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现,原来中国人也可以这么开朗阳光和活泼。
荣光在德国电视台上表现如此出色,以至于就连荣光接受报纸采访时的错漏,都没有被德国媒体大加利用。
虽然他们可以炒作一下荣光和蒂莫·布劳尔的恩怨,因为荣光在回答的时候话中带刺,重点突出了“我和他不熟”。
在节目播出之后,黛玻菈很注意收集舆论反响。
结果令她很高兴。
通过这次的反馈,她敲定了荣光的个人形象——就是开朗活泼、阳光。
不需要刻意去假装什么深沉,也不需要保持严肃,就让荣光保持本色好了。
在形象推广上,她会重点突出荣光在这方面的特质。
……
莫莉也在租住的公寓里看到了荣光参加德国一台的采访。
当时她刚刚写完了一篇荣光接受采访的新闻稿。不过她总觉得就是简单复述荣光在采访中回答了什么问题,没什么意义,深度不够。
编辑也要求她抓住这个机会,深挖一下荣光来到德国之后,第一次敞开接受记者采访这件事情的意义。
可是她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平面媒体采访的东西对于德国读者来说,或许还算新鲜。但是对于中国媒体来说,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除了一个他最近表现变化的原因。
可是这个也撑不起一个版面啊……
瑜伽训练这个没什么深度,中国读者对荣光的训练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也算不上噱头。
她当时将目光落在了荣光回答自己有关国家队的问题的答案上。
“国家队?呃,我还没想这么多诶。”
这个回答是什么意思?
是说没想过自己可能进入国家队,还是说自己压根儿没想过国家队的事情?
若是前者的话,那倒还好。可如果是后者呢?
如果拿国家队这个事情来说,倒是噱头十足。
莫莉甚至已经想到了她这么写之后,会有多少人感兴趣,会引起什么话题。
但是……这么做好吗?
对于荣光来说,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国内的球迷们,对于荣光加入中国国队参加今年在中国本土举行的亚洲杯期望很高。
但如果让他们知道荣光压根儿没考虑过加入国家队,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愤怒吧?
虽然他们支持荣光,但如果荣光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想为国效力,那么他们对荣光的感情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支持荣光的人也会大大减少。
在这方面,莫莉百分之百相信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如果自己拿这件事情炒作的话,等于是把荣光推入了火坑。
媒体需要噱头,需要眼球。可是记者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吧?
不能够为了轰动效应,就不择手段,伤天害理对不对?
就算荣光真的是没打算加入国家队,那也是他个人的选择,在德国见证了荣光是如何成长的莫莉也不愿意因此做出伤害荣光的事情。
这是私人感情,与职业无关了。
可如果不做国家队的选题,那做什么呢?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看到了荣光在德国一台的采访。
当她看到荣光在电视镜头中回答问题游刃有余,始终保持微笑,最后和内策尔拥抱,让内策尔也主动认错,为之折服的一幕时,她的灵感来了。
姚明登陆美国NBA的时候,在镜头面前展现出了一个新中国人形象,打破了不少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固有偏见。
荣光这样的表现不也是这样吗?
看看就连一直都在黑他的君特·内策尔态度上的转变,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实际上中国的留洋球员,他们所担负起来的责任不仅仅是在球场上踢好球而已。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肩负着传播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形象的任务。
你在那么多外国人面前表现如何,就代表着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如果你形象糟糕,说话粗野无礼,那么外国人自然就认为中国人是这样的。
如果你自闭沉默,低调寡言,那么他们就认为中国人是这样的。
如果你开朗活泼,展现出了与他们印象中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形象,那么就会改变他们的看法。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足球外交”吗?
荣光第一次接受德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台的采访,表现出乎意料的好,相信也会让德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吧?
她这么想着。
不过是不是真的起到了那样的作用。还要看看之后德国舆论的反应。
于是莫莉决定等待一天,等明天她去收集德国媒体上的看法。
看看德国媒体是不是真的在关注这件事情,是不是有和她一样的想法。
到时候引用德国媒体的评论,会更有说服力。
想到这里,莫莉开始在电脑上写下她的构思。
……
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当莫莉还在等待德国媒体对荣光上电视台接受采访的反应时,另外一家同时被邀请接受采访的《体坛周刊》,已经迫不及待将采访内容和他们的重磅报道抛了出来。
星期二,每一个习惯去书报亭买报纸的人都会看到《体坛周刊》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
--
荣光在德国电视台上表现如此出色,以至于就连荣光接受报纸采访时的错漏,都没有被德国媒体大加利用。
虽然他们可以炒作一下荣光和蒂莫·布劳尔的恩怨,因为荣光在回答的时候话中带刺,重点突出了“我和他不熟”。
在节目播出之后,黛玻菈很注意收集舆论反响。
结果令她很高兴。
通过这次的反馈,她敲定了荣光的个人形象——就是开朗活泼、阳光。
不需要刻意去假装什么深沉,也不需要保持严肃,就让荣光保持本色好了。
在形象推广上,她会重点突出荣光在这方面的特质。
……
莫莉也在租住的公寓里看到了荣光参加德国一台的采访。
当时她刚刚写完了一篇荣光接受采访的新闻稿。不过她总觉得就是简单复述荣光在采访中回答了什么问题,没什么意义,深度不够。
编辑也要求她抓住这个机会,深挖一下荣光来到德国之后,第一次敞开接受记者采访这件事情的意义。
可是她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平面媒体采访的东西对于德国读者来说,或许还算新鲜。但是对于中国媒体来说,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除了一个他最近表现变化的原因。
可是这个也撑不起一个版面啊……
瑜伽训练这个没什么深度,中国读者对荣光的训练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也算不上噱头。
她当时将目光落在了荣光回答自己有关国家队的问题的答案上。
“国家队?呃,我还没想这么多诶。”
这个回答是什么意思?
是说没想过自己可能进入国家队,还是说自己压根儿没想过国家队的事情?
若是前者的话,那倒还好。可如果是后者呢?
如果拿国家队这个事情来说,倒是噱头十足。
莫莉甚至已经想到了她这么写之后,会有多少人感兴趣,会引起什么话题。
但是……这么做好吗?
对于荣光来说,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国内的球迷们,对于荣光加入中国国队参加今年在中国本土举行的亚洲杯期望很高。
但如果让他们知道荣光压根儿没考虑过加入国家队,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愤怒吧?
虽然他们支持荣光,但如果荣光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想为国效力,那么他们对荣光的感情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支持荣光的人也会大大减少。
在这方面,莫莉百分之百相信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如果自己拿这件事情炒作的话,等于是把荣光推入了火坑。
媒体需要噱头,需要眼球。可是记者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吧?
不能够为了轰动效应,就不择手段,伤天害理对不对?
就算荣光真的是没打算加入国家队,那也是他个人的选择,在德国见证了荣光是如何成长的莫莉也不愿意因此做出伤害荣光的事情。
这是私人感情,与职业无关了。
可如果不做国家队的选题,那做什么呢?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看到了荣光在德国一台的采访。
当她看到荣光在电视镜头中回答问题游刃有余,始终保持微笑,最后和内策尔拥抱,让内策尔也主动认错,为之折服的一幕时,她的灵感来了。
姚明登陆美国NBA的时候,在镜头面前展现出了一个新中国人形象,打破了不少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固有偏见。
荣光这样的表现不也是这样吗?
看看就连一直都在黑他的君特·内策尔态度上的转变,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实际上中国的留洋球员,他们所担负起来的责任不仅仅是在球场上踢好球而已。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肩负着传播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形象的任务。
你在那么多外国人面前表现如何,就代表着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如果你形象糟糕,说话粗野无礼,那么外国人自然就认为中国人是这样的。
如果你自闭沉默,低调寡言,那么他们就认为中国人是这样的。
如果你开朗活泼,展现出了与他们印象中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形象,那么就会改变他们的看法。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足球外交”吗?
荣光第一次接受德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台的采访,表现出乎意料的好,相信也会让德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吧?
她这么想着。
不过是不是真的起到了那样的作用。还要看看之后德国舆论的反应。
于是莫莉决定等待一天,等明天她去收集德国媒体上的看法。
看看德国媒体是不是真的在关注这件事情,是不是有和她一样的想法。
到时候引用德国媒体的评论,会更有说服力。
想到这里,莫莉开始在电脑上写下她的构思。
……
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当莫莉还在等待德国媒体对荣光上电视台接受采访的反应时,另外一家同时被邀请接受采访的《体坛周刊》,已经迫不及待将采访内容和他们的重磅报道抛了出来。
星期二,每一个习惯去书报亭买报纸的人都会看到《体坛周刊》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