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真很惊讶,“你的意思是,陆大人不跟你们一道了,他要转换门庭?”
陈世文有些无奈地点头,“人各有志,也勉强不得,只是山长非常的生气,可惜了。”
陆家可惜不可惜刘玉真不知道,只是这么一说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便问道:“外祖母说你如今颇受太子殿下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刘玉真是真的好奇,他区区一个从六品,怎么就在太子跟前显了出来。
论才学,论资历他都及不上翰林院里面的老大人们啊。
说起这个,陈世文苦笑道:“这事很简单,太子殿下是一个好学的人,常常会到翰林院找掌院大人请教,偶尔也会从翰林院的书库中取些书回去。”
“然后一个多月前的某一日,殿下来到了书库寻一本书,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掌院便将我们喊去问,但那书实在是少见得很,大伙儿都不记得搁在何处了。”
“但我还记得,于是便找了出来。殿下很高兴,夸奖了两句,谁知道这事就这么传开了。如今殿下见我看的书多,偶尔也会询问一二,你生病的第二日便是如此情形,殿下那一日要到翰林院去,大人们虽然不知道殿下会不会传召,但还是将我喊了回去以防万一。”
原来如此,她还以为太子真的看上了寒门出身的陈世文呢。
“那你可得小心着些,”刘玉真不放心地叮嘱,“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你在太子殿下面前可得谨慎行事。”
“知道,”陈世文郑重点头,“我有家室,定会小心谨慎的,况且如今太子殿下只是问我一些书上的事,不打紧。”
“若是将来……”他顿了顿,道:“将来若是有什么差错,我谋个外放也就是了,就是可能要委屈你们了。”
刘玉真握住了他的手,“你心里有数就好,我这几日看着家里来的这许多人,真是吓了一跳,我让桂枝到门房那边瞧了,好些人都送了重礼来。”
“我这几日见的这周太太、富太太以及送这帖子来的陆家,想的都是这一件事吧。”
“世情如此,也怨不得他们。”陈世文淡淡地回道:“你是没有看见徐府门前的人,若是见了你才要 下一跳。”
说起徐府,没两日刘玉真就见到了徐府的人,那送东西来的嬷嬷眉开眼笑,虽然极力绷着张脸,但是嘴角眉间全是笑意。
“我们家三姑娘,也就是太子府上的徐良娣昨日诞下了太子殿下的长子,家里头的老太太、太太们欢喜得很,特让厨房煮了些红鸡蛋,遣老身给交好的人家送些来。”
“也沾沾徐良娣和长孙殿下的喜气。”
徐家三姑娘,徐良娣诞下了太子的长子。刘玉真消化完这句话,望着这个老嬷嬷的目光都带着些不同。
“这可真是一件大喜事。”刘玉真有些矛盾,一方面她为徐家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她的心中隐隐也有一层忧虑,最后只好道:“恭喜恭喜,嬷嬷回去替我转告老太太,该日再登门拜访。”
那嬷嬷得了上等荷包的赏,喜滋滋地回去了,旁边听着的慧姐儿看到刘玉真送走那嬷嬷后叹了口气,不解地问道:“母亲,您这是怎么了?这不是一件喜事吗?您怎么还叹气呢?”
刘玉真看着虽然能干了许多,但是依旧有些懵懂的慧姐儿,解释道:“这当然是一件喜事,我只是突然想到了太子妃,她是内阁首辅的孙女,板上钉钉将来的皇后娘娘。”
“她以后若是也生了一个儿子,那如今的场景就又要重演一遍了。”
不过这也是将来的事,现在想也太早了些,刘玉真也只是突然有感而发而已。
第147章
对此有些感慨的刘玉真晚上和陈世文闲聊的时候, 就说起了徐家这个事情。
“太子殿下的长子,将来这徐良娣一个妃位是少不了的,没准还会是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之前在徐府见到她的时候, 可是没想到她会有这么一天。”
“嗯,”陈世文点头,“殿下有了长子, 这东宫之位便越发稳固了,此乃社稷之福,我们这些安安分分的也可以清净些。”
刘玉真有些无语地看着他,再一次意识到了男女有别, 这件事她想的是徐良娣和徐家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良娣将来再不济也是四妃之一,运气好还会是贵妃,甚至是皇后、太后。
但是这人就看到了太子会因为这个儿子的降生而在朝堂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增加自身的分量。此外就是东宫地位稳固, 官场大环境会更好。
“怎么, 我说得不对吗?”陈世文看着她, 有些疑惑地问道。
“对, 对极了。”刘玉真无奈, “你说得很对, 就是这样。”
转头她就向桂枝及春杏抱怨,“……我想说的是徐良娣,毕竟是在徐家见过面的人, 眼看她越来越好, 我们也替她欢喜, 这欢喜之余也好奇她能够走到哪一步。”
“谁曾想他跟我说了一晚上太子如何如何, 说他礼贤下士、对掌院他们那些大儒颇为看重, 一手字也写得好,有一回还喊出了几位老大人的名字,将他们都吓了一跳。
“而且太子对边塞、海贸等颇为关注,时常到翰林院找这类书看,听说陈世文是从南边来的,并且自己还出过海便将他喊过去仔细询问。”
“还说了什么船帆、风向、水流等等。真是的,说了半天都说不到一块。”
--
陈世文有些无奈地点头,“人各有志,也勉强不得,只是山长非常的生气,可惜了。”
陆家可惜不可惜刘玉真不知道,只是这么一说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便问道:“外祖母说你如今颇受太子殿下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刘玉真是真的好奇,他区区一个从六品,怎么就在太子跟前显了出来。
论才学,论资历他都及不上翰林院里面的老大人们啊。
说起这个,陈世文苦笑道:“这事很简单,太子殿下是一个好学的人,常常会到翰林院找掌院大人请教,偶尔也会从翰林院的书库中取些书回去。”
“然后一个多月前的某一日,殿下来到了书库寻一本书,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掌院便将我们喊去问,但那书实在是少见得很,大伙儿都不记得搁在何处了。”
“但我还记得,于是便找了出来。殿下很高兴,夸奖了两句,谁知道这事就这么传开了。如今殿下见我看的书多,偶尔也会询问一二,你生病的第二日便是如此情形,殿下那一日要到翰林院去,大人们虽然不知道殿下会不会传召,但还是将我喊了回去以防万一。”
原来如此,她还以为太子真的看上了寒门出身的陈世文呢。
“那你可得小心着些,”刘玉真不放心地叮嘱,“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你在太子殿下面前可得谨慎行事。”
“知道,”陈世文郑重点头,“我有家室,定会小心谨慎的,况且如今太子殿下只是问我一些书上的事,不打紧。”
“若是将来……”他顿了顿,道:“将来若是有什么差错,我谋个外放也就是了,就是可能要委屈你们了。”
刘玉真握住了他的手,“你心里有数就好,我这几日看着家里来的这许多人,真是吓了一跳,我让桂枝到门房那边瞧了,好些人都送了重礼来。”
“我这几日见的这周太太、富太太以及送这帖子来的陆家,想的都是这一件事吧。”
“世情如此,也怨不得他们。”陈世文淡淡地回道:“你是没有看见徐府门前的人,若是见了你才要 下一跳。”
说起徐府,没两日刘玉真就见到了徐府的人,那送东西来的嬷嬷眉开眼笑,虽然极力绷着张脸,但是嘴角眉间全是笑意。
“我们家三姑娘,也就是太子府上的徐良娣昨日诞下了太子殿下的长子,家里头的老太太、太太们欢喜得很,特让厨房煮了些红鸡蛋,遣老身给交好的人家送些来。”
“也沾沾徐良娣和长孙殿下的喜气。”
徐家三姑娘,徐良娣诞下了太子的长子。刘玉真消化完这句话,望着这个老嬷嬷的目光都带着些不同。
“这可真是一件大喜事。”刘玉真有些矛盾,一方面她为徐家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她的心中隐隐也有一层忧虑,最后只好道:“恭喜恭喜,嬷嬷回去替我转告老太太,该日再登门拜访。”
那嬷嬷得了上等荷包的赏,喜滋滋地回去了,旁边听着的慧姐儿看到刘玉真送走那嬷嬷后叹了口气,不解地问道:“母亲,您这是怎么了?这不是一件喜事吗?您怎么还叹气呢?”
刘玉真看着虽然能干了许多,但是依旧有些懵懂的慧姐儿,解释道:“这当然是一件喜事,我只是突然想到了太子妃,她是内阁首辅的孙女,板上钉钉将来的皇后娘娘。”
“她以后若是也生了一个儿子,那如今的场景就又要重演一遍了。”
不过这也是将来的事,现在想也太早了些,刘玉真也只是突然有感而发而已。
第147章
对此有些感慨的刘玉真晚上和陈世文闲聊的时候, 就说起了徐家这个事情。
“太子殿下的长子,将来这徐良娣一个妃位是少不了的,没准还会是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之前在徐府见到她的时候, 可是没想到她会有这么一天。”
“嗯,”陈世文点头,“殿下有了长子, 这东宫之位便越发稳固了,此乃社稷之福,我们这些安安分分的也可以清净些。”
刘玉真有些无语地看着他,再一次意识到了男女有别, 这件事她想的是徐良娣和徐家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良娣将来再不济也是四妃之一,运气好还会是贵妃,甚至是皇后、太后。
但是这人就看到了太子会因为这个儿子的降生而在朝堂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增加自身的分量。此外就是东宫地位稳固, 官场大环境会更好。
“怎么, 我说得不对吗?”陈世文看着她, 有些疑惑地问道。
“对, 对极了。”刘玉真无奈, “你说得很对, 就是这样。”
转头她就向桂枝及春杏抱怨,“……我想说的是徐良娣,毕竟是在徐家见过面的人, 眼看她越来越好, 我们也替她欢喜, 这欢喜之余也好奇她能够走到哪一步。”
“谁曾想他跟我说了一晚上太子如何如何, 说他礼贤下士、对掌院他们那些大儒颇为看重, 一手字也写得好,有一回还喊出了几位老大人的名字,将他们都吓了一跳。
“而且太子对边塞、海贸等颇为关注,时常到翰林院找这类书看,听说陈世文是从南边来的,并且自己还出过海便将他喊过去仔细询问。”
“还说了什么船帆、风向、水流等等。真是的,说了半天都说不到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