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作者:银刀驸马
第六百二十八章 洞若观火
“好吧!好吧!我说!我说!求求你不要这样!”眼看着忍者将刀刃比在了自己的左手小指尖上,杜萨耶夫嘶声大叫起来,他的信念在这一刻完全的崩塌掉了。
“那好,你说说看。”林逸青并没有下令忍者收手,而是定定的看着他,“如果你想用一些不相干的名字的人来糊弄我的话,我想你知道后果是什么。”
“不会的!不会的!请相信我!”
杜萨耶夫随即说出了几个人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乾国的所在城市和所从事的职业,林逸青让人一一记好后,随即命令忍者们放开了他。
“瞧瞧我都做了些什么……”杜萨耶夫坐在椅子上,双手掩面,痛哭起来。
“至少你保全了你的生命。”林逸青看着他说道,“你应该庆幸,我看过了你的日记。”
“你……不会杀我?”杜萨耶夫猛地抬起头,满是悔恨泪水的双眼里现出生之企盼来。
“看在你救过那个女孩子的份上,我不杀你。”林逸青拍了拍桌上杜萨耶夫写的日记,“你要是死了,那个女孩子也许会伤心的。”他紧盯着俄国人的眼睛,“我说过,我们不是野蛮人,你应该感谢她,是她救了你。”
杜萨耶夫垂下头,再次哭泣起来。
一直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的王士珍看到林逸青竟然没有伤害那个俄国人,心中不由得暗自敬佩。
结束了对俄国人的审讯后,林逸青忽然转向了王士珍,“聘卿,你随我来。”
王士珍没想到林逸青会突然叫上自己,他的心一时间剧烈的跳动起来。
他当然害怕,那件事会被林逸青知道。
事实上,在那天苏月等人跑掉之后,伤亡惨重而又劳而无功的虎衣兵便将矛头对准了他王士珍,一些带兵头目说王士珍带队来援故意慢了一步,赶到后又乱开枪,以至于击断了廊柱,致使木楼倒塌,让匪徒跑掉。面对虎衣兵那群人的指责,王士珍的顶头上司叶志超坚决的顶了回去,指斥“枪断廊柱”是胡说八道,若不是虎衣兵们碍手碍脚,他担心误伤,以王士珍的枪法,十个匪徒也跑不掉。叶志超护着王士珍的态度令虎衣兵统领大为光火,官司打到了实际节制虎衣兵的山海关道台马钰那里,马道台担心事情闹大,出面打了圆场,才将这事平息下来。
尽管叶志超保护了自己,但王士珍知道,叶志超在这件事上肯定也会起疑,不会再象以前那样的信任自己了。
而林逸青现在叫自己和他出去,是想要和他说什么呢?
王士珍忐忑不安的随林逸青来到了一处山坡之上,林逸青望着远处的山峰,叹了口气,问道:“聘卿,你和苏月认识多久了?”
好似一个炸雷在王士珍的耳边响起,王士珍心头剧震,但他不知怎么,表现得却是出奇的平静。
“回爵爷的话,小人认识苏月,已经有一年多了。”王士珍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噢。”林逸青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你喜欢她?是吗?”
“小人爱慕已久,只是……她已心有所属。”
“哦?她喜欢的人是哪一个?”
“马道台家的大公子。”
“呵呵,有意思。”
“爵爷既然都知道了,小人放跑了乱党,罪该万死,爵爷无论如何处置小人,小人都没有话说。”王士珍说着,便要向林逸青跪倒,但却被林逸青一把扶住了。
“聘卿不必多礼,我没打算处置你,只是随便问问而已,再说,我也是故意放她们跑掉的,因为她们还有别的用处。”林逸青笑着拍了拍王士珍的肩膀,“你不必担心。”
听到林逸青的话,王士珍全身又是一颤。
“要是我不想放她走的话,哪怕是十个苏月,也得给她陪葬,是断然跑不掉的。”林逸青低声道,令王士珍又打了一个寒噤。
“爵爷……认识那个女刺客?”王士珍情不自禁的问道。
“老相识了。”林逸青想起往事,呵呵笑了起来。
“爵爷,我……着实不知苏月是如何同她认识的,那天……我……知道是苏月在救她,也想阻止,可我……实在是下不了手。”王士珍赧然道。
“人之常情,你要是真开枪打她,就不是你了。”林逸青微笑着看着王士珍,“可惜,她有眼无珠,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喜欢马道台的儿子,而不是聘卿你,其实她跟了你,才更有前途。”
“爵爷说笑了。”王士珍苦笑了起来。
“黑风寨的情况你了解吗?刚才审那个俄国人,你也看到了,你觉得,黑风寨的寨主,会接受俄国人的收买吗?”林逸青问道。
“黑风寨已受朝廷招抚,其寨主颇识大义,是断然不会受俄人收买的,这一点爵爷可以放心,小人敢拿项上人头担保。”王士珍对林逸青说道,“苏月搭救那女刺客,可能是年少无知,出于江湖义气之举,反对朝廷,她是决计不敢的。”
“哦,是这样……”林逸青略一沉吟,问道,“这里的山民素来凶悍好斗,山海关地处险要,为国之重镇,若外敌入侵,我欲要在山里征发兵士,为国所用,你觉得他们会答应出山抗敌报国吗?”
“爵爷所见极是,山民确是极好之兵源,若能收为朝廷所用,抗击外敌,必是一支劲旅。”王士珍说道,“别的寨子我不太清楚,但爵爷若要黑风寨出来应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知道了。”林逸青点了点头,渐渐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王士珍看着林逸青,这时他忽然发现,自己渐渐的有些理解林逸青的所作所为了。以前他对于自己将要归于林逸青麾下的命运,还有些许的抵触,而现在的他,竟然隐隐生出了要在林逸青麾下作一番事业的渴望。
天津,直隶总督署。
“山海关那边儿,有消息没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绍泉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向侍立于一旁的薛书云问道。
山海关是边防重地,虽然不归李绍泉这个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但叶志超毕竟是他的老部下,所率领的又是他的淮军旧部,他自然不能不关心。
对于山海关发生的事,他已经有所耳闻,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林逸青到了山海关之后,那里便会出了事儿。
他现在最为担心的,便是林逸青的安全。
“现下还未有消息,我已经给叶镇发了电报,要他速速回电。”薛书云答道。看到李绍泉忧形于色,薛书云安慰他道,“大人勿忧,叶镇所部尽为淮军精锐,且其治军有方,又有林瀚鹏相助,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淮军现下暮气已深,别人不知道,我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李绍泉叹息了一声,“我当年只重这‘器’,忽略了‘人’,今日想起,仍是悔之无及啊!”
“大人勿要自责,新生之事,须当由表方能及里,当年之情形,只能如此。”薛书云说道,“现下情势比之当年,又有所不同,自可徐徐更之,不必过于忧虑。”
李绍泉听了薛书云的话,回想起自己创建淮军所经历的种种艰辛,禁不住感叹起来。
作为现在的大乾帝国国防主力的军队,淮军的近代化,是以从武器装备近代化为开始的。
淮军成军时,一切均仿湘军,武器装备主要为大刀、长矛、小枪(鸟铳)、抬枪、劈山炮等旧式兵器。彤郅元年8月,淮军进驻上海还不到五个月,李绍泉就已令淮军各营添练洋枪小队,共有洋枪千杆。在镇压圣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淮军装备洋枪的数量不断增多。彤郅三年五月,李绍泉称:淮军枪炮最多而精,郭嵩林、杨鼎勋、刘士琦、王永盛四军15000人,洋枪有万余支,刘铭传所部7000余人,洋枪4000支。在镇压绺军起义时,淮军陆师5万余人,约有洋枪4万杆,摒弃了旧式兵器的大部,而装备近代西洋枪炮。在此以后,淮军所装备的西洋武器,也随着西洋武器的不断更新而更新。洋枪由前膛更新为后膛;洋炮则由前膛短炸炮更新为长炸炮、后膛钢炮。
淮军的新式武器装备,最初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购自外洋。但是,向外洋购买价格昂贵,又缓不济急。因此,在向外洋购买的同时,开始自设局厂制造新式军火,首先制造新式军火的兵工厂,有上海的三个炸弹(炮弹)局,统称“上海炸弹三局”,分别由英国人马格理、淮军将领丁雨生、韩殿甲负责,用机器制造开花炮弹。淮军攻陷苏州后,李绍泉把由英人负责的上海炸弹局迁至该地,并购买机器设备,成立苏州洋炮局,每周可生产1500至2000发枪弹和炮弹。彤郅四年5月,李绍泉在丁雨生、韩殿甲两炮局的基础上,又购买了美国的机器设备,组建了规模更大的江南制造总局。该局生产的新式军火种类繁多,有西式前膛来福枪、林明敦边针枪、林明敦中针枪、黎意兵枪、快到新枪,9磅子前膛炮、阿姆斯特郎m 平板电子书磅大炮、100磅至380磅大炮,以及各种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等。李绍泉署理两江总督后,把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扩建为金陵制造局,制造各种枪炮子弹等。彤郅九年,李绍泉调任直隶总督后,即接管由通商大臣崇厚督办的天津机器局,并加以扩大。以上几个兵工厂全部采用大机器生产,所制造的各种新式武器、弹药,全部或部分供应淮军,使其武器装备的近代化有了基本保证。
淮军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变化,相应地在组织编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洋枪队的增设。淮军初起,以营为单位,每营由刀矛、小枪、抬枪、劈山炮等队混编。彤郅元年8月,淮军各营已编配洋枪小队;淮军程雪琦部于10月还组建了洋枪营。这在当时已算是一种新式编制。其次,是炮队的编成。彤郅三年5月,淮军由程雪琦和刘铭传所部炮队,组建成专门的炮兵部队。旋又接管常胜军炮队600人。次年,淮军共组建开花炮队四营,均装备了开花炸炮。到光旭三年淮军仿德国炮兵营制,组建新式炮队19营,装备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114尊。此外淮军还增编了名为“长夫”的“工程兵”。长夫之制本于湘军,每营设180人,承担搬运弹药、军装、抬枪、劈山炮等杂役。随着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的改变,淮军的长夫则主要担负修筑洋式炮台、营垒和疏河、修路等工程任务,与西方早期的工程兵相似。此外,淮军中编有骑兵部队。骑兵虽属乾军旧有建制,但淮军的骑兵已与旧式骑兵不同,弁兵皆装备双响短洋枪。
淮军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必然导致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淮军刚到上海,李绍泉就密令其将弁学习外**队的“临敌布阵之法”。随后,淮军将领刘铭传聘请一名法**官,在营中教练施放洋枪。从彤郅二年开始,李绍泉便令各营雇觅洋人,教练使用炸炮、洋枪之法。李绍泉又在德国选雇德军退伍军官24人来华,到淮军各营教练枪炮技艺和西方战阵新法。
淮军的近代化之所以发生和不断深入,从当时社会背景来看,是经过两次禁烟战争的沉重打击后,大乾帝国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开始惊醒过来。面对西方的武力挑战,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认识到刀矛弓箭与枪炮船舰的差距,提出效法西方以求“自强”。显凤十年,敬亲王宜欣等人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若能添习火器,操演技艺,则器利兵精、临敌自不虞溃散”。在宜欣的倡导下,作为洋务运动早期主要内容之一的练兵活动,在沿海地区逐渐开展起来。次年,通商大臣崇厚首先在天津聘请英人教练青旅兵丁使用洋枪,总理衙门亦派京部兵丁赴天津接受训练。彤郅元年6月,宜欣等给上海、福州督抚将军寄去天津练兵章程,令其仿照天津情形,聘请外**官训练兵丁。两广总督劳崇光也奉命于8月聘请英人训练广州部、旅各营兵丁。请洋人,用洋枪的练兵活动渐趋高涨。
在上海地区镇压圣平军的淮军,自然被卷入到这个练兵活动之中,淮军到上海不久,李绍泉就接到朝廷上谕:“务当体察洋人之性,设法牢笼,上海洋枪队颇资得力,外国人时常夸耀其力,该署抚不妨多为教演,以鼓舞洋人”彤郅元年,总理衙门两次函令李绍泉“练中土兵,用外洋法”。于是,李绍泉大办洋务,大量购制洋枪洋炮,聘请洋人训练淮军。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淮军的近代化也日趋全面、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淮军近代化发生和深入的前提条件。
淮军的近代化,与淮军进驻上海有着密切的关系。淮军到上海之前,上海地区已有英、法军队和常胜军等参与镇压圣平军。李绍泉到上海后,多次与英法驻军磋商防守事宜,淮军也奉命与英、法军以及常胜军共同对圣平军作战。在这种频繁而密切的合作中,淮军受到外军的极大影响。在与英、法军由南翔进攻嘉定圣平军的战斗中,李绍泉看到“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则靡”,惊叹“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因此密令淮军将弁“随队学其临敌之整齐静肃,枪炮之施放准则”。当时的英国驻华舰队司令何伯亦趁机反复给李绍泉讲述军队操练的重要性,使李绍泉感到外**队“战胜攻取,固由枪炮之精,亦由纪律之严”。以后,李绍泉到英、法军舰上“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土所能及”;其陆军“每攻城劫营,各项军火皆中土所无,即浮桥、云梯、炮台别具精工妙用,亦未曾见”。因此,“深以中土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将士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于是,李绍泉笼络常胜军统领华尔,托他代购洋枪洋炮,并请外国铁匠制造炮弹。可以说上海的优越环境是淮军近代化迅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李绍泉及淮军将领对淮军近代化的发生与深化曾起重要作用。李绍泉到上海后,对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有所认识。彤郅三年,他曾给友人写信,说此时他“所深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土“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青旅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实甚”。
可以说,在当时这种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在军队近代化问题上,李绍泉的认识要高于当时的其他乾军将帅。八部、青旅那些因循守旧的将帅且不论,即如同任封疆大吏的勇营领袖曾伯函、左季皋等,也较逊色。
第六百二十八章 洞若观火
-
第六百二十八章 洞若观火
“好吧!好吧!我说!我说!求求你不要这样!”眼看着忍者将刀刃比在了自己的左手小指尖上,杜萨耶夫嘶声大叫起来,他的信念在这一刻完全的崩塌掉了。
“那好,你说说看。”林逸青并没有下令忍者收手,而是定定的看着他,“如果你想用一些不相干的名字的人来糊弄我的话,我想你知道后果是什么。”
“不会的!不会的!请相信我!”
杜萨耶夫随即说出了几个人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乾国的所在城市和所从事的职业,林逸青让人一一记好后,随即命令忍者们放开了他。
“瞧瞧我都做了些什么……”杜萨耶夫坐在椅子上,双手掩面,痛哭起来。
“至少你保全了你的生命。”林逸青看着他说道,“你应该庆幸,我看过了你的日记。”
“你……不会杀我?”杜萨耶夫猛地抬起头,满是悔恨泪水的双眼里现出生之企盼来。
“看在你救过那个女孩子的份上,我不杀你。”林逸青拍了拍桌上杜萨耶夫写的日记,“你要是死了,那个女孩子也许会伤心的。”他紧盯着俄国人的眼睛,“我说过,我们不是野蛮人,你应该感谢她,是她救了你。”
杜萨耶夫垂下头,再次哭泣起来。
一直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的王士珍看到林逸青竟然没有伤害那个俄国人,心中不由得暗自敬佩。
结束了对俄国人的审讯后,林逸青忽然转向了王士珍,“聘卿,你随我来。”
王士珍没想到林逸青会突然叫上自己,他的心一时间剧烈的跳动起来。
他当然害怕,那件事会被林逸青知道。
事实上,在那天苏月等人跑掉之后,伤亡惨重而又劳而无功的虎衣兵便将矛头对准了他王士珍,一些带兵头目说王士珍带队来援故意慢了一步,赶到后又乱开枪,以至于击断了廊柱,致使木楼倒塌,让匪徒跑掉。面对虎衣兵那群人的指责,王士珍的顶头上司叶志超坚决的顶了回去,指斥“枪断廊柱”是胡说八道,若不是虎衣兵们碍手碍脚,他担心误伤,以王士珍的枪法,十个匪徒也跑不掉。叶志超护着王士珍的态度令虎衣兵统领大为光火,官司打到了实际节制虎衣兵的山海关道台马钰那里,马道台担心事情闹大,出面打了圆场,才将这事平息下来。
尽管叶志超保护了自己,但王士珍知道,叶志超在这件事上肯定也会起疑,不会再象以前那样的信任自己了。
而林逸青现在叫自己和他出去,是想要和他说什么呢?
王士珍忐忑不安的随林逸青来到了一处山坡之上,林逸青望着远处的山峰,叹了口气,问道:“聘卿,你和苏月认识多久了?”
好似一个炸雷在王士珍的耳边响起,王士珍心头剧震,但他不知怎么,表现得却是出奇的平静。
“回爵爷的话,小人认识苏月,已经有一年多了。”王士珍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噢。”林逸青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你喜欢她?是吗?”
“小人爱慕已久,只是……她已心有所属。”
“哦?她喜欢的人是哪一个?”
“马道台家的大公子。”
“呵呵,有意思。”
“爵爷既然都知道了,小人放跑了乱党,罪该万死,爵爷无论如何处置小人,小人都没有话说。”王士珍说着,便要向林逸青跪倒,但却被林逸青一把扶住了。
“聘卿不必多礼,我没打算处置你,只是随便问问而已,再说,我也是故意放她们跑掉的,因为她们还有别的用处。”林逸青笑着拍了拍王士珍的肩膀,“你不必担心。”
听到林逸青的话,王士珍全身又是一颤。
“要是我不想放她走的话,哪怕是十个苏月,也得给她陪葬,是断然跑不掉的。”林逸青低声道,令王士珍又打了一个寒噤。
“爵爷……认识那个女刺客?”王士珍情不自禁的问道。
“老相识了。”林逸青想起往事,呵呵笑了起来。
“爵爷,我……着实不知苏月是如何同她认识的,那天……我……知道是苏月在救她,也想阻止,可我……实在是下不了手。”王士珍赧然道。
“人之常情,你要是真开枪打她,就不是你了。”林逸青微笑着看着王士珍,“可惜,她有眼无珠,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喜欢马道台的儿子,而不是聘卿你,其实她跟了你,才更有前途。”
“爵爷说笑了。”王士珍苦笑了起来。
“黑风寨的情况你了解吗?刚才审那个俄国人,你也看到了,你觉得,黑风寨的寨主,会接受俄国人的收买吗?”林逸青问道。
“黑风寨已受朝廷招抚,其寨主颇识大义,是断然不会受俄人收买的,这一点爵爷可以放心,小人敢拿项上人头担保。”王士珍对林逸青说道,“苏月搭救那女刺客,可能是年少无知,出于江湖义气之举,反对朝廷,她是决计不敢的。”
“哦,是这样……”林逸青略一沉吟,问道,“这里的山民素来凶悍好斗,山海关地处险要,为国之重镇,若外敌入侵,我欲要在山里征发兵士,为国所用,你觉得他们会答应出山抗敌报国吗?”
“爵爷所见极是,山民确是极好之兵源,若能收为朝廷所用,抗击外敌,必是一支劲旅。”王士珍说道,“别的寨子我不太清楚,但爵爷若要黑风寨出来应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知道了。”林逸青点了点头,渐渐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王士珍看着林逸青,这时他忽然发现,自己渐渐的有些理解林逸青的所作所为了。以前他对于自己将要归于林逸青麾下的命运,还有些许的抵触,而现在的他,竟然隐隐生出了要在林逸青麾下作一番事业的渴望。
天津,直隶总督署。
“山海关那边儿,有消息没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绍泉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向侍立于一旁的薛书云问道。
山海关是边防重地,虽然不归李绍泉这个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但叶志超毕竟是他的老部下,所率领的又是他的淮军旧部,他自然不能不关心。
对于山海关发生的事,他已经有所耳闻,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林逸青到了山海关之后,那里便会出了事儿。
他现在最为担心的,便是林逸青的安全。
“现下还未有消息,我已经给叶镇发了电报,要他速速回电。”薛书云答道。看到李绍泉忧形于色,薛书云安慰他道,“大人勿忧,叶镇所部尽为淮军精锐,且其治军有方,又有林瀚鹏相助,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淮军现下暮气已深,别人不知道,我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李绍泉叹息了一声,“我当年只重这‘器’,忽略了‘人’,今日想起,仍是悔之无及啊!”
“大人勿要自责,新生之事,须当由表方能及里,当年之情形,只能如此。”薛书云说道,“现下情势比之当年,又有所不同,自可徐徐更之,不必过于忧虑。”
李绍泉听了薛书云的话,回想起自己创建淮军所经历的种种艰辛,禁不住感叹起来。
作为现在的大乾帝国国防主力的军队,淮军的近代化,是以从武器装备近代化为开始的。
淮军成军时,一切均仿湘军,武器装备主要为大刀、长矛、小枪(鸟铳)、抬枪、劈山炮等旧式兵器。彤郅元年8月,淮军进驻上海还不到五个月,李绍泉就已令淮军各营添练洋枪小队,共有洋枪千杆。在镇压圣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淮军装备洋枪的数量不断增多。彤郅三年五月,李绍泉称:淮军枪炮最多而精,郭嵩林、杨鼎勋、刘士琦、王永盛四军15000人,洋枪有万余支,刘铭传所部7000余人,洋枪4000支。在镇压绺军起义时,淮军陆师5万余人,约有洋枪4万杆,摒弃了旧式兵器的大部,而装备近代西洋枪炮。在此以后,淮军所装备的西洋武器,也随着西洋武器的不断更新而更新。洋枪由前膛更新为后膛;洋炮则由前膛短炸炮更新为长炸炮、后膛钢炮。
淮军的新式武器装备,最初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购自外洋。但是,向外洋购买价格昂贵,又缓不济急。因此,在向外洋购买的同时,开始自设局厂制造新式军火,首先制造新式军火的兵工厂,有上海的三个炸弹(炮弹)局,统称“上海炸弹三局”,分别由英国人马格理、淮军将领丁雨生、韩殿甲负责,用机器制造开花炮弹。淮军攻陷苏州后,李绍泉把由英人负责的上海炸弹局迁至该地,并购买机器设备,成立苏州洋炮局,每周可生产1500至2000发枪弹和炮弹。彤郅四年5月,李绍泉在丁雨生、韩殿甲两炮局的基础上,又购买了美国的机器设备,组建了规模更大的江南制造总局。该局生产的新式军火种类繁多,有西式前膛来福枪、林明敦边针枪、林明敦中针枪、黎意兵枪、快到新枪,9磅子前膛炮、阿姆斯特郎m 平板电子书磅大炮、100磅至380磅大炮,以及各种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等。李绍泉署理两江总督后,把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扩建为金陵制造局,制造各种枪炮子弹等。彤郅九年,李绍泉调任直隶总督后,即接管由通商大臣崇厚督办的天津机器局,并加以扩大。以上几个兵工厂全部采用大机器生产,所制造的各种新式武器、弹药,全部或部分供应淮军,使其武器装备的近代化有了基本保证。
淮军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变化,相应地在组织编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洋枪队的增设。淮军初起,以营为单位,每营由刀矛、小枪、抬枪、劈山炮等队混编。彤郅元年8月,淮军各营已编配洋枪小队;淮军程雪琦部于10月还组建了洋枪营。这在当时已算是一种新式编制。其次,是炮队的编成。彤郅三年5月,淮军由程雪琦和刘铭传所部炮队,组建成专门的炮兵部队。旋又接管常胜军炮队600人。次年,淮军共组建开花炮队四营,均装备了开花炸炮。到光旭三年淮军仿德国炮兵营制,组建新式炮队19营,装备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114尊。此外淮军还增编了名为“长夫”的“工程兵”。长夫之制本于湘军,每营设180人,承担搬运弹药、军装、抬枪、劈山炮等杂役。随着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的改变,淮军的长夫则主要担负修筑洋式炮台、营垒和疏河、修路等工程任务,与西方早期的工程兵相似。此外,淮军中编有骑兵部队。骑兵虽属乾军旧有建制,但淮军的骑兵已与旧式骑兵不同,弁兵皆装备双响短洋枪。
淮军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必然导致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淮军刚到上海,李绍泉就密令其将弁学习外**队的“临敌布阵之法”。随后,淮军将领刘铭传聘请一名法**官,在营中教练施放洋枪。从彤郅二年开始,李绍泉便令各营雇觅洋人,教练使用炸炮、洋枪之法。李绍泉又在德国选雇德军退伍军官24人来华,到淮军各营教练枪炮技艺和西方战阵新法。
淮军的近代化之所以发生和不断深入,从当时社会背景来看,是经过两次禁烟战争的沉重打击后,大乾帝国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开始惊醒过来。面对西方的武力挑战,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认识到刀矛弓箭与枪炮船舰的差距,提出效法西方以求“自强”。显凤十年,敬亲王宜欣等人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若能添习火器,操演技艺,则器利兵精、临敌自不虞溃散”。在宜欣的倡导下,作为洋务运动早期主要内容之一的练兵活动,在沿海地区逐渐开展起来。次年,通商大臣崇厚首先在天津聘请英人教练青旅兵丁使用洋枪,总理衙门亦派京部兵丁赴天津接受训练。彤郅元年6月,宜欣等给上海、福州督抚将军寄去天津练兵章程,令其仿照天津情形,聘请外**官训练兵丁。两广总督劳崇光也奉命于8月聘请英人训练广州部、旅各营兵丁。请洋人,用洋枪的练兵活动渐趋高涨。
在上海地区镇压圣平军的淮军,自然被卷入到这个练兵活动之中,淮军到上海不久,李绍泉就接到朝廷上谕:“务当体察洋人之性,设法牢笼,上海洋枪队颇资得力,外国人时常夸耀其力,该署抚不妨多为教演,以鼓舞洋人”彤郅元年,总理衙门两次函令李绍泉“练中土兵,用外洋法”。于是,李绍泉大办洋务,大量购制洋枪洋炮,聘请洋人训练淮军。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淮军的近代化也日趋全面、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淮军近代化发生和深入的前提条件。
淮军的近代化,与淮军进驻上海有着密切的关系。淮军到上海之前,上海地区已有英、法军队和常胜军等参与镇压圣平军。李绍泉到上海后,多次与英法驻军磋商防守事宜,淮军也奉命与英、法军以及常胜军共同对圣平军作战。在这种频繁而密切的合作中,淮军受到外军的极大影响。在与英、法军由南翔进攻嘉定圣平军的战斗中,李绍泉看到“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则靡”,惊叹“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因此密令淮军将弁“随队学其临敌之整齐静肃,枪炮之施放准则”。当时的英国驻华舰队司令何伯亦趁机反复给李绍泉讲述军队操练的重要性,使李绍泉感到外**队“战胜攻取,固由枪炮之精,亦由纪律之严”。以后,李绍泉到英、法军舰上“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土所能及”;其陆军“每攻城劫营,各项军火皆中土所无,即浮桥、云梯、炮台别具精工妙用,亦未曾见”。因此,“深以中土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将士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于是,李绍泉笼络常胜军统领华尔,托他代购洋枪洋炮,并请外国铁匠制造炮弹。可以说上海的优越环境是淮军近代化迅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李绍泉及淮军将领对淮军近代化的发生与深化曾起重要作用。李绍泉到上海后,对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有所认识。彤郅三年,他曾给友人写信,说此时他“所深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土“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青旅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实甚”。
可以说,在当时这种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在军队近代化问题上,李绍泉的认识要高于当时的其他乾军将帅。八部、青旅那些因循守旧的将帅且不论,即如同任封疆大吏的勇营领袖曾伯函、左季皋等,也较逊色。
第六百二十八章 洞若观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