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是掐着点赶去的火车站,等林冉下车进站,没过几分钟就登上了火车。
火车站外,听着火车‘呜呜——’鸣笛的声音响起,坐在车里的魏亦鸣抬手拿过来旁边放着书。
崭新的书籍只有前几页有翻过的痕迹,还是林冉从北京回来的那趟列车翻过的痕迹,随手翻到最新看过的一页,从书缝里掉出来的图纸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从脚底下的车垫子上捡起图纸,看出这是自己之前的演算纸,魏亦鸣刚要夹回书里,就被上面修改过的痕迹吸引了注意力。
娟秀的字迹在图纸上标注和纠正,魏亦鸣越看眼睛越亮,直接忘记自己还在车站,从胸前的兜里拿出笔就开始重新验算起来。
这套数值的更改,完美的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他的一个难题,边写,魏亦鸣边嘀咕着,“原来是这样…对!我怎么没想到。”
等结束推算,从图纸中抬起头,天色都已经是中午了。
这本书从买来到现在,只有林冉一个人动过,是谁改过图纸,答案显而易见。
魏亦鸣揉了揉眉头放下笔,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家人才能培养出林冉这样的人才,从手拉犁到如今修改公式数值,魏亦鸣越来越佩服林冉的同时,也忍不住对林冉更加好奇起来。
从石景县到上海,大概十来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有些心虚怕被魏亦鸣发现图纸当面质问,所以林冉下轿车下的飞快,忘记让魏亦鸣帮她换卧铺了,好在路程不算很长,硬卧也坚持到了目的地。
1974年的上海站,完全没有后世的繁华景象,就连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东方明珠,也还没开始建立。
没有北京式的招待所分配处,林冉出站打听着穿着制服的人员,坐着公交,来到据说离得最近的招待所。
大抵是因为女性天生有亲和力,这家招待所的前台也是个年轻女孩,看到林冉过来,女孩眼前一亮。
“同志,介绍信看一下,”杨冬嘴上公事公办的询问,眼睛却一错不错的看着林冉一身行头,杏黄色布拉吉,蹬着一双白色小皮鞋,素白的腕上戴着不知名的腕表,拎着的小皮箱看起来都是那么好看,配上林冉的颜值,就算是在繁华一线的上海,也是相当出众的打扮。
“石景钢铁厂,林冉。”一边自我介绍,林冉递过去自己的介绍信。
“南江省来的,”念着介绍信上的信息,杨冬坐着登记,等看到落款的时候,她有些惊讶,“您这介绍信怎么不去和平饭店住呀,来我们这小地方多遭罪。”
这可是省级介绍信,在她们上海是能住的上和平饭店的级别。
“这太晚了,不想跑那么远,”在车上特意把自己打扮的符合上海这边的风气,林冉当然不能说自己第一次来上海出差,这不方便她出门办事。
这前台连敬语的您都用上了,可见省城开的介绍信果然如高厂长所说,出门好办事了不少。
“那我给您开个好点的房间,”看了看林冉的车票,知道对方是住两个晚上,杨冬收了住宿费,递过去钥匙的时候,还是没忍住问了句,“同志,您这手表是在哪买的呀?”
“亲戚出差给捎带的,我也不清楚,”林冉不动声色的把表转了转,表盘面向杨冬。
精致的表盘一下吸引住了杨冬的目光,本来央求母亲给她买的表,在林冉的表面前一下子黯然失色,杨冬有些羡慕的说,“真好看,肯定很贵吧。”
“据说是进口货,废了好几张外汇券呢,”林冉‘毫无防备’的随口报了价格,“花了我两千块钱呢,要不是来上海出差,我都舍不得戴。”
两千块钱!杨冬的眼睛微微睁大,显然被这个数字惊到了,但她很快回过神来,想到大楼的外国表也都一两千起步,还不如这个好看,她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价格。
再能接受也不是自己的,杨冬只好眼睁睁看着林冉戴着表拎着皮箱上了楼。
在火车上躺了一天,进了房间,林冉发现自己根本睡不着觉,最终决定去空间里待会儿。
上一次吃饭是在三点多的时候,现在肚子感觉有些饿了。
好久没动过的厨房整洁如新,看了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累了一天的林冉并不想自己动手,于是打开饿了么点了份麻辣烫。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新鲜麻辣烫,塞进被七十年代的饭菜养的清淡的嘴里,细致的咀嚼了一遍,林冉满足的叹了口气,吸收了汤汁的青菜鲜嫩麻辣,淋上一点陈醋味道更是提鲜,吃上一口泡的不软不硬的冷面,林冉被烫的‘嘶嘶哈哈’,但还是满足的喝完了最后一口汤。
好久没吃过垃圾食品了,时隔数月,林冉感觉自己竟然重新找回了第一次吃麻辣烫时的感觉,难道是因为换了具身体?
这个问题,直到林冉睡着都没想明白。
*
不管是火热的石景县,首都的北京,还是走在前沿的上海,到哪里,林冉都能准确的找到黑市的所在。
两天的折腾下来,林冉收获满满。
想着今天晚上的车就要离开上海,林冉把腕表戴回了手腕上,调整了面目表情,走进招待所。
招待所不大,人也不太多,杨冬看着林冉面色沮丧的走进来,忍不住关心的问了句,“林冉同志这是怎么了?在外面玩的不开心么?”
“我……我把路费弄丢了,这可怎么办呀。”林冉哭丧着嗓音,有些颓废,“去的车票买好了,可回来的车票还没买呢”。
--
火车站外,听着火车‘呜呜——’鸣笛的声音响起,坐在车里的魏亦鸣抬手拿过来旁边放着书。
崭新的书籍只有前几页有翻过的痕迹,还是林冉从北京回来的那趟列车翻过的痕迹,随手翻到最新看过的一页,从书缝里掉出来的图纸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从脚底下的车垫子上捡起图纸,看出这是自己之前的演算纸,魏亦鸣刚要夹回书里,就被上面修改过的痕迹吸引了注意力。
娟秀的字迹在图纸上标注和纠正,魏亦鸣越看眼睛越亮,直接忘记自己还在车站,从胸前的兜里拿出笔就开始重新验算起来。
这套数值的更改,完美的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他的一个难题,边写,魏亦鸣边嘀咕着,“原来是这样…对!我怎么没想到。”
等结束推算,从图纸中抬起头,天色都已经是中午了。
这本书从买来到现在,只有林冉一个人动过,是谁改过图纸,答案显而易见。
魏亦鸣揉了揉眉头放下笔,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家人才能培养出林冉这样的人才,从手拉犁到如今修改公式数值,魏亦鸣越来越佩服林冉的同时,也忍不住对林冉更加好奇起来。
从石景县到上海,大概十来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有些心虚怕被魏亦鸣发现图纸当面质问,所以林冉下轿车下的飞快,忘记让魏亦鸣帮她换卧铺了,好在路程不算很长,硬卧也坚持到了目的地。
1974年的上海站,完全没有后世的繁华景象,就连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东方明珠,也还没开始建立。
没有北京式的招待所分配处,林冉出站打听着穿着制服的人员,坐着公交,来到据说离得最近的招待所。
大抵是因为女性天生有亲和力,这家招待所的前台也是个年轻女孩,看到林冉过来,女孩眼前一亮。
“同志,介绍信看一下,”杨冬嘴上公事公办的询问,眼睛却一错不错的看着林冉一身行头,杏黄色布拉吉,蹬着一双白色小皮鞋,素白的腕上戴着不知名的腕表,拎着的小皮箱看起来都是那么好看,配上林冉的颜值,就算是在繁华一线的上海,也是相当出众的打扮。
“石景钢铁厂,林冉。”一边自我介绍,林冉递过去自己的介绍信。
“南江省来的,”念着介绍信上的信息,杨冬坐着登记,等看到落款的时候,她有些惊讶,“您这介绍信怎么不去和平饭店住呀,来我们这小地方多遭罪。”
这可是省级介绍信,在她们上海是能住的上和平饭店的级别。
“这太晚了,不想跑那么远,”在车上特意把自己打扮的符合上海这边的风气,林冉当然不能说自己第一次来上海出差,这不方便她出门办事。
这前台连敬语的您都用上了,可见省城开的介绍信果然如高厂长所说,出门好办事了不少。
“那我给您开个好点的房间,”看了看林冉的车票,知道对方是住两个晚上,杨冬收了住宿费,递过去钥匙的时候,还是没忍住问了句,“同志,您这手表是在哪买的呀?”
“亲戚出差给捎带的,我也不清楚,”林冉不动声色的把表转了转,表盘面向杨冬。
精致的表盘一下吸引住了杨冬的目光,本来央求母亲给她买的表,在林冉的表面前一下子黯然失色,杨冬有些羡慕的说,“真好看,肯定很贵吧。”
“据说是进口货,废了好几张外汇券呢,”林冉‘毫无防备’的随口报了价格,“花了我两千块钱呢,要不是来上海出差,我都舍不得戴。”
两千块钱!杨冬的眼睛微微睁大,显然被这个数字惊到了,但她很快回过神来,想到大楼的外国表也都一两千起步,还不如这个好看,她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价格。
再能接受也不是自己的,杨冬只好眼睁睁看着林冉戴着表拎着皮箱上了楼。
在火车上躺了一天,进了房间,林冉发现自己根本睡不着觉,最终决定去空间里待会儿。
上一次吃饭是在三点多的时候,现在肚子感觉有些饿了。
好久没动过的厨房整洁如新,看了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累了一天的林冉并不想自己动手,于是打开饿了么点了份麻辣烫。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新鲜麻辣烫,塞进被七十年代的饭菜养的清淡的嘴里,细致的咀嚼了一遍,林冉满足的叹了口气,吸收了汤汁的青菜鲜嫩麻辣,淋上一点陈醋味道更是提鲜,吃上一口泡的不软不硬的冷面,林冉被烫的‘嘶嘶哈哈’,但还是满足的喝完了最后一口汤。
好久没吃过垃圾食品了,时隔数月,林冉感觉自己竟然重新找回了第一次吃麻辣烫时的感觉,难道是因为换了具身体?
这个问题,直到林冉睡着都没想明白。
*
不管是火热的石景县,首都的北京,还是走在前沿的上海,到哪里,林冉都能准确的找到黑市的所在。
两天的折腾下来,林冉收获满满。
想着今天晚上的车就要离开上海,林冉把腕表戴回了手腕上,调整了面目表情,走进招待所。
招待所不大,人也不太多,杨冬看着林冉面色沮丧的走进来,忍不住关心的问了句,“林冉同志这是怎么了?在外面玩的不开心么?”
“我……我把路费弄丢了,这可怎么办呀。”林冉哭丧着嗓音,有些颓废,“去的车票买好了,可回来的车票还没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