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叶冬青拒绝,纳什老师就激动到要去告诉校长这件事,当场结束通话。
三十五分,入学成绩固然重要,名校同样看重参加的社会活动、老师评价、家庭背景之类,他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幸好自己创办淡水基金和fb的举动,应该能添加不少印象分。
总而言之,不用愁上学的事了,等到招生季来临,把申请资料送去就好。
找来忙碌的劳拉,对她分享这个好消息,劳拉没空搭理叶冬青,眼睛里闪动着绿油油的美钞光芒,她一早上已经拿到十万美金投资,兴奋于赚到了钱。
叶冬青才高中,她也是,半天就赚到一千多美金,怎么可能不激动。
好吧,一句恭喜打发了自己老板,劳拉继续忙着跟潜在投资者谈交易,对方一身貂毛大衣,貌似挺有钱的样子。
最近身后多出位小拖油瓶,幸好赵琉璃不是活泼性格,待在房车里用随身听播放故事,她听得津津有味,除非要上厕所,不然一句话都不说。
对眼睛失明的赵琉璃来说,可能这就是幸福了,有人照顾,视力很可能恢复,还有童话故事可以听……
老样子。
请了别人帮忙发传单,遇到感兴趣的潜在投资者,就对他们介绍理财产品。
不能用刀架在对方脖子上让他们买,所以推销口才很重要,考虑到某些同胞英语不行,专门找来三位愿意兼职的推销员,能够拿到百分之一的提成,还有一百六十美金的保底。
这三位先把自家亲戚叫了过来,又去联系邻居好友,比原先傻等用户上门容易得多,彼此认识,所以也愿意购买,叶冬青知道后,脑海里有了些灵感,正在考虑要不要多发展些推销员。
假设每位推销员认识一百位潜在投资者,成功拉到二十名客户,然后再让那二十名客户帮忙去拉人,给予一定的分红提高回报,比如提高到百分之八,在他想来应该有市场。
如果叶冬青知道“传销”这个词,就会明白自己的想法挺危险,不同点在于一个是骗子,一个有着实打实的业绩支撑……
第60章 大计划
美国官方九月时候,对外宣称人均月收入突破三千美金,然而考虑到“人均”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这个数字。
月收入三千美金,按照八个点的高利率计算,往淡水基金存入四十五万美金,差不多就能实现。要是存入十万美金,月利息能达到六百美金出头,不算低了。
存在银行的利息只有区区四分之一,而购买股票、普通基金等产品,又意味着风险极大,一不小心血本无归。
通过对比,淡水基金的理财产品优势明显。除了公司不知名,让投资者们不放心这个缺点之外,几乎挑不出其他毛病。
直到目前为止,愿意尝试投资的客户人数不多,哪怕同意投资,数额大多也在五千到两万美元之间。意味着扩张步伐还是太慢,资金总量增长幅度慢慢悠悠,很难让叶冬青满意。
就比如前段时间,白白错过一次发财的好机会,接下来想要入手那些股票,成本会比之前高出一截。
没赚到钱就意味着损失,于是叶冬青再次加快速度,趁着周末出来捞钱,如今拿到的每一美分,都能在以后为他带来利润,而且越早拿到越好。
员工们只需要完成任务,身为公司老板,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他必须考虑更多。
扩招业务员的想法在他脑袋中产生后,迅速扎根生长,开始考虑起真正实施起来后的危害与好处,当前淡水基金只有十多名员工,平时足够了,但想要迅速扩张,这个数字根本不够。
招聘临时员工,给予他们利益,就像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们那样,一个个发展下线,将亲朋好友全部笼括在内,那才是最快速的扩张模式。
不仅只有华人,覆盖的人群可以遍布全美,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整个环节中,推销员赚到钱、客户们赚到钱、叶冬青则会拿到利润大头,在不担心投资失败的前提下,绝对是种扩张捷径。
想到这些后,思路豁然开朗。
这不是随意就能开展的事,如同先前所说,还需要避开监管机构的视线,确保哪怕出现问题,也能将自己成功摘出去。
叶冬青明白,肯定不能着急去实施,必须得先考虑清楚,想出一套完善的可实施方案,在争取将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绕过可能触碰的制度规范问题……
存在于他脑海中的想法,很大,大到让叶冬青都觉得棘手。
他不担心无法用客户本金赚到更多钱,更担心手里没有可操作投资的本金,哪怕得到一百亿美金,每年利息充其量也就七亿美金左右,只要不出意外,没道理赚不回来。
如此比较,眼下的街头推广活动,顿时成了小打小闹,最终决定先在中国城这边试试,效果好的话再想办法推广。
于是,第一时间赶去某家小文印店,让人设计制作几张招聘广告,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五官端正、口才流利就行,高学历的还能优先录取。
傻子才会用自己的工作做这种事,他还需要一家皮包公司作为幌子,这样更容易将自己从中摘出去,最不济也能减少一些影响。
心里有一杆天平,无非是值不值得的问题,叶冬青认为可以冒一次险。
--
三十五分,入学成绩固然重要,名校同样看重参加的社会活动、老师评价、家庭背景之类,他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幸好自己创办淡水基金和fb的举动,应该能添加不少印象分。
总而言之,不用愁上学的事了,等到招生季来临,把申请资料送去就好。
找来忙碌的劳拉,对她分享这个好消息,劳拉没空搭理叶冬青,眼睛里闪动着绿油油的美钞光芒,她一早上已经拿到十万美金投资,兴奋于赚到了钱。
叶冬青才高中,她也是,半天就赚到一千多美金,怎么可能不激动。
好吧,一句恭喜打发了自己老板,劳拉继续忙着跟潜在投资者谈交易,对方一身貂毛大衣,貌似挺有钱的样子。
最近身后多出位小拖油瓶,幸好赵琉璃不是活泼性格,待在房车里用随身听播放故事,她听得津津有味,除非要上厕所,不然一句话都不说。
对眼睛失明的赵琉璃来说,可能这就是幸福了,有人照顾,视力很可能恢复,还有童话故事可以听……
老样子。
请了别人帮忙发传单,遇到感兴趣的潜在投资者,就对他们介绍理财产品。
不能用刀架在对方脖子上让他们买,所以推销口才很重要,考虑到某些同胞英语不行,专门找来三位愿意兼职的推销员,能够拿到百分之一的提成,还有一百六十美金的保底。
这三位先把自家亲戚叫了过来,又去联系邻居好友,比原先傻等用户上门容易得多,彼此认识,所以也愿意购买,叶冬青知道后,脑海里有了些灵感,正在考虑要不要多发展些推销员。
假设每位推销员认识一百位潜在投资者,成功拉到二十名客户,然后再让那二十名客户帮忙去拉人,给予一定的分红提高回报,比如提高到百分之八,在他想来应该有市场。
如果叶冬青知道“传销”这个词,就会明白自己的想法挺危险,不同点在于一个是骗子,一个有着实打实的业绩支撑……
第60章 大计划
美国官方九月时候,对外宣称人均月收入突破三千美金,然而考虑到“人均”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这个数字。
月收入三千美金,按照八个点的高利率计算,往淡水基金存入四十五万美金,差不多就能实现。要是存入十万美金,月利息能达到六百美金出头,不算低了。
存在银行的利息只有区区四分之一,而购买股票、普通基金等产品,又意味着风险极大,一不小心血本无归。
通过对比,淡水基金的理财产品优势明显。除了公司不知名,让投资者们不放心这个缺点之外,几乎挑不出其他毛病。
直到目前为止,愿意尝试投资的客户人数不多,哪怕同意投资,数额大多也在五千到两万美元之间。意味着扩张步伐还是太慢,资金总量增长幅度慢慢悠悠,很难让叶冬青满意。
就比如前段时间,白白错过一次发财的好机会,接下来想要入手那些股票,成本会比之前高出一截。
没赚到钱就意味着损失,于是叶冬青再次加快速度,趁着周末出来捞钱,如今拿到的每一美分,都能在以后为他带来利润,而且越早拿到越好。
员工们只需要完成任务,身为公司老板,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他必须考虑更多。
扩招业务员的想法在他脑袋中产生后,迅速扎根生长,开始考虑起真正实施起来后的危害与好处,当前淡水基金只有十多名员工,平时足够了,但想要迅速扩张,这个数字根本不够。
招聘临时员工,给予他们利益,就像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们那样,一个个发展下线,将亲朋好友全部笼括在内,那才是最快速的扩张模式。
不仅只有华人,覆盖的人群可以遍布全美,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整个环节中,推销员赚到钱、客户们赚到钱、叶冬青则会拿到利润大头,在不担心投资失败的前提下,绝对是种扩张捷径。
想到这些后,思路豁然开朗。
这不是随意就能开展的事,如同先前所说,还需要避开监管机构的视线,确保哪怕出现问题,也能将自己成功摘出去。
叶冬青明白,肯定不能着急去实施,必须得先考虑清楚,想出一套完善的可实施方案,在争取将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绕过可能触碰的制度规范问题……
存在于他脑海中的想法,很大,大到让叶冬青都觉得棘手。
他不担心无法用客户本金赚到更多钱,更担心手里没有可操作投资的本金,哪怕得到一百亿美金,每年利息充其量也就七亿美金左右,只要不出意外,没道理赚不回来。
如此比较,眼下的街头推广活动,顿时成了小打小闹,最终决定先在中国城这边试试,效果好的话再想办法推广。
于是,第一时间赶去某家小文印店,让人设计制作几张招聘广告,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五官端正、口才流利就行,高学历的还能优先录取。
傻子才会用自己的工作做这种事,他还需要一家皮包公司作为幌子,这样更容易将自己从中摘出去,最不济也能减少一些影响。
心里有一杆天平,无非是值不值得的问题,叶冬青认为可以冒一次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