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尊重”明显也给了张校长许多安慰,相互之间的交往也更加融洽。
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沟通、交流的对象,即使那些没有和父母联系上的孩子,也没有那么失落了。
和爸妈联系上的孩子,可以继续和他们的父母微信视频,而没有和爸妈联系上的孩子,也可以在经过老师和对方同意后,和他们喜欢的“哥哥姐姐”进行视频,聊一聊在生活和学习中遇见的烦恼。
一些有上进心的孩子,也开始跟着几位老师学习如何打字、如何发邮件,如何使用微信这一个通讯工具。
有些学会了的孩子,还会在几个老师繁忙时,帮助年纪小的孩子与他们的爸妈视频,半点没有之前那种乖戾、暴躁的样子,反倒满脸都是学会了一种技能的得意和自信。
下课时、午休间,孩子们做得最多的消遣是凑在一起,互相读或是看他们各自得到的回信,亦或者憧憬起他们毕业后进入中学、大学的生活。
回到家,即使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也有了新的事情做——给爷爷奶奶或者弟弟妹妹朗读这些回信,告诉他们在视频电话里看到的学校、看到的那些哥哥姐姐以及大城市的生活。
每一个和他们视频的大学生都精心准备了和他们视频的内容,有些是科普和教导他们怎么使用生活中的一些电器和工具;有些是教他们出门怎么做公交车、出租车;
有些还特意去了英语角,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些外国朋友,实地和他们用英语沟通,告诉他们外面真的有很多外国人,而学会英语是很必要的。
正在远洋中的李明东老师知道了他们正在进行这一项活动,也在遥远的大西洋上发来了他的问候。
在挤的熙熙攘攘的多媒体教室里,他曾教导的孩子们看到了大西洋上璀璨的星河,看到了辽阔大海的壮阔美丽,也看到了他们热爱的李老师如何扬帆起航、奔向世界的彼岸。
没有多久,黛文婷申请的“红星小学直播间”也安排妥当了,每间教室都被装上了摄像头,直播间里每天都会播放孩子们读书、生活、娱乐的场景,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孩子的家长都可以看到孩子们日常的样子,虽然目前观众数量寥寥,但至少也是个起点。
尤其是孩子们,当他们知道家长们可以从手机看到自己上课的样子后,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学习态度都提高了许多,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和家人看到他们不好的那一面,也算是个意外惊喜。
仅仅从这一点上,黛文婷折腾这个直播间也是有意义的。
就在老师和孩子们都干劲十足地迎接着每个新的一天时……
冬天,悄悄的来临了。
第51章 偷梁VS换柱
“点起来没有?”
苏丽看着一脸煤灰的秦朗,期盼地问。
可怜秦朗趴在地上对着炉子下面的出风口吹了半天,炉子里的火也没有烧起来,只能从地上爬起来拍拍沾了灰的衣服,绝望地摇了摇头。
这么个不起眼的小炉子,就是红星小学的孩子们冬天取暖的工具,炉子里烧的是煤,为了保证煤能多烧一会儿,一开始炉子里只会放几个煤球,然后再慢慢增多。
炉子上会烧一壶水,水烧开后也会散发热量,然后就一直温热着,孩子们会带一些可以捂手的铁罐子、水壶来,靠这些铁罐子和水壶暖手、写字。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早,才刚刚十一月,居然就下过了一场雪,张校长也没想到十一月雪就下了,急急忙忙带着张有田和媳妇儿,和村子里的人家一起,去镇上拉煤了。
听张校长的意思,红星小学往年都是靠这种小煤炉度过冬天的。
眼见着张校长一家走之前放进去的煤要烧完了,后面放进去的煤饼还没有点着,等下孩子们上课就得挨冻地上,一群老师都急了。
“这怎么办?有酒精没有?撒点酒精,先点着再说啊!”
江昭辉想起他们做烧烤的时候,也是拿酒精引燃炭火的。
“哪有酒精啊,他们又不吃火锅!要不要去厨房开个火,再点几个煤饼?”
苏丽也急了,“你们谁会生火?”
很可惜的是,这么多老师,一个会点农村土灶台的都没有。秦朗每次下厨,用的也只是电饭锅和电磁炉,但这两样东西都生不出火来。
后来还是提早来上学的几个孩子看出了他们的窘境,三下两下把炉子里的火生起来了。
“老师,煤不能放这么多,不通气,烧不起来的。”
生好炉子的女学生羞涩地笑着,“而且也浪费煤。”
苏丽和秦朗长舒了口气,谢过了几个孩子,把点好的炉子放进了教室。
天气变冷,分年级上课也成了不切实际的事情,为了保持温度,也为了节约煤饼,现在是一二三年纪在一起上课,三四年级在一起上课,五六年级在一起上课,黑板一边一半,孩子们也搬了桌椅挤到一个教室里,以讲台为中心对半分开。
一年级孩子学的东西少,现在基本用不上黑板。
听张校长说,红星小学还没有翻新之前,他们在土窑里上课,就是这么挤在一起上的。只是土窑没新教室这么多窗户,煤炉子味道太呛,又容易熏得人要睡觉,他们冬天只烧一下,暖和了就提走,大多数时间都是挨着冻上的,没有现在条件这么好。
--
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沟通、交流的对象,即使那些没有和父母联系上的孩子,也没有那么失落了。
和爸妈联系上的孩子,可以继续和他们的父母微信视频,而没有和爸妈联系上的孩子,也可以在经过老师和对方同意后,和他们喜欢的“哥哥姐姐”进行视频,聊一聊在生活和学习中遇见的烦恼。
一些有上进心的孩子,也开始跟着几位老师学习如何打字、如何发邮件,如何使用微信这一个通讯工具。
有些学会了的孩子,还会在几个老师繁忙时,帮助年纪小的孩子与他们的爸妈视频,半点没有之前那种乖戾、暴躁的样子,反倒满脸都是学会了一种技能的得意和自信。
下课时、午休间,孩子们做得最多的消遣是凑在一起,互相读或是看他们各自得到的回信,亦或者憧憬起他们毕业后进入中学、大学的生活。
回到家,即使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也有了新的事情做——给爷爷奶奶或者弟弟妹妹朗读这些回信,告诉他们在视频电话里看到的学校、看到的那些哥哥姐姐以及大城市的生活。
每一个和他们视频的大学生都精心准备了和他们视频的内容,有些是科普和教导他们怎么使用生活中的一些电器和工具;有些是教他们出门怎么做公交车、出租车;
有些还特意去了英语角,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些外国朋友,实地和他们用英语沟通,告诉他们外面真的有很多外国人,而学会英语是很必要的。
正在远洋中的李明东老师知道了他们正在进行这一项活动,也在遥远的大西洋上发来了他的问候。
在挤的熙熙攘攘的多媒体教室里,他曾教导的孩子们看到了大西洋上璀璨的星河,看到了辽阔大海的壮阔美丽,也看到了他们热爱的李老师如何扬帆起航、奔向世界的彼岸。
没有多久,黛文婷申请的“红星小学直播间”也安排妥当了,每间教室都被装上了摄像头,直播间里每天都会播放孩子们读书、生活、娱乐的场景,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孩子的家长都可以看到孩子们日常的样子,虽然目前观众数量寥寥,但至少也是个起点。
尤其是孩子们,当他们知道家长们可以从手机看到自己上课的样子后,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学习态度都提高了许多,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和家人看到他们不好的那一面,也算是个意外惊喜。
仅仅从这一点上,黛文婷折腾这个直播间也是有意义的。
就在老师和孩子们都干劲十足地迎接着每个新的一天时……
冬天,悄悄的来临了。
第51章 偷梁VS换柱
“点起来没有?”
苏丽看着一脸煤灰的秦朗,期盼地问。
可怜秦朗趴在地上对着炉子下面的出风口吹了半天,炉子里的火也没有烧起来,只能从地上爬起来拍拍沾了灰的衣服,绝望地摇了摇头。
这么个不起眼的小炉子,就是红星小学的孩子们冬天取暖的工具,炉子里烧的是煤,为了保证煤能多烧一会儿,一开始炉子里只会放几个煤球,然后再慢慢增多。
炉子上会烧一壶水,水烧开后也会散发热量,然后就一直温热着,孩子们会带一些可以捂手的铁罐子、水壶来,靠这些铁罐子和水壶暖手、写字。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早,才刚刚十一月,居然就下过了一场雪,张校长也没想到十一月雪就下了,急急忙忙带着张有田和媳妇儿,和村子里的人家一起,去镇上拉煤了。
听张校长的意思,红星小学往年都是靠这种小煤炉度过冬天的。
眼见着张校长一家走之前放进去的煤要烧完了,后面放进去的煤饼还没有点着,等下孩子们上课就得挨冻地上,一群老师都急了。
“这怎么办?有酒精没有?撒点酒精,先点着再说啊!”
江昭辉想起他们做烧烤的时候,也是拿酒精引燃炭火的。
“哪有酒精啊,他们又不吃火锅!要不要去厨房开个火,再点几个煤饼?”
苏丽也急了,“你们谁会生火?”
很可惜的是,这么多老师,一个会点农村土灶台的都没有。秦朗每次下厨,用的也只是电饭锅和电磁炉,但这两样东西都生不出火来。
后来还是提早来上学的几个孩子看出了他们的窘境,三下两下把炉子里的火生起来了。
“老师,煤不能放这么多,不通气,烧不起来的。”
生好炉子的女学生羞涩地笑着,“而且也浪费煤。”
苏丽和秦朗长舒了口气,谢过了几个孩子,把点好的炉子放进了教室。
天气变冷,分年级上课也成了不切实际的事情,为了保持温度,也为了节约煤饼,现在是一二三年纪在一起上课,三四年级在一起上课,五六年级在一起上课,黑板一边一半,孩子们也搬了桌椅挤到一个教室里,以讲台为中心对半分开。
一年级孩子学的东西少,现在基本用不上黑板。
听张校长说,红星小学还没有翻新之前,他们在土窑里上课,就是这么挤在一起上的。只是土窑没新教室这么多窗户,煤炉子味道太呛,又容易熏得人要睡觉,他们冬天只烧一下,暖和了就提走,大多数时间都是挨着冻上的,没有现在条件这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