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页
当初还想着一口气把《搜神记》所有内容都写出来,现在看起来果然是太天真了一点,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
投标是一个技术活,繁多的资料细节一看就容易蒙圈,要把标书做好,张楚只能求助于外部公司。
好在只要有钱什么都办得到,专门的代投标公司有着专业的团队来帮忙分担困难,只不过张楚并没有通过周康或者梦龙文化传媒那边,而是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后就拨通了对方公司的电话。
燕京瑞华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是经过工商局批准的专业公司,包括各种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商业计划书、招投标书、评估报告等等文案。
他们负责的项目有大有小,资质认证到位,而且业绩非常不错,完成的各种重大招标相当显眼,就像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燕京地铁四号线工程等等都是在瑞华策划的帮助下拿到手的!
现在张楚比较担心的事情是自己这单会不会太小了,都是这种几个亿、十多亿的大生意,自己这书店好像有些太小家子气,最多不过几百万而已。
原本打电话前他还在担忧,脑海中甚至还在浮现着各种自己被刁难的场景,但接听电话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多余的。
对方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数额小而有所轻视,而是安排了张楚明天去公司当面详谈委托情况。
“希望时间来得及吧,毕竟只是一家书店的竞标而已,又不是什么大型项目。”
张楚默默祈祷起来,重生之后这大概是他又一次燃烧起热血的时刻了。
从目前来看,自己的机会很小,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说不定真的能看到翰林轩出现在燕大校园的场景!
……
时间就在张楚的忙碌中悄然流逝,当大学校园的铃声响起时,他将挎包放在背后,自己则是骑着自行车快速朝着自己家里飞奔而去。
抹茶一如既往的趴在沙发上面打盹,只不过这时候张楚并没有时间好好去跟小家伙互动,直接就是把包扔在沙发上,伸手打开了电脑。
前几天他将自己可以接受的条件告诉给了瑞华策划的专业团队,对方立即开始各种探究活动,首先就是要搞定租金这一块儿!
燕京大学内的其余门面租金如何,如果要竞争的话,多少价钱比较合理而不至于让自己书店形成压力。
对于学校来说,肯定是希望租金越高越高,在竞价的时候也要防止别的对手出更高的价钱。
当硬件实力不行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一下软件方面的实力,比如能拿到其余书店所不能的图书作品,或者是跟出版社协商专门印刷某一版作品。
对于张楚而言,要是能拿到跟大多数出版机构的合作协议,那肯定会加分不少。
所以原本想要隐瞒住梦龙文化传媒的他,不得不在昨天跟周康坦白了,毕竟这需要经纪公司的帮忙接洽才对,同时还不能暴露目的!
现在他就是着急回来看看效果如何,到底有多少家出版社表达了善意。
“已经有超过五十家出版机构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不过我们并没有表明是为了这一次的书店竞标,而是为了你家的书店。”
周康的邮件里面详细列了目前为止的出版机构名字,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梦龙文化传媒在给翰林轩方便,其实这想法也没有错。
毕竟到时候张楚是以翰林轩的名义去投标的,顺便帮自己老爸解决跟出版社的问题,可以省去被中间经销商盘剥的那部分钱!
张楚自言自语的说道:“看起来目前状况还挺不错的,希望能有用吧。”
最近这些天以来,他使用希望这个词语的次数比以往合起来还要多。
竞标团队那边正在忙着收集各种资料跟数据,所以反馈回来的消息并不多,张楚也知道效率问题,老是不停去催促的话,说不定会起到反效果。
如今这会儿他的心已经乱了,根本静不下来写什么《搜神记》,所以他干脆把文档关掉,自己则是打开网页看看网友们对《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评价。
距离它正式跟读者们见面已经有一星期的时间,相对于其余作品来说,它的字数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会以极快的速度看完。
在豆瓣阅读上面,已经有超过六万人在打分,评分刚好是88分,有望再往上面窜一窜!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在公开谈论这本书,如商传、萧功秦等人还不止一次向外界推广这本作品。
同样活跃在燕京高校的青年学者们更是反复阅读这本作品,被这其新奇的历史描写给吸引住了,相互打气相互激励着要开创新的史学的未来。
对于很多想要写历史作品的年轻人而言,这本书的学术影响力相当之大,已经开始有人模仿着《万历十五年》开始写作学术研究,在燕大历史系的师生中更是人手一本!
实际上,这本书对学者而言,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专业。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对张楚进行了夸赞,他对新京报说道:“张楚的作品绝没有一些历史著作中那种常见的傲慢、自负,甚至张牙舞爪、盛气凌人。我欣赏张楚的这种学者风范,因此当我准备着手写《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一书时,有意将我在《万历十五年》中感受到的那种史学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历史叙述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启发了我!”
--
投标是一个技术活,繁多的资料细节一看就容易蒙圈,要把标书做好,张楚只能求助于外部公司。
好在只要有钱什么都办得到,专门的代投标公司有着专业的团队来帮忙分担困难,只不过张楚并没有通过周康或者梦龙文化传媒那边,而是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后就拨通了对方公司的电话。
燕京瑞华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是经过工商局批准的专业公司,包括各种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商业计划书、招投标书、评估报告等等文案。
他们负责的项目有大有小,资质认证到位,而且业绩非常不错,完成的各种重大招标相当显眼,就像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燕京地铁四号线工程等等都是在瑞华策划的帮助下拿到手的!
现在张楚比较担心的事情是自己这单会不会太小了,都是这种几个亿、十多亿的大生意,自己这书店好像有些太小家子气,最多不过几百万而已。
原本打电话前他还在担忧,脑海中甚至还在浮现着各种自己被刁难的场景,但接听电话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多余的。
对方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数额小而有所轻视,而是安排了张楚明天去公司当面详谈委托情况。
“希望时间来得及吧,毕竟只是一家书店的竞标而已,又不是什么大型项目。”
张楚默默祈祷起来,重生之后这大概是他又一次燃烧起热血的时刻了。
从目前来看,自己的机会很小,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说不定真的能看到翰林轩出现在燕大校园的场景!
……
时间就在张楚的忙碌中悄然流逝,当大学校园的铃声响起时,他将挎包放在背后,自己则是骑着自行车快速朝着自己家里飞奔而去。
抹茶一如既往的趴在沙发上面打盹,只不过这时候张楚并没有时间好好去跟小家伙互动,直接就是把包扔在沙发上,伸手打开了电脑。
前几天他将自己可以接受的条件告诉给了瑞华策划的专业团队,对方立即开始各种探究活动,首先就是要搞定租金这一块儿!
燕京大学内的其余门面租金如何,如果要竞争的话,多少价钱比较合理而不至于让自己书店形成压力。
对于学校来说,肯定是希望租金越高越高,在竞价的时候也要防止别的对手出更高的价钱。
当硬件实力不行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一下软件方面的实力,比如能拿到其余书店所不能的图书作品,或者是跟出版社协商专门印刷某一版作品。
对于张楚而言,要是能拿到跟大多数出版机构的合作协议,那肯定会加分不少。
所以原本想要隐瞒住梦龙文化传媒的他,不得不在昨天跟周康坦白了,毕竟这需要经纪公司的帮忙接洽才对,同时还不能暴露目的!
现在他就是着急回来看看效果如何,到底有多少家出版社表达了善意。
“已经有超过五十家出版机构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不过我们并没有表明是为了这一次的书店竞标,而是为了你家的书店。”
周康的邮件里面详细列了目前为止的出版机构名字,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梦龙文化传媒在给翰林轩方便,其实这想法也没有错。
毕竟到时候张楚是以翰林轩的名义去投标的,顺便帮自己老爸解决跟出版社的问题,可以省去被中间经销商盘剥的那部分钱!
张楚自言自语的说道:“看起来目前状况还挺不错的,希望能有用吧。”
最近这些天以来,他使用希望这个词语的次数比以往合起来还要多。
竞标团队那边正在忙着收集各种资料跟数据,所以反馈回来的消息并不多,张楚也知道效率问题,老是不停去催促的话,说不定会起到反效果。
如今这会儿他的心已经乱了,根本静不下来写什么《搜神记》,所以他干脆把文档关掉,自己则是打开网页看看网友们对《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评价。
距离它正式跟读者们见面已经有一星期的时间,相对于其余作品来说,它的字数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会以极快的速度看完。
在豆瓣阅读上面,已经有超过六万人在打分,评分刚好是88分,有望再往上面窜一窜!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在公开谈论这本书,如商传、萧功秦等人还不止一次向外界推广这本作品。
同样活跃在燕京高校的青年学者们更是反复阅读这本作品,被这其新奇的历史描写给吸引住了,相互打气相互激励着要开创新的史学的未来。
对于很多想要写历史作品的年轻人而言,这本书的学术影响力相当之大,已经开始有人模仿着《万历十五年》开始写作学术研究,在燕大历史系的师生中更是人手一本!
实际上,这本书对学者而言,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专业。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对张楚进行了夸赞,他对新京报说道:“张楚的作品绝没有一些历史著作中那种常见的傲慢、自负,甚至张牙舞爪、盛气凌人。我欣赏张楚的这种学者风范,因此当我准备着手写《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一书时,有意将我在《万历十五年》中感受到的那种史学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历史叙述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启发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