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厢卫正合赵鹏宇将捷报教人送回,以为便可高枕无忧;谁知过不得两月,骠国竟以数千人之众再度入侵;且将橄榄坝等处占领,兵锋日渐深入。因又向大成下书,将边境许多地方划归为骠国领土;卫正见瞒无可瞒,少不得慌了手脚,便向三皇子请命出兵。三皇子却依旧不以为然,见卫正等人一再苦劝,乃冷笑道:“那处不过荒蛮之地,纵割与他们,打甚么不紧?如今便向父皇下书,道是骠国意欲修好,不过将这里划归他们便是。父皇宅心仁厚,不舍百姓遭难,定然应允。”
卫正闻得这话,默默无言,及至回去房里,便向卫若兰道:“我原先竟不知三皇子是这般想法。如今若当真依他所说施为,不免辜负此处百姓;只是若不依他,又当如何?”卫若兰听他父亲如此说,乃道:“这也罢了。横竖咱们是听命行事;怕甚么?”卫正叹道:“三皇子如今尚且不曾即位,照理来说,依旧是要听陛下之命行事的。况陛下原是个明君;三皇子到底年轻些,虽日后定然是要登位的,如今手段却尚且不足,况心中并未将黎民百姓放得多重。”一面说着,不免更叹。
卫若兰闻得他父亲这话,半晌不得言语,心下暗想道:“往后的日子却还长得很;横竖都是要同三殿下做君臣。‘君有命,臣不得不从’,是以也顾不得许多了。”卫正见他不作声,往他脸上看了一回,良久叹道:“你如今尚年少,与我们又不同;只是日后如何,原不在咱们掌控之下。说不得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于是二人各自回房歇息,暂且无话。
却说三皇子果然修书一封往京里去,道是骠国意欲不战而退,只是要将布里一带划归己有;又极言此地气候恶劣,言外之意,此地留之无用,不若划将过去,以免刀兵。此书一出,本道今上怜恤民众,定然应允;谁知今上看了大怒,乃下旨斥其无能,着其立时回京,命卫正同赵鹏宇二人全力追剿,不得有误。
三皇子本道今上要夸奖他的,谁知竟是如此结果,乃又惊又怒,却也无法,只得暗想道:“横竖已是同他们议定的,如今且教他们先行退回也罢了。待他日我得登大位,再行与他们也不迟。”是以心下想罢,自命心腹将此话传与骠国去,乃收拾行装起身归京去了。
如今这厢只留卫正同赵鹏海在,因三皇子不在,又恐今上降罪,只得点起三千兵将同骠国开战。谁知骠国兵士皆擅游动作战,大成虽也陆续收复许多地方,然并未歼灭几多蛮兵,却有一次中了埋伏,倒折了许多兵士。今上闻得消息,无比震怒,急令冯岩领命出京,将卫正降职查办,又教当地一干军队皆听从冯岩号令。
那厢卫正接了旨意,乃叹道:“一世声名毁于此矣。总是我所为不利,今日有此结果,怨不得别个;今上已是仁厚了。”是以叩头谢恩毕,自在房中整理对敌之策,专待冯岩来时交代与他;卫若兰见父亲如此,心下不免生些怨忿,便道:“那冯岩不过一个黄口小儿,缘何他来了就当主帅?父亲在军中德高望重,那里是他比得上的。”卫正道:“你休不服他。纵他并无才能,也是今上钦点的人选,谁能说半个不字?况此子少年英才,原自较旁人强些。”如是将那些东西皆理过了,交与卫若兰道:“待他来时,你交与他便是。如今今上对我已生猜忌,若再不为之一事,或将祸及家人。”
卫若兰闻得他父亲这话,惊疑不定,乃道:“父亲此话何意?”卫正惨笑道:“那里又有甚么意思。雷霆雨露皆为君恩;一听天命罢了。”一时说罢,便将卫若兰打发出去,心下暗想道:“若不经此一事,竟不知三皇子是这般人。悔不该当日一时想差,竟依他所说行事,害了许多无辜军士百姓,今上若查问起来,必是要问罪的,不若先自行了断,或还可保住一家上下。”如是想罢,便拔出佩刀,自刎而死。
却说冯岩第二日方才到达军中;乍闻得卫正死了,不免惊讶万分,却也叹息了一回,乃立时教人报与京中知晓。今上闻得卫正自尽,却也无法,只得命卫若兰先行扶灵柩回京。行了数日方才到达,卫若兰便入宫请罪;今上念卫正新死,暂未追究其延误战机之过,教卫若兰先回家葬了卫正再计较。卫府上下闻得丧讯,皆嚎啕大哭;佳音换了重孝,专一打点公爹丧事,一时府中一片缟素,难掩悲色。
瑧玉同薛蜨闻得卫正死讯,倒也感叹了一回。薛蜨便道:“此人原也不差,只是优柔寡断了些,以致丧命。”瑧玉道:“他却也身不由己;只是想来命当如此,无可改移。只是此人心中尚有天下苍生,陛下思及他这一桩,想来也不致再行降罪他家中之人。只恐他儿子生些别的心思;日后还要提防才是。”薛蜨闻言点头,便将此事揭过无话。
作者有话要说: 总算写到了这里,可以解释一下之前对卫若兰的设定了。
所有对卫若兰和史湘云关系的推测都来源于脂砚斋的批注,原文中的卫若兰只出现了一个名字。然而我个人的意见是,所谓“脂批本”很有可是伪造的,之前和一位研究红学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找出了挺多的论据,即脂批本为后人伪造,脂砚斋此人同曹公本人并没有多么亲密的关系;是以卫若兰就是“王孙公子叹无缘”中的“王孙公子”这一观点,个人持保留态度。
单说一点,曹公文中春秋笔法甚多,其中人名多通过谐音来表现人物特点,例子甚多,不必再举。“若兰”二字是好寓意,可这人偏偏姓“卫”;是否可以认为是谐音“未若兰”?当然也可能是过度解读,毕竟曹公当日想法如今已不可考,但我只是想说,在这里把原书中只出现了个名字的卫若兰设定成并不符合一些人心中的“才貌仙郎”的样子,还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并非随手一写。
--
卫正闻得这话,默默无言,及至回去房里,便向卫若兰道:“我原先竟不知三皇子是这般想法。如今若当真依他所说施为,不免辜负此处百姓;只是若不依他,又当如何?”卫若兰听他父亲如此说,乃道:“这也罢了。横竖咱们是听命行事;怕甚么?”卫正叹道:“三皇子如今尚且不曾即位,照理来说,依旧是要听陛下之命行事的。况陛下原是个明君;三皇子到底年轻些,虽日后定然是要登位的,如今手段却尚且不足,况心中并未将黎民百姓放得多重。”一面说着,不免更叹。
卫若兰闻得他父亲这话,半晌不得言语,心下暗想道:“往后的日子却还长得很;横竖都是要同三殿下做君臣。‘君有命,臣不得不从’,是以也顾不得许多了。”卫正见他不作声,往他脸上看了一回,良久叹道:“你如今尚年少,与我们又不同;只是日后如何,原不在咱们掌控之下。说不得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于是二人各自回房歇息,暂且无话。
却说三皇子果然修书一封往京里去,道是骠国意欲不战而退,只是要将布里一带划归己有;又极言此地气候恶劣,言外之意,此地留之无用,不若划将过去,以免刀兵。此书一出,本道今上怜恤民众,定然应允;谁知今上看了大怒,乃下旨斥其无能,着其立时回京,命卫正同赵鹏宇二人全力追剿,不得有误。
三皇子本道今上要夸奖他的,谁知竟是如此结果,乃又惊又怒,却也无法,只得暗想道:“横竖已是同他们议定的,如今且教他们先行退回也罢了。待他日我得登大位,再行与他们也不迟。”是以心下想罢,自命心腹将此话传与骠国去,乃收拾行装起身归京去了。
如今这厢只留卫正同赵鹏海在,因三皇子不在,又恐今上降罪,只得点起三千兵将同骠国开战。谁知骠国兵士皆擅游动作战,大成虽也陆续收复许多地方,然并未歼灭几多蛮兵,却有一次中了埋伏,倒折了许多兵士。今上闻得消息,无比震怒,急令冯岩领命出京,将卫正降职查办,又教当地一干军队皆听从冯岩号令。
那厢卫正接了旨意,乃叹道:“一世声名毁于此矣。总是我所为不利,今日有此结果,怨不得别个;今上已是仁厚了。”是以叩头谢恩毕,自在房中整理对敌之策,专待冯岩来时交代与他;卫若兰见父亲如此,心下不免生些怨忿,便道:“那冯岩不过一个黄口小儿,缘何他来了就当主帅?父亲在军中德高望重,那里是他比得上的。”卫正道:“你休不服他。纵他并无才能,也是今上钦点的人选,谁能说半个不字?况此子少年英才,原自较旁人强些。”如是将那些东西皆理过了,交与卫若兰道:“待他来时,你交与他便是。如今今上对我已生猜忌,若再不为之一事,或将祸及家人。”
卫若兰闻得他父亲这话,惊疑不定,乃道:“父亲此话何意?”卫正惨笑道:“那里又有甚么意思。雷霆雨露皆为君恩;一听天命罢了。”一时说罢,便将卫若兰打发出去,心下暗想道:“若不经此一事,竟不知三皇子是这般人。悔不该当日一时想差,竟依他所说行事,害了许多无辜军士百姓,今上若查问起来,必是要问罪的,不若先自行了断,或还可保住一家上下。”如是想罢,便拔出佩刀,自刎而死。
却说冯岩第二日方才到达军中;乍闻得卫正死了,不免惊讶万分,却也叹息了一回,乃立时教人报与京中知晓。今上闻得卫正自尽,却也无法,只得命卫若兰先行扶灵柩回京。行了数日方才到达,卫若兰便入宫请罪;今上念卫正新死,暂未追究其延误战机之过,教卫若兰先回家葬了卫正再计较。卫府上下闻得丧讯,皆嚎啕大哭;佳音换了重孝,专一打点公爹丧事,一时府中一片缟素,难掩悲色。
瑧玉同薛蜨闻得卫正死讯,倒也感叹了一回。薛蜨便道:“此人原也不差,只是优柔寡断了些,以致丧命。”瑧玉道:“他却也身不由己;只是想来命当如此,无可改移。只是此人心中尚有天下苍生,陛下思及他这一桩,想来也不致再行降罪他家中之人。只恐他儿子生些别的心思;日后还要提防才是。”薛蜨闻言点头,便将此事揭过无话。
作者有话要说: 总算写到了这里,可以解释一下之前对卫若兰的设定了。
所有对卫若兰和史湘云关系的推测都来源于脂砚斋的批注,原文中的卫若兰只出现了一个名字。然而我个人的意见是,所谓“脂批本”很有可是伪造的,之前和一位研究红学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找出了挺多的论据,即脂批本为后人伪造,脂砚斋此人同曹公本人并没有多么亲密的关系;是以卫若兰就是“王孙公子叹无缘”中的“王孙公子”这一观点,个人持保留态度。
单说一点,曹公文中春秋笔法甚多,其中人名多通过谐音来表现人物特点,例子甚多,不必再举。“若兰”二字是好寓意,可这人偏偏姓“卫”;是否可以认为是谐音“未若兰”?当然也可能是过度解读,毕竟曹公当日想法如今已不可考,但我只是想说,在这里把原书中只出现了个名字的卫若兰设定成并不符合一些人心中的“才貌仙郎”的样子,还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并非随手一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