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也坐下,把手腕上的镯子给小儿子玩,玉镯光溜溜、亮亮的、凉凉的,廷哥儿摸得很起劲。知知含笑低着头,由着他玩。
陆铮将文书收起来,看向妻子,他对知知家里二嫂和那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娘子没什么关心,也没问,倒是提起了江术,“二哥找你了?”
知知抬起头,颔首,“嗯,二哥看上去心事有些重。”
陆铮早就猜到了些,也不觉得奇怪,对于妻子兄长的不信任,也不觉得失落。虽然他重用江家,对江氏兄弟二人也多有提携,但并不对江家的反应感到失望。
就算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有彼此算计倾轧的,更何况江家只是他的妻族,他因为知知,所以对江家多有提携,但江家有自保的心思,并不奇怪。
走得越高,就越能感受到,旁人对于权势的畏惧,也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这些年,非但江家小心谨慎,当时从卫所一起出来的手下,与以前相比,也变得更加谨慎拘谨,在他面前总是克制守礼,不再“口无遮拦”。
这种变化,并非人力可以改变的,陆铮也从来不放纵自己纠结于此,就连他,不也在变麽?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强求别人。
好在,他也不算是孤家寡人。
他有知知,有孩子们,至少知知和孩子们,永远不会畏惧他,永远会相信他。
这便够了。
陆铮微微一笑,“无事,我会和他谈一谈。”
这些事,知知不大懂,见夫君有自己的打算,便也不多问,应下。
廷哥儿还小,容易走神,玩了会儿镯子,便不肯玩了,恰好又是哺乳的时候,乳母过来将廷哥儿抱走了。
知知打了个哈欠,有些犯困,但又不想睡,白日里睡得多了,晚上便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便拿了本话本,靠在陆铮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翻着。
春光正好,温暖的日光透过窗棂,照在两人身上,窗外那一株海棠树的叶子正绿着,影子落在两人的肩上,宁静又惬意。
知知看着看着,还是没忍住睡意,尤其是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烘得人暖暖的,她不知何时闭上了眼,浅眠着。
等陆铮翻完文书,微微侧头,看到的便是妻子靠在自己的肩上,海棠春眠一样,浅浅的气息,在春日的阳光中荡开,牵起一抹春意。浓长的睫毛,在白皙的面上,投射下一片小小的阴影。
她的手上还松松攥着那本话本,话本一头朝下,仿佛很快就要顺着她的膝盖,滑落下去一样。
陆铮微微侧头,就那么静静望着,心中那一堆惹人烦的事情,仿佛被这春光给荡得无影无踪了。
他唇边露出淡笑,伸手小心将知知握着的话本取下来,稳住身子,就那么任由知知,靠在自己的肩上浅眠着。
他则随意翻开了那本话本,漫不经心看着里边的情情爱爱的腻歪故事,什么穷书生捡了富家千金的帕子,两人定情,书生高中后来取富家千金的故事,情节烂俗得很,偏陆铮翻着,丝毫不觉浪费时间。
偶尔也要看看,妻子平日里在看些什么。
第106章 变天
兖州城外几十里处, 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正缓缓朝兖州城走去。
流民中一对母子,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儿, 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拉着走在前面的农妇,小姑娘饿得肚子轱辘叫,“娘……”
“别停, 继续走, 不能落下……”农妇转头,同样面黄肌瘦,紧紧抓着小姑娘的手, 一遍遍强调,“别停,继续走。兖州有粮,我们得去兖州!”
农妇语气坚定,既是告诉小姑娘,其实也在说服自己。
到了兖州, 就能活下去了……这一路上,她和同行的人们都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的。
农妇本是益州人士, 是个寡妇,日子虽过得清苦,但好歹一家勉强能果腹。可一场饥荒,加之益州的赋税一直颇重, 整个村都饿得啃树皮了,连山上的树皮都差不多被啃尽了,几乎没了活路, 只等死了。
这时,村里有人用最后一点粮食换了消息,说兖州没遭灾,粮库都是满的,且兖州州牧还在城外接济流民。
村里人打定主意朝东走,农妇一咬牙,也带上女儿,跟着一齐来了。
而此时几十里外的兖州城门外,陆陆续续有流民而至,他们大多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才宁肯背井离乡,也要来兖州,只为了能有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州牧大人。”负责安置流民的官员过来,拱手道,“城外又来了一批流民,约有三百余人。”
这算是兖州开始接济流民起,遇到的最大的一批了,接济流民是件大善事,可也是最容易出事的事。男女老少一路长途跋涉过来,谁知道其中有无染病的人,更何况,人群里鱼龙混杂,更容易让人钻了空子。
裴延乍一听闻这个数字,也是微微蹙眉,继而道,“先叫州医看一遍,尤其是老弱妇孺,有咳嗽、发热之症的,先另外安置。”
官员忙应下,“是,下官这就去。”
“等等——”裴延又喊住他,沉吟着道,“你传话下去,青壮年可以劳易食。过几日,会出具体的章程。”
官员稍有踟蹰,“这会不会……那些老百姓会不会有意见。接济灾民原是好事,若是要安排他们做事,岂不是与初衷相违背?”
--
陆铮将文书收起来,看向妻子,他对知知家里二嫂和那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娘子没什么关心,也没问,倒是提起了江术,“二哥找你了?”
知知抬起头,颔首,“嗯,二哥看上去心事有些重。”
陆铮早就猜到了些,也不觉得奇怪,对于妻子兄长的不信任,也不觉得失落。虽然他重用江家,对江氏兄弟二人也多有提携,但并不对江家的反应感到失望。
就算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有彼此算计倾轧的,更何况江家只是他的妻族,他因为知知,所以对江家多有提携,但江家有自保的心思,并不奇怪。
走得越高,就越能感受到,旁人对于权势的畏惧,也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这些年,非但江家小心谨慎,当时从卫所一起出来的手下,与以前相比,也变得更加谨慎拘谨,在他面前总是克制守礼,不再“口无遮拦”。
这种变化,并非人力可以改变的,陆铮也从来不放纵自己纠结于此,就连他,不也在变麽?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强求别人。
好在,他也不算是孤家寡人。
他有知知,有孩子们,至少知知和孩子们,永远不会畏惧他,永远会相信他。
这便够了。
陆铮微微一笑,“无事,我会和他谈一谈。”
这些事,知知不大懂,见夫君有自己的打算,便也不多问,应下。
廷哥儿还小,容易走神,玩了会儿镯子,便不肯玩了,恰好又是哺乳的时候,乳母过来将廷哥儿抱走了。
知知打了个哈欠,有些犯困,但又不想睡,白日里睡得多了,晚上便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便拿了本话本,靠在陆铮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翻着。
春光正好,温暖的日光透过窗棂,照在两人身上,窗外那一株海棠树的叶子正绿着,影子落在两人的肩上,宁静又惬意。
知知看着看着,还是没忍住睡意,尤其是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烘得人暖暖的,她不知何时闭上了眼,浅眠着。
等陆铮翻完文书,微微侧头,看到的便是妻子靠在自己的肩上,海棠春眠一样,浅浅的气息,在春日的阳光中荡开,牵起一抹春意。浓长的睫毛,在白皙的面上,投射下一片小小的阴影。
她的手上还松松攥着那本话本,话本一头朝下,仿佛很快就要顺着她的膝盖,滑落下去一样。
陆铮微微侧头,就那么静静望着,心中那一堆惹人烦的事情,仿佛被这春光给荡得无影无踪了。
他唇边露出淡笑,伸手小心将知知握着的话本取下来,稳住身子,就那么任由知知,靠在自己的肩上浅眠着。
他则随意翻开了那本话本,漫不经心看着里边的情情爱爱的腻歪故事,什么穷书生捡了富家千金的帕子,两人定情,书生高中后来取富家千金的故事,情节烂俗得很,偏陆铮翻着,丝毫不觉浪费时间。
偶尔也要看看,妻子平日里在看些什么。
第106章 变天
兖州城外几十里处, 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正缓缓朝兖州城走去。
流民中一对母子,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儿, 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拉着走在前面的农妇,小姑娘饿得肚子轱辘叫,“娘……”
“别停, 继续走, 不能落下……”农妇转头,同样面黄肌瘦,紧紧抓着小姑娘的手, 一遍遍强调,“别停,继续走。兖州有粮,我们得去兖州!”
农妇语气坚定,既是告诉小姑娘,其实也在说服自己。
到了兖州, 就能活下去了……这一路上,她和同行的人们都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的。
农妇本是益州人士, 是个寡妇,日子虽过得清苦,但好歹一家勉强能果腹。可一场饥荒,加之益州的赋税一直颇重, 整个村都饿得啃树皮了,连山上的树皮都差不多被啃尽了,几乎没了活路, 只等死了。
这时,村里有人用最后一点粮食换了消息,说兖州没遭灾,粮库都是满的,且兖州州牧还在城外接济流民。
村里人打定主意朝东走,农妇一咬牙,也带上女儿,跟着一齐来了。
而此时几十里外的兖州城门外,陆陆续续有流民而至,他们大多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才宁肯背井离乡,也要来兖州,只为了能有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州牧大人。”负责安置流民的官员过来,拱手道,“城外又来了一批流民,约有三百余人。”
这算是兖州开始接济流民起,遇到的最大的一批了,接济流民是件大善事,可也是最容易出事的事。男女老少一路长途跋涉过来,谁知道其中有无染病的人,更何况,人群里鱼龙混杂,更容易让人钻了空子。
裴延乍一听闻这个数字,也是微微蹙眉,继而道,“先叫州医看一遍,尤其是老弱妇孺,有咳嗽、发热之症的,先另外安置。”
官员忙应下,“是,下官这就去。”
“等等——”裴延又喊住他,沉吟着道,“你传话下去,青壮年可以劳易食。过几日,会出具体的章程。”
官员稍有踟蹰,“这会不会……那些老百姓会不会有意见。接济灾民原是好事,若是要安排他们做事,岂不是与初衷相违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