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 作者:纯洁人生
第四百四十章 帝王之路(十一)
翌日,女皇下旨,命太子魏王柲监国,除生死攸关大事,朝中诸事皆由太子决断,朝中一片哗然,唯有理学官员欢欣鼓舞,一改往日被压制的沉默气象,他们开始大议朝政。
武柲监国,他的心中是沉重的,就连跟妻妾的房事都没了兴致。监国虽是他所愿意接受的事情,但女皇又让杨再思和苏模棱任太子左、右庶子,这监视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女皇为了撇清责任,缓解压力,让他监国,但却不愿意看到武柲不在自己的掌控下处理国事,于是便把她一手提拔的两个走狗给弄到武柲身边,以辅佐太子的名义监视武柲。这番做法让武柲顿时警觉起来,看来女皇还依旧贪恋权力,除非她死了,不然他很难登上帝位。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成为皇帝的,哪个不贪恋权力呢?不贪恋权力的皇帝,那只是环境所趋罢了。
武成殿。
上官婉儿自得知自家男人监国后,便早早得来到武成殿,跟往日一样,把已经送到的奏疏分门别类,然后记录成册,好让武柲快速浏览。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批阅奏疏的效率。有时候一日便是上千份奏疏,若不如此,根本批阅不完,从而耽误了事情。今日一早送来的奏疏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份,上官婉儿快速浏览记录,便顿时笑了,这些个理学官员竟然明目张胆得上疏祝贺殿下,这不是要给朝中留下口舌吗。
如今。魏王武柲不再像过去一样很悠闲,自从批阅奏疏后,便没有了太多的时间浪费。要不是有上官婉儿这个“内相”,他估计每一天的奏疏都能把他给压死。更不要说,还要跟上官婉儿谈谈情做做那有情人之间欢乐的事了。
踏进皇城,早有官员来到,便远远地躬身行礼。如今武柲监国,虽不能算作是皇帝,但却行使着皇帝的权力。故而这些官员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打个招呼,或者是远远地避开,亦或是装作没看见。
武柲微微一笑。或点头,或还礼,很快便来到了武成殿,武成殿内上官婉儿已然在书案之后。职司太监一声。“太子驾到!”
上官婉儿等宫女太监齐齐躬身迎候,武柲袍袖一挥,道:“免礼!”便坐在了御案之后。
上官婉儿取过已经登记好的奏疏递给了武柲,武柲接过,不过片刻,便笑道:“这帮人啊,这样吧,命诸宰相。还有各部尚书、侍郎,到武成殿议事。”
自有殿中太监去传令。武柲则快速翻开奏疏,那些溜须拍马的奏疏全部扔进了废纸篓中,而仔细批阅正待解决的急事。一些重要的大事,则需要一会儿议事的时候提出来。
既然已经监国,那就在这段时间,尽最大的努力培植自己的人马,必要的时候,一举发动政变,铲除异己,以雷霆手段登上大宝,再慢慢励精图治。
一炷香后,各部主要官员齐齐来到,他们躬身施礼,武柲不能大意,便微微还礼,便给年长者看座。
武柲扫视了一下诸位重臣,便说道:“今日是本王第一次监国,必然有谬误之处,诸位大臣都是我大周朝的股肱之臣,还请不吝赐教,本王一定会虚心接受。”
杨再思拱手道:“殿下言重了,殿下久居中枢,对政事的处理极为通达,皆是我等臣子的楷模。”
杨再思被百官暗地里唤做“两脚野狐”,便知其狡猾异常,如今他身为太子左庶子,名义上辅佐太子,但他是何人?一边信誓旦旦地答应了女皇,此时又拍着武柲的马屁。那就是告知太子,您是太子,您做什么他杨再思是不会管,您就把我当成不存在就是了。
武柲微微一笑,道:“本王非圣贤,孰能无错?诸位大臣就不必自谦,本王也不是凶神恶煞,本王有什么缺点,有错误之处,指出来,或是上份奏疏,好让本王知道本王的缺点,以便加以改正。但是……”
武柲的脸顿时阴沉下来,诸官一阵紧张,即使坐着的娄师德、杨再思、苏味道等人都感到了一股煞气扑面而来,他们心中骤然一紧,果然这“屠夫“之名真不是传说。
武柲说道:“但是若在私底下非议本王,若让本王知晓,本王定要问你个‘为什么’!本王坦诚相待诸臣,也希望诸位大周重臣能够坦诚相待本王,本王有过,本王改之,但私下非议,便是伪君子行径。”
娄师德等几位老臣起身,躬身道:“臣等惶恐,谨遵殿下之令。”
武柲说道:“几位宰相都坐下来,不必如此拘礼。本王只是把丑话说在前头。”
几位宰相躬身谢过,而后再次坐了下来,其余诸官也都在心中思量一番,理学官员如姚元崇、宋璟等人则是心中欢喜,他们看到了一个中兴之主慢慢成长起来了。一个不惧怕改错的帝王,其优良品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于是,姚元崇便出班奏道:“殿下之言让微臣铭感肺腑,微臣有一谏言,不知道殿下和诸位臣僚有何看法。”
武柲对姚元崇等人是十分满意的,他们在自己的官位上已经作出了让人艳羡的成绩。于是他便问道:“元崇说来听听。”
姚元崇躬身道:“自圣上天册万岁年以来,除了初一十五的大朝外,朝中便不再设置早朝,致使百官颇多懈怠,甚至一些官员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故微臣建议,自殿下开始,恢复早朝,让天下看到朝中新气象。”
姚元崇如此一说,武柲心中也是一顿,若如此一来,那么他在臣民和百官的心中无异于皇帝,时日一久,那么结果会怎样呢?于是,他看向豆卢钦望和娄师德等宰相,问道:“内史、侍中以为如何?”
娄师德动了下他那肥胖的身体,缓缓说道:“姚尚书说的确实是如今朝中百官懈怠的重要原因,老臣认为此势在必行。”
豆卢钦望是内史,尽管他依附于的武柲,但该表态的时候那也得必须表态,于是便说道:“重开早朝,利于朝廷,臣赞同。”
如此这般,早朝的事情便先定了下来。
接下来武柲缓缓说道:“今日叫诸位重臣过来议事,主要有三件事情,但可以归为一件。第一件事情是魏州、涿州一带河北难民涌入,使得粮食匮乏,朝廷必须在一月内调拨粮草,此事就交由地官处置,本王也会跟进。第二件事便是招募兵卒之事,此事本王思虑再三,就由夏官和大周武院处置。第三件事情便是河北军情,如何平叛契丹,还边境安宁。这三件事是如今朝廷急需解决的问题。请诸位大臣各抒己见,我们一一解决。”
&今天有点儿累,就这么多了,谢谢你们
第四百四十章 帝王之路(十一)
-
第四百四十章 帝王之路(十一)
翌日,女皇下旨,命太子魏王柲监国,除生死攸关大事,朝中诸事皆由太子决断,朝中一片哗然,唯有理学官员欢欣鼓舞,一改往日被压制的沉默气象,他们开始大议朝政。
武柲监国,他的心中是沉重的,就连跟妻妾的房事都没了兴致。监国虽是他所愿意接受的事情,但女皇又让杨再思和苏模棱任太子左、右庶子,这监视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女皇为了撇清责任,缓解压力,让他监国,但却不愿意看到武柲不在自己的掌控下处理国事,于是便把她一手提拔的两个走狗给弄到武柲身边,以辅佐太子的名义监视武柲。这番做法让武柲顿时警觉起来,看来女皇还依旧贪恋权力,除非她死了,不然他很难登上帝位。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成为皇帝的,哪个不贪恋权力呢?不贪恋权力的皇帝,那只是环境所趋罢了。
武成殿。
上官婉儿自得知自家男人监国后,便早早得来到武成殿,跟往日一样,把已经送到的奏疏分门别类,然后记录成册,好让武柲快速浏览。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批阅奏疏的效率。有时候一日便是上千份奏疏,若不如此,根本批阅不完,从而耽误了事情。今日一早送来的奏疏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份,上官婉儿快速浏览记录,便顿时笑了,这些个理学官员竟然明目张胆得上疏祝贺殿下,这不是要给朝中留下口舌吗。
如今。魏王武柲不再像过去一样很悠闲,自从批阅奏疏后,便没有了太多的时间浪费。要不是有上官婉儿这个“内相”,他估计每一天的奏疏都能把他给压死。更不要说,还要跟上官婉儿谈谈情做做那有情人之间欢乐的事了。
踏进皇城,早有官员来到,便远远地躬身行礼。如今武柲监国,虽不能算作是皇帝,但却行使着皇帝的权力。故而这些官员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打个招呼,或者是远远地避开,亦或是装作没看见。
武柲微微一笑。或点头,或还礼,很快便来到了武成殿,武成殿内上官婉儿已然在书案之后。职司太监一声。“太子驾到!”
上官婉儿等宫女太监齐齐躬身迎候,武柲袍袖一挥,道:“免礼!”便坐在了御案之后。
上官婉儿取过已经登记好的奏疏递给了武柲,武柲接过,不过片刻,便笑道:“这帮人啊,这样吧,命诸宰相。还有各部尚书、侍郎,到武成殿议事。”
自有殿中太监去传令。武柲则快速翻开奏疏,那些溜须拍马的奏疏全部扔进了废纸篓中,而仔细批阅正待解决的急事。一些重要的大事,则需要一会儿议事的时候提出来。
既然已经监国,那就在这段时间,尽最大的努力培植自己的人马,必要的时候,一举发动政变,铲除异己,以雷霆手段登上大宝,再慢慢励精图治。
一炷香后,各部主要官员齐齐来到,他们躬身施礼,武柲不能大意,便微微还礼,便给年长者看座。
武柲扫视了一下诸位重臣,便说道:“今日是本王第一次监国,必然有谬误之处,诸位大臣都是我大周朝的股肱之臣,还请不吝赐教,本王一定会虚心接受。”
杨再思拱手道:“殿下言重了,殿下久居中枢,对政事的处理极为通达,皆是我等臣子的楷模。”
杨再思被百官暗地里唤做“两脚野狐”,便知其狡猾异常,如今他身为太子左庶子,名义上辅佐太子,但他是何人?一边信誓旦旦地答应了女皇,此时又拍着武柲的马屁。那就是告知太子,您是太子,您做什么他杨再思是不会管,您就把我当成不存在就是了。
武柲微微一笑,道:“本王非圣贤,孰能无错?诸位大臣就不必自谦,本王也不是凶神恶煞,本王有什么缺点,有错误之处,指出来,或是上份奏疏,好让本王知道本王的缺点,以便加以改正。但是……”
武柲的脸顿时阴沉下来,诸官一阵紧张,即使坐着的娄师德、杨再思、苏味道等人都感到了一股煞气扑面而来,他们心中骤然一紧,果然这“屠夫“之名真不是传说。
武柲说道:“但是若在私底下非议本王,若让本王知晓,本王定要问你个‘为什么’!本王坦诚相待诸臣,也希望诸位大周重臣能够坦诚相待本王,本王有过,本王改之,但私下非议,便是伪君子行径。”
娄师德等几位老臣起身,躬身道:“臣等惶恐,谨遵殿下之令。”
武柲说道:“几位宰相都坐下来,不必如此拘礼。本王只是把丑话说在前头。”
几位宰相躬身谢过,而后再次坐了下来,其余诸官也都在心中思量一番,理学官员如姚元崇、宋璟等人则是心中欢喜,他们看到了一个中兴之主慢慢成长起来了。一个不惧怕改错的帝王,其优良品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于是,姚元崇便出班奏道:“殿下之言让微臣铭感肺腑,微臣有一谏言,不知道殿下和诸位臣僚有何看法。”
武柲对姚元崇等人是十分满意的,他们在自己的官位上已经作出了让人艳羡的成绩。于是他便问道:“元崇说来听听。”
姚元崇躬身道:“自圣上天册万岁年以来,除了初一十五的大朝外,朝中便不再设置早朝,致使百官颇多懈怠,甚至一些官员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故微臣建议,自殿下开始,恢复早朝,让天下看到朝中新气象。”
姚元崇如此一说,武柲心中也是一顿,若如此一来,那么他在臣民和百官的心中无异于皇帝,时日一久,那么结果会怎样呢?于是,他看向豆卢钦望和娄师德等宰相,问道:“内史、侍中以为如何?”
娄师德动了下他那肥胖的身体,缓缓说道:“姚尚书说的确实是如今朝中百官懈怠的重要原因,老臣认为此势在必行。”
豆卢钦望是内史,尽管他依附于的武柲,但该表态的时候那也得必须表态,于是便说道:“重开早朝,利于朝廷,臣赞同。”
如此这般,早朝的事情便先定了下来。
接下来武柲缓缓说道:“今日叫诸位重臣过来议事,主要有三件事情,但可以归为一件。第一件事情是魏州、涿州一带河北难民涌入,使得粮食匮乏,朝廷必须在一月内调拨粮草,此事就交由地官处置,本王也会跟进。第二件事便是招募兵卒之事,此事本王思虑再三,就由夏官和大周武院处置。第三件事情便是河北军情,如何平叛契丹,还边境安宁。这三件事是如今朝廷急需解决的问题。请诸位大臣各抒己见,我们一一解决。”
&今天有点儿累,就这么多了,谢谢你们
第四百四十章 帝王之路(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