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点类似于早期帝都的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还需要时间慢慢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杭城毕竟不是一线大城市,如今支撑经济的还是旅游业。科技、制造业的企业发展都不如临近的传统工业城市。
吴家当初是被所谓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忽悠着去了那边投了一个亿,买了400亩工业地,单价非常便宜,相当于每亩25万,每平米用地才几百块。性质是工业用地,可以建厂房,也能盖科研办公楼,并且其内能修建食堂、员工宿舍等等配套的物业项目。
本地的正常企业一般都买不起这么大的一片地,顶天是三五十亩一百亩的。能拿的出一个亿的,往往是一线城市的大企业买地。买地的大多数也不是自己要建厂子,而是趁着地价便宜买了屯着,等将来若是有企业进驻,给人定制化造厂房和企业总部,或者干脆走合资公司的模式,以地入股,再作价退出,赚一笔土地差价。
至于吴家为什么卖地,一来是缺钱搞南方的“大项目”,二来是这片地放了两年了无人问津。吴家想要整售给某个大企业做总部,来询价的全都是想建了厂房搞点生产的那种“低端”制造业,与滨江区未来的高科技类型产业规划差的太远。吴家在投资界有些根基,当初被当地管委会忽悠着买地的时候就打听过了,未来肯定要清退那种小厂子,引进高科技制造业或者是类似于手机、电讯等等重科研轻生产的企业。
现在倒好,小企业都不敢来了,大企业或者机构想要捡漏杀价,吴家不肯,非要加几千万才卖。另外呢,地块虽然大,容积率却很低,在航空线下还有40米限高,最难受的是有环保指标要求,污水、噪音等等都不能超标,例如一些有污染的企业,印染啊、医药试剂类型、汽车等重工制造业的都不行。
这么多限制,还要加钱整卖,真有钱的企业有那闲功夫,早在滨江再买一块新的地了,凭啥与吴家斤斤计较;会与吴家磨叽的都是不想花那么多钱买地的,自然不会那么快谈拢。这会儿买新的工业地也才不到30万一亩,大小随意挑;买住宅地也便宜,未来住宅肯定比厂房能卖更高价。吴家的地若是再放两三年,周边同样位置没有新地了或许能升值,近期脱手确实困难。
庄算是业内人士,在白有贤将那块地的各种情报信息搜集整理清楚汇报给他后,他就看出来了,这是当地管委会留着要盖高科技企业总部的地。他依稀记得书中后来有交代,吴家当时谈了两家有意向的企业,其中一个的背景是某外资大银行。
最终地没卖,而是抵押给了这家外资大银行,因为买地交易流程太长,吴家等不及要换现金了。书中提了一笔,那块地本身抵押后吴家拿四千万,大银行又给放了一个亿的贷款。却不知道吴家早已千疮百孔,拆东墙补西墙,贷款后来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大银行只能收走了地,再走法律途径要债。
如果此时吴家按照计划一个多亿卖掉了地,是不是就能缓解现金压力。庄算盘算着,吴天佑虽然是对白有贤不可能那么干脆的死心,与其庄氏与吴家闹翻成为仇敌,还不如在吴家需要的时候帮一把,化敌为友。
吴家就算是危机重重,也还是几百亿规模的体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原书记载吴天佑得了白有贤的协助,守住了最后的家业涅槃重生,最终是将被刘氏坑走的那些财产又拿了回来。事业线算是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而感情线,从书名是《爱而不得》就能体会出,相爱的人没能在一起的那种痛苦。
不仅是白有贤没有与吴天佑在一起,原书的炮灰受庄算也因为败光了家产精神异常被哥哥送去了疗养院,与世隔离。至于白有贤为什么没有继续当吴天佑的地下情人,两人为什么分手,天各一方,原著或许暗示了或者解释了,但现实中的庄算并没有在意,印象不太深了。
按照如今的情况发展,白有贤与吴天佑的感情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剧情恐怕已经无法按照原书的设定继续了。
庄算觉得,与其将人逼上绝路,不如与人为善,吴家历经磨难吴天佑终于成长支撑起来,说明吴天佑的基本素质还是不错的,现在沉迷感情问题说不定想通了就会不再被牵绊,正经的做事业做生意。
于是庄算对白有贤说:“不如就买了吴家的地,也算是变相给了他们周转的资金,结一份善缘?”
如果白有贤此时喜欢的是吴天佑,多半会毫不犹豫答应。可惜白有贤心中装的人是庄算,自然是要站在庄算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他一方面喜欢庄算的善良,一方面又担心刘、吴两家的暗中较量会波及无辜。
犹豫了片刻,白有贤说道:“与吴天佑的那种事,本来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他喜欢我,我阻止不了,当初才会让他钻牛角尖。如今他与刘娅已经订婚,近期也没有再烦我,我觉得还是不要再招惹他们,或许会更好。再者吴家这块地,买来也要再等几年才有盈利。除非咱们找到了合适的企业为了人家做定制的总部园区,否则真的不是什么好项目。”
“你是怕刘家那位老爷子手段狠毒,咱们若是这个时候帮了吴家,反而会被牵连对么?”庄算明白白有贤话里面没明说的意思。
南方的项目如果是刘家老爷子做局,用亲儿子刘宏当诱饵,骗吴家上当,还真有可能。到时候那个项目黄了,刘宏拖住吴家的后腿深陷泥潭,刘家老爷子再大刀阔斧的一顿压榨,说不定能用很低的价格吞并了吴家的优良资产。
--
吴家当初是被所谓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忽悠着去了那边投了一个亿,买了400亩工业地,单价非常便宜,相当于每亩25万,每平米用地才几百块。性质是工业用地,可以建厂房,也能盖科研办公楼,并且其内能修建食堂、员工宿舍等等配套的物业项目。
本地的正常企业一般都买不起这么大的一片地,顶天是三五十亩一百亩的。能拿的出一个亿的,往往是一线城市的大企业买地。买地的大多数也不是自己要建厂子,而是趁着地价便宜买了屯着,等将来若是有企业进驻,给人定制化造厂房和企业总部,或者干脆走合资公司的模式,以地入股,再作价退出,赚一笔土地差价。
至于吴家为什么卖地,一来是缺钱搞南方的“大项目”,二来是这片地放了两年了无人问津。吴家想要整售给某个大企业做总部,来询价的全都是想建了厂房搞点生产的那种“低端”制造业,与滨江区未来的高科技类型产业规划差的太远。吴家在投资界有些根基,当初被当地管委会忽悠着买地的时候就打听过了,未来肯定要清退那种小厂子,引进高科技制造业或者是类似于手机、电讯等等重科研轻生产的企业。
现在倒好,小企业都不敢来了,大企业或者机构想要捡漏杀价,吴家不肯,非要加几千万才卖。另外呢,地块虽然大,容积率却很低,在航空线下还有40米限高,最难受的是有环保指标要求,污水、噪音等等都不能超标,例如一些有污染的企业,印染啊、医药试剂类型、汽车等重工制造业的都不行。
这么多限制,还要加钱整卖,真有钱的企业有那闲功夫,早在滨江再买一块新的地了,凭啥与吴家斤斤计较;会与吴家磨叽的都是不想花那么多钱买地的,自然不会那么快谈拢。这会儿买新的工业地也才不到30万一亩,大小随意挑;买住宅地也便宜,未来住宅肯定比厂房能卖更高价。吴家的地若是再放两三年,周边同样位置没有新地了或许能升值,近期脱手确实困难。
庄算是业内人士,在白有贤将那块地的各种情报信息搜集整理清楚汇报给他后,他就看出来了,这是当地管委会留着要盖高科技企业总部的地。他依稀记得书中后来有交代,吴家当时谈了两家有意向的企业,其中一个的背景是某外资大银行。
最终地没卖,而是抵押给了这家外资大银行,因为买地交易流程太长,吴家等不及要换现金了。书中提了一笔,那块地本身抵押后吴家拿四千万,大银行又给放了一个亿的贷款。却不知道吴家早已千疮百孔,拆东墙补西墙,贷款后来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大银行只能收走了地,再走法律途径要债。
如果此时吴家按照计划一个多亿卖掉了地,是不是就能缓解现金压力。庄算盘算着,吴天佑虽然是对白有贤不可能那么干脆的死心,与其庄氏与吴家闹翻成为仇敌,还不如在吴家需要的时候帮一把,化敌为友。
吴家就算是危机重重,也还是几百亿规模的体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原书记载吴天佑得了白有贤的协助,守住了最后的家业涅槃重生,最终是将被刘氏坑走的那些财产又拿了回来。事业线算是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而感情线,从书名是《爱而不得》就能体会出,相爱的人没能在一起的那种痛苦。
不仅是白有贤没有与吴天佑在一起,原书的炮灰受庄算也因为败光了家产精神异常被哥哥送去了疗养院,与世隔离。至于白有贤为什么没有继续当吴天佑的地下情人,两人为什么分手,天各一方,原著或许暗示了或者解释了,但现实中的庄算并没有在意,印象不太深了。
按照如今的情况发展,白有贤与吴天佑的感情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剧情恐怕已经无法按照原书的设定继续了。
庄算觉得,与其将人逼上绝路,不如与人为善,吴家历经磨难吴天佑终于成长支撑起来,说明吴天佑的基本素质还是不错的,现在沉迷感情问题说不定想通了就会不再被牵绊,正经的做事业做生意。
于是庄算对白有贤说:“不如就买了吴家的地,也算是变相给了他们周转的资金,结一份善缘?”
如果白有贤此时喜欢的是吴天佑,多半会毫不犹豫答应。可惜白有贤心中装的人是庄算,自然是要站在庄算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他一方面喜欢庄算的善良,一方面又担心刘、吴两家的暗中较量会波及无辜。
犹豫了片刻,白有贤说道:“与吴天佑的那种事,本来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他喜欢我,我阻止不了,当初才会让他钻牛角尖。如今他与刘娅已经订婚,近期也没有再烦我,我觉得还是不要再招惹他们,或许会更好。再者吴家这块地,买来也要再等几年才有盈利。除非咱们找到了合适的企业为了人家做定制的总部园区,否则真的不是什么好项目。”
“你是怕刘家那位老爷子手段狠毒,咱们若是这个时候帮了吴家,反而会被牵连对么?”庄算明白白有贤话里面没明说的意思。
南方的项目如果是刘家老爷子做局,用亲儿子刘宏当诱饵,骗吴家上当,还真有可能。到时候那个项目黄了,刘宏拖住吴家的后腿深陷泥潭,刘家老爷子再大刀阔斧的一顿压榨,说不定能用很低的价格吞并了吴家的优良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