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他感觉汗阿玛现在就像黑猫警长,而自己就是被警长盯住的小耗子,天天在黑猫警长的威慑下不敢犯事,要是犯事了,那警长就要用手铐把耗子抓了关小黑屋。
胤礽义正言辞道:“汗阿玛,儿臣可以发誓,绝对老老实实的,不在路上搞出事儿来。”
“朕怎么会担心你做坏事呢?朕是担心你的安危,这不把銮仪卫都派给你了,”康熙摸了摸胤礽的脑袋瓜,欣慰道:“路上也就分别四天。”
胤礽拍胸保证道:“儿臣会每天想念汗阿玛一千次!”
康熙:“……”
帝王卡住的表情太有趣了,梁九功忙低下头,没忍住。
“噗。”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
扈从康熙第二次东巡的纳兰性德在其《长相思·出塞》中也记述了扈从队伍的庞大:“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所言“千帐灯”固然是一个概数,然亦可知扈从康熙东巡人员的规模。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只有选择最便捷的路才能保证所耗费的物资降到最低。但康熙所选择的盛京→辽阳→几荒屯→牛庄→沙岭→壮镇堡路线,恰恰是一段绕远的路途。而且这段路途“自辽阳至此,地多下湿,雨后泥潦,时困行旅。”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康熙从盛京与皇太子允礽分开到壮镇堡汇合的四天里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结合《清实录》和《康熙起居注》,我们发现,康熙在这四天中依次做了以下几件事情:一是去辽阳广佑寺降香;二是游历千山;三是遣大臣祭奠尚可喜墓;四是行围射虎。康熙在东巡途中多次行围,如果只是行围射虎,康熙没有必要要绕道沙岭,行围显然不是康熙的主要目的。排除了行围的目的,康熙选择这条路线的原因则很清楚,即:去广佑寺降香、游历千山和派大臣到尚可喜墓祭奠。
规模宏大的广佑寺对曾在盛京生活过的孝庄皇太后而言,有着深刻的记忆和影响。不然她不会专门发来香资六百两白金,命康熙去降香。
第114章
梁九功这一笑,顿时就凝固了表情,再小心翼翼去瞧康熙的神色,发现帝王已经恢复了此前的淡然。
不愧是皇上,能克制自己至此,帝王心思难测之深实非他所能想象。
至于到底是已经被太子殿下刺激地麻木了,还是帝王更进一步了修心,梁九功就猜不透了,他只知道这会儿自己没能憋住,若是皇上追究起来,一个嘲笑储君的罪名都够他挨好几个板子了。
胤礽扭头去看梁九功,奇怪问他:“梁公公为何要笑?孤是在很认真地向汗阿玛表忠心,半点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免了,”康熙面无表情道。
小小年纪就满口的‘甜言蜜语’,长大了还得了!
胤礽的第六感在告诉他,汗阿玛在生闷气,但是他悄悄汗阿玛表里不一的表情,决定还是不拆穿了,免得他恼羞成怒。
康熙道:“总之,朕明日就启程。你带着队伍时,可以差遣任何人做事,但是内大臣们会不会进言阻止你,又会不会向朕告状,就不是你能阻止的了。”
所以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如果有臣子告状说太子殿下胡来,那自有老父亲来算账。
胤礽点点头,一脸无辜又老实地答应了下来。
在盛京这块地方,除了行围狩猎刺激一点儿,还能骑骑小马,其他都是跟着汗阿玛去办公差,没什么意思,大臣们也不会答应让他去瞎晃,去哪儿都有大队人跟着,害他都没有机会施展拳脚。
这会儿收到了德柱的回信,胤礽对这儿也没什么留恋的了,边境那儿自有将军们与当地地方官来操心,他除了命令奴才们捣鼓一些“小玩意”,其他的也就只能参议朝政,而不能去下令命人做事。
汗阿玛自己八岁继位,也是十四岁以后才正式执政的,他一个储君,应该更晚。
胤礽对小美诉说:如果孤以后长大能去各部“实习”,孤一定要率先去工部玩玩,这儿可是农工巧匠聚集的地方。
次日,康熙率领少部分人绕行,而胤礽则在内大臣们的簇拥下,乘坐上了回归队伍代表地位最显贵的马车,马车两侧除了有纳兰明珠父子的车马,还有一位是刚在此任职一年的盛京提督周培公。
这事儿又要提起总是在朝政上出现的朝臣们“卒于任上”的奏本,其中就有盛京上一任提督,实在可惜,后来汗阿玛就将闲赋在家的重臣周培公给调到了盛京戌边,盛京在他的治理下还真欣欣向荣起来。
这一会儿周培公是随队伍将胤礽护送到下一个驿站,也许是皆参与了平定三藩之乱,周培公还立下巨大功劳,他与纳兰明珠显然是朝中同僚,互相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来看还挺和睦。
【掌上明珠对谁都和睦啦!他对小朋友也很和睦,就像狼外婆一样,你却还总是相信他,就差被卖掉数钱了,小美真为小朋友的安危而担心。】胤礽强烈要求:孤现在是大人了,已经不是小朋友了,小美就不能改一改称呼?
况且掌上明珠他是大清的内人,他要是能将孤从这太子位置上拉下去,小美不还要感激他帮了你的忙?
【……】
反正他是想不出怎么平安地不做太子,并且能一辈子横着走,杜太师傅说的可太多了,不做太子下场都不会好,即使汗阿玛不是那种对儿子赶尽杀绝的父亲,小命还能保住,可是如果真的做不成太子,那就更加别提以后横着走了。
--
胤礽义正言辞道:“汗阿玛,儿臣可以发誓,绝对老老实实的,不在路上搞出事儿来。”
“朕怎么会担心你做坏事呢?朕是担心你的安危,这不把銮仪卫都派给你了,”康熙摸了摸胤礽的脑袋瓜,欣慰道:“路上也就分别四天。”
胤礽拍胸保证道:“儿臣会每天想念汗阿玛一千次!”
康熙:“……”
帝王卡住的表情太有趣了,梁九功忙低下头,没忍住。
“噗。”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
扈从康熙第二次东巡的纳兰性德在其《长相思·出塞》中也记述了扈从队伍的庞大:“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所言“千帐灯”固然是一个概数,然亦可知扈从康熙东巡人员的规模。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只有选择最便捷的路才能保证所耗费的物资降到最低。但康熙所选择的盛京→辽阳→几荒屯→牛庄→沙岭→壮镇堡路线,恰恰是一段绕远的路途。而且这段路途“自辽阳至此,地多下湿,雨后泥潦,时困行旅。”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康熙从盛京与皇太子允礽分开到壮镇堡汇合的四天里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结合《清实录》和《康熙起居注》,我们发现,康熙在这四天中依次做了以下几件事情:一是去辽阳广佑寺降香;二是游历千山;三是遣大臣祭奠尚可喜墓;四是行围射虎。康熙在东巡途中多次行围,如果只是行围射虎,康熙没有必要要绕道沙岭,行围显然不是康熙的主要目的。排除了行围的目的,康熙选择这条路线的原因则很清楚,即:去广佑寺降香、游历千山和派大臣到尚可喜墓祭奠。
规模宏大的广佑寺对曾在盛京生活过的孝庄皇太后而言,有着深刻的记忆和影响。不然她不会专门发来香资六百两白金,命康熙去降香。
第114章
梁九功这一笑,顿时就凝固了表情,再小心翼翼去瞧康熙的神色,发现帝王已经恢复了此前的淡然。
不愧是皇上,能克制自己至此,帝王心思难测之深实非他所能想象。
至于到底是已经被太子殿下刺激地麻木了,还是帝王更进一步了修心,梁九功就猜不透了,他只知道这会儿自己没能憋住,若是皇上追究起来,一个嘲笑储君的罪名都够他挨好几个板子了。
胤礽扭头去看梁九功,奇怪问他:“梁公公为何要笑?孤是在很认真地向汗阿玛表忠心,半点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免了,”康熙面无表情道。
小小年纪就满口的‘甜言蜜语’,长大了还得了!
胤礽的第六感在告诉他,汗阿玛在生闷气,但是他悄悄汗阿玛表里不一的表情,决定还是不拆穿了,免得他恼羞成怒。
康熙道:“总之,朕明日就启程。你带着队伍时,可以差遣任何人做事,但是内大臣们会不会进言阻止你,又会不会向朕告状,就不是你能阻止的了。”
所以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如果有臣子告状说太子殿下胡来,那自有老父亲来算账。
胤礽点点头,一脸无辜又老实地答应了下来。
在盛京这块地方,除了行围狩猎刺激一点儿,还能骑骑小马,其他都是跟着汗阿玛去办公差,没什么意思,大臣们也不会答应让他去瞎晃,去哪儿都有大队人跟着,害他都没有机会施展拳脚。
这会儿收到了德柱的回信,胤礽对这儿也没什么留恋的了,边境那儿自有将军们与当地地方官来操心,他除了命令奴才们捣鼓一些“小玩意”,其他的也就只能参议朝政,而不能去下令命人做事。
汗阿玛自己八岁继位,也是十四岁以后才正式执政的,他一个储君,应该更晚。
胤礽对小美诉说:如果孤以后长大能去各部“实习”,孤一定要率先去工部玩玩,这儿可是农工巧匠聚集的地方。
次日,康熙率领少部分人绕行,而胤礽则在内大臣们的簇拥下,乘坐上了回归队伍代表地位最显贵的马车,马车两侧除了有纳兰明珠父子的车马,还有一位是刚在此任职一年的盛京提督周培公。
这事儿又要提起总是在朝政上出现的朝臣们“卒于任上”的奏本,其中就有盛京上一任提督,实在可惜,后来汗阿玛就将闲赋在家的重臣周培公给调到了盛京戌边,盛京在他的治理下还真欣欣向荣起来。
这一会儿周培公是随队伍将胤礽护送到下一个驿站,也许是皆参与了平定三藩之乱,周培公还立下巨大功劳,他与纳兰明珠显然是朝中同僚,互相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来看还挺和睦。
【掌上明珠对谁都和睦啦!他对小朋友也很和睦,就像狼外婆一样,你却还总是相信他,就差被卖掉数钱了,小美真为小朋友的安危而担心。】胤礽强烈要求:孤现在是大人了,已经不是小朋友了,小美就不能改一改称呼?
况且掌上明珠他是大清的内人,他要是能将孤从这太子位置上拉下去,小美不还要感激他帮了你的忙?
【……】
反正他是想不出怎么平安地不做太子,并且能一辈子横着走,杜太师傅说的可太多了,不做太子下场都不会好,即使汗阿玛不是那种对儿子赶尽杀绝的父亲,小命还能保住,可是如果真的做不成太子,那就更加别提以后横着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