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带着的几人也养的很好的话,项骆就可以完全向村子里公开,然后集合一些人去仓库带原料回来了。
只是到时候跟周振兴家里只怕免不了冲突。就算没有冲突,也容易被针对。
当初就是他闹事让祝炎没能在村里成功规模化种蘑菇,末世以后祝炎没有了资本光环加持,事情还真不好说。
现在的实验组菌包已经开始出蘑菇了。一家三口一天能看十几次。
这点蘑菇,可能会关乎全村的希望。
未来相信也会改变他们三人的命运。
可能是三人的动作太频繁了,连祝闹闹也以为这些是什么珍贵的东西,每次在菌包身边走过都是十分小心翼翼的,没事儿的时候闻一闻蘑菇,颇有几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味道。
项骆这头心里还在担心以后跟周振兴家的情况。
只是没想到周振兴家里先自己作了个大死。
还是因为蘑菇的问题。
最近他家蘑菇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已经达到了十五斤大米换一斤蘑菇的天价。
有人恼羞成怒跟他们家吵了起来,周振兴嚣张至极的与其对骂起来,甚至指着围观的其他人一起骂进去,说他们这些人都别想买到他家的一根蘑菇。
有人看他不讲理争辩两句,更是被爷爷奶奶的祖孙三代的骂。
当时人多拉扯着没有打起来。但当天下午就有人喝了酒,借着酒劲闯进了周振兴的家里。
火腿炒木耳。
这道菜放在过去不过是家常餐桌上再普通不过的一道菜。按照东北这边儿的认知,这道菜甚至要被算在素菜里头。
而现在,却是极度珍贵的存在。木耳可能家里会有往年的存余偶尔吃上两个,火腿肠是绝对的珍品中的珍品。
大门打开,项骆将车子开进院子,停好,那头将大门再关上锁好,项骆跟祝炎二人将带来的东西拎下车。
项骆给夫妻俩介绍了祝炎:“这是祝炎,我们住一块。正好出门就一起过来看看了。”
二十个菌包、一大堆压缩工艺的杂粮饼干和蛋白块,东西是真的够沉的,不能说往下拿,而是往下搬!
骆长生看的直发怔:“这是……”
“这个是蘑菇菌包,喷水就能长蘑菇。还有这些是军队送下来的那些粮食,我家不缺这个,放着也占地方,就一道拿来了。”
舅妈看着这些粮食半晌才反应过来,忙道:“这哪行啊!你家再有粮食,这些也耐放,放个三年五年的都行,你这给我们拿了以后不够吃咋办?”
舅妈虽说担心过项骆过来打秋风,却也没有沾小辈光的意思。这世道谁家都不容易,不想被人添麻烦,却也不想成为别人的麻烦。
“我家现在开始种蘑菇了,粮食方面不成问题。既然能拿来肯定就是不缺了。这菌包你也可以种种看,蘑菇这时候不愁卖。”
项骆让两口子一块拎一下,四个人七大包拎回去还挺沉的。这其中还有一点干蘑菇,也是自己家种出来的。
进了屋,舅妈打开菌包看了一下了,笑的合不拢嘴:“我以前在网上看着过,一直想买就是没卖。这是你自己做的吗?”
项骆看看祝炎:“其实都是人家的技术,先前暴风雪的时候关家里没事弄出来的,没想到还挺好的。”
这时候骆长生才多看了一眼祝炎,瞧着便是一怔:“你朋友还挺俊的,你哥们兄弟?”
项骆点点头:“打高中就同桌,我俩不是外人。”
不是外人,这四个字其实很巧妙。对其他人描叙自己跟另一个人的关系,是代表了亲密无间,但两个人面对面说就我跟你不是外人,往往就是心里藏私了。
成年人自然听得懂得这一点。
骆长生对祝炎点头笑一笑,舅妈将东西整理了一下,看见蘑菇伸手攥了一把:“这可是好东西啊,这就泡上一会儿跟木耳一起炒了。你不知道,咱们家烂木头上长木耳,虽说质量不怎么样吧,可这时候吃着也挺解馋的。”
项骆听此言便是目光一亮:“咱们家能养木耳?”
骆长生苦笑:“咱们这老农民的哪里会养什么?这不今年天是在冷吗?家里没那么多煤炭,柴火又不耐烧。就把后院木栅栏拆了烧火。不过不是有个死了好几年就当柱子用的榆树你还记得吧!砍下来放屋子里,可能是灶坑旁边暖和吧,又不小心拎了点水,没几天就发展长木耳了。我们就没烧,天天淋点水上去,现在收的木耳放炕上烘干也有几两了!不过榆树木耳又硬又难吃,也就是没得吃的时候拿它解个馋!”
木耳不同的树上长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榆树木耳是最特殊的一个。在绝大部分眼里,这种木耳又硬又粘又脆,口感很差,放在过去扔在路边都不见得有人捡。
可在这世道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活宝贝。
项骆看一眼祝炎,问道:“你说咱们能种吗?”
“可以试试。”真菌不过就是接种和培育的过程。虽说不同品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去尝试。
骆长生家里不懂得种,只是保持了烂木头的湿润,让他长出木耳来。这产量不会高,自己家吃都不见得够,更别提用它换粮食了。
“你们能种啊!”骆长生忙问。
作者有话要说:
项骆道:“只能说可以试试,毕竟木耳跟蘑菇都是真菌,种植方面肯定有相通的地方。”
--
只是到时候跟周振兴家里只怕免不了冲突。就算没有冲突,也容易被针对。
当初就是他闹事让祝炎没能在村里成功规模化种蘑菇,末世以后祝炎没有了资本光环加持,事情还真不好说。
现在的实验组菌包已经开始出蘑菇了。一家三口一天能看十几次。
这点蘑菇,可能会关乎全村的希望。
未来相信也会改变他们三人的命运。
可能是三人的动作太频繁了,连祝闹闹也以为这些是什么珍贵的东西,每次在菌包身边走过都是十分小心翼翼的,没事儿的时候闻一闻蘑菇,颇有几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味道。
项骆这头心里还在担心以后跟周振兴家的情况。
只是没想到周振兴家里先自己作了个大死。
还是因为蘑菇的问题。
最近他家蘑菇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已经达到了十五斤大米换一斤蘑菇的天价。
有人恼羞成怒跟他们家吵了起来,周振兴嚣张至极的与其对骂起来,甚至指着围观的其他人一起骂进去,说他们这些人都别想买到他家的一根蘑菇。
有人看他不讲理争辩两句,更是被爷爷奶奶的祖孙三代的骂。
当时人多拉扯着没有打起来。但当天下午就有人喝了酒,借着酒劲闯进了周振兴的家里。
火腿炒木耳。
这道菜放在过去不过是家常餐桌上再普通不过的一道菜。按照东北这边儿的认知,这道菜甚至要被算在素菜里头。
而现在,却是极度珍贵的存在。木耳可能家里会有往年的存余偶尔吃上两个,火腿肠是绝对的珍品中的珍品。
大门打开,项骆将车子开进院子,停好,那头将大门再关上锁好,项骆跟祝炎二人将带来的东西拎下车。
项骆给夫妻俩介绍了祝炎:“这是祝炎,我们住一块。正好出门就一起过来看看了。”
二十个菌包、一大堆压缩工艺的杂粮饼干和蛋白块,东西是真的够沉的,不能说往下拿,而是往下搬!
骆长生看的直发怔:“这是……”
“这个是蘑菇菌包,喷水就能长蘑菇。还有这些是军队送下来的那些粮食,我家不缺这个,放着也占地方,就一道拿来了。”
舅妈看着这些粮食半晌才反应过来,忙道:“这哪行啊!你家再有粮食,这些也耐放,放个三年五年的都行,你这给我们拿了以后不够吃咋办?”
舅妈虽说担心过项骆过来打秋风,却也没有沾小辈光的意思。这世道谁家都不容易,不想被人添麻烦,却也不想成为别人的麻烦。
“我家现在开始种蘑菇了,粮食方面不成问题。既然能拿来肯定就是不缺了。这菌包你也可以种种看,蘑菇这时候不愁卖。”
项骆让两口子一块拎一下,四个人七大包拎回去还挺沉的。这其中还有一点干蘑菇,也是自己家种出来的。
进了屋,舅妈打开菌包看了一下了,笑的合不拢嘴:“我以前在网上看着过,一直想买就是没卖。这是你自己做的吗?”
项骆看看祝炎:“其实都是人家的技术,先前暴风雪的时候关家里没事弄出来的,没想到还挺好的。”
这时候骆长生才多看了一眼祝炎,瞧着便是一怔:“你朋友还挺俊的,你哥们兄弟?”
项骆点点头:“打高中就同桌,我俩不是外人。”
不是外人,这四个字其实很巧妙。对其他人描叙自己跟另一个人的关系,是代表了亲密无间,但两个人面对面说就我跟你不是外人,往往就是心里藏私了。
成年人自然听得懂得这一点。
骆长生对祝炎点头笑一笑,舅妈将东西整理了一下,看见蘑菇伸手攥了一把:“这可是好东西啊,这就泡上一会儿跟木耳一起炒了。你不知道,咱们家烂木头上长木耳,虽说质量不怎么样吧,可这时候吃着也挺解馋的。”
项骆听此言便是目光一亮:“咱们家能养木耳?”
骆长生苦笑:“咱们这老农民的哪里会养什么?这不今年天是在冷吗?家里没那么多煤炭,柴火又不耐烧。就把后院木栅栏拆了烧火。不过不是有个死了好几年就当柱子用的榆树你还记得吧!砍下来放屋子里,可能是灶坑旁边暖和吧,又不小心拎了点水,没几天就发展长木耳了。我们就没烧,天天淋点水上去,现在收的木耳放炕上烘干也有几两了!不过榆树木耳又硬又难吃,也就是没得吃的时候拿它解个馋!”
木耳不同的树上长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榆树木耳是最特殊的一个。在绝大部分眼里,这种木耳又硬又粘又脆,口感很差,放在过去扔在路边都不见得有人捡。
可在这世道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活宝贝。
项骆看一眼祝炎,问道:“你说咱们能种吗?”
“可以试试。”真菌不过就是接种和培育的过程。虽说不同品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去尝试。
骆长生家里不懂得种,只是保持了烂木头的湿润,让他长出木耳来。这产量不会高,自己家吃都不见得够,更别提用它换粮食了。
“你们能种啊!”骆长生忙问。
作者有话要说:
项骆道:“只能说可以试试,毕竟木耳跟蘑菇都是真菌,种植方面肯定有相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