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可以思考一下这个回答。”解然先看刘志远,“有兴趣先回答吗?”
刘志远很认真地回答:“这句话有歧义,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理解为我和……她……”刘志远看了眼林朝夕,继续说,“a.我们来自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解出了黑板上的题目;b.我们两个是学校的学生,我们解出了黑板上的题目。”
“你呢?”解然不置可否,又问林朝夕。
“如果您问我这个问题,我认为在现在这个情景中,这句话没什么太大问题;但如果不在这个情境中,就和刘同学的答案差不多了。”
“你们看,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
和刘志远想象中老师又要评价答案对错优劣的情况完全不同。解然拿起粉笔,把自己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紧接着很认真地说,“因为我们在现实口语对话和思考中有情景支撑,为了简便,会省略一些东西,但这有时也影响我们的书面语言和思考过程变得不再精准。”
听到“精准”两个字时,林朝夕抬眼看着解然。
这个内容她听上去实在太耳熟,她总觉得这份集训队的教学大纲,有可能还是出自老林之手。
而和小学时一来就考试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初、高中联合集训更为雷厉风行一些,一来就上课。
“就比如刚才你们快速解题的过程,又比如这句话……”解然敲了敲黑板,说,“你们现在听到这句话,并不会觉得它又什么问题。但如果它刊印在纸上,由不在教室的人阅读到它,就会产生歧义。而数学……数学语言的精确性非常重要,它既保证你在进行数学计算和相关论证时拥有可靠的基础结构;同时也保证相关内容在传播中不会引起歧义。”
解然说到这里,刘志远才注意到,林朝夕不知何时已经走回自己座位,而教室里大部分学生都开始认真听讲。
教室里鸦雀无声,他赶忙也走回自己座位。
“数学家们花了几乎等同于人类历史的一段漫长时间,来建立相对精准的符号语言体系,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
“数学符号?”
“公式?”
“怎么证明?”
坐在前排的同学抢答。
“不,是语文。”
——
三味大学食堂里,寒假里只有零星几个窗口开放。
林朝夕趴在饭桌上,边扒盒饭,边观察食堂的标语,一边用笔记录下来,而在她附近,不少他们集训队学生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这就是他们这节“语文课”的课后作业,找出生活用语中不规范处,并用更精确的语言来改写它。
林朝夕在本子上记了两个短句。
忽然有人端着餐盘,在她身边坐下。
“红烧牛肉?”解然看着她本子上写的东西问。
林朝夕赶紧把答案遮住。
在她从图书馆借的那本神奇的书上,就有人在角落里特地讨论过“食堂歧义”。她刚才正好看到这道菜名,就下意识写了下来,并且品味了下,还真觉得……有点香……
林朝夕:“菜谱大部分都有歧义嘛,比如“红烧牛肉既可以指‘把牛肉红烧这个行为’,又可以指‘一道菜’。”
“不觉得是钻牛角尖吗?”解然的目光若有若无瞥向食堂角落,虽然解然讲了那么多,还是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数学培训要做“语文”作业。
陆志浩:“再钻牛角尖的事情我们都干过。”
裴之直接看穿:“还好,师父一贯这样。”
章亮:“呵呵。”
林朝夕用筷子插着狮子头,解然转头看着她,很诚恳地说:“我很羡慕你有这样的父亲。”
“不用羡慕,我心累的时候你看不到。”
闻言,解然笑得不行,却并没有再继续他课前疑问。
林朝夕看着他心照不宣地笑容,知道他也接受老林宁愿写教学大纲也不愿来永川大学授课的事实,并决定不再追问下去。
第124章 小测
接下来两天, 课程更加深入,林朝夕做得格外认真。
上大学时, 她上过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老师花了好几个课时时间, 给他们讲了类似用词精确性的问题, 老林等于把大学课程提前到初、高中来。
从改写生活用词开始, 他们又深入研读报纸,新闻标题中的问题也不少……
大家都有点晕头转向。
搞数学的孩子们学到这里, 很多人已经弄不清老师到底要教什么, 虽然可以理解为在训练用词精确性,但也的确很像钻牛角尖。
就在第二天中午吃饭时,林朝夕隐约听到有高中生说:这次集训是浪费时间, 高中课业紧张,不如回家找家教补课。
而下午时,解然拿出的医学论文, 则把这种质疑推向一个小小的高峰。
有学生当堂举手:“老师, 请问我们还要学几天这样的作业?”
解然当时正在黑板上写:血小板计数为100~300x10(9次方)/l。
笔触停顿,他笑道:“你先来回答下, 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那位学生愣住,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出来。而永川中学的阿光同学分外积极,抢答道:“很容易让人以为血小板数目是100到3x10的九次方!”
“那怎么办?”
“(100~300)x10的九次方。”
--
刘志远很认真地回答:“这句话有歧义,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理解为我和……她……”刘志远看了眼林朝夕,继续说,“a.我们来自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解出了黑板上的题目;b.我们两个是学校的学生,我们解出了黑板上的题目。”
“你呢?”解然不置可否,又问林朝夕。
“如果您问我这个问题,我认为在现在这个情景中,这句话没什么太大问题;但如果不在这个情境中,就和刘同学的答案差不多了。”
“你们看,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
和刘志远想象中老师又要评价答案对错优劣的情况完全不同。解然拿起粉笔,把自己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紧接着很认真地说,“因为我们在现实口语对话和思考中有情景支撑,为了简便,会省略一些东西,但这有时也影响我们的书面语言和思考过程变得不再精准。”
听到“精准”两个字时,林朝夕抬眼看着解然。
这个内容她听上去实在太耳熟,她总觉得这份集训队的教学大纲,有可能还是出自老林之手。
而和小学时一来就考试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初、高中联合集训更为雷厉风行一些,一来就上课。
“就比如刚才你们快速解题的过程,又比如这句话……”解然敲了敲黑板,说,“你们现在听到这句话,并不会觉得它又什么问题。但如果它刊印在纸上,由不在教室的人阅读到它,就会产生歧义。而数学……数学语言的精确性非常重要,它既保证你在进行数学计算和相关论证时拥有可靠的基础结构;同时也保证相关内容在传播中不会引起歧义。”
解然说到这里,刘志远才注意到,林朝夕不知何时已经走回自己座位,而教室里大部分学生都开始认真听讲。
教室里鸦雀无声,他赶忙也走回自己座位。
“数学家们花了几乎等同于人类历史的一段漫长时间,来建立相对精准的符号语言体系,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
“数学符号?”
“公式?”
“怎么证明?”
坐在前排的同学抢答。
“不,是语文。”
——
三味大学食堂里,寒假里只有零星几个窗口开放。
林朝夕趴在饭桌上,边扒盒饭,边观察食堂的标语,一边用笔记录下来,而在她附近,不少他们集训队学生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这就是他们这节“语文课”的课后作业,找出生活用语中不规范处,并用更精确的语言来改写它。
林朝夕在本子上记了两个短句。
忽然有人端着餐盘,在她身边坐下。
“红烧牛肉?”解然看着她本子上写的东西问。
林朝夕赶紧把答案遮住。
在她从图书馆借的那本神奇的书上,就有人在角落里特地讨论过“食堂歧义”。她刚才正好看到这道菜名,就下意识写了下来,并且品味了下,还真觉得……有点香……
林朝夕:“菜谱大部分都有歧义嘛,比如“红烧牛肉既可以指‘把牛肉红烧这个行为’,又可以指‘一道菜’。”
“不觉得是钻牛角尖吗?”解然的目光若有若无瞥向食堂角落,虽然解然讲了那么多,还是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数学培训要做“语文”作业。
陆志浩:“再钻牛角尖的事情我们都干过。”
裴之直接看穿:“还好,师父一贯这样。”
章亮:“呵呵。”
林朝夕用筷子插着狮子头,解然转头看着她,很诚恳地说:“我很羡慕你有这样的父亲。”
“不用羡慕,我心累的时候你看不到。”
闻言,解然笑得不行,却并没有再继续他课前疑问。
林朝夕看着他心照不宣地笑容,知道他也接受老林宁愿写教学大纲也不愿来永川大学授课的事实,并决定不再追问下去。
第124章 小测
接下来两天, 课程更加深入,林朝夕做得格外认真。
上大学时, 她上过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老师花了好几个课时时间, 给他们讲了类似用词精确性的问题, 老林等于把大学课程提前到初、高中来。
从改写生活用词开始, 他们又深入研读报纸,新闻标题中的问题也不少……
大家都有点晕头转向。
搞数学的孩子们学到这里, 很多人已经弄不清老师到底要教什么, 虽然可以理解为在训练用词精确性,但也的确很像钻牛角尖。
就在第二天中午吃饭时,林朝夕隐约听到有高中生说:这次集训是浪费时间, 高中课业紧张,不如回家找家教补课。
而下午时,解然拿出的医学论文, 则把这种质疑推向一个小小的高峰。
有学生当堂举手:“老师, 请问我们还要学几天这样的作业?”
解然当时正在黑板上写:血小板计数为100~300x10(9次方)/l。
笔触停顿,他笑道:“你先来回答下, 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那位学生愣住,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出来。而永川中学的阿光同学分外积极,抢答道:“很容易让人以为血小板数目是100到3x10的九次方!”
“那怎么办?”
“(100~300)x10的九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