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奶奶觉着孙女这主意不错,正好发好的面还有不少,干脆今天就都蒸出来,下晚给齐五爷送去。
白天蒸的馒头还有剩的,苏慧兰打算再蒸一锅包子。
福册空间可以帮她把肉处理成任何想要的状态,包括肉馅,所以做包子馅一点不麻烦,家里还有白菜、酸菜,都是和猪肉馅搭配的好材料,处理起来也简单。
于是,苏慧兰剁白菜,苏奶奶捞酸菜,很快调出了两种馅料,之后揉面,擀剂子,捏包子,最后等一个个薄皮大馅的包子入了锅,祖孙俩也忙活出了一脑门子汗。
等包子熟的工夫,苏慧兰看第二个灶眼闲着也是闲着,就把锅架上,准备做点别的。
这锅还是在滨河买的,昨晚她用一小块肥猪肉开了下锅,又特意刷了层豆油放空间里保养了一个晚上,今天拿出来清水刷过,再烘干时锅底还是油光发亮,苏奶奶看一眼就说这锅开的好,肯定能用很长时间。
苏慧兰往锅里加油,然后放入姜丝、干辣椒丝、五香粉先翻炒几下,等炒出香味再倒入新鲜的里脊肉丁一块儿煸炒。
眼见着锅里的肉丁变了色,苏慧兰就让奶奶帮她盛出一碗自家酿的黄豆酱,兑一点白开水搅匀,然后倒进锅里,小火炖开,最后再挑几根嫩绿的葱芯儿切碎撒上,稍微翻炒几下就能出锅了。
东北人喜欢吃蘸酱菜,酱缸更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宝贝。
尤其寒冷漫长的冬季,大伙儿上顿下顿的土豆、白菜、大酸菜,炖菜吃多了嘴没味儿的时候,抓一把大葱,两棵白菜心,再切几片青萝卜,蘸着酱一吃,又新鲜、又爽口,正合了那句:一把大葱、一碟酱,抱着饭碗不下炕!
所以苏慧兰想给齐五爷炸一小盆肉酱,老爷子既可以用来蘸菜,也能直接就着馒头包子吃,比别的都方便。
为了吃着香,肉酱里的肉用的是最嫩的里脊肉,她还特意让空间把这块肉都分割成一厘米左右的大肉丁,苏慧兰给奶奶尝了一口,奶奶直说这肉丁扎实,吃着可过瘾。
苏慧兰见奶奶也喜欢,就给奶奶留了一小碗,剩下的盛出来用小木盆装好。
正好锅里的包子也好了,祖孙俩捡了包子、馒头各二十个用笸箩装着,然后和小木盆一起装进了背筐里,又从空间里拿出两瓶高粱酒放到筐边。
苏慧兰想着老爷子兴许跟奶奶一样喜欢吃甜的,便又找出两包糕点放在最上面,最后用一块厚实的小被子把整个筐一蒙,一切就准备妥当了!
看时间这会儿已经四点多了,外头只剩天边还有些微光亮,苏慧兰随手把吃不了的馒头、包子用盖帘子端着,都拿到院子里冻上,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
今天早上那场雪中午就停了,下午基本转成了晴天,月亮早早就挂在了天上,随着黑夜降临而越发明亮起来。
因为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雪,月光下便反射出一片清浅的雪光,人走在这样的雪地里,视线竟也格外清晰,哪怕已经天黑,祖孙俩认起路来也丝毫不费劲儿。
祖孙俩的家在村东头,齐五爷家却差不多快到村西头了,苏奶奶就顺道给孙女指点谁家是谁家,比如哪家是跟他们老苏家关系好、白天来过的,哪家又是不大好相处、以后遇见要注意着些的。
苏慧兰听得津津有味,一时都不觉得冷了。
等到了齐五爷家,老爷子大门就是虚虚掩上,并没有插闩,苏奶奶就告诉苏慧兰,老爷子怕大伙儿有事找他,常常很晚才插门。
可能是因为独居的关系,齐五爷家的院子不算大,祖孙俩没走几步就到了房门外。
屋里隐约透了点亮光,苏奶奶站在窗根下喊道:“他五叔在吗,俺是志刚他娘!”
苏慧兰就听屋里有人应了声,很快房门被打开,一个头发花白、但是身子骨颇硬朗的老人提着盏马灯就出来了。
“是苏家老嫂子?快、快,进屋!”
等苏慧兰随着奶奶进了屋,就见那老人进来后先将手里的马灯放到门边的木凳上,用一只手关好了房门,然后才提着灯招呼祖孙俩进了大屋。
当地为了充分利用火炕和火墙,房屋布局都差不多,基本都是进门外屋地(厨房),然后间壁砌成火墙,围着火墙再分配大屋、小屋。
齐五爷家大屋跟她家大屋差不多大,屋里的陈设也同样很简单,最吸引人的是进门正对的东墙上挂着的一杆猎枪。
老爷子可能正要吃饭,炕桌上摆着一碗苞米碴子粥和一小碟咸菜,粥看着没怎么动,还在呼呼冒着热气。
苏奶奶就笑道:“他五叔这是才吃上,看来俺们来的正好!兰兰啊,快过来给你五爷爷打招呼!”
苏慧兰忙上前给老爷子问了好。
齐五爷正将灯放在炕桌上,又特意挑亮了许多,闻言忙抬头应了声。
“老嫂子,今天早上就听志国说你们回来了,俺还想着啥时候看看这孩子,想不到你今儿就把人领来了!”
说罢,老爷子就借着灯光细细打量了苏慧兰一番,之后又笑呵呵的转头对苏奶奶道:“老嫂子,你这孩子是有福之人,这辈子的坎儿都过得差不多了,以后你要跟着享福喽!”
苏奶奶一听,脸上露出喜色:“他五叔,那可真就借你的吉言了!以后俺要是真享福了,也绝对忘不了你!”
--
白天蒸的馒头还有剩的,苏慧兰打算再蒸一锅包子。
福册空间可以帮她把肉处理成任何想要的状态,包括肉馅,所以做包子馅一点不麻烦,家里还有白菜、酸菜,都是和猪肉馅搭配的好材料,处理起来也简单。
于是,苏慧兰剁白菜,苏奶奶捞酸菜,很快调出了两种馅料,之后揉面,擀剂子,捏包子,最后等一个个薄皮大馅的包子入了锅,祖孙俩也忙活出了一脑门子汗。
等包子熟的工夫,苏慧兰看第二个灶眼闲着也是闲着,就把锅架上,准备做点别的。
这锅还是在滨河买的,昨晚她用一小块肥猪肉开了下锅,又特意刷了层豆油放空间里保养了一个晚上,今天拿出来清水刷过,再烘干时锅底还是油光发亮,苏奶奶看一眼就说这锅开的好,肯定能用很长时间。
苏慧兰往锅里加油,然后放入姜丝、干辣椒丝、五香粉先翻炒几下,等炒出香味再倒入新鲜的里脊肉丁一块儿煸炒。
眼见着锅里的肉丁变了色,苏慧兰就让奶奶帮她盛出一碗自家酿的黄豆酱,兑一点白开水搅匀,然后倒进锅里,小火炖开,最后再挑几根嫩绿的葱芯儿切碎撒上,稍微翻炒几下就能出锅了。
东北人喜欢吃蘸酱菜,酱缸更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宝贝。
尤其寒冷漫长的冬季,大伙儿上顿下顿的土豆、白菜、大酸菜,炖菜吃多了嘴没味儿的时候,抓一把大葱,两棵白菜心,再切几片青萝卜,蘸着酱一吃,又新鲜、又爽口,正合了那句:一把大葱、一碟酱,抱着饭碗不下炕!
所以苏慧兰想给齐五爷炸一小盆肉酱,老爷子既可以用来蘸菜,也能直接就着馒头包子吃,比别的都方便。
为了吃着香,肉酱里的肉用的是最嫩的里脊肉,她还特意让空间把这块肉都分割成一厘米左右的大肉丁,苏慧兰给奶奶尝了一口,奶奶直说这肉丁扎实,吃着可过瘾。
苏慧兰见奶奶也喜欢,就给奶奶留了一小碗,剩下的盛出来用小木盆装好。
正好锅里的包子也好了,祖孙俩捡了包子、馒头各二十个用笸箩装着,然后和小木盆一起装进了背筐里,又从空间里拿出两瓶高粱酒放到筐边。
苏慧兰想着老爷子兴许跟奶奶一样喜欢吃甜的,便又找出两包糕点放在最上面,最后用一块厚实的小被子把整个筐一蒙,一切就准备妥当了!
看时间这会儿已经四点多了,外头只剩天边还有些微光亮,苏慧兰随手把吃不了的馒头、包子用盖帘子端着,都拿到院子里冻上,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
今天早上那场雪中午就停了,下午基本转成了晴天,月亮早早就挂在了天上,随着黑夜降临而越发明亮起来。
因为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雪,月光下便反射出一片清浅的雪光,人走在这样的雪地里,视线竟也格外清晰,哪怕已经天黑,祖孙俩认起路来也丝毫不费劲儿。
祖孙俩的家在村东头,齐五爷家却差不多快到村西头了,苏奶奶就顺道给孙女指点谁家是谁家,比如哪家是跟他们老苏家关系好、白天来过的,哪家又是不大好相处、以后遇见要注意着些的。
苏慧兰听得津津有味,一时都不觉得冷了。
等到了齐五爷家,老爷子大门就是虚虚掩上,并没有插闩,苏奶奶就告诉苏慧兰,老爷子怕大伙儿有事找他,常常很晚才插门。
可能是因为独居的关系,齐五爷家的院子不算大,祖孙俩没走几步就到了房门外。
屋里隐约透了点亮光,苏奶奶站在窗根下喊道:“他五叔在吗,俺是志刚他娘!”
苏慧兰就听屋里有人应了声,很快房门被打开,一个头发花白、但是身子骨颇硬朗的老人提着盏马灯就出来了。
“是苏家老嫂子?快、快,进屋!”
等苏慧兰随着奶奶进了屋,就见那老人进来后先将手里的马灯放到门边的木凳上,用一只手关好了房门,然后才提着灯招呼祖孙俩进了大屋。
当地为了充分利用火炕和火墙,房屋布局都差不多,基本都是进门外屋地(厨房),然后间壁砌成火墙,围着火墙再分配大屋、小屋。
齐五爷家大屋跟她家大屋差不多大,屋里的陈设也同样很简单,最吸引人的是进门正对的东墙上挂着的一杆猎枪。
老爷子可能正要吃饭,炕桌上摆着一碗苞米碴子粥和一小碟咸菜,粥看着没怎么动,还在呼呼冒着热气。
苏奶奶就笑道:“他五叔这是才吃上,看来俺们来的正好!兰兰啊,快过来给你五爷爷打招呼!”
苏慧兰忙上前给老爷子问了好。
齐五爷正将灯放在炕桌上,又特意挑亮了许多,闻言忙抬头应了声。
“老嫂子,今天早上就听志国说你们回来了,俺还想着啥时候看看这孩子,想不到你今儿就把人领来了!”
说罢,老爷子就借着灯光细细打量了苏慧兰一番,之后又笑呵呵的转头对苏奶奶道:“老嫂子,你这孩子是有福之人,这辈子的坎儿都过得差不多了,以后你要跟着享福喽!”
苏奶奶一听,脸上露出喜色:“他五叔,那可真就借你的吉言了!以后俺要是真享福了,也绝对忘不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