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
“我还能瘦下来的,殿下可别因为我胖了就嫌弃我啊!”
胤礽刚想说不嫌弃,这边胤禔没憋住,捧腹笑了起来。
胤祉对曹珍的印象已经很淡了,小孩子的记性差,一年没见面的人再一见又大变样,几乎就不认识他了。
至于对他还有点印象的胤禛,他只要看到这个年纪的曹珍还好好活着,就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世与上一世已经彻底不同了。
曹珍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令他不再沉溺于过去的记忆。
也正是有了曹珍活下来这个例子,胤禛对于未来“即将失去”的东西不再仿徨。
他相信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胤禔一嘲笑,曹珍更加伤心了,他发誓:“我现在回到殿下身边了,为了不给殿下丢人,我一定会在一年内瘦下来的!”
“噗,你别对自己太狠,到时候折腾坏了自己身子,循序渐进着慢慢来。”
胤礽捂嘴轻笑了起来,捏了捏曹珍软乎乎的胳膊,视线落在他鼓起来的小肚子上,笑意更深。
“确实该减肥了,再胖下去对身体也不好。”
不久,康熙到了,见自己年长的儿子们都在,对胤礽道:“大清的第一份杂志已经刊印好了。”
正是因为这其中有胤礽的手笔,康熙得到了第一批杂志,就命人送了一些来。
其余儿子都在,那就人手发一份,让他们也看看太子在做的事。
胤禛拿到新鲜的书刊,好奇心起,拿在手中翻阅起来。
杂志为京城官办,其中刊登文章投稿来自于翰林院、国子监、天下名士,甚至朝廷高官,配上精美的画作,无论是水墨画,还是请洋人画师画的素描,都别有一番风趣。
康熙道:“无论是何种地位,只要文章精彩,都可以刊登上去,杂志号称要收尽天下文人稿,光这一消息传扬出去,不知迎来多少文人到京城。”
杂志还允许不愿出名的人以笔名来投稿。选上杂志后,有丰厚的稿费。而大部分的文人墨客,更加注重的是选上以后代表的名誉地位。
胤礽对书刊的材质爱不释手,也不知道容若用的什么方式,让这本杂志看起来特别上档次:“这杂志一共刊印了多少份?”
康熙:“大约刊印了数万份。不仅在京城流通,还传到了各地方去。”
地方官与富商们都可以购买到这份包含了天文、地里、诗词、歌赋、方志、古典、格物、政策、智略等多方面的书刊。
胤禛大致看了看,发现其中也收录了太子的防灾自救指南,此外还有众多精彩纷呈的文章,包罗万象,内容之广阔,选材之新颖,果真是书如其名,曰‘杂’志。
康熙又问众子:“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胤禔率先回答道:“杂志文章内容排序,显得有虚有实又赏心悦目,所选文章皆佳,值得细品。”
胤祉道:“儿臣喜欢这本杂志,它的内容有浅显,有深奥,读起来还很有趣。”
胤禛没有说话,他深思起来:这一本杂志的背后,酝酿着的是对于学风开放的信号。
有了第一版杂志为基础,原先那些因惧怕文字控制,再也不写文章的文人名士们也许会试探着执笔,将他们转移到“小学”、“考据学”上的目光转回“致用”之学术。
帝王翻阅这本杂志,抬眸去瞧坐在窗户边的胤礽。
也许是见帝王将注意力放在了兄弟们身上,胤礽缩小了自己存在感,躲在一边昏昏欲睡。
晒在冬日的暖阳底下让他觉得浑身舒服,撑着脑袋半敛起眼眸,脑袋一点一点,悄悄打起了瞌睡。
从康熙的角度看去,那层从窗户外投入进来的阳光在胤礽的身上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显得他特别有仙气,朦胧之中有一种不真实感,好似保成距离他很遥远,随时都会离他而去。
曹珍欲言又止,想要提醒胤礽打瞌睡被发现了,又见康熙不悦拧眉,似乎有发怒迹象,顿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胤祉小心翼翼道:“太子二哥许是累着了,不如就让他好好歇息吧?”
胤禔瞥了他一眼,自然地伸出手拍了拍胤礽的肩。
胤礽抖了个激灵,昏昏欲睡的脑袋顿时就清醒过来,发现所有人都盯着他在看,忙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胤禔直言不讳:“汗阿玛在问你话呢,怎么打瞌睡起来了,莫不是昨天熬夜了?”
“是这阳光晒着太舒服了,最近总是下雪,难得遇上晴朗的好天气呢!”
“保成觉得这第一刊的杂志如何?”帝王的话钻进了胤礽的耳朵。
对于创办杂志,康熙感觉自己正走在一条分岔路的路口,本欲走向与皇考一样的道路,却硬是给儿子拽着,拐了个弯去了另一条道上。
同样做过皇帝,并且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的胤禛心中一动,悄悄地竖起耳朵。
胤礽奇怪道:“杂志吗?杂志不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一种可以在上茅坑时打发时间的刊物吗?”
第131章
康熙:“……”
胤秅:“……”
许是觉得自己说话太随意,胤礽还补救了句:“儿臣也不是在轻视文人们写的文章,但是杂志这东西到底没有书籍那样严肃,看它是令人感觉到身心愉悦,饱含娱乐性质的一种书籍。闲来无事看看,又能涨涨见识,比话本更实在有用,比正经书又更有趣,而且它是期刊,定期发行,看了第一刊还有第二第三刊,如此能令喜爱看的人养成习惯,逐渐树立起京城杂志的‘招牌’。其实儿臣觉得,京城期刊由官府负责,发行的内容已经挺严肃的了,如果能促进民间的杂志发展就更好了。”
--
胤礽刚想说不嫌弃,这边胤禔没憋住,捧腹笑了起来。
胤祉对曹珍的印象已经很淡了,小孩子的记性差,一年没见面的人再一见又大变样,几乎就不认识他了。
至于对他还有点印象的胤禛,他只要看到这个年纪的曹珍还好好活着,就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世与上一世已经彻底不同了。
曹珍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令他不再沉溺于过去的记忆。
也正是有了曹珍活下来这个例子,胤禛对于未来“即将失去”的东西不再仿徨。
他相信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胤禔一嘲笑,曹珍更加伤心了,他发誓:“我现在回到殿下身边了,为了不给殿下丢人,我一定会在一年内瘦下来的!”
“噗,你别对自己太狠,到时候折腾坏了自己身子,循序渐进着慢慢来。”
胤礽捂嘴轻笑了起来,捏了捏曹珍软乎乎的胳膊,视线落在他鼓起来的小肚子上,笑意更深。
“确实该减肥了,再胖下去对身体也不好。”
不久,康熙到了,见自己年长的儿子们都在,对胤礽道:“大清的第一份杂志已经刊印好了。”
正是因为这其中有胤礽的手笔,康熙得到了第一批杂志,就命人送了一些来。
其余儿子都在,那就人手发一份,让他们也看看太子在做的事。
胤禛拿到新鲜的书刊,好奇心起,拿在手中翻阅起来。
杂志为京城官办,其中刊登文章投稿来自于翰林院、国子监、天下名士,甚至朝廷高官,配上精美的画作,无论是水墨画,还是请洋人画师画的素描,都别有一番风趣。
康熙道:“无论是何种地位,只要文章精彩,都可以刊登上去,杂志号称要收尽天下文人稿,光这一消息传扬出去,不知迎来多少文人到京城。”
杂志还允许不愿出名的人以笔名来投稿。选上杂志后,有丰厚的稿费。而大部分的文人墨客,更加注重的是选上以后代表的名誉地位。
胤礽对书刊的材质爱不释手,也不知道容若用的什么方式,让这本杂志看起来特别上档次:“这杂志一共刊印了多少份?”
康熙:“大约刊印了数万份。不仅在京城流通,还传到了各地方去。”
地方官与富商们都可以购买到这份包含了天文、地里、诗词、歌赋、方志、古典、格物、政策、智略等多方面的书刊。
胤禛大致看了看,发现其中也收录了太子的防灾自救指南,此外还有众多精彩纷呈的文章,包罗万象,内容之广阔,选材之新颖,果真是书如其名,曰‘杂’志。
康熙又问众子:“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胤禔率先回答道:“杂志文章内容排序,显得有虚有实又赏心悦目,所选文章皆佳,值得细品。”
胤祉道:“儿臣喜欢这本杂志,它的内容有浅显,有深奥,读起来还很有趣。”
胤禛没有说话,他深思起来:这一本杂志的背后,酝酿着的是对于学风开放的信号。
有了第一版杂志为基础,原先那些因惧怕文字控制,再也不写文章的文人名士们也许会试探着执笔,将他们转移到“小学”、“考据学”上的目光转回“致用”之学术。
帝王翻阅这本杂志,抬眸去瞧坐在窗户边的胤礽。
也许是见帝王将注意力放在了兄弟们身上,胤礽缩小了自己存在感,躲在一边昏昏欲睡。
晒在冬日的暖阳底下让他觉得浑身舒服,撑着脑袋半敛起眼眸,脑袋一点一点,悄悄打起了瞌睡。
从康熙的角度看去,那层从窗户外投入进来的阳光在胤礽的身上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显得他特别有仙气,朦胧之中有一种不真实感,好似保成距离他很遥远,随时都会离他而去。
曹珍欲言又止,想要提醒胤礽打瞌睡被发现了,又见康熙不悦拧眉,似乎有发怒迹象,顿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胤祉小心翼翼道:“太子二哥许是累着了,不如就让他好好歇息吧?”
胤禔瞥了他一眼,自然地伸出手拍了拍胤礽的肩。
胤礽抖了个激灵,昏昏欲睡的脑袋顿时就清醒过来,发现所有人都盯着他在看,忙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胤禔直言不讳:“汗阿玛在问你话呢,怎么打瞌睡起来了,莫不是昨天熬夜了?”
“是这阳光晒着太舒服了,最近总是下雪,难得遇上晴朗的好天气呢!”
“保成觉得这第一刊的杂志如何?”帝王的话钻进了胤礽的耳朵。
对于创办杂志,康熙感觉自己正走在一条分岔路的路口,本欲走向与皇考一样的道路,却硬是给儿子拽着,拐了个弯去了另一条道上。
同样做过皇帝,并且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的胤禛心中一动,悄悄地竖起耳朵。
胤礽奇怪道:“杂志吗?杂志不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一种可以在上茅坑时打发时间的刊物吗?”
第131章
康熙:“……”
胤秅:“……”
许是觉得自己说话太随意,胤礽还补救了句:“儿臣也不是在轻视文人们写的文章,但是杂志这东西到底没有书籍那样严肃,看它是令人感觉到身心愉悦,饱含娱乐性质的一种书籍。闲来无事看看,又能涨涨见识,比话本更实在有用,比正经书又更有趣,而且它是期刊,定期发行,看了第一刊还有第二第三刊,如此能令喜爱看的人养成习惯,逐渐树立起京城杂志的‘招牌’。其实儿臣觉得,京城期刊由官府负责,发行的内容已经挺严肃的了,如果能促进民间的杂志发展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