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血啊。
陈白羽叹口气,直接把蚂蟥扯下来,用力的扔到田埂上去。可惜,力气不够,蚂蟥被扔到了旁边的禾苗上,挂在了禾苗叶上。
不知道为什么,陈白羽突然想起以前小时候,七婆给她讲的一个关于蚂蟥的小故事。
一个男人让自己的老婆每天给年老的母亲买两三两瘦肉煮汤,这个老婆舍不得每天出钱买肉,就每天到田里去抓蚂蟥回来晒干,然后用晒干的蚂蟥熬汤。
蚂蟥营养。
婆婆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男人很高兴,一直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老婆在阳奉阴违。一直到婆婆去世,儿媳妇每天煮的都是蚂蟥。
因为每天喝蚂蟥汤,这个婆婆活到了一百多岁,逢人就夸赞自己的儿媳妇。从那以后,就有很多人把蚂蟥当补品。
他们村的人一开始是抓野生的蚂蟥买钱,然后发展到人工饲养,成为远近闻名的蚂蟥大村。
蚂蟥带着他们一村人致富。
这个儿媳妇虽然比较抠,但也算是歪打正着。
当初七婆给陈白羽和小伙伴说这个故事是希望他们能善待老人,要有孝心。即使没有钱,也可以有别的办法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其实,陈白羽觉得这个小故事和孝心没有多大的关系。不过,农村的人见识少,听过的故事更少,一般都是鬼怪或者从八卦演变而来的家庭故事。
看着被挂在禾叶上的蚂蟥,陈白羽突然的动了莫名其妙的好像不需要的恻隐之心,把它碰下水,免得被晒干了。
“小五,在‘走田’呢。”
“是啊。五婆,带小青青去走亲戚呢?”陈白羽笑着和五婆打招呼。自从阿广娶了阿云后,五婆就越来越宽心了,每天不是在家带小孙子,就是带着小青青去走亲戚。
因为小青青读书好,而且嘴巴甜,五婆最喜欢带她去走亲戚。
一开始不太喜欢小青青这个拖油瓶的五婆现在完全是把小青青捧在手里里宠。吃的,用的,比她家的小孙子还要好。
别人笑话她的时候,她就回怼一句,‘谁说男孩就一定比女孩好的?人家陈小五还能拿奖杯呢。’
如果村里有人对女孩不好,被人就会说‘想想陈小五,黄话如多威风?冠军的阿妈。’
阿云已经给阿广生了两个儿子,因为已经吸取了宠溺过度的教训,所以五婆把两个小孙子放养。
阿广为什么会有些傻气?因为吃了太多的补品,被补过头了。
所以现在五婆决定粗养小孙子,每天带出去撒尿和泥玩泥巴。和当年养阿广是完全两个极端。
“小青青越长越好了。”小青青像阿云,很清秀,而且聪明。听说,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是个小学霸。
“哈哈。像她妈。”
“她二姑从开平回来了,带了不少的布料,我过去看看。小青青又考了一百分,我准备给她做两件裙子。”
“哇。小青青好厉害。五婆以后能享福了。”陈白羽从不吝啬夸赞。
看着五婆的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顺心,陈白羽也替她高兴。有阿云这个聪明人在,阿广和五婆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肯定不会再像上辈子那样凄惨。
阿广不是傻子,他只是想问题比较简单,比一般人慢而已。其实,他憨厚老实,而且心地善良。
只要阿云耐心,认真的教他,陪着他过日子,日子不会太差的。
看着五婆和小青青的背影,陈白羽心情很好。
她想要的就是农场人都能生活幸福。
“陈小五,累吗?”
这个问题,她都忘记回答了多少遍了。路过的人都要问一句,累不累?
陈白羽抿抿嘴,“不累。”才怪。
又累又热的。
脚还酸。
但是没有办法,她准备在去东莞过暑假之前,把家里的所有田全部走一边。
“小五,你今年高考了吧?什么时候能出成绩?有把握吗?也准备考京都大学吗?”
这个问题,也回答了n遍。
但陈白羽还是很真诚的回答,大家会问,是因为关心。对别人的关心,陈白羽很感激。
“好好读书,以后有大出息。”村里人一致认为陈白羽会是有大出息的人。因为这两年,陈白羽给村里的祠堂争回了两座奖杯,现正在祠堂里摆放着呢。
而且,陈白羽一直都没有停止给村里的老人写传记,有些发表在报纸上,也有些发表在《夕阳红》杂志上。
现在村委会收藏了不少相关的报纸和杂志。
农场的发展史,陈白羽也在整理着。这些年,陈明收集了不少关于农场由来、发展、变迁的故事。
陈明只负责收集,陈白羽负责整理。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陈白羽和陈明做的事情,都积极配合,想要让子孙后代都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而来?
虽然清明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给他们讲述关于农场关于祖宗的故事,但很多东西也随着时间而慢慢的流失。
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很多东西就在口口相传中流失了。
陈白羽想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小五,以后要留在京都工作吗?留在京都工作,然后嫁到京都去。我听说,现在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都嫁出国?是不是?”
--
陈白羽叹口气,直接把蚂蟥扯下来,用力的扔到田埂上去。可惜,力气不够,蚂蟥被扔到了旁边的禾苗上,挂在了禾苗叶上。
不知道为什么,陈白羽突然想起以前小时候,七婆给她讲的一个关于蚂蟥的小故事。
一个男人让自己的老婆每天给年老的母亲买两三两瘦肉煮汤,这个老婆舍不得每天出钱买肉,就每天到田里去抓蚂蟥回来晒干,然后用晒干的蚂蟥熬汤。
蚂蟥营养。
婆婆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男人很高兴,一直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老婆在阳奉阴违。一直到婆婆去世,儿媳妇每天煮的都是蚂蟥。
因为每天喝蚂蟥汤,这个婆婆活到了一百多岁,逢人就夸赞自己的儿媳妇。从那以后,就有很多人把蚂蟥当补品。
他们村的人一开始是抓野生的蚂蟥买钱,然后发展到人工饲养,成为远近闻名的蚂蟥大村。
蚂蟥带着他们一村人致富。
这个儿媳妇虽然比较抠,但也算是歪打正着。
当初七婆给陈白羽和小伙伴说这个故事是希望他们能善待老人,要有孝心。即使没有钱,也可以有别的办法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其实,陈白羽觉得这个小故事和孝心没有多大的关系。不过,农村的人见识少,听过的故事更少,一般都是鬼怪或者从八卦演变而来的家庭故事。
看着被挂在禾叶上的蚂蟥,陈白羽突然的动了莫名其妙的好像不需要的恻隐之心,把它碰下水,免得被晒干了。
“小五,在‘走田’呢。”
“是啊。五婆,带小青青去走亲戚呢?”陈白羽笑着和五婆打招呼。自从阿广娶了阿云后,五婆就越来越宽心了,每天不是在家带小孙子,就是带着小青青去走亲戚。
因为小青青读书好,而且嘴巴甜,五婆最喜欢带她去走亲戚。
一开始不太喜欢小青青这个拖油瓶的五婆现在完全是把小青青捧在手里里宠。吃的,用的,比她家的小孙子还要好。
别人笑话她的时候,她就回怼一句,‘谁说男孩就一定比女孩好的?人家陈小五还能拿奖杯呢。’
如果村里有人对女孩不好,被人就会说‘想想陈小五,黄话如多威风?冠军的阿妈。’
阿云已经给阿广生了两个儿子,因为已经吸取了宠溺过度的教训,所以五婆把两个小孙子放养。
阿广为什么会有些傻气?因为吃了太多的补品,被补过头了。
所以现在五婆决定粗养小孙子,每天带出去撒尿和泥玩泥巴。和当年养阿广是完全两个极端。
“小青青越长越好了。”小青青像阿云,很清秀,而且聪明。听说,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是个小学霸。
“哈哈。像她妈。”
“她二姑从开平回来了,带了不少的布料,我过去看看。小青青又考了一百分,我准备给她做两件裙子。”
“哇。小青青好厉害。五婆以后能享福了。”陈白羽从不吝啬夸赞。
看着五婆的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顺心,陈白羽也替她高兴。有阿云这个聪明人在,阿广和五婆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肯定不会再像上辈子那样凄惨。
阿广不是傻子,他只是想问题比较简单,比一般人慢而已。其实,他憨厚老实,而且心地善良。
只要阿云耐心,认真的教他,陪着他过日子,日子不会太差的。
看着五婆和小青青的背影,陈白羽心情很好。
她想要的就是农场人都能生活幸福。
“陈小五,累吗?”
这个问题,她都忘记回答了多少遍了。路过的人都要问一句,累不累?
陈白羽抿抿嘴,“不累。”才怪。
又累又热的。
脚还酸。
但是没有办法,她准备在去东莞过暑假之前,把家里的所有田全部走一边。
“小五,你今年高考了吧?什么时候能出成绩?有把握吗?也准备考京都大学吗?”
这个问题,也回答了n遍。
但陈白羽还是很真诚的回答,大家会问,是因为关心。对别人的关心,陈白羽很感激。
“好好读书,以后有大出息。”村里人一致认为陈白羽会是有大出息的人。因为这两年,陈白羽给村里的祠堂争回了两座奖杯,现正在祠堂里摆放着呢。
而且,陈白羽一直都没有停止给村里的老人写传记,有些发表在报纸上,也有些发表在《夕阳红》杂志上。
现在村委会收藏了不少相关的报纸和杂志。
农场的发展史,陈白羽也在整理着。这些年,陈明收集了不少关于农场由来、发展、变迁的故事。
陈明只负责收集,陈白羽负责整理。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陈白羽和陈明做的事情,都积极配合,想要让子孙后代都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而来?
虽然清明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给他们讲述关于农场关于祖宗的故事,但很多东西也随着时间而慢慢的流失。
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很多东西就在口口相传中流失了。
陈白羽想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小五,以后要留在京都工作吗?留在京都工作,然后嫁到京都去。我听说,现在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都嫁出国?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