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皇祖父,皇孙的五人中,只有曹高二人是皇孙所定,其他三人是韩师父和范詹事的建议。”
“恐怕只有韩绛是你师父的建议吧!”
“正是!”
赵祯点点头道:“这三人都不错,韩绛家世深厚,今年才五十岁,资历、能力、人品都是上上,是宰相之才,本来朕想明年升他为参知政事,也罢,留给你吧!”
赵仲针不敢说话,赵祯又道:“冯京虽然是状元,不过他的能力和魄力都比不上范宁,但他的丈人很厉害,这个名额算是笼络富相公吧!还有这个余孝年,第二任鲲州知事,非常熟悉日本,范宁对他的评价很高,但并不是最好的人选,应该算范宁的私心吧!”
赵仲针心中有些不安,小声道:“既然不是最佳人选,那就换一个人。”
赵祯微微笑了起来,对孙子语重心长道:“你是上位者,要从上位者的角度来看事情,这些人是否优秀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推荐他们,大臣有私心是好事,有私心才好控制,就怕没有私心。既然是范宁推荐,那这个面子你就要给他,至于将来是否重用,那才是你的事情,皇祖父没有别的东西教你,唯一要教你的就是平衡,帝王之术的核心就在于平衡,你要记住这一点,范宁平衡韩绛,稍微弱了点,但加上余孝年就可以了,再加一个冯京为和事佬,明白了吗?”
“孙儿记住了!”
赵祯又看了看范宁推荐的五人,他毫不犹豫地提笔在两份推荐表上批示了一个‘准’字。
……
才短短一天时间,东宫的高低两套班子,十名官员便定下来了,很多人刚刚得到消息,准备开始找门路时,吏部便宣布,十名官员天子已批示,不再另定,着实让很多人跺足捶胸,懊悔不已。
但对范宁而言,他还要筹建神武军军衙,包括副军使、判官、推官、录事参军、六曹、主簿以及若干从事。
他不可能把安抚使官衙搬到京城,所以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追忆鲲州
次日一早,范宁坐在官房内考虑建立神武军军衙之事,军衙和东宫不一样,军衙的文职官员基本上都由他来决定。
范宁首先考虑到的是应天府的宋凌和谭慎知,这两人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对变法受自己的影响比较深,趋于保守,这样的人不会受王安石青睐,被冷遇是不可避免了,宋凌能力很强,经验丰富,范宁考虑把他调到军衙做录事参军,谭慎知为人谨慎小心,做了五年士曹司士,也算是老士曹了,可以让他继续担任士曹参军。
范宁决定趁这个机会帮助老朋友一把,把陆有为和段瑜调出太学,两人都入军衙为六曹参军。
考虑了一个上午,时间快到中午时分,这时,茶童王喜在门口禀报道:“启禀詹事,外面有人找,说是詹事的鲲州旧僚。”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范宁还不一定肯见,他这两天着实担心有人上门来找他,今天上午上朝时,他就遇到了好几拨人,据说岳父朱孝云的府宅,居然有不少人夜里去拜访他,幸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住在哪里。
范宁匆匆走出东宫大门,他一眼便看见了有些失魂落魄的余孝年,范宁一怔,他怎么会在京城?
余孝年正好就在京城公干,他今天一早才进京,还不了解京城的情况,当吏部通知他准备调到东宫时,余孝年就像当头一棒,彻底懵了,居然……居然让自己去东宫,自己这是得罪谁了?
“老余,你怎么我在东宫?”范宁走上前笑问道。
“我记得你调到左谏院,刚才去左谏院找你,才知道你改任太子詹事了,恭喜你高升!”
范宁见他没精打采的样子,不由大笑,“居然去左谏院找我,那是几百年前的黄历了,你是不是不关心朝中之事?”
余孝年这才猛地想起,不由一拍脑门,“我忘记了,你只是挂谏议大夫的头衔,去年初调去应天府了。”
“应天府也是老黄历了,走吧!我请你喝酒去。”
范宁带着余孝年,向皇城外的清风酒楼走去。
雅室已经没有了,他们在二楼靠角落找了一张桌子,范宁点了一壶酒,几个好菜,他见余孝年依旧心事重重,便笑道:“是不是吏部通知,调东宫?”
余孝年长长叹了一声,“我才三十五岁啊!居然要调去东宫养老了。”
旁边一名官员‘噗!’的把酒喷了出来,居然还有人为调东宫而痛苦,老兄,我在三司,我们换吧!
范宁瞪了旁边官员一眼,官员立刻知趣地换个位子,坐到远处去。
“老余,我只和你说两句话,你就明白了,第一句话,你调到东宫是我的建议。”
余孝年眼睛蓦地瞪大了,不等他开口,范宁摆手止住他,“听完我的第二句话!”
范宁缓缓道:“从昨天到今天,已经有十几个官员求我把他们调去东宫,包括权势很大的吏部员外郎。”
余孝年再傻也感觉不对了,他低声问道:“为什么?”
“很简单,现在梁王殿下在东宫,天子调十名官员去东宫,为梁王打下基础。”
余孝年倒吸一口冷气,梁王居然进驻东宫了,他当然知道梁王将成为皇太孙,但毕竟没有册封,所以他没有想到东宫居然成了风云际会之地。
--
“恐怕只有韩绛是你师父的建议吧!”
“正是!”
赵祯点点头道:“这三人都不错,韩绛家世深厚,今年才五十岁,资历、能力、人品都是上上,是宰相之才,本来朕想明年升他为参知政事,也罢,留给你吧!”
赵仲针不敢说话,赵祯又道:“冯京虽然是状元,不过他的能力和魄力都比不上范宁,但他的丈人很厉害,这个名额算是笼络富相公吧!还有这个余孝年,第二任鲲州知事,非常熟悉日本,范宁对他的评价很高,但并不是最好的人选,应该算范宁的私心吧!”
赵仲针心中有些不安,小声道:“既然不是最佳人选,那就换一个人。”
赵祯微微笑了起来,对孙子语重心长道:“你是上位者,要从上位者的角度来看事情,这些人是否优秀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推荐他们,大臣有私心是好事,有私心才好控制,就怕没有私心。既然是范宁推荐,那这个面子你就要给他,至于将来是否重用,那才是你的事情,皇祖父没有别的东西教你,唯一要教你的就是平衡,帝王之术的核心就在于平衡,你要记住这一点,范宁平衡韩绛,稍微弱了点,但加上余孝年就可以了,再加一个冯京为和事佬,明白了吗?”
“孙儿记住了!”
赵祯又看了看范宁推荐的五人,他毫不犹豫地提笔在两份推荐表上批示了一个‘准’字。
……
才短短一天时间,东宫的高低两套班子,十名官员便定下来了,很多人刚刚得到消息,准备开始找门路时,吏部便宣布,十名官员天子已批示,不再另定,着实让很多人跺足捶胸,懊悔不已。
但对范宁而言,他还要筹建神武军军衙,包括副军使、判官、推官、录事参军、六曹、主簿以及若干从事。
他不可能把安抚使官衙搬到京城,所以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追忆鲲州
次日一早,范宁坐在官房内考虑建立神武军军衙之事,军衙和东宫不一样,军衙的文职官员基本上都由他来决定。
范宁首先考虑到的是应天府的宋凌和谭慎知,这两人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对变法受自己的影响比较深,趋于保守,这样的人不会受王安石青睐,被冷遇是不可避免了,宋凌能力很强,经验丰富,范宁考虑把他调到军衙做录事参军,谭慎知为人谨慎小心,做了五年士曹司士,也算是老士曹了,可以让他继续担任士曹参军。
范宁决定趁这个机会帮助老朋友一把,把陆有为和段瑜调出太学,两人都入军衙为六曹参军。
考虑了一个上午,时间快到中午时分,这时,茶童王喜在门口禀报道:“启禀詹事,外面有人找,说是詹事的鲲州旧僚。”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范宁还不一定肯见,他这两天着实担心有人上门来找他,今天上午上朝时,他就遇到了好几拨人,据说岳父朱孝云的府宅,居然有不少人夜里去拜访他,幸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住在哪里。
范宁匆匆走出东宫大门,他一眼便看见了有些失魂落魄的余孝年,范宁一怔,他怎么会在京城?
余孝年正好就在京城公干,他今天一早才进京,还不了解京城的情况,当吏部通知他准备调到东宫时,余孝年就像当头一棒,彻底懵了,居然……居然让自己去东宫,自己这是得罪谁了?
“老余,你怎么我在东宫?”范宁走上前笑问道。
“我记得你调到左谏院,刚才去左谏院找你,才知道你改任太子詹事了,恭喜你高升!”
范宁见他没精打采的样子,不由大笑,“居然去左谏院找我,那是几百年前的黄历了,你是不是不关心朝中之事?”
余孝年这才猛地想起,不由一拍脑门,“我忘记了,你只是挂谏议大夫的头衔,去年初调去应天府了。”
“应天府也是老黄历了,走吧!我请你喝酒去。”
范宁带着余孝年,向皇城外的清风酒楼走去。
雅室已经没有了,他们在二楼靠角落找了一张桌子,范宁点了一壶酒,几个好菜,他见余孝年依旧心事重重,便笑道:“是不是吏部通知,调东宫?”
余孝年长长叹了一声,“我才三十五岁啊!居然要调去东宫养老了。”
旁边一名官员‘噗!’的把酒喷了出来,居然还有人为调东宫而痛苦,老兄,我在三司,我们换吧!
范宁瞪了旁边官员一眼,官员立刻知趣地换个位子,坐到远处去。
“老余,我只和你说两句话,你就明白了,第一句话,你调到东宫是我的建议。”
余孝年眼睛蓦地瞪大了,不等他开口,范宁摆手止住他,“听完我的第二句话!”
范宁缓缓道:“从昨天到今天,已经有十几个官员求我把他们调去东宫,包括权势很大的吏部员外郎。”
余孝年再傻也感觉不对了,他低声问道:“为什么?”
“很简单,现在梁王殿下在东宫,天子调十名官员去东宫,为梁王打下基础。”
余孝年倒吸一口冷气,梁王居然进驻东宫了,他当然知道梁王将成为皇太孙,但毕竟没有册封,所以他没有想到东宫居然成了风云际会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