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页
贾诩和公孙度趁着春市给自己放了两天假,他们身后的阎忠和李儒是去岁被凉州学院吸引来的有识之士,来了没多久,就主动投效在林禹州麾下。目前阎忠是林禹州直属的中央军右将军,李儒是吕布的军师兼秘书兼背锅侠等等,他俩是想趁着春市松快松快,也好与同僚联络一下感情。
林禹州听青崖说完,心底就对其中一人有了数,他转头看向季盛彦,“名彧字文若的,我就只听说过一个人。”
贾诩摸了一下胡须,接着林禹州的话,将那个人说了出来:“颍川荀家,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彧,将军,诩说的可对?”
林禹州点了点头,他接着说道:“可那个叫季珪的,我就不知道是谁了,我的祭酒大人,你知道是谁吗?”
听到林禹州的称呼,季盛彦眉角微动,他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清河崔氏。”
“若是清河人士的话,度应该能猜出来他的来历。”公孙度看向季盛彦,问道:“祭酒大人,你说的可是清河崔琰?”
“是。”季盛彦点头,林禹州也想起此人来,他问公孙度:“升济怎知他的?”
公孙度提了提腰间的佩刀,解释道:“清河崔琰,字季珪,其人好结交豪杰,他曾与我一远房亲族公孙方,同求学于康成先生门下,后黄巾乱起,先生带弟子躲进了不其山,授学也停止了。”
林禹州问道:“康成先生可是大儒郑玄?”
公孙度道:“正是他。”
林禹州眼中浮出笑意:“外面兵荒马乱的,不其山也不安全,不若我们去将郑玄先生及其弟子接到凉州来吧,想必这位季珪先生也会很乐意的。”
李儒和阎忠猛地咳嗽了一下,他们大概从未见过如林禹州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贾诩习惯了林禹州的作为,他抬头问青崖:“小公子在哪家店见到他们的?快带我们去。”
青崖点头,转身走在了众人前面。
荀彧和崔琰还不知道自己被别人惦记了,他们吃过早餐,才出店门,就遇到了春市的巡逻小吏。小吏递给他们一本宣传册和一份春市地图,然后就笑呵呵地走了。
宣传册用的是硬封面,看起来庄重大器,上面写着“武威郡春市介绍册”几个大字,笔锋犀利,气势非凡。翻开册子,里面图文并茂,非常生动地告诉参观者整个春市的布局和特色,然而荀彧在意的确是册子本身。
“日前,我那在洛阳做黄门侍郎的侄儿来信,说洛阳城开了一家名叫‘纸醉金迷’的店,里面卖各种便于书写,且含有花香的名贵纸张。这种纸一出现就引得全城震荡,洛阳大族皆以用此纸为贵,我还以为他是诓我的,如今见到这册子,才知他没骗人。”
崔琰问道:“洛阳纸出自凉州?”
“八/九不离十了。”荀彧笑了起来,他指着册子的其中一页,说道:“市东面这条街叫‘文街’,这里应该能找到答案,我们速速过去。”
东汉读书人少,百姓对读书人有天然的敬畏,所以文街是游人最少的一条街,但这里却也不安静。
荀彧和崔琰按照地图找到这里时,发现很多穿着淡青色长衫的少年徜徉在此。他们的长衫上统一绣着翠竹,腰封是墨绿色的,外罩薄如蝉翼,给他们增添了雅致的气息。
才略走了两步路,荀彧就听见有少年嚷道:“掌柜的,你过分了啊,这纸卖怎么卖这么贵?”
“小郎君,你所不知,这等品次的纸是订制的,与‘纸醉金迷’的特等纸同出一系,便宜不了的,你看看上等纸嘛,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物美价廉啊。”
少年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呵呵,物美是真的,价廉?骗谁呢?”
少年的朋友把他往外拉:“你费这多话做甚?学院里有专门卖纸的店铺,你出来挨宰吗?”
“学校买纸是有定额的,我这月的早用完了,当然要出来买。”
卖纸的掌柜的听到这话,笑着问道:“小郎君,学院的定额可不少啊,你怎么用完的?”
少年朋友没好气地说道:“他吃纸呢……”
荀彧跟崔琰对视了一眼,顿时对少年口中的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到学生能买便宜好用的纸,他们更是心向往之了。
“文若,看那边。”崔琰眼神好,看见了对面一家叫“董家书屋”的店,他扯着荀彧往那家店走,“我们去那里看看。”
董家书屋的老板是董卓他爹,这书店是林禹州见他待在家里无聊而帮他开的,算是一个小型图书馆,不卖书,只给过往游客提供一个歇脚休憩的地方。
崔琰先荀彧一步走入书屋,他一抬头就猛地定在了门口。这间书屋由四个正方形的小房子打通构成,四面放着木质书架,中间放着五排长条桌,桌子四周坐着一些游人。
这种安静环境很容易感染人,荀彧和崔琰放轻了步伐,他们走到书架前,学着他人的样子,取下了一本书。纸质的书籍带着油墨特有的味道,翻开来,里面的文字清晰可见。
荀彧心神猛地一动,他抬眼望去,发现周围皆是看书的人。他拿着书籍找个位置坐下,不知不觉就融入到这清雅的环境之中,崔琰见状,也学着他看起书来。
第174章 三国建功忙(13)
林禹州他们赶到汤饼店时,荀彧和崔琰已经离开了, 而后他们从巡逻小吏口中得知了这两人的去向。
--
林禹州听青崖说完,心底就对其中一人有了数,他转头看向季盛彦,“名彧字文若的,我就只听说过一个人。”
贾诩摸了一下胡须,接着林禹州的话,将那个人说了出来:“颍川荀家,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彧,将军,诩说的可对?”
林禹州点了点头,他接着说道:“可那个叫季珪的,我就不知道是谁了,我的祭酒大人,你知道是谁吗?”
听到林禹州的称呼,季盛彦眉角微动,他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清河崔氏。”
“若是清河人士的话,度应该能猜出来他的来历。”公孙度看向季盛彦,问道:“祭酒大人,你说的可是清河崔琰?”
“是。”季盛彦点头,林禹州也想起此人来,他问公孙度:“升济怎知他的?”
公孙度提了提腰间的佩刀,解释道:“清河崔琰,字季珪,其人好结交豪杰,他曾与我一远房亲族公孙方,同求学于康成先生门下,后黄巾乱起,先生带弟子躲进了不其山,授学也停止了。”
林禹州问道:“康成先生可是大儒郑玄?”
公孙度道:“正是他。”
林禹州眼中浮出笑意:“外面兵荒马乱的,不其山也不安全,不若我们去将郑玄先生及其弟子接到凉州来吧,想必这位季珪先生也会很乐意的。”
李儒和阎忠猛地咳嗽了一下,他们大概从未见过如林禹州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贾诩习惯了林禹州的作为,他抬头问青崖:“小公子在哪家店见到他们的?快带我们去。”
青崖点头,转身走在了众人前面。
荀彧和崔琰还不知道自己被别人惦记了,他们吃过早餐,才出店门,就遇到了春市的巡逻小吏。小吏递给他们一本宣传册和一份春市地图,然后就笑呵呵地走了。
宣传册用的是硬封面,看起来庄重大器,上面写着“武威郡春市介绍册”几个大字,笔锋犀利,气势非凡。翻开册子,里面图文并茂,非常生动地告诉参观者整个春市的布局和特色,然而荀彧在意的确是册子本身。
“日前,我那在洛阳做黄门侍郎的侄儿来信,说洛阳城开了一家名叫‘纸醉金迷’的店,里面卖各种便于书写,且含有花香的名贵纸张。这种纸一出现就引得全城震荡,洛阳大族皆以用此纸为贵,我还以为他是诓我的,如今见到这册子,才知他没骗人。”
崔琰问道:“洛阳纸出自凉州?”
“八/九不离十了。”荀彧笑了起来,他指着册子的其中一页,说道:“市东面这条街叫‘文街’,这里应该能找到答案,我们速速过去。”
东汉读书人少,百姓对读书人有天然的敬畏,所以文街是游人最少的一条街,但这里却也不安静。
荀彧和崔琰按照地图找到这里时,发现很多穿着淡青色长衫的少年徜徉在此。他们的长衫上统一绣着翠竹,腰封是墨绿色的,外罩薄如蝉翼,给他们增添了雅致的气息。
才略走了两步路,荀彧就听见有少年嚷道:“掌柜的,你过分了啊,这纸卖怎么卖这么贵?”
“小郎君,你所不知,这等品次的纸是订制的,与‘纸醉金迷’的特等纸同出一系,便宜不了的,你看看上等纸嘛,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物美价廉啊。”
少年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呵呵,物美是真的,价廉?骗谁呢?”
少年的朋友把他往外拉:“你费这多话做甚?学院里有专门卖纸的店铺,你出来挨宰吗?”
“学校买纸是有定额的,我这月的早用完了,当然要出来买。”
卖纸的掌柜的听到这话,笑着问道:“小郎君,学院的定额可不少啊,你怎么用完的?”
少年朋友没好气地说道:“他吃纸呢……”
荀彧跟崔琰对视了一眼,顿时对少年口中的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到学生能买便宜好用的纸,他们更是心向往之了。
“文若,看那边。”崔琰眼神好,看见了对面一家叫“董家书屋”的店,他扯着荀彧往那家店走,“我们去那里看看。”
董家书屋的老板是董卓他爹,这书店是林禹州见他待在家里无聊而帮他开的,算是一个小型图书馆,不卖书,只给过往游客提供一个歇脚休憩的地方。
崔琰先荀彧一步走入书屋,他一抬头就猛地定在了门口。这间书屋由四个正方形的小房子打通构成,四面放着木质书架,中间放着五排长条桌,桌子四周坐着一些游人。
这种安静环境很容易感染人,荀彧和崔琰放轻了步伐,他们走到书架前,学着他人的样子,取下了一本书。纸质的书籍带着油墨特有的味道,翻开来,里面的文字清晰可见。
荀彧心神猛地一动,他抬眼望去,发现周围皆是看书的人。他拿着书籍找个位置坐下,不知不觉就融入到这清雅的环境之中,崔琰见状,也学着他看起书来。
第174章 三国建功忙(13)
林禹州他们赶到汤饼店时,荀彧和崔琰已经离开了, 而后他们从巡逻小吏口中得知了这两人的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