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
这时候一个头发稀疏的老年人拧开把手走了进来,直接就坐在了杨轩琮对面。
王牧跟杨轩琮同事了快三十年,退休之后又都被返聘回来,现在他教的同样也是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程。
“哟,你也在看这些论文啊?”王牧故作惊奇的询问道,“这些小家伙的学术水平还真是越来越低。”
杨轩琮赞同的说道:“还真是这样,我们读书那会儿对古代历史掌握得要多很多,现在他们查资料什么方便了那么多,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还真是一言难尽。”
王牧满是沟壑的脸上浮现出一个笑容来,“我已经把两个班的论文打分出来了,现在让助教小周在帮我登成绩呢。老伙计,你的进度看起来差了不少嘛。”
“我这边也快了。不过老王我给你说,我这班上有个孩子可了不得,你看看这篇文章,很有大家风范。”
“喔?什么文章,给我看看!”
王牧从衣兜里面把眼镜找出来,伸手将打印好的文章从桌上拿了起来,他定睛一看,直接笑了起来。
“老杨,这万历十五年有什么好写的?我可没有老糊涂,张居正是在万历十年死的,死后不过五年时间,明朝可是风平浪静得很!”
杨轩琮也不说破,挂着浅浅的笑意,说道:“这可是张楚那小子写的,后面的内容会让你惊讶的。”
显然王牧也听说过张楚的名字,他的好奇心的确被勾了起来,“就是你们班那个畅销书作家啊,他那本《少年派》还真是不错,好像写历史就差了点味道吧。”
“可别先发表评论,不然你会后悔的。”
第276章 这个作品不简单
王牧有些不信邪,历史这东西是需要大量沉淀跟积累的,并不是跟那些幻想一样有创意就足够。
它相当考验一个人的知识底蕴跟文学素养,现在王牧对燕京大学很多教授写的历史研究资料都看不上眼,更何况是一个学生写的!
面对杨轩琮的提醒,他并没有放在心中,只以为是在故意抬高这名学生。
带着种种好奇,王牧把目光放在了《万历十五年》身上。
明代的历史因为其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而被历史学家所关注,有关明代的史著可谓是多如繁星。
可眼前的作品却看起来相当另类,与其说是学术专业文章,倒不如说是历史,看起来相当有趣,跟死板的史书并不一样!
可是这趣味性并没有冲淡其中的史学价值,尽管里面的内容跟人们固有的观点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但看起来很有道理。
比如在文章中,疏于朝政的万历皇帝竟然是如此放弃励精图治的,独特的叙事方式、奇特的历史解释,让王牧这名历史学专家都大开眼界!
“好!怪不得你这老家伙藏着掖着不说,张楚他竟然能写出这种文章来。果然咱们学术界需要一点新鲜血液的刺激,这些年轻人的脑袋就是灵活!”
王牧拍着大腿猛夸起来,浑然忘记自己之前是多不看好这部作品。
杨轩琮一把将王牧手中的纸张抢过来,他笑着说道:“虽然这部分关于万历皇帝的讲解有些琐碎,但这种从细微末节入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这孩子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还怕我把这东西抢了不成?老杨,你可越活越回去。”王牧故作不满的说道,他这一遍只是初步略读而已,正打算好好再仔细瞧瞧。
“明说了,我就是怕你抢走。”
王牧挑了挑眉,语气忍不住提高道:“嘿我说,这论文赶紧复印一份给我吧,今晚要是不重新再看一边,恐怕我是睡不着的。”
杨轩琮这才放松下来,“等会儿我就给你复印。现在来说说他的文章吧,你觉得怎么样?”
这才是说正事儿的时候,王牧沉吟片刻,夸赞道:“我觉得以张楚的年纪,能写出这种有深度、有独特见解的作品已经相当令人惊艳了,恐怕我们的研究员们都不一定能写出这个水平的东西来。”
“不知道是不是受他作家身份的影响,这原本应该是学术作品,结果愣是被弄成这种像一样的历史作品来。可我觉得这个形式竟然还不错,有点看头,而且也会让不怎么精通历史的人看得下去!”
两名老教授凑在一起认真交谈起来,直接把一个学生的作品当成了学术著作在讨论。
不知不觉中,竟然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候,王牧跟杨轩琮都有点意犹未尽。
“这是根好苗子,希望别长歪了。”
……
杨轩琮兴奋的回到家里面,简单吃了点晚餐之后就把自己关到了书房中,他开始就张楚那文章后面的引用内容查看起来。
看看在明朝的历史当中,是否真的出现过作品里面的故事,这真实性必须要有保证。
两排书架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上面各种各样的书籍排列有序,杨轩琮找到所有明朝历史著作后,就认真翻阅起来!
“嗬,还真是没有什么漏洞啊。”
杨轩琮忍不住夸赞起来,那些故事还真不是野史里面的记载,的的确确在明史里面有,只不过叙述方式不一样。
张楚用自己风趣的文笔重新叙述了一下那些故事,让它们变得更加吸引人来。
即便是内容形式可能跟论文差距较大,不过杨轩琮还是给《万历十五年》打了个满分,谁让它的内容那么让人惊艳呢!
--
王牧跟杨轩琮同事了快三十年,退休之后又都被返聘回来,现在他教的同样也是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程。
“哟,你也在看这些论文啊?”王牧故作惊奇的询问道,“这些小家伙的学术水平还真是越来越低。”
杨轩琮赞同的说道:“还真是这样,我们读书那会儿对古代历史掌握得要多很多,现在他们查资料什么方便了那么多,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还真是一言难尽。”
王牧满是沟壑的脸上浮现出一个笑容来,“我已经把两个班的论文打分出来了,现在让助教小周在帮我登成绩呢。老伙计,你的进度看起来差了不少嘛。”
“我这边也快了。不过老王我给你说,我这班上有个孩子可了不得,你看看这篇文章,很有大家风范。”
“喔?什么文章,给我看看!”
王牧从衣兜里面把眼镜找出来,伸手将打印好的文章从桌上拿了起来,他定睛一看,直接笑了起来。
“老杨,这万历十五年有什么好写的?我可没有老糊涂,张居正是在万历十年死的,死后不过五年时间,明朝可是风平浪静得很!”
杨轩琮也不说破,挂着浅浅的笑意,说道:“这可是张楚那小子写的,后面的内容会让你惊讶的。”
显然王牧也听说过张楚的名字,他的好奇心的确被勾了起来,“就是你们班那个畅销书作家啊,他那本《少年派》还真是不错,好像写历史就差了点味道吧。”
“可别先发表评论,不然你会后悔的。”
第276章 这个作品不简单
王牧有些不信邪,历史这东西是需要大量沉淀跟积累的,并不是跟那些幻想一样有创意就足够。
它相当考验一个人的知识底蕴跟文学素养,现在王牧对燕京大学很多教授写的历史研究资料都看不上眼,更何况是一个学生写的!
面对杨轩琮的提醒,他并没有放在心中,只以为是在故意抬高这名学生。
带着种种好奇,王牧把目光放在了《万历十五年》身上。
明代的历史因为其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而被历史学家所关注,有关明代的史著可谓是多如繁星。
可眼前的作品却看起来相当另类,与其说是学术专业文章,倒不如说是历史,看起来相当有趣,跟死板的史书并不一样!
可是这趣味性并没有冲淡其中的史学价值,尽管里面的内容跟人们固有的观点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但看起来很有道理。
比如在文章中,疏于朝政的万历皇帝竟然是如此放弃励精图治的,独特的叙事方式、奇特的历史解释,让王牧这名历史学专家都大开眼界!
“好!怪不得你这老家伙藏着掖着不说,张楚他竟然能写出这种文章来。果然咱们学术界需要一点新鲜血液的刺激,这些年轻人的脑袋就是灵活!”
王牧拍着大腿猛夸起来,浑然忘记自己之前是多不看好这部作品。
杨轩琮一把将王牧手中的纸张抢过来,他笑着说道:“虽然这部分关于万历皇帝的讲解有些琐碎,但这种从细微末节入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这孩子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还怕我把这东西抢了不成?老杨,你可越活越回去。”王牧故作不满的说道,他这一遍只是初步略读而已,正打算好好再仔细瞧瞧。
“明说了,我就是怕你抢走。”
王牧挑了挑眉,语气忍不住提高道:“嘿我说,这论文赶紧复印一份给我吧,今晚要是不重新再看一边,恐怕我是睡不着的。”
杨轩琮这才放松下来,“等会儿我就给你复印。现在来说说他的文章吧,你觉得怎么样?”
这才是说正事儿的时候,王牧沉吟片刻,夸赞道:“我觉得以张楚的年纪,能写出这种有深度、有独特见解的作品已经相当令人惊艳了,恐怕我们的研究员们都不一定能写出这个水平的东西来。”
“不知道是不是受他作家身份的影响,这原本应该是学术作品,结果愣是被弄成这种像一样的历史作品来。可我觉得这个形式竟然还不错,有点看头,而且也会让不怎么精通历史的人看得下去!”
两名老教授凑在一起认真交谈起来,直接把一个学生的作品当成了学术著作在讨论。
不知不觉中,竟然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候,王牧跟杨轩琮都有点意犹未尽。
“这是根好苗子,希望别长歪了。”
……
杨轩琮兴奋的回到家里面,简单吃了点晚餐之后就把自己关到了书房中,他开始就张楚那文章后面的引用内容查看起来。
看看在明朝的历史当中,是否真的出现过作品里面的故事,这真实性必须要有保证。
两排书架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上面各种各样的书籍排列有序,杨轩琮找到所有明朝历史著作后,就认真翻阅起来!
“嗬,还真是没有什么漏洞啊。”
杨轩琮忍不住夸赞起来,那些故事还真不是野史里面的记载,的的确确在明史里面有,只不过叙述方式不一样。
张楚用自己风趣的文笔重新叙述了一下那些故事,让它们变得更加吸引人来。
即便是内容形式可能跟论文差距较大,不过杨轩琮还是给《万历十五年》打了个满分,谁让它的内容那么让人惊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