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厨子的手艺,县里的大厨,又怎么能比得上云慕琤从帝京特意带出来的大厨呢?
云慕琤这次是带着李允一起来的,只不过进了城,他便打发了李允回了云宅,故此,两人回到云宅时,厨房已然准备好了午饭。
许久没有吃过云宅的大厨做的饭了,林慧娘这次饱餐一顿,两人又说了会子话,便各自回了房间小憩,等醒来收拾妥当,便离开了云宅,出城往大林村去了。
今年对于大林村的乡亲们来说,是特别的一年。
今年,他们村里修起了私塾,家里的孩子能送到私塾去跟着先生认字。他们还从林慧娘那儿得到了一种名为“棉花”的种子,据说用棉花做的棉衣既轻便又暖和,村里有许多人都领了种子种了,等到他们弹完棉花,按着林慧娘的指示,让家里的女人做成棉衣穿上一试,便知道林慧娘所言不虚。
只是种子的数量实在是不多,又有许多人分,每人只分到了很少的一部分,种出来的棉花虽然多一些,但也有数,只做完了一件棉衣,便所剩不多了。
他们便轮流着穿,有人要出门的时候,便给他穿上,其他人则是在炕上取暖。其实去年哪怕没有棉花,他们也比以前好过多了,毕竟火炕烧起来是真暖和。但见识过了棉花的好处,他们怎么还能忍得下去保暖不怎么样的棉衣?
因此当林慧娘说自己可以教他们处理棉种的时候,他们丝毫犹豫都没有,便直接跟着林慧娘去学了。
等把自己家的棉种处理好,第二年他们便悉数种到了地里,等着秋天拾了棉花,再多做几件棉衣给家里人穿。
推广棉花任重而道远,林慧娘也没有太过着急,她只是将种植棉花期间的注意事项、收了棉花之后的步骤、弹棉花的方法以及棉种的处理等种种都回忆了一遍,先一条条地打了草稿,确认毫无遗漏之后,这才铺纸研墨,仔细地誊写了一份。等墨迹干了,她便装进信封里,托李允往县城跑了一趟,将之交给了林仕。
大林村的村民们种着棉花,总算是让家里老小都能穿得上棉衣了。而这时的种子,林仕便让人给周前打了招呼,让他用钱收了送到县城,之后林仕则是叫了下面的里正,将这些种子分给了里正们,让他们先在自己家里种,等种子足够多了,再分给下面的村民们。
林家的棉种,这几年林慧娘也是一直都有送给林仕,这么一来,棉花的推广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而这几年,林仕更是在村子里建了一间又一间的私塾。
原先私塾是在大林村建的,但是大林村的村民们按捺不住跑去别的村里的亲戚家炫耀,这些亲戚便找上了里正,里正又找到了林仕,让林仕同意在其他的村子也都建私塾。
只是私塾并不是说建就能建、建好就能用的,林仕让赖师爷找遍县里的秀才,最后还是不够像大林村的那般富裕,一个私塾里有三名常任夫子一名兼职夫子,只好由一个夫子负责一间私塾,他又另外点派了两名负责辅佐夫子的小吏。
虽然建的这些私塾都不收束脩,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坚持不懈读下去的,多得是读着读着,家人便不让再去的,这般下来,原先那些夫子还又忙又累,最后却变得轻松多了。
第二四七章 终于同意
私塾虽然建了一间又一间,但时日尚短,还看不出来什么,只是确实有几个孩子有几分读书的天赋。这几个人林仕都记上了,等到他们参加童生试的时候,再看成绩如何。
虽然有许多孩子读着读着就回了家干活儿,但他们多多少少也认了字,读的时间久的,从私塾离开后,甚至还在镇上找了份很不错的活计。就连亲事也都好说了。
时光飞逝如梭,眨眼,林仕的任期就到了第三年。
这几年,云慕琤一直赖在林家,很少会回到县里的宅子去住,赵氏对他的意见早就被朝夕相处中他的表现给磨平了,对他一直在自己家住,也没有了异议。
对外,乡亲们只好奇了一瞬,便被赵氏的话打发了。
乡亲们都知道林家住着的公子哥儿是村里私塾的夫子之一,对于他怎么在林家住着,而不是住在里正特意带人收拾出来的院子,赵氏的说辞一律是云慕琤和林仕熟识,她理当招待。
乡亲们都不太在意到底是不是如此,只是村子里多出来这么一个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长得又英俊的年轻公子,村里适龄未说亲的姑娘便时常会在云慕琤去私塾上课时,躲在门口偷看。云慕琤平日不怎么出门,为他的英俊而芳心大动的姑娘们要想见到他,只能去私塾。
年轻没见识的姑娘们拜倒在那一张俊颜之下,饶是她们的父母,也有抵挡不住诱惑的。
特别是在赵氏那里打听到,这位公子还未成亲后,便有许多人忍不住幻想,自己家的姑娘被云慕琤看上,不说嫁给他为妻,哪怕是做个妾,也能过上好日子,说不得家里也能跟着发达。
但这种想法只存在了很短一瞬间,便被那些靠谱的父母摇摇头否定了。
虽然听着是好事儿,但自家家底儿薄,即便是嫁给了富户家为妻又能怎样?更不用说是妾了。即便听起来是能吃香的喝辣的锦衣玉食,然而事实呢?高门大院的,水最深了,那些个正室妾室为了争宠,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他们家清清白白的女儿进去了,还能有好日子过?
--
云慕琤这次是带着李允一起来的,只不过进了城,他便打发了李允回了云宅,故此,两人回到云宅时,厨房已然准备好了午饭。
许久没有吃过云宅的大厨做的饭了,林慧娘这次饱餐一顿,两人又说了会子话,便各自回了房间小憩,等醒来收拾妥当,便离开了云宅,出城往大林村去了。
今年对于大林村的乡亲们来说,是特别的一年。
今年,他们村里修起了私塾,家里的孩子能送到私塾去跟着先生认字。他们还从林慧娘那儿得到了一种名为“棉花”的种子,据说用棉花做的棉衣既轻便又暖和,村里有许多人都领了种子种了,等到他们弹完棉花,按着林慧娘的指示,让家里的女人做成棉衣穿上一试,便知道林慧娘所言不虚。
只是种子的数量实在是不多,又有许多人分,每人只分到了很少的一部分,种出来的棉花虽然多一些,但也有数,只做完了一件棉衣,便所剩不多了。
他们便轮流着穿,有人要出门的时候,便给他穿上,其他人则是在炕上取暖。其实去年哪怕没有棉花,他们也比以前好过多了,毕竟火炕烧起来是真暖和。但见识过了棉花的好处,他们怎么还能忍得下去保暖不怎么样的棉衣?
因此当林慧娘说自己可以教他们处理棉种的时候,他们丝毫犹豫都没有,便直接跟着林慧娘去学了。
等把自己家的棉种处理好,第二年他们便悉数种到了地里,等着秋天拾了棉花,再多做几件棉衣给家里人穿。
推广棉花任重而道远,林慧娘也没有太过着急,她只是将种植棉花期间的注意事项、收了棉花之后的步骤、弹棉花的方法以及棉种的处理等种种都回忆了一遍,先一条条地打了草稿,确认毫无遗漏之后,这才铺纸研墨,仔细地誊写了一份。等墨迹干了,她便装进信封里,托李允往县城跑了一趟,将之交给了林仕。
大林村的村民们种着棉花,总算是让家里老小都能穿得上棉衣了。而这时的种子,林仕便让人给周前打了招呼,让他用钱收了送到县城,之后林仕则是叫了下面的里正,将这些种子分给了里正们,让他们先在自己家里种,等种子足够多了,再分给下面的村民们。
林家的棉种,这几年林慧娘也是一直都有送给林仕,这么一来,棉花的推广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而这几年,林仕更是在村子里建了一间又一间的私塾。
原先私塾是在大林村建的,但是大林村的村民们按捺不住跑去别的村里的亲戚家炫耀,这些亲戚便找上了里正,里正又找到了林仕,让林仕同意在其他的村子也都建私塾。
只是私塾并不是说建就能建、建好就能用的,林仕让赖师爷找遍县里的秀才,最后还是不够像大林村的那般富裕,一个私塾里有三名常任夫子一名兼职夫子,只好由一个夫子负责一间私塾,他又另外点派了两名负责辅佐夫子的小吏。
虽然建的这些私塾都不收束脩,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坚持不懈读下去的,多得是读着读着,家人便不让再去的,这般下来,原先那些夫子还又忙又累,最后却变得轻松多了。
第二四七章 终于同意
私塾虽然建了一间又一间,但时日尚短,还看不出来什么,只是确实有几个孩子有几分读书的天赋。这几个人林仕都记上了,等到他们参加童生试的时候,再看成绩如何。
虽然有许多孩子读着读着就回了家干活儿,但他们多多少少也认了字,读的时间久的,从私塾离开后,甚至还在镇上找了份很不错的活计。就连亲事也都好说了。
时光飞逝如梭,眨眼,林仕的任期就到了第三年。
这几年,云慕琤一直赖在林家,很少会回到县里的宅子去住,赵氏对他的意见早就被朝夕相处中他的表现给磨平了,对他一直在自己家住,也没有了异议。
对外,乡亲们只好奇了一瞬,便被赵氏的话打发了。
乡亲们都知道林家住着的公子哥儿是村里私塾的夫子之一,对于他怎么在林家住着,而不是住在里正特意带人收拾出来的院子,赵氏的说辞一律是云慕琤和林仕熟识,她理当招待。
乡亲们都不太在意到底是不是如此,只是村子里多出来这么一个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长得又英俊的年轻公子,村里适龄未说亲的姑娘便时常会在云慕琤去私塾上课时,躲在门口偷看。云慕琤平日不怎么出门,为他的英俊而芳心大动的姑娘们要想见到他,只能去私塾。
年轻没见识的姑娘们拜倒在那一张俊颜之下,饶是她们的父母,也有抵挡不住诱惑的。
特别是在赵氏那里打听到,这位公子还未成亲后,便有许多人忍不住幻想,自己家的姑娘被云慕琤看上,不说嫁给他为妻,哪怕是做个妾,也能过上好日子,说不得家里也能跟着发达。
但这种想法只存在了很短一瞬间,便被那些靠谱的父母摇摇头否定了。
虽然听着是好事儿,但自家家底儿薄,即便是嫁给了富户家为妻又能怎样?更不用说是妾了。即便听起来是能吃香的喝辣的锦衣玉食,然而事实呢?高门大院的,水最深了,那些个正室妾室为了争宠,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他们家清清白白的女儿进去了,还能有好日子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