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5章 大师传艺
马三爷从出场门走出之后,何向东和那一批老艺人都很快跟出去了,就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小空地坐了下来,一个一个抬起头,像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非常认真。
三爷一身青色的大褂,很朴素,走路也没有气势和架势,就慢慢悠悠,身子有点微躬,就跟一位邻家大爷一样很随意的就走出来了。
这一出场,全场观众就沸腾了,纷纷起身为三爷鼓掌,那叫好声把台前的艺人的耳朵都有些震聋了,这架势实在是热情到可怕。
这就是相声泰斗的魅力。
何向东看着台上平平无奇的马三爷,又回头看看几经疯狂的观众,心里感慨颇多,这才是相声艺术的魅力,这才是相声艺人的魅力。
相声的确现在很不景气,但马家绝对是一枝独秀,可以说他们就是相声界的艺术标杆。
马三爷朝着观众连连鞠躬都压不下这如火的热情,良久之后,声音才暂歇,马三爷在台上,对着话筒和观众很平常地打招呼:“大家好啊,又见着了。”
观众再响起掌声。
马三爷年纪大了之后就很少说对口相声了,大多都是在说一些单口的,也不是什么长篇大论,成本大套的东西,反而很生活化。
马三爷现在的艺术水平说的玄幻一点叫做已经入了化境,手中无招心中有招,捻花飞叶皆可伤人,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表演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与观众的沟通达到一定境界,聊天也是相声。
这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境界,也是马氏相声里面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相声里面是没有流派的,因为这是一门语言艺术,他会根据演员自己条件的不同和观众的喜好程度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所以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弟子,会有完全不同的风格,甚至会跟他的老师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它不像戏曲表演,每一个流派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你学这个流派的,你就要把人家的优点缺点都一起学了,人家一听就知道你是哪派传人。
相声里面没有流派,他们有某一氏的相声,像是马氏相声,侯氏相声,常氏相声,其中马氏相声的特点更加明显一点,少马爷就是马氏相声的传人,说起相声来不温不火,不咸不淡,不荤不素,虽然跟他父亲的风格不一样,但这些特点是一致的。
马三爷录了两个小段儿,就是生活中的小笑话,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观众走开,也没人去上厕所,或者是做别的事情,非常关注地看。
何向东在台下看了许久,他最关注马三爷的表演技巧和那股子难以言喻的亲切感,真的就跟邻家老爷爷跟你絮絮叨叨说故事一样,你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听,一点不厌烦,还时不时发出笑声,这种水平实在是太高深了。
马三爷这次演出也很顾着何向东,身子也是一直微微有些侧着,让何向东能观察地更仔细一点,他还把观众沟通的技巧通过相声表演展现出来了,好让何向东尽量多领悟一些。
这些东西只能在表演中领悟,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说实话,这场表演对何向东的影响很大,他感悟很多。虽然他的风格跟马三爷不一样,但是这种技巧性的东西是相通的,这是极其珍贵的经验。
这一天的录制也结束了,摄制组知道了何向东的事情,又让他录了一个段子,也没有多录。
这是传统相声集锦,录的是第二期,有些太偏的也没有录,最为关键的是有很多濒临失传的段子只有何向东会,别人没法跟他搭啊,又不好随意请教,这是人家的饭,觊觎人家饭碗是业内大忌,所以何向东师徒以前向其他老艺人问艺的时候,遭受的白眼肯定少不了。
第二日,张文海先回北京了,何向东倒是没急着走,跟着张永爷学了单口张双喜捉妖,这个段子现在已经很少人说了,也是属于濒临失传的老段了。
张双喜捉妖里面有很多神神鬼鬼的东西,非常扣人心弦,据说以前民国时候的观众晚上听完了,都不敢走夜路了。
而且这个单口每一个扣子悬念十足,引人入胜,扣子就是今天艺人说了一部分,会留下一个小悬念,吸引你下次再来听,这叫扣子。
上等的佳作,张永爷把它全部传授给了何向东,不仅仅是段子,还有张永爷这几十年相声生涯的感悟,何向东感受良多,对张永爷诚挚道谢。
也不只是张永爷,还有马三爷,录制完后马三爷又回到了疗养院里面,何向东也多次请教,马三爷也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
何向东获益匪浅,他很感激这两位老前辈的帮助,教会他的不仅仅是艺术方面的技巧,更多的是艺德和人品修养。
到天津也有一个多礼拜了,何向东也要回北京了,最初来的那一批艺人也录制完成了,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了。
也没有什么仪式,很简单,何向东把衣服收拾了一下,放在一个大背包里面,他今天走,艺人们明天陆陆续续也都要离开了。
就在宾馆的楼下,老艺人们都来送何向东,韩文德捶了何向东一下,笑道:“以后有机会去山东,我请你喝酒。”
何向东笑着回道:“我可能是真的没什么时间,要不你把酒钱给我好了。”
韩文德一愣,旋即笑骂道:“好你个不要脸的小伙子啊。”
--
马三爷从出场门走出之后,何向东和那一批老艺人都很快跟出去了,就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小空地坐了下来,一个一个抬起头,像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非常认真。
三爷一身青色的大褂,很朴素,走路也没有气势和架势,就慢慢悠悠,身子有点微躬,就跟一位邻家大爷一样很随意的就走出来了。
这一出场,全场观众就沸腾了,纷纷起身为三爷鼓掌,那叫好声把台前的艺人的耳朵都有些震聋了,这架势实在是热情到可怕。
这就是相声泰斗的魅力。
何向东看着台上平平无奇的马三爷,又回头看看几经疯狂的观众,心里感慨颇多,这才是相声艺术的魅力,这才是相声艺人的魅力。
相声的确现在很不景气,但马家绝对是一枝独秀,可以说他们就是相声界的艺术标杆。
马三爷朝着观众连连鞠躬都压不下这如火的热情,良久之后,声音才暂歇,马三爷在台上,对着话筒和观众很平常地打招呼:“大家好啊,又见着了。”
观众再响起掌声。
马三爷年纪大了之后就很少说对口相声了,大多都是在说一些单口的,也不是什么长篇大论,成本大套的东西,反而很生活化。
马三爷现在的艺术水平说的玄幻一点叫做已经入了化境,手中无招心中有招,捻花飞叶皆可伤人,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表演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与观众的沟通达到一定境界,聊天也是相声。
这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境界,也是马氏相声里面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相声里面是没有流派的,因为这是一门语言艺术,他会根据演员自己条件的不同和观众的喜好程度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所以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弟子,会有完全不同的风格,甚至会跟他的老师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它不像戏曲表演,每一个流派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你学这个流派的,你就要把人家的优点缺点都一起学了,人家一听就知道你是哪派传人。
相声里面没有流派,他们有某一氏的相声,像是马氏相声,侯氏相声,常氏相声,其中马氏相声的特点更加明显一点,少马爷就是马氏相声的传人,说起相声来不温不火,不咸不淡,不荤不素,虽然跟他父亲的风格不一样,但这些特点是一致的。
马三爷录了两个小段儿,就是生活中的小笑话,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观众走开,也没人去上厕所,或者是做别的事情,非常关注地看。
何向东在台下看了许久,他最关注马三爷的表演技巧和那股子难以言喻的亲切感,真的就跟邻家老爷爷跟你絮絮叨叨说故事一样,你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听,一点不厌烦,还时不时发出笑声,这种水平实在是太高深了。
马三爷这次演出也很顾着何向东,身子也是一直微微有些侧着,让何向东能观察地更仔细一点,他还把观众沟通的技巧通过相声表演展现出来了,好让何向东尽量多领悟一些。
这些东西只能在表演中领悟,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说实话,这场表演对何向东的影响很大,他感悟很多。虽然他的风格跟马三爷不一样,但是这种技巧性的东西是相通的,这是极其珍贵的经验。
这一天的录制也结束了,摄制组知道了何向东的事情,又让他录了一个段子,也没有多录。
这是传统相声集锦,录的是第二期,有些太偏的也没有录,最为关键的是有很多濒临失传的段子只有何向东会,别人没法跟他搭啊,又不好随意请教,这是人家的饭,觊觎人家饭碗是业内大忌,所以何向东师徒以前向其他老艺人问艺的时候,遭受的白眼肯定少不了。
第二日,张文海先回北京了,何向东倒是没急着走,跟着张永爷学了单口张双喜捉妖,这个段子现在已经很少人说了,也是属于濒临失传的老段了。
张双喜捉妖里面有很多神神鬼鬼的东西,非常扣人心弦,据说以前民国时候的观众晚上听完了,都不敢走夜路了。
而且这个单口每一个扣子悬念十足,引人入胜,扣子就是今天艺人说了一部分,会留下一个小悬念,吸引你下次再来听,这叫扣子。
上等的佳作,张永爷把它全部传授给了何向东,不仅仅是段子,还有张永爷这几十年相声生涯的感悟,何向东感受良多,对张永爷诚挚道谢。
也不只是张永爷,还有马三爷,录制完后马三爷又回到了疗养院里面,何向东也多次请教,马三爷也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
何向东获益匪浅,他很感激这两位老前辈的帮助,教会他的不仅仅是艺术方面的技巧,更多的是艺德和人品修养。
到天津也有一个多礼拜了,何向东也要回北京了,最初来的那一批艺人也录制完成了,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了。
也没有什么仪式,很简单,何向东把衣服收拾了一下,放在一个大背包里面,他今天走,艺人们明天陆陆续续也都要离开了。
就在宾馆的楼下,老艺人们都来送何向东,韩文德捶了何向东一下,笑道:“以后有机会去山东,我请你喝酒。”
何向东笑着回道:“我可能是真的没什么时间,要不你把酒钱给我好了。”
韩文德一愣,旋即笑骂道:“好你个不要脸的小伙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