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作品很少。
也就洛远的《功夫熊猫》,陆北玄的《星球大战》以及华夏几位权势级导演的有限几部作品能够在全球票房榜前排露脸,所以国内记者的鼓吹其实没什么意义,人家西方电影这几年的发展,明显是快了华夏一步,甚至好几步。
不过这事儿也给华夏导演们提了个醒。
但凡是到了大导演级别的人物,都不再把目光局限于国内了,未来的电影票房市场争霸,全球才是战场的背景,在收割国内票房的同时,能够兼顾到海外观众,这才是世界各国电影文化发展的王道!
前世,没有这种情况。
国内观众都瞧不上,更别谈什么走出国门了,而今生,华夏的光影七杰乃至权势级导演们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随便拉出一个都是妖孽,他们已经开始和洛远一样,正式把海外当做仅限于国内的重要票仓!
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的电影市场会是全球作品的百花齐放,至于华夏光影七杰中,谁会率先成为电影市场转型后的第一个国际大导演,国内无论是不是行业里的人都保持了相当的期待。
第五卷 国际大导
第512章 【付之一炬】
电视台方面。
苏省卫视播出的《提刑官》已经正式结束,但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却仍然在蔓延,尤其是这部剧的大结局,引发了无数观众的争议和讨论——
和《少年包青天》不同。
这部号称“少包”升级版的作品,整体色调上偏暗,悲剧气质随着故事的进行开始越发显露出来:前面几个单元基本都是民间奇案,作案人也都是市井中的贩夫走卒这样的平民百姓,宋慈还能够顺利地为民伸冤,惩恶扬善,但是到了后面的几个单元,作案人员开始涉及当权者,宋慈和他的前辈们一样开始面对越来越沉重的阻力,而越发的力不从心,特别是到了最后一个单元的压轴大案中,宋慈一生最大的对手,一个叫做刁光斗的官员将宋慈彻底击溃。
这个世界的观众并不知道。
刁光斗这个角色其实是以《雍正王朝》中的巡盐道御史任伯安为原型,包括他的那本把整个朝廷中枢一网打尽的《百官行述》,在故事的最后,当宋慈把那几大箱百官的贪污渎职罪证摆到皇上面前时,皇上也只能无奈地作出和《雍正王朝》中同样的选择:
眼不见为净,一把火烧了了事。
也许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不过这种明知道当朝官员罪行累累,皇帝却无法将之绳之以法,反而要帮坏人销毁证据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却并不少见,所以当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网上才会有那么多人讨论。
有些人为宋慈感到不值。
有些人为皇帝的无能感到愤怒。
但归而总之,这部《提刑官》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哪怕最后一桩案子没能够将凶手绳之以法,星空网上,以逐渐过渡为专业剧评人的吴悦,写出来的剧评最受关注。
“少包和提刑官的共同点与区别。”
这是吴悦的课题:“宋慈虽然是官差,但和包拯一样,在更多的时候他并不以官员的身份自居,他去查案子破案子,既不是因为心系社稷安危,也不是为了报效皇恩,而是出于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人命大如天,真相就是真相。
他既不是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也不是食君禄分君忧的忠臣能吏,所以他既可以为卖豆腐的杜松洗刷冤屈,也可以把二品高官史文俊救出大牢,他既可以听命调遣去查官银失盗,也可以因为皇帝最后掩盖真相而辞官归隐——
我有专门查询过资料。
发现《提刑官》的案子主要取材于古典小说中的案件,加工后,这些故事显得真实自然,这与宋慈这一人物的塑造有很大关系,前面说了很多了,就不重复了。
而《少年包青天》不同。
少包的立意是为了体现包拯的聪明,因此案件的设置,也以精巧为主要着力点,案子中犯罪嫌疑人总会使用各种巧妙的花活来扰人视听,而解开谜底也主要依靠看破这些障眼法。
看完少包,让人大呼过瘾。
看完《提刑官》和宋慈,你也会感到过瘾,然而更多的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平静,这正是这部电视剧所表现出的和希望观众感受到的理智,毕竟,冲动更容易犯错,人命关天的事情难道不该慎之又慎吗?”
这段剧评总结的非常精辟。
实际上,洛远喜欢《提刑官》比《少年包青天》更多一些,大概是因为少包的剧情都承袭自《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吧,这点直接没法洗,也是陈道明自己说少包是烂片的原因之一。
喜欢《提刑官》是因为喜欢宋慈。
宋慈大概可以说是有道德洁癖的,他对触犯法律的人,不论贵贱亲疏、不管是人性本恶,还是误入歧途,一概严格依法惩处。
完全不比包拯来的好对付。
但这种性格不管处在何种时代,应该都是会以悲剧收场的。《提刑官》里的宋慈拼劲全力搜集出二度出山的刁光斗,及其庞大关系网的大量罪证,也抵不过夜里皇宫大殿外的冲天火光——
皇帝烧毁了所有的证据。
因为皇帝没有法办一群官员的决心,王朝已经从根子烂了,也许人们很多时候的想法都跟剧里的皇帝是相似的——
--
也就洛远的《功夫熊猫》,陆北玄的《星球大战》以及华夏几位权势级导演的有限几部作品能够在全球票房榜前排露脸,所以国内记者的鼓吹其实没什么意义,人家西方电影这几年的发展,明显是快了华夏一步,甚至好几步。
不过这事儿也给华夏导演们提了个醒。
但凡是到了大导演级别的人物,都不再把目光局限于国内了,未来的电影票房市场争霸,全球才是战场的背景,在收割国内票房的同时,能够兼顾到海外观众,这才是世界各国电影文化发展的王道!
前世,没有这种情况。
国内观众都瞧不上,更别谈什么走出国门了,而今生,华夏的光影七杰乃至权势级导演们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随便拉出一个都是妖孽,他们已经开始和洛远一样,正式把海外当做仅限于国内的重要票仓!
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的电影市场会是全球作品的百花齐放,至于华夏光影七杰中,谁会率先成为电影市场转型后的第一个国际大导演,国内无论是不是行业里的人都保持了相当的期待。
第五卷 国际大导
第512章 【付之一炬】
电视台方面。
苏省卫视播出的《提刑官》已经正式结束,但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却仍然在蔓延,尤其是这部剧的大结局,引发了无数观众的争议和讨论——
和《少年包青天》不同。
这部号称“少包”升级版的作品,整体色调上偏暗,悲剧气质随着故事的进行开始越发显露出来:前面几个单元基本都是民间奇案,作案人也都是市井中的贩夫走卒这样的平民百姓,宋慈还能够顺利地为民伸冤,惩恶扬善,但是到了后面的几个单元,作案人员开始涉及当权者,宋慈和他的前辈们一样开始面对越来越沉重的阻力,而越发的力不从心,特别是到了最后一个单元的压轴大案中,宋慈一生最大的对手,一个叫做刁光斗的官员将宋慈彻底击溃。
这个世界的观众并不知道。
刁光斗这个角色其实是以《雍正王朝》中的巡盐道御史任伯安为原型,包括他的那本把整个朝廷中枢一网打尽的《百官行述》,在故事的最后,当宋慈把那几大箱百官的贪污渎职罪证摆到皇上面前时,皇上也只能无奈地作出和《雍正王朝》中同样的选择:
眼不见为净,一把火烧了了事。
也许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不过这种明知道当朝官员罪行累累,皇帝却无法将之绳之以法,反而要帮坏人销毁证据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却并不少见,所以当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网上才会有那么多人讨论。
有些人为宋慈感到不值。
有些人为皇帝的无能感到愤怒。
但归而总之,这部《提刑官》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哪怕最后一桩案子没能够将凶手绳之以法,星空网上,以逐渐过渡为专业剧评人的吴悦,写出来的剧评最受关注。
“少包和提刑官的共同点与区别。”
这是吴悦的课题:“宋慈虽然是官差,但和包拯一样,在更多的时候他并不以官员的身份自居,他去查案子破案子,既不是因为心系社稷安危,也不是为了报效皇恩,而是出于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人命大如天,真相就是真相。
他既不是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也不是食君禄分君忧的忠臣能吏,所以他既可以为卖豆腐的杜松洗刷冤屈,也可以把二品高官史文俊救出大牢,他既可以听命调遣去查官银失盗,也可以因为皇帝最后掩盖真相而辞官归隐——
我有专门查询过资料。
发现《提刑官》的案子主要取材于古典小说中的案件,加工后,这些故事显得真实自然,这与宋慈这一人物的塑造有很大关系,前面说了很多了,就不重复了。
而《少年包青天》不同。
少包的立意是为了体现包拯的聪明,因此案件的设置,也以精巧为主要着力点,案子中犯罪嫌疑人总会使用各种巧妙的花活来扰人视听,而解开谜底也主要依靠看破这些障眼法。
看完少包,让人大呼过瘾。
看完《提刑官》和宋慈,你也会感到过瘾,然而更多的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平静,这正是这部电视剧所表现出的和希望观众感受到的理智,毕竟,冲动更容易犯错,人命关天的事情难道不该慎之又慎吗?”
这段剧评总结的非常精辟。
实际上,洛远喜欢《提刑官》比《少年包青天》更多一些,大概是因为少包的剧情都承袭自《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吧,这点直接没法洗,也是陈道明自己说少包是烂片的原因之一。
喜欢《提刑官》是因为喜欢宋慈。
宋慈大概可以说是有道德洁癖的,他对触犯法律的人,不论贵贱亲疏、不管是人性本恶,还是误入歧途,一概严格依法惩处。
完全不比包拯来的好对付。
但这种性格不管处在何种时代,应该都是会以悲剧收场的。《提刑官》里的宋慈拼劲全力搜集出二度出山的刁光斗,及其庞大关系网的大量罪证,也抵不过夜里皇宫大殿外的冲天火光——
皇帝烧毁了所有的证据。
因为皇帝没有法办一群官员的决心,王朝已经从根子烂了,也许人们很多时候的想法都跟剧里的皇帝是相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