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心理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无一例外,基本全部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京师大心理学教授李刚,发表长微博进行系统分析:
“李凡的研究具有多处问题,取样带有倾向性,并大量地进行了推理和揣测,极不严谨!
Error、Power以及Bias都存在严重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篇幼稚的初级的研究报告。”
李刚教授所指出的研究报告的不严谨性,这个李凡也承认,因为李凡没有必备的实验条件和科学团队支撑。就靠他老哥一个,他也做不到对每一个研究成果进行彻底性大规模的研究。
所以,对其他学术成果的验证上,李凡的样本量很小,而且都是取自于身边的同学。
甚至有些学术成果的正误,李凡不得不进行合理推测,并得出个人结论。
这个“合理推测”没人认可,在大多数专家们的眼中,什么是“合理推测”?那不过是李凡这个心理学门外汉的臆想。
李凡这篇学术研究的最大软肋就是:受限于个人身份,他不可能有完备的实验条件,做不到详尽严格的验证过程,并在报告中多次地进行推测,使研究报告说服力不高。
这也的确没办法,李凡毕竟不是大教授,没有自己的科学团队。总不能为了验证一个结论的正误,去调查成千上万的人吧,他不具备这个条件啊。
李刚教授发布微博后,浙大心理学讲师欧阳震南再度跟进,继续就李凡这篇文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李凡低估了实际的失败率,因为除了抽样误差,还有其他误差。
2,重复实验应该尽可能和原实验接近,李凡并没做到。
……
连续两名心理学专家的公开“倒李”后,更多相关专家加入到了讨论之中。
郑云教授说这学术研究极不成熟;
心理学家马海接受采访时,说李凡的验证过程没有任何严谨性。
一位博士生匿名说这篇研究报告毫无价值。
……
李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直到第二天早晨起床,看到很多专家跳出来的时候,他真坐不住了!
李凡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手机,整个人都不好了,之前的博大胸襟也缩水了,此时的他超凡旷达不起来了。
当整个社会舆论,从普通老百姓到相关专家一齐反对自己观点的时候,而且形态愈演愈烈,李凡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淡定下去了。
李凡承认自己这篇研究报告的确缺少大量精准数据的支撑,也承认专家们质疑一些地方的确有理有据,但他就是不开心!
于是,他决定做些什么了!
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会蹦起来和别人争辩是非甚至喊爹骂娘!有些人愤愤不平但默不作声……因为性格原因,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未必都不一样。
而李凡的做法是:保持缄默,并疯狂发表心理学学术作品!
“豁”地起床,脸也没洗牙也没刷,下床来到电脑桌前,翻开笔记本后准备码字,可写点儿什么呢?
马强像上学期每天一样,起床后都会轻弹一会儿吉他,当今早吉他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李凡的手指也便在键盘上敲击了起来:
《音乐与创造力》
创造力分为发散性创造力和聚合性创造力,真正的创意奇才,必定既是发散者,又是聚合者。
……
欢快的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它同时具备正向情绪诱发力和激发性强烈的觉醒成分两个特质,而这些都对思维的灵活性颇有助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完)
落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马强的吉他也弹完了。
李凡给陆丫丫挂了个电话,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能不能破例发表在《国学时代》上,因为纸质报刊《心理学报》更新实在太慢了,影响力也太狭窄了。
陆丫丫刚刚从美国实习回来,她接到电话后便请示了总编,总编的答案当然是没问题!
她道:“主编说了,你两个多月都没在《国学时代》上发表文章了,不管你写什么,我们都给你开专区!我们等你等得好辛苦啊,李大作家!”
《国学时代》APP上,【李凡专栏】于次日正式上线,《音乐与创作力》一文作为第一篇文章正式发布!
当早上起床看到自己的文章时,李凡拿不定主义,自己接下来的第二篇研究写些什么呢?
寝室内的电视机正播放着《动物世界》,里面传来了充满磁性的声音: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这是个交配的季节……”
李凡灵感来了,他马上下床,在电脑上敲下了如下标题:
《论倭黑猩猩双性恋问题》。
不过,李凡又默默地给删除了,心道:想我也是个公众人物……
更改标题:《鸟笼效应》。
什么是鸟笼效应?就是: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在前世,是由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所发现的。
之所以叫鸟笼效应,它的由来是这样的:
1907年,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说他一定会让卡尔森养一只鸟的。
--
京师大心理学教授李刚,发表长微博进行系统分析:
“李凡的研究具有多处问题,取样带有倾向性,并大量地进行了推理和揣测,极不严谨!
Error、Power以及Bias都存在严重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篇幼稚的初级的研究报告。”
李刚教授所指出的研究报告的不严谨性,这个李凡也承认,因为李凡没有必备的实验条件和科学团队支撑。就靠他老哥一个,他也做不到对每一个研究成果进行彻底性大规模的研究。
所以,对其他学术成果的验证上,李凡的样本量很小,而且都是取自于身边的同学。
甚至有些学术成果的正误,李凡不得不进行合理推测,并得出个人结论。
这个“合理推测”没人认可,在大多数专家们的眼中,什么是“合理推测”?那不过是李凡这个心理学门外汉的臆想。
李凡这篇学术研究的最大软肋就是:受限于个人身份,他不可能有完备的实验条件,做不到详尽严格的验证过程,并在报告中多次地进行推测,使研究报告说服力不高。
这也的确没办法,李凡毕竟不是大教授,没有自己的科学团队。总不能为了验证一个结论的正误,去调查成千上万的人吧,他不具备这个条件啊。
李刚教授发布微博后,浙大心理学讲师欧阳震南再度跟进,继续就李凡这篇文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李凡低估了实际的失败率,因为除了抽样误差,还有其他误差。
2,重复实验应该尽可能和原实验接近,李凡并没做到。
……
连续两名心理学专家的公开“倒李”后,更多相关专家加入到了讨论之中。
郑云教授说这学术研究极不成熟;
心理学家马海接受采访时,说李凡的验证过程没有任何严谨性。
一位博士生匿名说这篇研究报告毫无价值。
……
李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直到第二天早晨起床,看到很多专家跳出来的时候,他真坐不住了!
李凡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手机,整个人都不好了,之前的博大胸襟也缩水了,此时的他超凡旷达不起来了。
当整个社会舆论,从普通老百姓到相关专家一齐反对自己观点的时候,而且形态愈演愈烈,李凡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淡定下去了。
李凡承认自己这篇研究报告的确缺少大量精准数据的支撑,也承认专家们质疑一些地方的确有理有据,但他就是不开心!
于是,他决定做些什么了!
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会蹦起来和别人争辩是非甚至喊爹骂娘!有些人愤愤不平但默不作声……因为性格原因,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未必都不一样。
而李凡的做法是:保持缄默,并疯狂发表心理学学术作品!
“豁”地起床,脸也没洗牙也没刷,下床来到电脑桌前,翻开笔记本后准备码字,可写点儿什么呢?
马强像上学期每天一样,起床后都会轻弹一会儿吉他,当今早吉他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李凡的手指也便在键盘上敲击了起来:
《音乐与创造力》
创造力分为发散性创造力和聚合性创造力,真正的创意奇才,必定既是发散者,又是聚合者。
……
欢快的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它同时具备正向情绪诱发力和激发性强烈的觉醒成分两个特质,而这些都对思维的灵活性颇有助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完)
落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马强的吉他也弹完了。
李凡给陆丫丫挂了个电话,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能不能破例发表在《国学时代》上,因为纸质报刊《心理学报》更新实在太慢了,影响力也太狭窄了。
陆丫丫刚刚从美国实习回来,她接到电话后便请示了总编,总编的答案当然是没问题!
她道:“主编说了,你两个多月都没在《国学时代》上发表文章了,不管你写什么,我们都给你开专区!我们等你等得好辛苦啊,李大作家!”
《国学时代》APP上,【李凡专栏】于次日正式上线,《音乐与创作力》一文作为第一篇文章正式发布!
当早上起床看到自己的文章时,李凡拿不定主义,自己接下来的第二篇研究写些什么呢?
寝室内的电视机正播放着《动物世界》,里面传来了充满磁性的声音: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这是个交配的季节……”
李凡灵感来了,他马上下床,在电脑上敲下了如下标题:
《论倭黑猩猩双性恋问题》。
不过,李凡又默默地给删除了,心道:想我也是个公众人物……
更改标题:《鸟笼效应》。
什么是鸟笼效应?就是: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在前世,是由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所发现的。
之所以叫鸟笼效应,它的由来是这样的:
1907年,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说他一定会让卡尔森养一只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