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叫做李平,但他的契丹名字却叫做耶律平,在辽国南枢密院任职,辽国施行汉辽两套政治模式,为了统制幽州汉民和渤海人,辽国便模仿宋朝制度设立官职,并实施科举,但在北面契丹本土,又继续实施契丹的斡鲁朵制度,统制各游牧渔猎民族。
这个耶律平便是南枢密院的一名中级官员,主管汴梁情报,药铺便是辽国在开封府各地的情报中心。
年轻的跛子姓张,是个幽州汉民,自从习武,对辽国忠心耿耿,便被选来出任情报人员,他真名叫做张立,但周围街坊邻居都叫他张瘸子,腿跛自然是装出来的,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轻功高强,谁会想到一跛子居然有高强的武艺?
张瘸子躬身道:“卑职去了长江两岸寻找,果然在常熟县外的长江上找到了海船队,千艘万石海船停泊在江中,气势雄伟,卑职查看了三天,但宋军守卫森严,始终无法进入,后来京城来了数十艘船,数天后,千艘大船便浩浩荡荡出海了。”
耶律平急问道:“你能确定是出海?”
“向长江口驶去,除了出海,还能去哪里?”
耶律平呆立半晌道:“看来一切都证实了!”
大宋要建海外马场之事,耶律平在几年前便听说了,只因为都是民间传闻,耶律平也不敢全信,后来枢密院出来避谣,他才相信是谣言,他还庆幸自己没有鲁莽报告给辽国。
但直到半个月前,辽国驻大宋使臣耶律长宏写来一封密信,说大宋朝廷已经公开讨论在海外建马场一事,令他立刻调查宋朝是否有船队准备出海,耶律平这才知道自己误了重大情报,他立刻派手下张瘸子去长江南岸调查。
调查的结果完全证实了这个情报的真实,大宋真的要在海外建立牧场了。
耶律平心中一阵惶恐,他转身走进房中,摊开纸写了一封短信,快步走出来交给伙计,低声嘱咐道:“立刻去武家食材店,让他们务必今天把这份情报送入使臣馆。”
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
千艘海船组成庞大船队一路向东北方向浩浩荡荡航行,长江口距离耽罗岛并不算很遥远,直线约千里左右,船队航行十天便可抵达。
此时正值东南风强劲,风帆纷纷鼓起,一时千帆如云,在波光粼粼的蔚蓝色大海上劈波斩浪,十分壮观。
航行八天后,船队已渐渐抵达耽罗岛。
此时范宁作为船队的第三号人物,同时暗领监军之责,他也住在首船之上,范宁在刚出海之时,还略略有些晕船,但毕竟年轻气盛,很快便渐渐适应了海上航行。
一早,范宁便来到船头,欣赏远方的旭日东升,他今天穿一身白色缎面的襕袍,腰束革带,斜佩七星长剑,头戴乌纱软帽,倒也显得俊朗飘逸,仪表不凡。
范宁凝视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刹那间,万丈朝霞映照在海面上,给天海之间染了一层瑰丽的玫瑰之色,无论水手还是士兵,都沉浸在这无比壮丽的天海一色之中。
这时,一艘小船正迅速驶近首船,一名士兵上前对范宁道:“范御史,他们来了!”
相对于海外经略府判官这个官职,船队上下还是更加敬畏他监察御史的头衔,这是典型的低官权重官职,虽然只是从七品,但就算一品高官也要畏惧它三分,尤其范宁还有天子剑,实际上就是掌监军之权。
说起来也很无奈,就在他们即将出发之时,从京城赶来一名宣旨官,正式宣读了天子手谕,赐范宁天子剑,掌船队监察实职。
其实这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程序,只赐剑而不下诏,天子剑实际上没有半点作用,只有公开召示,他的天子剑才正式具备了法定意义。
只是这样一来,范宁的天子剑就无法掩饰了,只能和出征圣旨、印玺等一起,供奉于船上的白虎堂中。
范宁回头看见渐渐靠近的小船,点点头道:“带他上来,顺便把赵使君和狄帅也一并请来。”
昨天晚上,他们遇到一艘从高丽返回明州港的大宋商船,并找到一名长年在耽罗国经商的宋朝商人,天刚亮,林锐便亲自将这名商人送来主船。
不多时,林锐和几名士兵带着这名商人攀爬软梯上了大船,这时,赵宗实和狄青都赶来甲板上,有士兵搬来三张椅子,请三名高官入坐。
商人是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惶恐地上前跪下行礼,“小民孟德福拜见三位使君!”
赵宗实摆摆手,“孟员外请起,来人,给孟员外搬张椅子来!”
有士兵搬来椅子,孟员外侧着身子坐下,心中这才踏实一点。
“听说朝廷大军前往耽罗国?”
赵宗实点点头,“正是,我们想向孟员外了解一下耽罗国目前的情况。”
虽然他们曾经探查过耽罗国,但那毕竟两三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应该有了新变化,他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小民愿意为朝廷效力,不知使君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我们知道两年前耽罗国王病重,国内发生内讧,现在情况如何了?”
孟员外苦笑着摇摇头,“耽罗国王高自坚三年前病重,将国权交给太子高末老,但这个太子太过于迂腐,掌权第一件事就是削减军队,他认为军队太多使百姓负担沉重,他想法本身没有错,耽罗国不足万人,却有三千军队……”
--
这个耶律平便是南枢密院的一名中级官员,主管汴梁情报,药铺便是辽国在开封府各地的情报中心。
年轻的跛子姓张,是个幽州汉民,自从习武,对辽国忠心耿耿,便被选来出任情报人员,他真名叫做张立,但周围街坊邻居都叫他张瘸子,腿跛自然是装出来的,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轻功高强,谁会想到一跛子居然有高强的武艺?
张瘸子躬身道:“卑职去了长江两岸寻找,果然在常熟县外的长江上找到了海船队,千艘万石海船停泊在江中,气势雄伟,卑职查看了三天,但宋军守卫森严,始终无法进入,后来京城来了数十艘船,数天后,千艘大船便浩浩荡荡出海了。”
耶律平急问道:“你能确定是出海?”
“向长江口驶去,除了出海,还能去哪里?”
耶律平呆立半晌道:“看来一切都证实了!”
大宋要建海外马场之事,耶律平在几年前便听说了,只因为都是民间传闻,耶律平也不敢全信,后来枢密院出来避谣,他才相信是谣言,他还庆幸自己没有鲁莽报告给辽国。
但直到半个月前,辽国驻大宋使臣耶律长宏写来一封密信,说大宋朝廷已经公开讨论在海外建马场一事,令他立刻调查宋朝是否有船队准备出海,耶律平这才知道自己误了重大情报,他立刻派手下张瘸子去长江南岸调查。
调查的结果完全证实了这个情报的真实,大宋真的要在海外建立牧场了。
耶律平心中一阵惶恐,他转身走进房中,摊开纸写了一封短信,快步走出来交给伙计,低声嘱咐道:“立刻去武家食材店,让他们务必今天把这份情报送入使臣馆。”
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
千艘海船组成庞大船队一路向东北方向浩浩荡荡航行,长江口距离耽罗岛并不算很遥远,直线约千里左右,船队航行十天便可抵达。
此时正值东南风强劲,风帆纷纷鼓起,一时千帆如云,在波光粼粼的蔚蓝色大海上劈波斩浪,十分壮观。
航行八天后,船队已渐渐抵达耽罗岛。
此时范宁作为船队的第三号人物,同时暗领监军之责,他也住在首船之上,范宁在刚出海之时,还略略有些晕船,但毕竟年轻气盛,很快便渐渐适应了海上航行。
一早,范宁便来到船头,欣赏远方的旭日东升,他今天穿一身白色缎面的襕袍,腰束革带,斜佩七星长剑,头戴乌纱软帽,倒也显得俊朗飘逸,仪表不凡。
范宁凝视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刹那间,万丈朝霞映照在海面上,给天海之间染了一层瑰丽的玫瑰之色,无论水手还是士兵,都沉浸在这无比壮丽的天海一色之中。
这时,一艘小船正迅速驶近首船,一名士兵上前对范宁道:“范御史,他们来了!”
相对于海外经略府判官这个官职,船队上下还是更加敬畏他监察御史的头衔,这是典型的低官权重官职,虽然只是从七品,但就算一品高官也要畏惧它三分,尤其范宁还有天子剑,实际上就是掌监军之权。
说起来也很无奈,就在他们即将出发之时,从京城赶来一名宣旨官,正式宣读了天子手谕,赐范宁天子剑,掌船队监察实职。
其实这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程序,只赐剑而不下诏,天子剑实际上没有半点作用,只有公开召示,他的天子剑才正式具备了法定意义。
只是这样一来,范宁的天子剑就无法掩饰了,只能和出征圣旨、印玺等一起,供奉于船上的白虎堂中。
范宁回头看见渐渐靠近的小船,点点头道:“带他上来,顺便把赵使君和狄帅也一并请来。”
昨天晚上,他们遇到一艘从高丽返回明州港的大宋商船,并找到一名长年在耽罗国经商的宋朝商人,天刚亮,林锐便亲自将这名商人送来主船。
不多时,林锐和几名士兵带着这名商人攀爬软梯上了大船,这时,赵宗实和狄青都赶来甲板上,有士兵搬来三张椅子,请三名高官入坐。
商人是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惶恐地上前跪下行礼,“小民孟德福拜见三位使君!”
赵宗实摆摆手,“孟员外请起,来人,给孟员外搬张椅子来!”
有士兵搬来椅子,孟员外侧着身子坐下,心中这才踏实一点。
“听说朝廷大军前往耽罗国?”
赵宗实点点头,“正是,我们想向孟员外了解一下耽罗国目前的情况。”
虽然他们曾经探查过耽罗国,但那毕竟两三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应该有了新变化,他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小民愿意为朝廷效力,不知使君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我们知道两年前耽罗国王病重,国内发生内讧,现在情况如何了?”
孟员外苦笑着摇摇头,“耽罗国王高自坚三年前病重,将国权交给太子高末老,但这个太子太过于迂腐,掌权第一件事就是削减军队,他认为军队太多使百姓负担沉重,他想法本身没有错,耽罗国不足万人,却有三千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