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怀里摸出绢帕,给面前胡须都变白的太医擦掉眼泪。
然后浅浅地勾起唇角,温声安慰道:“你为朕做的这些,父皇在天上都知道,而且他也经历过,所以更有体会,不会怪你的。你就告诉朕吧,还有多少天,朕才可以走呀。”
陈太医俯身叩拜,压住声音,却压不住两行老泪:“臣以为……还有三五日。陛下风湿风寒已浸入骨髓肺腑,陛下虽不曾讲过,但臣也晓得这两年来,陛下日夜经受的病痛,如火缭绕,如蚁啃噬。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臣也希望陛下早日到天界逍遥,至少不用再忍受这样的疼了。”
他放心地笑起来:“你说得对。朕也是这样想的。”
而且早点离去,或许能早点儿遇到天上的阿厌呢。
她不醒来,我就过去——姜初照这样想。
*
三日后清晨。
皇城哀乐阵阵,入巷入门。
宫外一家极不起眼的点心铺子外,一个五六岁的小乞丐坐在台阶上,疑惑地问:“多宝姐姐,这声音叫人想哭。好好的,怎么响起这种乐音了。”
那个叫多宝的姑娘,从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桃花酥,送到小乞丐嘴里:“咱们大祁第三代皇帝病逝了,跟姐姐我一般大,二十七岁。怪可惜的。”
第140章 伏笔番外(务必要看)
我们可以一起,弹完这三阙。
“你听过《**》吗?‘秦王扫**,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听过。而且,这首曲子,我会弹。”
他惊喜万状:“真的吗, 能否弹一阙给我听一听?”
她大方点头, 在琴案旁坐下, 指落弦上, 却久未抚弄。
“怎么了?”
“在等你,”她抬眸, 莞尔笑,“他们都围着你, 所以你应当很会弹吧?我们可以一起,弹完这三阙。”
——
作为江南谭家孙辈之中唯一一个沉迷乐舞的人,谭雪如与祖辈父辈隔阂极深, 与堂兄堂妹亦格格不入。
谭家的每一个人都严谨,克制, 明德, 尊礼——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
谭雪如不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 十岁那年从家里带了些细软,就打江南富饶之地乘客船偷偷入京了。
春光草地, 浅水游鱼,他背着七弦琴踏上码头, 兴高采烈地转过身去,喜笑颜开地同这艘载他抵京的江南客船挥手作别——挥着挥着就发现父亲背着手,母亲凝着眸, 双双站在客船三楼专为贵客准备的豪华茶室外, 居高临下地望着他。
他腮肉一颤。
小虎牙差点戳破下唇肉。
出乎意料的是, 父亲并没有强行带他回江南,反而与他在京城定居下来,只是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谭家不养废物,在京城就要活出在京城的样子,做出在江南无法做到的事。”
他理解有误,以为父亲是支持他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在京城乐舞界搞出响当当的名堂,为此激动不已,当场下跪,给父亲大人磕了好几个头。
因为谭家不养闲人,所以他白天去乐坊打工,夜晚回家谱曲,到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这样的曲子。
曲分三阙,却与寻常谱曲人惯用的初升昂扬、中段沉稳、谢幕消沉这种三阙曲的调调大不同,《**》这三阙曲子里,不见哀音,不闻沉郁,不显凄凉,不思过往。
少年意气,满满当当地注入全部弦音,每一个起承转合,都蕴藏着勇往直前的力量,真挚动人,恢弘万丈。
很快,这曲子就被宫里的人相中,成了大祁开/国以来,第一首自民间乐坊流入皇城教坊的乐曲,且作为官家战乐,常奏于将士出征之时。
自此,年仅十四岁的“小如公子”名扬京城。
*
与外界的炽热不同。
谭府一片冷寂。
他在父亲面前跪了一整宿,才明白谭家对他那更高的要求到底是指什么。
“我不会这样做,”他抬起头来,固执又冷漠地笑了笑,“父亲大人正值壮年,何不自己谋划?为何非要通过我,得到你想要的权势和地位?”
父亲甩了他一巴掌:“以弹琴唱曲为乐,以卖技弄艺为生。谭家竟出了你这样没用的东西。”
母亲也坐在一旁失望:“你喜欢的那个姑娘,为娘帮你打听了。她非帝王不嫁,你即便是求了亲,她也不会答应的。所以如何做,你该思量思量。”
*
谭家的思量,不是字面上的思量。
谭家的思量,是动了心思,就必须做到,不在乎过程,不在乎道德。
于是,他们为他筹划的每一步,几乎都是踩着他的底线在进行。
这些年,江南谭家在京城市井街巷与勾栏瓦肆中养了无数只暗眼,在每个六品以上的官员家中,甚至在宫城里安插探了无数细作,专门盯着百官、王爷和皇帝,打听到什么消息,就汇聚到他这里。
他足不出户,就已知京城所有事,同友人弹琴谱曲,推杯换盏之间,就能把下一步的计划,安排出去。
由此,也知道了很多很多荒唐的秘辛。
比如卫府小姐卫知意喜欢她的兄长卫知行卫将军。
比如六王妃邱蝉其实喜欢她那个当了皇后的表姐乔不厌,还画了皇后的出浴图。
--
然后浅浅地勾起唇角,温声安慰道:“你为朕做的这些,父皇在天上都知道,而且他也经历过,所以更有体会,不会怪你的。你就告诉朕吧,还有多少天,朕才可以走呀。”
陈太医俯身叩拜,压住声音,却压不住两行老泪:“臣以为……还有三五日。陛下风湿风寒已浸入骨髓肺腑,陛下虽不曾讲过,但臣也晓得这两年来,陛下日夜经受的病痛,如火缭绕,如蚁啃噬。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臣也希望陛下早日到天界逍遥,至少不用再忍受这样的疼了。”
他放心地笑起来:“你说得对。朕也是这样想的。”
而且早点离去,或许能早点儿遇到天上的阿厌呢。
她不醒来,我就过去——姜初照这样想。
*
三日后清晨。
皇城哀乐阵阵,入巷入门。
宫外一家极不起眼的点心铺子外,一个五六岁的小乞丐坐在台阶上,疑惑地问:“多宝姐姐,这声音叫人想哭。好好的,怎么响起这种乐音了。”
那个叫多宝的姑娘,从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桃花酥,送到小乞丐嘴里:“咱们大祁第三代皇帝病逝了,跟姐姐我一般大,二十七岁。怪可惜的。”
第140章 伏笔番外(务必要看)
我们可以一起,弹完这三阙。
“你听过《**》吗?‘秦王扫**,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听过。而且,这首曲子,我会弹。”
他惊喜万状:“真的吗, 能否弹一阙给我听一听?”
她大方点头, 在琴案旁坐下, 指落弦上, 却久未抚弄。
“怎么了?”
“在等你,”她抬眸, 莞尔笑,“他们都围着你, 所以你应当很会弹吧?我们可以一起,弹完这三阙。”
——
作为江南谭家孙辈之中唯一一个沉迷乐舞的人,谭雪如与祖辈父辈隔阂极深, 与堂兄堂妹亦格格不入。
谭家的每一个人都严谨,克制, 明德, 尊礼——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
谭雪如不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 十岁那年从家里带了些细软,就打江南富饶之地乘客船偷偷入京了。
春光草地, 浅水游鱼,他背着七弦琴踏上码头, 兴高采烈地转过身去,喜笑颜开地同这艘载他抵京的江南客船挥手作别——挥着挥着就发现父亲背着手,母亲凝着眸, 双双站在客船三楼专为贵客准备的豪华茶室外, 居高临下地望着他。
他腮肉一颤。
小虎牙差点戳破下唇肉。
出乎意料的是, 父亲并没有强行带他回江南,反而与他在京城定居下来,只是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谭家不养废物,在京城就要活出在京城的样子,做出在江南无法做到的事。”
他理解有误,以为父亲是支持他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在京城乐舞界搞出响当当的名堂,为此激动不已,当场下跪,给父亲大人磕了好几个头。
因为谭家不养闲人,所以他白天去乐坊打工,夜晚回家谱曲,到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这样的曲子。
曲分三阙,却与寻常谱曲人惯用的初升昂扬、中段沉稳、谢幕消沉这种三阙曲的调调大不同,《**》这三阙曲子里,不见哀音,不闻沉郁,不显凄凉,不思过往。
少年意气,满满当当地注入全部弦音,每一个起承转合,都蕴藏着勇往直前的力量,真挚动人,恢弘万丈。
很快,这曲子就被宫里的人相中,成了大祁开/国以来,第一首自民间乐坊流入皇城教坊的乐曲,且作为官家战乐,常奏于将士出征之时。
自此,年仅十四岁的“小如公子”名扬京城。
*
与外界的炽热不同。
谭府一片冷寂。
他在父亲面前跪了一整宿,才明白谭家对他那更高的要求到底是指什么。
“我不会这样做,”他抬起头来,固执又冷漠地笑了笑,“父亲大人正值壮年,何不自己谋划?为何非要通过我,得到你想要的权势和地位?”
父亲甩了他一巴掌:“以弹琴唱曲为乐,以卖技弄艺为生。谭家竟出了你这样没用的东西。”
母亲也坐在一旁失望:“你喜欢的那个姑娘,为娘帮你打听了。她非帝王不嫁,你即便是求了亲,她也不会答应的。所以如何做,你该思量思量。”
*
谭家的思量,不是字面上的思量。
谭家的思量,是动了心思,就必须做到,不在乎过程,不在乎道德。
于是,他们为他筹划的每一步,几乎都是踩着他的底线在进行。
这些年,江南谭家在京城市井街巷与勾栏瓦肆中养了无数只暗眼,在每个六品以上的官员家中,甚至在宫城里安插探了无数细作,专门盯着百官、王爷和皇帝,打听到什么消息,就汇聚到他这里。
他足不出户,就已知京城所有事,同友人弹琴谱曲,推杯换盏之间,就能把下一步的计划,安排出去。
由此,也知道了很多很多荒唐的秘辛。
比如卫府小姐卫知意喜欢她的兄长卫知行卫将军。
比如六王妃邱蝉其实喜欢她那个当了皇后的表姐乔不厌,还画了皇后的出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