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谢黎瞧见她嘴角小小的梨涡,捧了一句,不舍道:“朕先走了。”
沈思月眼中笑意残留,含笑福身,带着宫女们一起送行。
“恭送皇上。”
“别送了,歇着。晚些时间,朕再来看思月。”
谢黎原本不想这么早就离开栖凤阁,只是忽然想起原主留下许多政事等着他处理,他本来就不熟悉这些东西,再不多花点心思,第一封奏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批出来。
而且,原主以前对沈思月的态度太差,几乎是步步算计,他忽然态度大变,沈思月心里不会感激,只会怀疑。
比如刚刚让她一起南郊秋猎,她想到的不是谢黎浪子回头,而是觉得谢黎想要她手上仅剩的宫权,双方利益交换。
这可不好!谢黎心道,还是循序渐进的好,让沈思月慢慢适应。
……
御书房。
谢黎看了一些以前的奏折,又翻了翻还未批阅的奏折,结合记忆,对宣朝有了初步的印象。
宣朝于百年前建立,历经三代皇帝,谢黎是第四代。
先帝晚年糊涂,做出不少错误的决策,导致国力衰退,所以宣朝目前的情况并不算太好,西北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南夷有乱民聚众造反,江南富庶之地、才子之乡,更是官僚勾结、乱像丛生。
好在先帝临走的时候良心了一把,没有坑儿子,给谢黎留下两个顾命大臣——一文一武,文有方丞相安业,武有沈将军定国,就算原主能力弱,六年时间,这宣朝也渐渐好起来了。
只要原主不作死,百年之好,说不定还会在史书上留下明君的称呼。
可惜……
在前世的记忆里,原主偏偏作死了。
大约是三个月后,南夷乱党和当地官员勾结,冲击州城,起兵作乱。
沈将军出发平乱,原主动了歪心思,故意拖慢提供粮草的时间,导致供给不足,沈将军冒险出击,不幸中了陷阱,意外战死城墙前。
后来朝廷另外派人平乱,在强大的朝廷面前,乱党这群乌合之众也收拾了。可是失去沈将军,趁着冬月到来,漠北的游牧民族趁乱偷袭关城,连屠三城,宣朝失守……
谢黎沉着脸思考了一会儿,决心先改变这件事。
他敲了敲桌子,让人叫方丞相和沈将军进宫。
半个时辰后,两位顾命大臣来了。
其中方丞相年级较大,已经六十五岁,沈将军好一些,也有五十五了。看到他们,谢黎一边叫人上座,一边在心里为以后烦恼,这继任者可不好挑啊。
坐定后,沈将军先询问:“皇上叫臣等什么事?”
谢黎挑出一封奏折,严肃道:“几个月前,朕就听闻南夷有乱党,可是现在也没收到捷报,可见当地官员十分无能。朕每次想到,晚上都睡不安宁,不能再姑息下去。沈将军,不知道你有没有推荐的人选,可以带兵出征。”
沈将军来了精神:“皇上,臣愿亲往南夷!”
“不行!”谢黎有些无奈,放软了语气道,“沈将军你劳苦功高,好不容易回京,在家休养就好。南夷这种小事,何必要你亲自出马。”
他就是为了留下沈将军的性命,才打算改变前世轨迹,提早平息叛乱。
如果让沈将军去,这件事就没有意义了。
沈将军为难了一下,绞尽脑汁思考:“那就叫我小徒弟丰都去,他在我手下锻炼多年,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
丰都这个名字有些耳熟,谢黎想了想,想起那个在沈将军死后,接手平乱南夷一事的小将似乎就叫丰都。
这个小子倒是个人才,前世只用了两个月就镇压了南夷。
谢黎点点头道:“一听名字,就知道此子堪当大任,而且沈将军的目光,朕也十分信任,此事朕允了!命他即刻收拾行李,点齐亲兵,前往南充领兵,平息南夷叛乱。待到凯旋之日,朕为他设宴庆功。”
小徒弟有机会立功,沈将军大喜,跪地道谢:“谢皇上信任。”
“沈将军不用多礼,快起来。”
谢黎露出一点无奈的表情,扶起他道:“沈将军是朕的岳父,平时不用行这样的大礼。”
沈将军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表情:“皇上……”
谢黎有些好笑,又安抚了沈将军一顿,想了想,看向了方丞相。
方丞相打了个寒颤,不情愿地问:“皇上找臣何事?”
“丞相,朕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奏折又太多,有些批不过来,不知道丞相能不能为朕分忧?”
方丞相皱眉,退了三步,拱手道:“皇上,臣不敢逾越。”
“丞相误会了。”谢黎忍不住笑,“朕不是让丞相来批奏折,而是要和丞相商量,朕打算设立内阁,以后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交给内阁来处理,大事拿不定主意的,再交给朕,这样一来,也不用当心朕一时头脑发昏,延误政事。不知道丞相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方丞相一听来了兴趣:“不知道内阁具体是什么?”
谢黎简单地说了一下内阁的制度,以及设立内阁、司礼监和加强言官权利的想法。
内阁制度的建立,可以大大加强君王手上的权利,确保谢黎对朝廷的改变能够如臂挥使,不过,一旦内阁建立,丞相手中的权利会受到极大冲击。
--
沈思月眼中笑意残留,含笑福身,带着宫女们一起送行。
“恭送皇上。”
“别送了,歇着。晚些时间,朕再来看思月。”
谢黎原本不想这么早就离开栖凤阁,只是忽然想起原主留下许多政事等着他处理,他本来就不熟悉这些东西,再不多花点心思,第一封奏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批出来。
而且,原主以前对沈思月的态度太差,几乎是步步算计,他忽然态度大变,沈思月心里不会感激,只会怀疑。
比如刚刚让她一起南郊秋猎,她想到的不是谢黎浪子回头,而是觉得谢黎想要她手上仅剩的宫权,双方利益交换。
这可不好!谢黎心道,还是循序渐进的好,让沈思月慢慢适应。
……
御书房。
谢黎看了一些以前的奏折,又翻了翻还未批阅的奏折,结合记忆,对宣朝有了初步的印象。
宣朝于百年前建立,历经三代皇帝,谢黎是第四代。
先帝晚年糊涂,做出不少错误的决策,导致国力衰退,所以宣朝目前的情况并不算太好,西北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南夷有乱民聚众造反,江南富庶之地、才子之乡,更是官僚勾结、乱像丛生。
好在先帝临走的时候良心了一把,没有坑儿子,给谢黎留下两个顾命大臣——一文一武,文有方丞相安业,武有沈将军定国,就算原主能力弱,六年时间,这宣朝也渐渐好起来了。
只要原主不作死,百年之好,说不定还会在史书上留下明君的称呼。
可惜……
在前世的记忆里,原主偏偏作死了。
大约是三个月后,南夷乱党和当地官员勾结,冲击州城,起兵作乱。
沈将军出发平乱,原主动了歪心思,故意拖慢提供粮草的时间,导致供给不足,沈将军冒险出击,不幸中了陷阱,意外战死城墙前。
后来朝廷另外派人平乱,在强大的朝廷面前,乱党这群乌合之众也收拾了。可是失去沈将军,趁着冬月到来,漠北的游牧民族趁乱偷袭关城,连屠三城,宣朝失守……
谢黎沉着脸思考了一会儿,决心先改变这件事。
他敲了敲桌子,让人叫方丞相和沈将军进宫。
半个时辰后,两位顾命大臣来了。
其中方丞相年级较大,已经六十五岁,沈将军好一些,也有五十五了。看到他们,谢黎一边叫人上座,一边在心里为以后烦恼,这继任者可不好挑啊。
坐定后,沈将军先询问:“皇上叫臣等什么事?”
谢黎挑出一封奏折,严肃道:“几个月前,朕就听闻南夷有乱党,可是现在也没收到捷报,可见当地官员十分无能。朕每次想到,晚上都睡不安宁,不能再姑息下去。沈将军,不知道你有没有推荐的人选,可以带兵出征。”
沈将军来了精神:“皇上,臣愿亲往南夷!”
“不行!”谢黎有些无奈,放软了语气道,“沈将军你劳苦功高,好不容易回京,在家休养就好。南夷这种小事,何必要你亲自出马。”
他就是为了留下沈将军的性命,才打算改变前世轨迹,提早平息叛乱。
如果让沈将军去,这件事就没有意义了。
沈将军为难了一下,绞尽脑汁思考:“那就叫我小徒弟丰都去,他在我手下锻炼多年,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
丰都这个名字有些耳熟,谢黎想了想,想起那个在沈将军死后,接手平乱南夷一事的小将似乎就叫丰都。
这个小子倒是个人才,前世只用了两个月就镇压了南夷。
谢黎点点头道:“一听名字,就知道此子堪当大任,而且沈将军的目光,朕也十分信任,此事朕允了!命他即刻收拾行李,点齐亲兵,前往南充领兵,平息南夷叛乱。待到凯旋之日,朕为他设宴庆功。”
小徒弟有机会立功,沈将军大喜,跪地道谢:“谢皇上信任。”
“沈将军不用多礼,快起来。”
谢黎露出一点无奈的表情,扶起他道:“沈将军是朕的岳父,平时不用行这样的大礼。”
沈将军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表情:“皇上……”
谢黎有些好笑,又安抚了沈将军一顿,想了想,看向了方丞相。
方丞相打了个寒颤,不情愿地问:“皇上找臣何事?”
“丞相,朕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奏折又太多,有些批不过来,不知道丞相能不能为朕分忧?”
方丞相皱眉,退了三步,拱手道:“皇上,臣不敢逾越。”
“丞相误会了。”谢黎忍不住笑,“朕不是让丞相来批奏折,而是要和丞相商量,朕打算设立内阁,以后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交给内阁来处理,大事拿不定主意的,再交给朕,这样一来,也不用当心朕一时头脑发昏,延误政事。不知道丞相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方丞相一听来了兴趣:“不知道内阁具体是什么?”
谢黎简单地说了一下内阁的制度,以及设立内阁、司礼监和加强言官权利的想法。
内阁制度的建立,可以大大加强君王手上的权利,确保谢黎对朝廷的改变能够如臂挥使,不过,一旦内阁建立,丞相手中的权利会受到极大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