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作者:银刀驸马
第九百三十六章 欧洲之局
青木周藏不敢再想下去了。.Pbtxt.
既然已经了解了自己是必死的结局,青木周藏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取过纸笔,先给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写起信来。
这封信等于是他的遗书。
写完给妻子的信后,青木周藏又写了给明治天皇的请罪书。在请罪书中,他坦言自己没有能够维护日本政府的声誉,请求天皇治罪。
谢罪书写完,青木周藏又写了自己的辞呈,辞去日本驻德国公使职务,并将程呈和请罪书放在了一起。然后他叫来了使馆工作人员,要他把三封信全都发出去。
做完这一切之后,青木周藏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静静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但是一天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
第二天过去了,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第三天,第四天……
林逸青似乎忘记了他青木周藏这个人的存在。
青木周藏是从报纸上看到关于林逸青的消息的。
在那天的威廉一世皇帝举行的国宴之后,林逸青还接受了德国的容克贵族和工商界大佬们的宴请,可以说备受欢迎。伴随着宴会轰炸,还有来自德国工商界的各种各样的参观邀请,如克虏伯公司、伏尔铿造船厂、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希肖造船厂、刷次考甫工厂等等,而为了方便林逸青的行动,德皇威廉一世竟然把自己的皇家列车和游艇都拿出来给林逸青使用,令青木周藏气恨不已。
而林逸青来者不拒,并且象是有意要显示乾国远较日本财大气粗,林逸青又接连的撒钱下了许多的订单,其中主要有在克虏伯公司订购大批280毫米岸防炮和75毫米行营炮,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订购了1艘德国“齐格弗里德”级岸防铁甲舰,在希肖造船厂订购了4艘雷击舰,在刷次考甫工厂订购了大量的“黑头鱼雷”……德国工商界简直因为他的大手笔而沸腾了。
作为对“德国人民的友好热情的招待的回报”,林逸青在柏林乾国公使馆也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请包括德皇君臣和皇族在内的贵族和大批工商界大佬以及各界名流。当然,各国驻柏林公使也都受邀出席,但日本公使却没有在邀请名单之中。
由于青木周藏的行为不但让他本人身败名裂,被德国人视为骗子,连带日本政府的声望也大大受损,可以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驻日本公使得到德皇训令,公开照会日本政府,对青木周藏的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和抗议,要求日本政府撤换青木周藏,日本外务省已经表示了同意。青木周藏知道,不用等到自己的辞呈到达东京,免职的命令就会通过电报下来。
趁着林逸青还没有想起自己来,青木周藏决定趁这时候离开柏林,回到自己的妻子身边。
青木周藏并不知道,就在他准备要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林逸青已经开始了他的惊天谋划,欧洲的政治格局,将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这一天,在夏洛滕宫的花园里,林逸青又一次和俾斯麦开始了私下里的交流。
他们的话题,当然是关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大势的。
对于俾斯麦,林逸青从心里还是很钦佩的。
俾斯麦一直在战斗。他同自己的政敌战斗,同人民战斗,同反对德国统一的欧洲列强战斗,甚至同自己的君主战斗,而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之中,他完成了分裂数百年的德意志的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俾斯麦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三十岁之前,他还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贵族乡绅,直到三十二岁他结婚之后才开始步入仕途。.pbtxT.刚开始他从事的是外交活动,先后出任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议会的代表以及驻维也纳和彼得堡大使,而俾斯麦的雄才大略也在外交领域显露无遗。他在维也纳和法兰克福为普鲁士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彼得堡则尽力联合俄罗斯,孤立奥地利,为普鲁士未来的统一大业建立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俾斯麦最为辉煌的岁月还是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俾斯麦将他的一个个对手玩弄于鼓掌之中,用让对手无比憎恶、让后人崇拜不已的手段,在短短的七年之中,完成了从13世纪以来德国人民做梦都想完成的伟业。
在丹麦战争中,俾斯麦利用奥古斯腾堡公爵拥有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继承权,以及德意志民族主义者要求将两地并入大德意志的的情绪,联合奥地利一起进行干涉。为了使当时反对此事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保持中立,俾斯麦表示如果拿破仑三世夺取卢森堡和莱茵河地区,普鲁士将不会反对。拿破仑三世不想跟普鲁士起正面冲突,又贪心成性,很快就被老奸巨猾的俾斯麦所降服。而当时对此十分反对的俄国和英国,一个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损失惨重而无力干涉,另一个则因为找不到恰当的借口反对而作罢。最终普奥联军轻松击败丹麦,以普鲁士占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夺取荷尔斯泰因而告终。
但是在俾斯麦的计划中,奥地利一直都是摆在他统一德国面前的一大障碍。因为有民族成分复杂的奥地利帝国的存在,以及虎视眈眈的欧洲列强的,要按大德意志的计划统一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将奥地利排除在外,实现小德意志的统一,才是普鲁士王国的出路。俾斯麦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做一件事从来不会只考虑眼前,而会将长远的影响考虑在内。联奥攻丹只是他在统一的棋盘上所下的一步棋,接下来,就到了把奥地利这枚棋子拿掉的时候了。奥地利一直对战争果实的分配十分不满,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十分狭小,又被普鲁士的地盘所包围。在俾斯麦的哄骗下,奥地利将劳恩堡低价卖给普鲁士,此举使得奥地利丢尽了脸面。奥地利恼羞成怒,要普鲁士将其工业最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割给奥地利作为交换。俾斯麦等待了许久的战争借口终于来到,接下来,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
俾斯麦的外交天才在他所发动的战争中得到最好的体现,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而对奥地利怀恨在心,因此不肯对此战进行干涉,甚至于希望普鲁士能够狠狠教训一下奥地利。而当时已欧洲霸主自居的法国,则又一次被俾斯麦的诡计所欺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从来都不希望看到以普鲁士为首的强大统一的德意志出现,但是俾斯麦再一次施展其天才的手段,他对法国大使贝内德托伯爵说,如果法国吞并比利时的话,那普鲁士绝对会支持法国,在他的花言巧语下,甚至诱使贝内德托写下了关于法国要吞并比利时的文件,这份文件,最终在普法战争中成了刺向法国、让法国众叛亲离的一把匕首。
普奥战争中,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普军在总参谋长毛奇将军的指挥下,利用普鲁士境内发达的铁路系统,充分施展了机动能力,犹如神兵天降,同奥军在萨多瓦展开主力决战。奥地利兵败如山倒,普军一度计划进攻奥国首都维也纳。俾斯麦顶住求胜心切的军队将领和国王威廉一世的重重压力,放弃进攻维也纳的计划,并力主同奥地利订立一份极其宽容体面的条约。他说:“我们要保持让现在的敌人变成朋友的可能。”在条约中,奥地利除了丧失威尼斯,永远退出德意志联邦外,几乎算是达到了不割地不赔款的指望。
奥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之后,以普鲁士为首,成立了北德意志邦联,并颁布了邦联宪法,德意志的统一指日可待。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他妄想等奥地利战胜普鲁士后坐收渔翁之利,却没想到胜出的会是普鲁士,并且胜得如此之快。他明白自己被俾斯麦所骗,所以他下定决心,决不让德意志的统一再向前迈任何一步。普法战争爆发前,法兰西国民议会一直在就德国统一问题而争论不休,甚至比德意志人还热心,法国的共同结论是统一的德国将是法国的巨大威胁,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德国统一。而从联奥攻丹开始,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热情却被两次战争的胜利所调动起来,变得空前高涨。人民几乎是一致性的支持统一,哪怕为此而付出战争的代价。
俾斯麦很清楚,法国是他实现梦想必须搬开的绊脚石。他深信哀兵必胜的道理,每次战争,他总要找到借口让敌人理亏在先,甚至宁愿先让敌人羞辱自己和首先挑起战争,因为他要堵住欧洲列强的嘴,要让列强和自己的国民认为他俾斯麦只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正义公道而迎战,这样就没有任何人有任何借口能干涉他想做的事。很快他就找到了战争的理由。
其时西班牙王位空缺,西班牙政府邀请霍亨索伦王室的利奥波德亲王来当西班牙国王。法国不想让普鲁士的势力染指西班牙,避免两线作战,因此强烈反对,并指示驻法大使贝内德托面见普王,要求普王做出书面答复,承诺永远不允许霍亨索伦的人继承西班牙王位,以及永不损害法国的利益。法国蛮横无理的做法让普王威廉一世十分恼火,但威廉一世还是勉强答应,并就此事给俾斯麦发了一封电报。俾斯麦接到国王电报后,略加修改,并将之公布于众,这就是著名的“埃姆斯电文”。这份电文成了对法国赤倮倮的羞辱,拿破仑三世恼羞成怒,轻率地对普鲁士宣战,还轻蔑地称“这只是到莱茵河的散步。”
和愚蠢的拿破仑三世相比,普鲁士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法军率先攻入普鲁士,很快被普军打败,退回本土,普军趁热攻入法国,一时间举世震惊,但法军在反攻不利后,及时的转入了防御,依托夏龙要塞等坚固的防御点阻遏普军的进攻,在一系列的攻防战中双方都损失惨重,法国陆军的奋战给法国海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法国海军随后攻击基尔港并登陆德国本土,俾斯麦见势不妙,及时的转入了和谈,两军各自退回本土,普鲁士以一场险些胜利的战争换得了法国对德国统一的承认。
俾斯麦和上次战争一样,和法国签订了相对宽松的条约,双方都不割地赔款,因为俾斯麦知道,如果过分损害法国的利益,会让法国成为德国最大的仇敌。法国如果爆发革命,革命瘟疫传染到德国,对德国更是灾难。
德国统一之后,俾斯麦继续执政,在他当政的这十年里,俾斯麦对内推行****政策,极力压制社会民主党,颁布了限制社会民主党的法律,并多次解散国会,对于工人罢工,他甚至打算用武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俾斯麦却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劳工养老金和抚恤金法律,维护劳工权益,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俾斯麦之所以如此,不过就是不想出现革命和动乱,他不相信人民,他心中的自负让他过于依赖自己的天才,他所做的,不过就是希望这个他一手缔造的帝国能够稳定的发展和强大下去。
在对外政策上,俾斯麦把维护德国的和平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因为对新生的德国而言,保证和消化在统一战争过程中的胜利果实是最为重要的,德国不能在打仗了,它需要时间去休养生息。他害怕法国复仇,德国的地理位置也使得他害怕四面受敌,为此俾斯麦在欧洲极力拉拢盟友,希望能孤立法国。他同奥地利、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又尽一切努力希望能和英国结盟,为此他放弃了大规模发展海外殖民地,为的就是能拉拢英国,保障德国本土的安全。在俾斯麦的纵横捭阖中,同俄国的关系是他非常重视的,因为他很清楚俄国的战争潜力能够影响德意志未来的命运,为此他不惜背着奥地利,暗中又试图和俄国签订结盟密约。
林逸青知道,象这一次德国方面给予自己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又让新组建的德意志银行团给林逸青贷款,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法国在东方最重要的盟友大乾帝国,最大限度的孤立宿敌法国。
“伯爵阁下,您这一次选择在德国购买铁甲舰是非常明智的。”俾斯麦在和林逸青的闲谈当中也不忘在法国人的背后捅上两刀,“据我所知,就象‘定远’号这样的军舰,法国造船厂最低的报价,仍然要比德国造船厂的报价要高出二十万英镑呢。”
“是这样。”林逸青当然明白俾斯麦为什么这么说,微笑着点了点头,“所以来到德国之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德国造船厂下单,不过我并非只是为了贪图德国造船厂报价的便宜,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看重德国工厂的技术和产品质量。”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六章 欧洲之局
-
第九百三十六章 欧洲之局
青木周藏不敢再想下去了。.Pbtxt.
既然已经了解了自己是必死的结局,青木周藏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取过纸笔,先给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写起信来。
这封信等于是他的遗书。
写完给妻子的信后,青木周藏又写了给明治天皇的请罪书。在请罪书中,他坦言自己没有能够维护日本政府的声誉,请求天皇治罪。
谢罪书写完,青木周藏又写了自己的辞呈,辞去日本驻德国公使职务,并将程呈和请罪书放在了一起。然后他叫来了使馆工作人员,要他把三封信全都发出去。
做完这一切之后,青木周藏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静静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但是一天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
第二天过去了,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第三天,第四天……
林逸青似乎忘记了他青木周藏这个人的存在。
青木周藏是从报纸上看到关于林逸青的消息的。
在那天的威廉一世皇帝举行的国宴之后,林逸青还接受了德国的容克贵族和工商界大佬们的宴请,可以说备受欢迎。伴随着宴会轰炸,还有来自德国工商界的各种各样的参观邀请,如克虏伯公司、伏尔铿造船厂、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希肖造船厂、刷次考甫工厂等等,而为了方便林逸青的行动,德皇威廉一世竟然把自己的皇家列车和游艇都拿出来给林逸青使用,令青木周藏气恨不已。
而林逸青来者不拒,并且象是有意要显示乾国远较日本财大气粗,林逸青又接连的撒钱下了许多的订单,其中主要有在克虏伯公司订购大批280毫米岸防炮和75毫米行营炮,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订购了1艘德国“齐格弗里德”级岸防铁甲舰,在希肖造船厂订购了4艘雷击舰,在刷次考甫工厂订购了大量的“黑头鱼雷”……德国工商界简直因为他的大手笔而沸腾了。
作为对“德国人民的友好热情的招待的回报”,林逸青在柏林乾国公使馆也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请包括德皇君臣和皇族在内的贵族和大批工商界大佬以及各界名流。当然,各国驻柏林公使也都受邀出席,但日本公使却没有在邀请名单之中。
由于青木周藏的行为不但让他本人身败名裂,被德国人视为骗子,连带日本政府的声望也大大受损,可以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驻日本公使得到德皇训令,公开照会日本政府,对青木周藏的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和抗议,要求日本政府撤换青木周藏,日本外务省已经表示了同意。青木周藏知道,不用等到自己的辞呈到达东京,免职的命令就会通过电报下来。
趁着林逸青还没有想起自己来,青木周藏决定趁这时候离开柏林,回到自己的妻子身边。
青木周藏并不知道,就在他准备要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林逸青已经开始了他的惊天谋划,欧洲的政治格局,将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这一天,在夏洛滕宫的花园里,林逸青又一次和俾斯麦开始了私下里的交流。
他们的话题,当然是关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大势的。
对于俾斯麦,林逸青从心里还是很钦佩的。
俾斯麦一直在战斗。他同自己的政敌战斗,同人民战斗,同反对德国统一的欧洲列强战斗,甚至同自己的君主战斗,而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之中,他完成了分裂数百年的德意志的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俾斯麦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三十岁之前,他还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贵族乡绅,直到三十二岁他结婚之后才开始步入仕途。.pbtxT.刚开始他从事的是外交活动,先后出任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议会的代表以及驻维也纳和彼得堡大使,而俾斯麦的雄才大略也在外交领域显露无遗。他在维也纳和法兰克福为普鲁士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彼得堡则尽力联合俄罗斯,孤立奥地利,为普鲁士未来的统一大业建立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俾斯麦最为辉煌的岁月还是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俾斯麦将他的一个个对手玩弄于鼓掌之中,用让对手无比憎恶、让后人崇拜不已的手段,在短短的七年之中,完成了从13世纪以来德国人民做梦都想完成的伟业。
在丹麦战争中,俾斯麦利用奥古斯腾堡公爵拥有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继承权,以及德意志民族主义者要求将两地并入大德意志的的情绪,联合奥地利一起进行干涉。为了使当时反对此事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保持中立,俾斯麦表示如果拿破仑三世夺取卢森堡和莱茵河地区,普鲁士将不会反对。拿破仑三世不想跟普鲁士起正面冲突,又贪心成性,很快就被老奸巨猾的俾斯麦所降服。而当时对此十分反对的俄国和英国,一个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损失惨重而无力干涉,另一个则因为找不到恰当的借口反对而作罢。最终普奥联军轻松击败丹麦,以普鲁士占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夺取荷尔斯泰因而告终。
但是在俾斯麦的计划中,奥地利一直都是摆在他统一德国面前的一大障碍。因为有民族成分复杂的奥地利帝国的存在,以及虎视眈眈的欧洲列强的,要按大德意志的计划统一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将奥地利排除在外,实现小德意志的统一,才是普鲁士王国的出路。俾斯麦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做一件事从来不会只考虑眼前,而会将长远的影响考虑在内。联奥攻丹只是他在统一的棋盘上所下的一步棋,接下来,就到了把奥地利这枚棋子拿掉的时候了。奥地利一直对战争果实的分配十分不满,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十分狭小,又被普鲁士的地盘所包围。在俾斯麦的哄骗下,奥地利将劳恩堡低价卖给普鲁士,此举使得奥地利丢尽了脸面。奥地利恼羞成怒,要普鲁士将其工业最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割给奥地利作为交换。俾斯麦等待了许久的战争借口终于来到,接下来,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
俾斯麦的外交天才在他所发动的战争中得到最好的体现,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而对奥地利怀恨在心,因此不肯对此战进行干涉,甚至于希望普鲁士能够狠狠教训一下奥地利。而当时已欧洲霸主自居的法国,则又一次被俾斯麦的诡计所欺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从来都不希望看到以普鲁士为首的强大统一的德意志出现,但是俾斯麦再一次施展其天才的手段,他对法国大使贝内德托伯爵说,如果法国吞并比利时的话,那普鲁士绝对会支持法国,在他的花言巧语下,甚至诱使贝内德托写下了关于法国要吞并比利时的文件,这份文件,最终在普法战争中成了刺向法国、让法国众叛亲离的一把匕首。
普奥战争中,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普军在总参谋长毛奇将军的指挥下,利用普鲁士境内发达的铁路系统,充分施展了机动能力,犹如神兵天降,同奥军在萨多瓦展开主力决战。奥地利兵败如山倒,普军一度计划进攻奥国首都维也纳。俾斯麦顶住求胜心切的军队将领和国王威廉一世的重重压力,放弃进攻维也纳的计划,并力主同奥地利订立一份极其宽容体面的条约。他说:“我们要保持让现在的敌人变成朋友的可能。”在条约中,奥地利除了丧失威尼斯,永远退出德意志联邦外,几乎算是达到了不割地不赔款的指望。
奥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之后,以普鲁士为首,成立了北德意志邦联,并颁布了邦联宪法,德意志的统一指日可待。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他妄想等奥地利战胜普鲁士后坐收渔翁之利,却没想到胜出的会是普鲁士,并且胜得如此之快。他明白自己被俾斯麦所骗,所以他下定决心,决不让德意志的统一再向前迈任何一步。普法战争爆发前,法兰西国民议会一直在就德国统一问题而争论不休,甚至比德意志人还热心,法国的共同结论是统一的德国将是法国的巨大威胁,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德国统一。而从联奥攻丹开始,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热情却被两次战争的胜利所调动起来,变得空前高涨。人民几乎是一致性的支持统一,哪怕为此而付出战争的代价。
俾斯麦很清楚,法国是他实现梦想必须搬开的绊脚石。他深信哀兵必胜的道理,每次战争,他总要找到借口让敌人理亏在先,甚至宁愿先让敌人羞辱自己和首先挑起战争,因为他要堵住欧洲列强的嘴,要让列强和自己的国民认为他俾斯麦只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正义公道而迎战,这样就没有任何人有任何借口能干涉他想做的事。很快他就找到了战争的理由。
其时西班牙王位空缺,西班牙政府邀请霍亨索伦王室的利奥波德亲王来当西班牙国王。法国不想让普鲁士的势力染指西班牙,避免两线作战,因此强烈反对,并指示驻法大使贝内德托面见普王,要求普王做出书面答复,承诺永远不允许霍亨索伦的人继承西班牙王位,以及永不损害法国的利益。法国蛮横无理的做法让普王威廉一世十分恼火,但威廉一世还是勉强答应,并就此事给俾斯麦发了一封电报。俾斯麦接到国王电报后,略加修改,并将之公布于众,这就是著名的“埃姆斯电文”。这份电文成了对法国赤倮倮的羞辱,拿破仑三世恼羞成怒,轻率地对普鲁士宣战,还轻蔑地称“这只是到莱茵河的散步。”
和愚蠢的拿破仑三世相比,普鲁士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法军率先攻入普鲁士,很快被普军打败,退回本土,普军趁热攻入法国,一时间举世震惊,但法军在反攻不利后,及时的转入了防御,依托夏龙要塞等坚固的防御点阻遏普军的进攻,在一系列的攻防战中双方都损失惨重,法国陆军的奋战给法国海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法国海军随后攻击基尔港并登陆德国本土,俾斯麦见势不妙,及时的转入了和谈,两军各自退回本土,普鲁士以一场险些胜利的战争换得了法国对德国统一的承认。
俾斯麦和上次战争一样,和法国签订了相对宽松的条约,双方都不割地赔款,因为俾斯麦知道,如果过分损害法国的利益,会让法国成为德国最大的仇敌。法国如果爆发革命,革命瘟疫传染到德国,对德国更是灾难。
德国统一之后,俾斯麦继续执政,在他当政的这十年里,俾斯麦对内推行****政策,极力压制社会民主党,颁布了限制社会民主党的法律,并多次解散国会,对于工人罢工,他甚至打算用武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俾斯麦却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劳工养老金和抚恤金法律,维护劳工权益,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俾斯麦之所以如此,不过就是不想出现革命和动乱,他不相信人民,他心中的自负让他过于依赖自己的天才,他所做的,不过就是希望这个他一手缔造的帝国能够稳定的发展和强大下去。
在对外政策上,俾斯麦把维护德国的和平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因为对新生的德国而言,保证和消化在统一战争过程中的胜利果实是最为重要的,德国不能在打仗了,它需要时间去休养生息。他害怕法国复仇,德国的地理位置也使得他害怕四面受敌,为此俾斯麦在欧洲极力拉拢盟友,希望能孤立法国。他同奥地利、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又尽一切努力希望能和英国结盟,为此他放弃了大规模发展海外殖民地,为的就是能拉拢英国,保障德国本土的安全。在俾斯麦的纵横捭阖中,同俄国的关系是他非常重视的,因为他很清楚俄国的战争潜力能够影响德意志未来的命运,为此他不惜背着奥地利,暗中又试图和俄国签订结盟密约。
林逸青知道,象这一次德国方面给予自己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又让新组建的德意志银行团给林逸青贷款,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法国在东方最重要的盟友大乾帝国,最大限度的孤立宿敌法国。
“伯爵阁下,您这一次选择在德国购买铁甲舰是非常明智的。”俾斯麦在和林逸青的闲谈当中也不忘在法国人的背后捅上两刀,“据我所知,就象‘定远’号这样的军舰,法国造船厂最低的报价,仍然要比德国造船厂的报价要高出二十万英镑呢。”
“是这样。”林逸青当然明白俾斯麦为什么这么说,微笑着点了点头,“所以来到德国之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德国造船厂下单,不过我并非只是为了贪图德国造船厂报价的便宜,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看重德国工厂的技术和产品质量。”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六章 欧洲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