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表情,乍看上去毫无异样。
只是寻常时犹如星河弥漫的眼里,这会儿像是起了雾。
后来还是龙彦昭见他许久都没有动静,开口叫他以后,顾景愿方才回神。
这两日阿愿经常发呆,龙彦昭这次又注意到了,便不禁在心里起了疑。
但转念一想,阿愿或许是在担心他会插手北戎争权之事。
——北戎人虽然善战,但论国力大宜朝却比北戎强大数倍,若是他暗中出手帮忙,程阴灼一定继位在望……
当然了,顾景愿会有忧虑,也不会是因为他善妒。
依他对阿愿的了解,青年八成是怕自己会行什么昏君之事……诸如举全国之力,插手北戎夺权之争,助镇南王上位之类的。
想到这里龙彦昭失笑,他岔开一双长腿,拍了拍身前的龙椅,示意顾景愿来坐过去。
——顾景愿会这样想,只是因为他不了解阿启。
虽不知北戎皇位之争到底是怎么演化出来的,但记忆里的阿启……是极其洒脱不羁之人。
他就像云一般自由纯净,又如同青山一样重感情、讲义气。
这样的人,又怎会太过计较于权势地位?
顺应天子之意,顾景愿坐在了九五之尊与案牍之间。
长长的手臂环抱着那截窄腰,龙彦昭的下颌就搁在顾景愿的肩颈处。
顾景愿身上有一种寻常洗衣用的皂角香气,朴实无华又不难闻,像他这个人一样,既与世无争,又高雅脱俗,叫人移不开目光。
这样想来,他倒是又想起曾经在北部时认识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
明明张狂自信,却又分外讲理。不仅没像其他人一样仗着手下人多就欺负他,反而还保护他……
这样的阿启,又怎会借助大宜的外力去做手足相残的事情?
龙彦昭对此相当笃定。
可顾景愿什么都没提,他便也没有开口解释。
……时间会证明一切。
被环抱着,被皇上的气息整个儿覆盖着,顾景愿被味道浓淡适中的龙涎香气紧紧包裹着。
熟悉的气息在鼻息间蔓延,他闭了闭眼。
待重新睁开眼时,黑白分明的眼中已是清明一片。顾景愿也抽了份奏折,像往常一样,先行帮陛下审阅批划重点。
.
龙彦昭看到的密报比消息正常传回京城的速度要早上两天。
两天之后,大宜满朝文武都知道北戎王病重,北戎太子与镇南王正抢夺皇位,战得如火如荼之事。
毕竟是邻国发生的大事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也自然免不了会被有心人拿到朝堂上来商讨。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北戎的王位之争只是内乱,于我们来说有利无弊,咱们只需旁观便好。”右相杨有为站出来说。
他说得话没毛病,因此遭到许多大臣的同意。
——北戎内部争权夺利,跟他们本来就没什么关系。
如果有,那也是北戎国力被消,对大宜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这些年来大宜虽然与北戎一直维系着表面的和睦,但两国建交又哪里会有永远的朋友?
且北戎虽国力不强,但人人英勇好战,军队方面几乎可以与大宜的实力比肩。
若真到了两国交战、要在战场上见真知之时,大宜纵然不会输,但也极容易损失惨重。
如今他们内部打起来了,身为大宜人着实应该拍手称快才是。
至于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道理,这件事还是被人拿到了朝堂上来说,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不是摄政王授意,便是左丞相的意思。
只因在他们大宜朝的皇上心里,北戎的事并不一定是外人的事。
要知道,皇上心里的那道光可就是北戎的镇南王。
此时有人在朝中提起这件事,便是为了测试皇上的态度,也顺便提醒一下那些拥护天子的大臣们,他们的这位皇上心中所想之人很可能是未来的北戎王!
到时候万一那道光跑了过来,提出什么无礼的要求,小皇帝又没禁住诱惑做了什么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的事情……
也都是有可能的。
“启禀皇上。”兵部尚书站了出来,他也是两朝元老,与杨有为一样都是拥护天子的那一方。
兵部尚书说:“北戎内乱尚未正式打响,北戎王也还在世,如今就有人将这件事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臣不知张大人安的是什么心。”
张大人便是最初提出这件事的礼部尚书。
他听到这话,立即反驳:“冤枉啊皇上,臣能有什么居心,不过是得知消息想要与皇上及众位大臣们一起说道说道罢了!……”
百官在下面议论不休,龙彦昭就在上面看戏。
他任他们说着,细长的手指轻轻点着龙椅,觉得有些无聊。
视线百无聊赖地在下面扫视了一圈儿,最终还是落在了一袭红色官服的顾景愿身上。
顾景愿如今担任礼部侍郎,站在他前面的张大人正与兵部的吵得脸红脖子粗,但顾大人却仍旧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
气质恬静平和,外表又过分醒目张扬。
如此独特的组合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便形成了一种绝妙的视觉体验,像一幅生动形象的画,要人一旦看见他,便移不开眼了。
尤其他眉骨上的疤痕深刻醒目,那截儿被束着的腰,更是细得不盈一握……
--
只是寻常时犹如星河弥漫的眼里,这会儿像是起了雾。
后来还是龙彦昭见他许久都没有动静,开口叫他以后,顾景愿方才回神。
这两日阿愿经常发呆,龙彦昭这次又注意到了,便不禁在心里起了疑。
但转念一想,阿愿或许是在担心他会插手北戎争权之事。
——北戎人虽然善战,但论国力大宜朝却比北戎强大数倍,若是他暗中出手帮忙,程阴灼一定继位在望……
当然了,顾景愿会有忧虑,也不会是因为他善妒。
依他对阿愿的了解,青年八成是怕自己会行什么昏君之事……诸如举全国之力,插手北戎夺权之争,助镇南王上位之类的。
想到这里龙彦昭失笑,他岔开一双长腿,拍了拍身前的龙椅,示意顾景愿来坐过去。
——顾景愿会这样想,只是因为他不了解阿启。
虽不知北戎皇位之争到底是怎么演化出来的,但记忆里的阿启……是极其洒脱不羁之人。
他就像云一般自由纯净,又如同青山一样重感情、讲义气。
这样的人,又怎会太过计较于权势地位?
顺应天子之意,顾景愿坐在了九五之尊与案牍之间。
长长的手臂环抱着那截窄腰,龙彦昭的下颌就搁在顾景愿的肩颈处。
顾景愿身上有一种寻常洗衣用的皂角香气,朴实无华又不难闻,像他这个人一样,既与世无争,又高雅脱俗,叫人移不开目光。
这样想来,他倒是又想起曾经在北部时认识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
明明张狂自信,却又分外讲理。不仅没像其他人一样仗着手下人多就欺负他,反而还保护他……
这样的阿启,又怎会借助大宜的外力去做手足相残的事情?
龙彦昭对此相当笃定。
可顾景愿什么都没提,他便也没有开口解释。
……时间会证明一切。
被环抱着,被皇上的气息整个儿覆盖着,顾景愿被味道浓淡适中的龙涎香气紧紧包裹着。
熟悉的气息在鼻息间蔓延,他闭了闭眼。
待重新睁开眼时,黑白分明的眼中已是清明一片。顾景愿也抽了份奏折,像往常一样,先行帮陛下审阅批划重点。
.
龙彦昭看到的密报比消息正常传回京城的速度要早上两天。
两天之后,大宜满朝文武都知道北戎王病重,北戎太子与镇南王正抢夺皇位,战得如火如荼之事。
毕竟是邻国发生的大事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也自然免不了会被有心人拿到朝堂上来商讨。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北戎的王位之争只是内乱,于我们来说有利无弊,咱们只需旁观便好。”右相杨有为站出来说。
他说得话没毛病,因此遭到许多大臣的同意。
——北戎内部争权夺利,跟他们本来就没什么关系。
如果有,那也是北戎国力被消,对大宜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这些年来大宜虽然与北戎一直维系着表面的和睦,但两国建交又哪里会有永远的朋友?
且北戎虽国力不强,但人人英勇好战,军队方面几乎可以与大宜的实力比肩。
若真到了两国交战、要在战场上见真知之时,大宜纵然不会输,但也极容易损失惨重。
如今他们内部打起来了,身为大宜人着实应该拍手称快才是。
至于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道理,这件事还是被人拿到了朝堂上来说,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不是摄政王授意,便是左丞相的意思。
只因在他们大宜朝的皇上心里,北戎的事并不一定是外人的事。
要知道,皇上心里的那道光可就是北戎的镇南王。
此时有人在朝中提起这件事,便是为了测试皇上的态度,也顺便提醒一下那些拥护天子的大臣们,他们的这位皇上心中所想之人很可能是未来的北戎王!
到时候万一那道光跑了过来,提出什么无礼的要求,小皇帝又没禁住诱惑做了什么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的事情……
也都是有可能的。
“启禀皇上。”兵部尚书站了出来,他也是两朝元老,与杨有为一样都是拥护天子的那一方。
兵部尚书说:“北戎内乱尚未正式打响,北戎王也还在世,如今就有人将这件事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臣不知张大人安的是什么心。”
张大人便是最初提出这件事的礼部尚书。
他听到这话,立即反驳:“冤枉啊皇上,臣能有什么居心,不过是得知消息想要与皇上及众位大臣们一起说道说道罢了!……”
百官在下面议论不休,龙彦昭就在上面看戏。
他任他们说着,细长的手指轻轻点着龙椅,觉得有些无聊。
视线百无聊赖地在下面扫视了一圈儿,最终还是落在了一袭红色官服的顾景愿身上。
顾景愿如今担任礼部侍郎,站在他前面的张大人正与兵部的吵得脸红脖子粗,但顾大人却仍旧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
气质恬静平和,外表又过分醒目张扬。
如此独特的组合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便形成了一种绝妙的视觉体验,像一幅生动形象的画,要人一旦看见他,便移不开眼了。
尤其他眉骨上的疤痕深刻醒目,那截儿被束着的腰,更是细得不盈一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