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了,县城里抓投机倒把的更严,他们非但不敢上街叫卖,连挎着篮子去家属院都不敢。只能一只一只的卖,不但辛苦,而且速度也慢了很多,要是再耽误时间,那到了下午也卖不完,只能忍着。
可是走了一段时间,上坡的时候,韩晓刚带着她上不去,韩晓棠下来帮忙推车子的时候,脚都不敢沾地,一碰到地面,就是锥心的疼痛,踮着脚走了半天,气血才渐渐流通。
韩晓刚见状,自己抱着装烧鸡的篮子坐在后面,换韩晓棠骑,两人轮换着,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县城。
到了县城里,两人也丝毫不敢耽误功夫,生怕再卖不完。好在他们干了很多天,积累了一些经验,配合的十分默契。
韩晓刚带着自行车还有篮子隐藏起来,韩晓棠在自己的书包里装上一只烧鸡,就一个一个家属院的去寻找买家。
就这也磨蹭到下午一点多才卖完,两人连饭都来不及吃,只匆匆的买了两个包子,一路啃着就回去了。
回到家,家里还是人来人往,而很多人都注意到韩晓棠这个主角不在家。丁玉英就搪塞说韩晓棠考上大学,是件高兴的大喜事,让韩晓棠姐弟两个去给他们的外婆,还有舅舅报个喜,众人也没怀疑。
自然又熬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制作烧鸡,但这样还保险一些,乡下人家里穷,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晚上怕浪费油灯,很早就睡了,他们一家关上门,也没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这样熬了好几个晚上,来凑热闹的人终于少了,他们才松了口气,重新恢复下午制作,不用晚上再熬夜。
下午,韩晓棠两人回来的时候,丁玉英已经把鸡买好了,一家子就开始忙碌,怕人撞见,他们一向都是把大门在外反锁上。
韩晓刚年纪最小,身手也比较灵活,他就去外面把大门锁上,然后再翻墙进入家中,但这样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门虽然反锁着,装作家里没人,但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却是遮掩不住的,好在丁玉英人缘好,而韩庆生的拳头也多少有点震慑力,周围的邻居即使有点怀疑,也没人敢来一探究竟。
毕竟这个年代,家家都穷的叮当响,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法设法的挣点钱,不然一家子怎么活,有的人家穷的连盐都买不起。
没钱的人家,就养几只鸡,下鸡蛋好拿去换盐,但粮食短缺,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养鸡。
而且别的季节还好说,可冬天鸡要储存热量过冬,基本都不下鸡蛋了,连这唯一换取油盐的路都没了,大家也只好铤而走险。
有的人会冒险,跑进大山里面,采摘一些珍惜的草药,到县城的收购铺或者中药店卖掉,换点钱买急需的生活用品。
所以即便是有人,猜测老韩家可能也在做什么来钱的门路,但大家都表示理解,毕竟韩晓棠考上了大学,以后的学费肯定要花费很多,想法子挣点钱,也是应该的,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韩晓棠也不放心,毕竟韩庆生一家载了这么大的跟头,恐怕不会甘心。虽然韩庆斌一再表示,说韩庆生从小就被他打怕了,即便是如今撕破了脸,他也绝对不敢造次。
但韩晓棠也不敢掉以轻心,就让韩晓刚去外面玩,一边注意着四周,要是村子里来了陌生人,一定要尽快回来报告。
好在一切都风平浪静,很快就到了元月底,再有半个多月就要过新年了,干了一年,人们手里有点余钱,而且也快过年了,很多人终于舍得花钱买些肉食,犒劳一下自己一年都没怎么见过油水的肠胃。
加上韩晓棠做的时间长了,和各个家属院的人也混了个脸熟,有的人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实在是因为韩晓棠做的烧鸡,味道真的很好,不仅自己做回头客,还免费给韩晓棠宣传,说她卖的烧鸡味道好,价格便宜,还不要肉票。
因此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不用再苦苦等到下午才能卖完,往往上午十二点以前都能告馨,韩晓棠姐弟两个可以从容的吃口热乎饭,然后再冒着寒风回家,会暖和一点。
回到家还能休息一会,可韩晓棠累的半死,韩晓刚却是精力充沛,没休息一会,就蹿出去找小伙伴们去玩了。
韩晓刚虽然干活懒惰,但论玩却是一把好手,不管是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都是佼佼者。何况他还有韩庆斌这个厉害的爹,所以村子里的孩子还是很卖他的面子,俨然是一副孩子王的模样。
韩晓刚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好玩成性,在村子里不管年纪多大的孩子,都能玩到一起,这天下午正带着一群小孩子玩耍,就见几个陌生人来到了队里,给了孩子们几颗糖。
村子里的孩子家里穷,哪里能吃得起糖果,见到花花绿绿糖纸包着的糖果,很是稀罕,拿到手就剥开糖纸,填进嘴里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几人这才开口询问韩晓棠家住在哪里,但这些孩子们,都得到过韩晓刚严厉的叮嘱。说自己的姐姐韩晓棠那可是大学生,要放到古代就是秀才状元,他们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可不能让人抢走了。
要是有不认识的外乡人来问韩晓棠,不能说实话,不能告诉他们自家住在哪里,要给他们指一个错误的方向,还要及时的去韩家说一声,这样广撒网的情况下,今天终于有了成果。
--
可是走了一段时间,上坡的时候,韩晓刚带着她上不去,韩晓棠下来帮忙推车子的时候,脚都不敢沾地,一碰到地面,就是锥心的疼痛,踮着脚走了半天,气血才渐渐流通。
韩晓刚见状,自己抱着装烧鸡的篮子坐在后面,换韩晓棠骑,两人轮换着,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县城。
到了县城里,两人也丝毫不敢耽误功夫,生怕再卖不完。好在他们干了很多天,积累了一些经验,配合的十分默契。
韩晓刚带着自行车还有篮子隐藏起来,韩晓棠在自己的书包里装上一只烧鸡,就一个一个家属院的去寻找买家。
就这也磨蹭到下午一点多才卖完,两人连饭都来不及吃,只匆匆的买了两个包子,一路啃着就回去了。
回到家,家里还是人来人往,而很多人都注意到韩晓棠这个主角不在家。丁玉英就搪塞说韩晓棠考上大学,是件高兴的大喜事,让韩晓棠姐弟两个去给他们的外婆,还有舅舅报个喜,众人也没怀疑。
自然又熬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制作烧鸡,但这样还保险一些,乡下人家里穷,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晚上怕浪费油灯,很早就睡了,他们一家关上门,也没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这样熬了好几个晚上,来凑热闹的人终于少了,他们才松了口气,重新恢复下午制作,不用晚上再熬夜。
下午,韩晓棠两人回来的时候,丁玉英已经把鸡买好了,一家子就开始忙碌,怕人撞见,他们一向都是把大门在外反锁上。
韩晓刚年纪最小,身手也比较灵活,他就去外面把大门锁上,然后再翻墙进入家中,但这样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门虽然反锁着,装作家里没人,但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却是遮掩不住的,好在丁玉英人缘好,而韩庆生的拳头也多少有点震慑力,周围的邻居即使有点怀疑,也没人敢来一探究竟。
毕竟这个年代,家家都穷的叮当响,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法设法的挣点钱,不然一家子怎么活,有的人家穷的连盐都买不起。
没钱的人家,就养几只鸡,下鸡蛋好拿去换盐,但粮食短缺,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养鸡。
而且别的季节还好说,可冬天鸡要储存热量过冬,基本都不下鸡蛋了,连这唯一换取油盐的路都没了,大家也只好铤而走险。
有的人会冒险,跑进大山里面,采摘一些珍惜的草药,到县城的收购铺或者中药店卖掉,换点钱买急需的生活用品。
所以即便是有人,猜测老韩家可能也在做什么来钱的门路,但大家都表示理解,毕竟韩晓棠考上了大学,以后的学费肯定要花费很多,想法子挣点钱,也是应该的,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韩晓棠也不放心,毕竟韩庆生一家载了这么大的跟头,恐怕不会甘心。虽然韩庆斌一再表示,说韩庆生从小就被他打怕了,即便是如今撕破了脸,他也绝对不敢造次。
但韩晓棠也不敢掉以轻心,就让韩晓刚去外面玩,一边注意着四周,要是村子里来了陌生人,一定要尽快回来报告。
好在一切都风平浪静,很快就到了元月底,再有半个多月就要过新年了,干了一年,人们手里有点余钱,而且也快过年了,很多人终于舍得花钱买些肉食,犒劳一下自己一年都没怎么见过油水的肠胃。
加上韩晓棠做的时间长了,和各个家属院的人也混了个脸熟,有的人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实在是因为韩晓棠做的烧鸡,味道真的很好,不仅自己做回头客,还免费给韩晓棠宣传,说她卖的烧鸡味道好,价格便宜,还不要肉票。
因此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不用再苦苦等到下午才能卖完,往往上午十二点以前都能告馨,韩晓棠姐弟两个可以从容的吃口热乎饭,然后再冒着寒风回家,会暖和一点。
回到家还能休息一会,可韩晓棠累的半死,韩晓刚却是精力充沛,没休息一会,就蹿出去找小伙伴们去玩了。
韩晓刚虽然干活懒惰,但论玩却是一把好手,不管是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都是佼佼者。何况他还有韩庆斌这个厉害的爹,所以村子里的孩子还是很卖他的面子,俨然是一副孩子王的模样。
韩晓刚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好玩成性,在村子里不管年纪多大的孩子,都能玩到一起,这天下午正带着一群小孩子玩耍,就见几个陌生人来到了队里,给了孩子们几颗糖。
村子里的孩子家里穷,哪里能吃得起糖果,见到花花绿绿糖纸包着的糖果,很是稀罕,拿到手就剥开糖纸,填进嘴里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几人这才开口询问韩晓棠家住在哪里,但这些孩子们,都得到过韩晓刚严厉的叮嘱。说自己的姐姐韩晓棠那可是大学生,要放到古代就是秀才状元,他们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可不能让人抢走了。
要是有不认识的外乡人来问韩晓棠,不能说实话,不能告诉他们自家住在哪里,要给他们指一个错误的方向,还要及时的去韩家说一声,这样广撒网的情况下,今天终于有了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