程中,不再发生溃堤之事?”
新帝年少,十分礼贤下士。他与先帝最大的不同便是,若有不明不解之处,定会垂询臣子。哪怕自己说的有些不正确的地方,也会鼓励臣子对自己进行指正,并从不因此而嗔癫动怒。
田长学知道正宁帝的脾气,此时听他这么问了,便立刻一五一十地道:“回皇上,若想不溃堤,还是要兴修堤坝。就以关卡高家堰为例,臣以为若要修葺,必当密布桩入地,深浪不能撼;桩内置板,板内置土;土则至自远,皆坚实遮。”
正宁帝微微颦眉:“许是又一笔大开销?”
“这……若想堤坝稳固,的确是要的。”
正宁帝思索着,没有说话。
便在此时,忽听外面的内监扬声报道:“礼部侍郎沈梒叩见。”
正宁帝眼睛一亮,猛地坐直了身子,喜不自胜道:“先生来了!快请,快请!”
第84章 野火
这田长学是去年方调入京城的官员,以前只听过沈梒的名字,从未见过本人。他见平素一向稳重老成的正宁帝此时竟然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喜上眉梢,几乎望眼欲穿,不禁心中暗暗心惊。也不由得转过头去,想看看这名震天下的沈大人究竟是怎么一副厉害模样。
--
“放心吧,你夫君这点力气还是有的。”谢琻将他放在了廊下,顺手捏了捏他的腰,叹道,“一点肉都没了,两年前我养出来的一点儿丰韵,如今连影儿都没了……好好呆着,以后除了吃饭睡觉,你最好一点活都别干。”
谢琻的动作利索,挽起了裤腿和衣袖,拿着簸箕和花帚,很快将满地的落桂扫成了一堆,先在正往袋子里装着。他的皮肤亦很白皙,是那种天生晒不黑的人,但因常年的习武操练,肌肉饱满修长,看着格外的健硕有力。
沈梒坐在廊下,小口喝着方才下人送来的五宝茶,望着谢琻忙碌的背影,眯着眼睛轻轻舒了口气。
“听说你将所有来拜会的人都回绝了?”谢琻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问道。
沈梒“嗯”了声:“我尚未拜见新帝,若是贸然与闲杂人等私会,未免招惹非议。”
“当今并非先帝……罢了,小心驶得万年船,你做得对。”
“无论当今是什么性格,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沈梒微微垂下了眼帘,“此次回京,我便无数次告诉自己……唯稳唯稳,方能长久。”
谢琻手一顿。他缓缓直起了身子,转身看向廊下的沈梒。感受到他的目光投来,沈梒抬头,微微向谢琻笑了一笑。浅金色的暖阳和桂树浓荫的斑驳光点,泼洒在了他的墨发、肩头和身形之上,安宁静好。而他的笑容平和且柔软,似是初夏的清晨最朦胧而青涩的浅淡阳光。
谢琻的心又忍不住悸动了起来。而伴随着那深深悸动的,是隐秘的不安和患得患失。
“良青……”他忍不住低低叫了一声,“……你怕吗?”
你怕不怕重头来过?你又怕不怕重蹈覆辙?
如若再走一次来时路,你会不会如我一般畏惧前方的暗流和湍急?
因为失去过,所以才更加如履薄冰。
沈梒弯了弯唇角,柔声道:“你呢?”
谢琻捏紧了手中的花帚,沉默半晌,终于低声道:“……我有些怕。”
唯有在这一人的面前,似乎顶天立地、似乎无所畏惧的谢三公子,方能剖开自己胸膛中最隐秘的恐惧。
“我也怕。但让之,我相信哪怕重遇风浪,我们也定不会重蹈覆辙。”沈梒望着他,“最坏的结局,我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只要此心不变,没有什么能再让我裹足不前。”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新帝登基,朝政瞬息万变。这京城的局势或许的确瞬息万变,但不变的确是那永恒的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但莫名的,沈梒的话让他心头一松。谢琻呼了口气,也冲他微微笑了起来,那平静又无所畏惧的力量似乎又回到了他的身体之中,温暖支撑着他的灵魂。
————
沈梒归京的第四日,正宁帝终于下旨召见了他。
昭仁殿中,田长学正侧坐在一方矮凳上,恭谨地欠身回禀着春涝之事。正宁帝居于大殿上方,手指摩挲着杯子的侧壁,垂目听着田长学的汇报长久没有吭声。
这个时令春季方过,正是雨水茂泽的日子。北方倒还好,南边却已是下了好几场“龙舟水”,贯通南地的沩水、阜水二河直接泛了几千亩的农田,两岸城池无不受灾。
这水患问题是前朝遗留下来的难策。堤坝是年年修,水灾也是年年犯,真金白银砸下去,却都似被水底的龙王吃了一般,半点成效也没有。而今年的水灾又泛的格外严重,江南的水稻本就因去年的隆冬而冻死了不少稻苗,若是今春又涝死了一批田地,这年的收成定要大打折扣。
田长学是都水清吏司郎中,也是南方人,最了解南地的水患。此次正宁帝召见他询问关于兴修水利之事,他也提前准备了很久,如今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正宁帝听得很认真,当田长学的汇报告一段落,他“唔”了声,沉吟着道:“筑堤障河,束水归漕;筑堰障阜,逼阜注沩。以清刷浊,沙随水去。这章程听着倒是有些道理。沩水砂石甚多,生于上游而积于下游,长久不通,方生水患,这些道理朕是晓得的。你这法子清沙理水,的确是从根子上解决了些问题。只是这阜水亦十分湍急,如何方能确保在 ’逼阜注沩’的过程中,不再发生溃堤之事?”
新帝年少,十分礼贤下士。他与先帝最大的不同便是,若有不明不解之处,定会垂询臣子。哪怕自己说的有些不正确的地方,也会鼓励臣子对自己进行指正,并从不因此而嗔癫动怒。
田长学知道正宁帝的脾气,此时听他这么问了,便立刻一五一十地道:“回皇上,若想不溃堤,还是要兴修堤坝。就以关卡高家堰为例,臣以为若要修葺,必当密布桩入地,深浪不能撼;桩内置板,板内置土;土则至自远,皆坚实遮。”
正宁帝微微颦眉:“许是又一笔大开销?”
“这……若想堤坝稳固,的确是要的。”
正宁帝思索着,没有说话。
便在此时,忽听外面的内监扬声报道:“礼部侍郎沈梒叩见。”
正宁帝眼睛一亮,猛地坐直了身子,喜不自胜道:“先生来了!快请,快请!”
第84章 野火
这田长学是去年方调入京城的官员,以前只听过沈梒的名字,从未见过本人。他见平素一向稳重老成的正宁帝此时竟然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喜上眉梢,几乎望眼欲穿,不禁心中暗暗心惊。也不由得转过头去,想看看这名震天下的沈大人究竟是怎么一副厉害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