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作者:鲁东道夫
第一四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更
杨浩什么条件都没提,干脆利索的告退了。
如此果决的做法,让原以为他会顺杆子往上爬的李鸿章稍微有点意外。精通中外文化的毕德格就越发的感觉,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
“首相大人,请恕我直言。这种可能对您统筹管理的帝国稳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的危险分子,应该尽快的铲除。如果放任他们壮大的话,极可能发生令人担忧的后果。”
毕德格十个标准的中国通,对李鸿章更是十分忠诚,身为幕府之中重要一员,他有责任也有必要随时提醒其作出正确的决断。
李鸿章年过七旬,此生荣耀已经达到巅峰。他接下来考虑的事情,多半跟身后名有关。这就是道学先生读书人的通病,太过看中名,甚至为此不惜代价,经常做出一些在后人看来简直跟神经病一样的事情。
维持清廷政局稳定数十年,李鸿章这位裱糊匠算是尽到了责任。他企盼的,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这间破房子不要倒塌了,从而给他留下一个善始善终的盖棺定论。
至于他死了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用现代一点的词儿来形容李鸿章的执政纲领,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所以他才不乐意打仗。对日本不管输了赢了,结果都是北洋势力的极大削弱,他的大权旁落,洋人威胁的与日俱增。以后不管还有几年好活。那日子别想过舒坦了。
毕德格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建议。
李鸿章却意外的没有采纳,重新拿起那份请柬。悠然道:“你以为老夫没想过么?奈何从其第一次露面,拿出整个日本在华间谍资料时,我就知道他们已经极难料理。故而,才刻意放手旁观。”
毕德格眉头一跳,脑子里迅速思索片刻,登时明白,这的确是无奈之中最好的方法了。
他本人可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很了解情报工作之难。情报网部署和破坏都需要长久的时间,巨大的资源投入。各种必要的专业技能。那是一种只有国家力量才可以保证顺畅运转的顶级体系。
日本人绸缪多年,军方、政府、商人、杰出青年全面参与的情况下,好不容易弄出来那么一套间谍网,杨浩一出手就连底子都掀掉。
这需要多么大的底层力量支撑?就算当年撼动半个国家的天平军。也做不到。
从这个角度判断,杨浩的身后存在一个极其庞大的组织,拥有深不可测的力量。
如果李鸿章再年轻二十岁,他一定会精神抖擞,排兵布阵,调集全国之力,把这个组织连根挖出来,一举扫清。
但现在,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折腾了一辈子。他现在就想糊弄着安生几年而已。只要杨浩不兴师动众的把他棺材本都刨了,其实他都不太乐意多生事端。
这种微妙的变化,一如当初的康熙末年。当真以为这些老于世故的顶尖儿人物看不到天下的毛病。隐藏的危机?
他们一清二楚!
但知道了又如何?那些人,那些势力,任何一个都牵扯到方方面面,稍微一扯就是一大片。非大动干戈,别想弄利索了。
后来的雍正皇帝,那是用几十年时间。养蛊似的跟其他十几个兄弟斗来斗去,最终脱颖而出当上了皇帝的。这样一个强人。都用了十几年,才好不容易把康熙末年的各种流弊给整治的差不多。
要知道那位可是年富力强的十几年啊!李鸿章呢?老胳膊老腿的,还有一大帮除了添乱一点建设性工作都干不来的清流掣肘。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破事,老李才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毕德格在他身边呆久了,各种利弊得失一比较就知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过他仍然尽职尽责的提醒:“根据我的观察判断,这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年轻人。他骨子里对您没有任何的敬畏,甚至对皇帝的权威,帝国的威严,也没有放在眼里。”
李鸿章慢慢地颔首:“老夫也觉出来了。我也觉得奇怪,这世上,哪里能培养出这样的人?”
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都是有皇帝的。上下尊卑,无论基于血统还是基于传统,年轻人从小就被潜移默化乃至灌输了大量等级森严的规则。这些规则,随着他们渐渐成长,自然的进入到整个大社会、大环境严密的体系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步步的往上走。
整个世界,本来都是这个样子。可在杨浩身上,李鸿章发现,没那种痕迹!
自古以来,但凡是这种天然目空一切的人,不是大奸大恶,就是大忠大勇。总之只要他们不横死,必然能成就一番震惊天下的大业!
以李鸿章的相人之术看来,杨浩怎么都不是短命相。反而是仪表堂堂,精气勃勃,行动之间虎虎有生气。说明其并不懒惰,心有乾坤,且具有极高的执行力。成功,已经是可以预料的。
一条“或跃于渊”的蛟龙,要想把它打下去,必然要“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李鸿章自问,那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他打赢了,免不了精疲力尽,落一个“亢龙有悔”的下场。输了呢?杨浩立刻就能“飞龙在天”,他仍然要倒霉。
杨浩有根底,有钱,有武力,今天又表现出让人欣赏的灵活机动。这条大龙,根本是杀不死的。既然如此,他又何必自找麻烦?
毕德格也是茫然。他自以为当今的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地方。那里容得下任何思想和组织折腾,却唯独不会容许一个华人强大体系的存在。
除了那里,中国本土被清廷前后两百年的杀戮清洗。就算藏到深山老林子里,也照样被当初雍正皇帝控制的和尚力量给一一揪出来。那之后,才有了六十年的乾隆享福。
太平天国那样的出现,也是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导致的裂缝,又给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给强行缝补弥合。
思来想去,真是奇怪啊!
毕德格压下不解,又问:“那么,三天后您去参加拍卖会,释放出的信号,会不引起其他方面的误解?”
李鸿章意味深长的微笑:“让那帮子闲着爪子痒痒的家伙多点费思量的事儿,不好么?”
翁同龢这帮人,不是整日想着把老夫手下的力量夺走么?好哇,那就再给你们添点有分量的。我倒要看看,姓杨的小家伙跟一帮老不要脸的斗起来,到底能碰出多大的彩儿来!
毕德格登时领悟了老宰相的用意,不由深深叹息,中国人的谋略斗争,还真是见缝插针,哪儿都有啊!
再说杨浩,出了北洋衙门,带领众跟班上车走人。
从一开始就在车上,通过杨浩贴身的窃听器监听现场的周建镐疑惑的问:“先生,李鸿章答应的似乎太痛快了些。他是否另有打算?”
事前可能遇到的种种变化,杨浩和这帮子都二十来岁的青年精英讨论过的。有直接拒绝,有大棍子赶人---杨浩要价太高的话。还有就是丢出来一些对他们无用的东西给打发了,李鸿章真干的出来。
但答应去拍卖会,这就算公然撑腰了。
别看杨浩发出去那么多的请柬,他亲自送上门的,只有这一封。其余的都是手下人,或者托人跑腿儿。那帮子大学士、王爷、官僚们,哪儿会看上一帮商人?再说他们并不知道要拍卖的是这些要命的玩意,到时候能派个门房儿仆役露下脸,就是天大的面子。
李鸿章耳聪目明,爪牙众多,自然能打探到。到时候他忽然现身,这简直是摆明了站脚助威的意思。以今日北洋刚刚打赢胜仗的威势,谁敢不给三分颜面啊!
杨浩肯定的点头:“算计一定有。关键还在我们做好准备工作,起码现在可以保证,拍卖会举办一定成功。”
周建镐表示认同,又问:“那么,原来商定的,我们拿下青岛港口和船厂的事情,怎么办?”
杨浩胸有成竹:“不急。该是我们的,一定跑不掉!”
他投资李鸿章,当然要求回报,却不是官位利息之类,而是要把现在还没怎么开发的青岛口,胶州湾,给光明正大的占下来!
那里都是李鸿章的地盘,并且有总兵章高元三千多人驻扎守卫。杨浩想要得到,除非马上扯旗造反,否则绕不过老头子这一关。今天时机仍然不对,他没有吐口,不过从对方的反应和态度判断,这件事,问题不大。
有了青岛口,杨浩就能在那里快速建立一座军港,一座大型造船厂,一系列的相关机械工业。顺带着,就能把自己的私人舰队,私人团练部队,慢慢地转移安插过去,作为明面上的基地,扩大发展。
占据了这个足以搅动远东风云的次级中枢之地,杨氏集团,改朝换代的天下大业,才真正踏上征途!
三天后,美租界的拍卖会如常正式召开。一直被团团遮挡起来秘密施工了近三个月的隐秘之地,揭开面纱!
ps:ps:感谢书友清风鹰gvfgfg的月票!请大家继续支持,今天依然四更12000字!R580
第一四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更
-
第一四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更
杨浩什么条件都没提,干脆利索的告退了。
如此果决的做法,让原以为他会顺杆子往上爬的李鸿章稍微有点意外。精通中外文化的毕德格就越发的感觉,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
“首相大人,请恕我直言。这种可能对您统筹管理的帝国稳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的危险分子,应该尽快的铲除。如果放任他们壮大的话,极可能发生令人担忧的后果。”
毕德格十个标准的中国通,对李鸿章更是十分忠诚,身为幕府之中重要一员,他有责任也有必要随时提醒其作出正确的决断。
李鸿章年过七旬,此生荣耀已经达到巅峰。他接下来考虑的事情,多半跟身后名有关。这就是道学先生读书人的通病,太过看中名,甚至为此不惜代价,经常做出一些在后人看来简直跟神经病一样的事情。
维持清廷政局稳定数十年,李鸿章这位裱糊匠算是尽到了责任。他企盼的,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这间破房子不要倒塌了,从而给他留下一个善始善终的盖棺定论。
至于他死了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用现代一点的词儿来形容李鸿章的执政纲领,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所以他才不乐意打仗。对日本不管输了赢了,结果都是北洋势力的极大削弱,他的大权旁落,洋人威胁的与日俱增。以后不管还有几年好活。那日子别想过舒坦了。
毕德格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建议。
李鸿章却意外的没有采纳,重新拿起那份请柬。悠然道:“你以为老夫没想过么?奈何从其第一次露面,拿出整个日本在华间谍资料时,我就知道他们已经极难料理。故而,才刻意放手旁观。”
毕德格眉头一跳,脑子里迅速思索片刻,登时明白,这的确是无奈之中最好的方法了。
他本人可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很了解情报工作之难。情报网部署和破坏都需要长久的时间,巨大的资源投入。各种必要的专业技能。那是一种只有国家力量才可以保证顺畅运转的顶级体系。
日本人绸缪多年,军方、政府、商人、杰出青年全面参与的情况下,好不容易弄出来那么一套间谍网,杨浩一出手就连底子都掀掉。
这需要多么大的底层力量支撑?就算当年撼动半个国家的天平军。也做不到。
从这个角度判断,杨浩的身后存在一个极其庞大的组织,拥有深不可测的力量。
如果李鸿章再年轻二十岁,他一定会精神抖擞,排兵布阵,调集全国之力,把这个组织连根挖出来,一举扫清。
但现在,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折腾了一辈子。他现在就想糊弄着安生几年而已。只要杨浩不兴师动众的把他棺材本都刨了,其实他都不太乐意多生事端。
这种微妙的变化,一如当初的康熙末年。当真以为这些老于世故的顶尖儿人物看不到天下的毛病。隐藏的危机?
他们一清二楚!
但知道了又如何?那些人,那些势力,任何一个都牵扯到方方面面,稍微一扯就是一大片。非大动干戈,别想弄利索了。
后来的雍正皇帝,那是用几十年时间。养蛊似的跟其他十几个兄弟斗来斗去,最终脱颖而出当上了皇帝的。这样一个强人。都用了十几年,才好不容易把康熙末年的各种流弊给整治的差不多。
要知道那位可是年富力强的十几年啊!李鸿章呢?老胳膊老腿的,还有一大帮除了添乱一点建设性工作都干不来的清流掣肘。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破事,老李才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毕德格在他身边呆久了,各种利弊得失一比较就知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过他仍然尽职尽责的提醒:“根据我的观察判断,这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年轻人。他骨子里对您没有任何的敬畏,甚至对皇帝的权威,帝国的威严,也没有放在眼里。”
李鸿章慢慢地颔首:“老夫也觉出来了。我也觉得奇怪,这世上,哪里能培养出这样的人?”
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都是有皇帝的。上下尊卑,无论基于血统还是基于传统,年轻人从小就被潜移默化乃至灌输了大量等级森严的规则。这些规则,随着他们渐渐成长,自然的进入到整个大社会、大环境严密的体系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步步的往上走。
整个世界,本来都是这个样子。可在杨浩身上,李鸿章发现,没那种痕迹!
自古以来,但凡是这种天然目空一切的人,不是大奸大恶,就是大忠大勇。总之只要他们不横死,必然能成就一番震惊天下的大业!
以李鸿章的相人之术看来,杨浩怎么都不是短命相。反而是仪表堂堂,精气勃勃,行动之间虎虎有生气。说明其并不懒惰,心有乾坤,且具有极高的执行力。成功,已经是可以预料的。
一条“或跃于渊”的蛟龙,要想把它打下去,必然要“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李鸿章自问,那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他打赢了,免不了精疲力尽,落一个“亢龙有悔”的下场。输了呢?杨浩立刻就能“飞龙在天”,他仍然要倒霉。
杨浩有根底,有钱,有武力,今天又表现出让人欣赏的灵活机动。这条大龙,根本是杀不死的。既然如此,他又何必自找麻烦?
毕德格也是茫然。他自以为当今的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地方。那里容得下任何思想和组织折腾,却唯独不会容许一个华人强大体系的存在。
除了那里,中国本土被清廷前后两百年的杀戮清洗。就算藏到深山老林子里,也照样被当初雍正皇帝控制的和尚力量给一一揪出来。那之后,才有了六十年的乾隆享福。
太平天国那样的出现,也是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导致的裂缝,又给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给强行缝补弥合。
思来想去,真是奇怪啊!
毕德格压下不解,又问:“那么,三天后您去参加拍卖会,释放出的信号,会不引起其他方面的误解?”
李鸿章意味深长的微笑:“让那帮子闲着爪子痒痒的家伙多点费思量的事儿,不好么?”
翁同龢这帮人,不是整日想着把老夫手下的力量夺走么?好哇,那就再给你们添点有分量的。我倒要看看,姓杨的小家伙跟一帮老不要脸的斗起来,到底能碰出多大的彩儿来!
毕德格登时领悟了老宰相的用意,不由深深叹息,中国人的谋略斗争,还真是见缝插针,哪儿都有啊!
再说杨浩,出了北洋衙门,带领众跟班上车走人。
从一开始就在车上,通过杨浩贴身的窃听器监听现场的周建镐疑惑的问:“先生,李鸿章答应的似乎太痛快了些。他是否另有打算?”
事前可能遇到的种种变化,杨浩和这帮子都二十来岁的青年精英讨论过的。有直接拒绝,有大棍子赶人---杨浩要价太高的话。还有就是丢出来一些对他们无用的东西给打发了,李鸿章真干的出来。
但答应去拍卖会,这就算公然撑腰了。
别看杨浩发出去那么多的请柬,他亲自送上门的,只有这一封。其余的都是手下人,或者托人跑腿儿。那帮子大学士、王爷、官僚们,哪儿会看上一帮商人?再说他们并不知道要拍卖的是这些要命的玩意,到时候能派个门房儿仆役露下脸,就是天大的面子。
李鸿章耳聪目明,爪牙众多,自然能打探到。到时候他忽然现身,这简直是摆明了站脚助威的意思。以今日北洋刚刚打赢胜仗的威势,谁敢不给三分颜面啊!
杨浩肯定的点头:“算计一定有。关键还在我们做好准备工作,起码现在可以保证,拍卖会举办一定成功。”
周建镐表示认同,又问:“那么,原来商定的,我们拿下青岛港口和船厂的事情,怎么办?”
杨浩胸有成竹:“不急。该是我们的,一定跑不掉!”
他投资李鸿章,当然要求回报,却不是官位利息之类,而是要把现在还没怎么开发的青岛口,胶州湾,给光明正大的占下来!
那里都是李鸿章的地盘,并且有总兵章高元三千多人驻扎守卫。杨浩想要得到,除非马上扯旗造反,否则绕不过老头子这一关。今天时机仍然不对,他没有吐口,不过从对方的反应和态度判断,这件事,问题不大。
有了青岛口,杨浩就能在那里快速建立一座军港,一座大型造船厂,一系列的相关机械工业。顺带着,就能把自己的私人舰队,私人团练部队,慢慢地转移安插过去,作为明面上的基地,扩大发展。
占据了这个足以搅动远东风云的次级中枢之地,杨氏集团,改朝换代的天下大业,才真正踏上征途!
三天后,美租界的拍卖会如常正式召开。一直被团团遮挡起来秘密施工了近三个月的隐秘之地,揭开面纱!
ps:ps:感谢书友清风鹰gvfgfg的月票!请大家继续支持,今天依然四更12000字!R580
第一四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