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儿,木头桩子拦在门口多憋屈,还占地方。”
“这间屋子四面透风的咋住人哪?”
其实新房子并不特别,布局和大部分村屋一模一样。三合院形状,朝南的是正房正厅一排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屋内宽绰得很。大门院墙左方建了个看似凉亭,实则用作码柴防雨雪的“柴亭”,右边做了一处牲口棚。她要买车了,不买牛,不买驴,一步到位买马车。
稍稍有别于村居的地方就是加高房子的地基,将正房和左右厢用一条走廊连在一起,走廊边装了木栏,正房两侧三角区留出一条通往房后的路,前后都打出台阶,后面有旱厕,预留的猪圈和小菜园。另外房顶做了较宽的飞檐,高高翘起,既有观赏性,又能确保雨水滴漏在走廊外。
这样简单地改动一下就让新房在村居中显得鹤立鸡群了起来。村民们不理解为啥要多占几尺地面做走廊,留着当院子,或者扩大屋内面积它不香吗?更不理解台阶的用处,进来出去多不方便啊。
至于台阶,真没什么用处,陈姜就是看镇上像样的一进宅子都建,有样学样,为了好看而已。
院子够大了,现在只铺了灰石板略显单调,等她种点花草,垒个鱼池,移几株青竹,一边吃肉一边赏竹,一边喂鱼一边听着猪哼哼,雅俗并存,多么幸福。
桌椅,条几,柜榻,书案,一样一样在陈姜指定的房间内安放好,大的小的林林总总几十件之多。看到成品,她觉得三百五十两不贵。全是手工制作,打磨精细,刻出造型,上了色漆,放进没糊窗纸,地面灰扑扑的房间里,竟有一种委屈了它们的感觉。
银货两讫,在字据上按下掌柜给的小章,十几个伙计们还得了陈姜额外打赏的几两小费,乐呵呵赶车走了。村民们却没有散去,一间屋一间屋地转悠,议论,询问这些家什的价钱。
陈姜任他们看,回答没多少钱,一百两左右,就这也让村民们咋舌不已。没多久,新房来客越来越多,村民不走,又迎来了老宅观光团。
万氏这回倒没出面,秦氏打头,乔氏,谷苗三人紧随其后,见面就质问她为何说谎。
“你不是说没在我大哥铺子里花钱吗?”
秦氏质问她,另三人在各处窜起来,也是一间一间地看过去,看得眼红心痛,妒火烧了五脏六腑。
陈姜慢悠悠转着手里的枕头锁:“大伯娘说啥呢?啥你大哥铺子,我连你大哥是谁都不知道,咋花钱?”
秦氏被她堵了话头,憋半晌才道:“不是我大哥的铺子,是我大哥做工的那家铺子,府城的,做木活的木匠刘家!你明明就在他家做了,为啥不承认?我都看见他家马车上的号记了。”
“哦。”陈姜一副才明白过来的模样,“那你早说啊,我哪知道那是你大哥做工的铺子,去府城玩儿,随意选了一家而已。做了就做了呗,大伯娘干啥这么生气?”
秦氏真的生气,而且理直气壮:“姜儿你是不是钱多烧的?明知我大哥也是做木活的,为啥还要在铺子里花冤枉钱,私下里跟他说一声,工钱能少收你一半!你现在有钱,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为啥不帮衬自家人,这是当面打我大哥的脸!”
“我不知谁是你大哥,我也没见过,”陈姜比秦氏矮一个头,斜着眼睛看她,十分不耐烦,“麻烦大伯娘你兴师问罪也讲点道理,我家盖房子不是一天两天了,打家具是必然的事,你从来没跟我推荐过你大哥,现在来怪我不帮衬他?钱在我手里,看上谁家东西我就让谁挣钱,你们自己不赶趟儿,难不成还要我拿着钱去请你大哥?他谁啊?鲁班啊!”
秦氏不知道鲁班是谁,但也能听出陈姜的讽刺之意,恼羞成怒:“你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都是自家人,你又是小辈,问一声能咋着?丢你人了?才有几个钱啊把你抖得都没人样了!”
“我的钱,我想咋花咋花,不劳大伯娘操心。”
“分家不是断亲,你眼里没长辈还有理了?”
没走的几个村民一看她伯娘气势汹汹,竖起耳朵凑过来了。陈姜沉默一会儿,扬起嗓子道:“都请回吧,我要锁门了!”
村民讪讪离去,老宅的人却还不走,参观完了所有房间的乔氏带着谷苗,又把陈姜围在当中,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她眼里没亲人不重孝道云云。乔氏就是个专敲边鼓的,有万氏她给万氏敲,有秦氏她给秦氏敲。谷儿嘴贱,字字句句都在诋毁她家钱来得不干净。苗儿没说话,但是一直盯着陈姜脑袋上的小绢花,身上的新衣裳,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又一遍。
陈姜默默地想,双拳难敌四手,一个一个上还行,一起上真有点招架不住。在村里住着,以后交手的机会还多着呢,得想个招儿来专门对付老宅这群不讲理泼妇。
解救陈姜的人这次不是师焱,是陈碧云。她扭搭扭搭跑来新院,进门就道:“离老远就听你们嚷嚷,咋都在这儿呢?姜儿,家里来客了,请你去安家宅的,快回去吧!”
几个人闭了嘴,秦氏犯起嘀咕,不是做的纸扎生意吗,安家宅又是干啥?
陈姜看了秦氏乔氏一眼,没动,问道:“谁啊,知道我的规矩吗?”
陈碧云懵懵地眨眼:“啥规矩?就说是小谭村的,家里不安宁,特意来请你的。”
“你没跟人说,请我出手,一千两起步吗?”
--
“这间屋子四面透风的咋住人哪?”
其实新房子并不特别,布局和大部分村屋一模一样。三合院形状,朝南的是正房正厅一排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屋内宽绰得很。大门院墙左方建了个看似凉亭,实则用作码柴防雨雪的“柴亭”,右边做了一处牲口棚。她要买车了,不买牛,不买驴,一步到位买马车。
稍稍有别于村居的地方就是加高房子的地基,将正房和左右厢用一条走廊连在一起,走廊边装了木栏,正房两侧三角区留出一条通往房后的路,前后都打出台阶,后面有旱厕,预留的猪圈和小菜园。另外房顶做了较宽的飞檐,高高翘起,既有观赏性,又能确保雨水滴漏在走廊外。
这样简单地改动一下就让新房在村居中显得鹤立鸡群了起来。村民们不理解为啥要多占几尺地面做走廊,留着当院子,或者扩大屋内面积它不香吗?更不理解台阶的用处,进来出去多不方便啊。
至于台阶,真没什么用处,陈姜就是看镇上像样的一进宅子都建,有样学样,为了好看而已。
院子够大了,现在只铺了灰石板略显单调,等她种点花草,垒个鱼池,移几株青竹,一边吃肉一边赏竹,一边喂鱼一边听着猪哼哼,雅俗并存,多么幸福。
桌椅,条几,柜榻,书案,一样一样在陈姜指定的房间内安放好,大的小的林林总总几十件之多。看到成品,她觉得三百五十两不贵。全是手工制作,打磨精细,刻出造型,上了色漆,放进没糊窗纸,地面灰扑扑的房间里,竟有一种委屈了它们的感觉。
银货两讫,在字据上按下掌柜给的小章,十几个伙计们还得了陈姜额外打赏的几两小费,乐呵呵赶车走了。村民们却没有散去,一间屋一间屋地转悠,议论,询问这些家什的价钱。
陈姜任他们看,回答没多少钱,一百两左右,就这也让村民们咋舌不已。没多久,新房来客越来越多,村民不走,又迎来了老宅观光团。
万氏这回倒没出面,秦氏打头,乔氏,谷苗三人紧随其后,见面就质问她为何说谎。
“你不是说没在我大哥铺子里花钱吗?”
秦氏质问她,另三人在各处窜起来,也是一间一间地看过去,看得眼红心痛,妒火烧了五脏六腑。
陈姜慢悠悠转着手里的枕头锁:“大伯娘说啥呢?啥你大哥铺子,我连你大哥是谁都不知道,咋花钱?”
秦氏被她堵了话头,憋半晌才道:“不是我大哥的铺子,是我大哥做工的那家铺子,府城的,做木活的木匠刘家!你明明就在他家做了,为啥不承认?我都看见他家马车上的号记了。”
“哦。”陈姜一副才明白过来的模样,“那你早说啊,我哪知道那是你大哥做工的铺子,去府城玩儿,随意选了一家而已。做了就做了呗,大伯娘干啥这么生气?”
秦氏真的生气,而且理直气壮:“姜儿你是不是钱多烧的?明知我大哥也是做木活的,为啥还要在铺子里花冤枉钱,私下里跟他说一声,工钱能少收你一半!你现在有钱,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为啥不帮衬自家人,这是当面打我大哥的脸!”
“我不知谁是你大哥,我也没见过,”陈姜比秦氏矮一个头,斜着眼睛看她,十分不耐烦,“麻烦大伯娘你兴师问罪也讲点道理,我家盖房子不是一天两天了,打家具是必然的事,你从来没跟我推荐过你大哥,现在来怪我不帮衬他?钱在我手里,看上谁家东西我就让谁挣钱,你们自己不赶趟儿,难不成还要我拿着钱去请你大哥?他谁啊?鲁班啊!”
秦氏不知道鲁班是谁,但也能听出陈姜的讽刺之意,恼羞成怒:“你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都是自家人,你又是小辈,问一声能咋着?丢你人了?才有几个钱啊把你抖得都没人样了!”
“我的钱,我想咋花咋花,不劳大伯娘操心。”
“分家不是断亲,你眼里没长辈还有理了?”
没走的几个村民一看她伯娘气势汹汹,竖起耳朵凑过来了。陈姜沉默一会儿,扬起嗓子道:“都请回吧,我要锁门了!”
村民讪讪离去,老宅的人却还不走,参观完了所有房间的乔氏带着谷苗,又把陈姜围在当中,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她眼里没亲人不重孝道云云。乔氏就是个专敲边鼓的,有万氏她给万氏敲,有秦氏她给秦氏敲。谷儿嘴贱,字字句句都在诋毁她家钱来得不干净。苗儿没说话,但是一直盯着陈姜脑袋上的小绢花,身上的新衣裳,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又一遍。
陈姜默默地想,双拳难敌四手,一个一个上还行,一起上真有点招架不住。在村里住着,以后交手的机会还多着呢,得想个招儿来专门对付老宅这群不讲理泼妇。
解救陈姜的人这次不是师焱,是陈碧云。她扭搭扭搭跑来新院,进门就道:“离老远就听你们嚷嚷,咋都在这儿呢?姜儿,家里来客了,请你去安家宅的,快回去吧!”
几个人闭了嘴,秦氏犯起嘀咕,不是做的纸扎生意吗,安家宅又是干啥?
陈姜看了秦氏乔氏一眼,没动,问道:“谁啊,知道我的规矩吗?”
陈碧云懵懵地眨眼:“啥规矩?就说是小谭村的,家里不安宁,特意来请你的。”
“你没跟人说,请我出手,一千两起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