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上前挽住欧阳倩的手臂笑道:“快半年没见你了,上次请你来,你又说有事,封了偏王妃,我请不动你了?”
“大嫂说什么话,上次是真的有事。”
欧阳倩在大嫂耳边说两句,吴氏笑道:“看来是我误会你了,真儿呢?”
范真儿上前行礼,“舅母!”
“哟!又长高一截,快要和舅母一样高了,明年就要找婆家了吧!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人?给舅母说说,舅母替你做主!”
“舅母,你在胡说什么?”范真儿羞得满脸通红,拉着母亲的手不依。
欧阳倩叹口气,“我家这个女儿是个空心萝卜,白长这么高的个子,其实还是个小孩子,这么大了,还整天和松鼠刺猬打交道。”
“娘,爹爹都同意的。”
欧阳倩瞪了她一眼道:“你爹爹什么事情不同意过?等你五十岁了,你爹爹还是会同意。”
“谁五十岁了?”范宁在旁边插口笑问道。
欧阳倩娇嗔道:“你快点进去吧,女人说话,你管那么多做什么?”
欧阳华牵着外甥范楚的手问长问短,范楚今年八岁,也是一个文静知礼的孩子,举手投足都显得很有教养。
这时,范宁发现府门外的拴马桩上拴着十几匹马,便问道:“今天还有客人吗?”
欧阳华歉然道:“本来是没有的,但父亲的一批学生忽然上门来拜年,也不好推迟,妹婿,今天很抱歉了。”
“这倒无妨,过年热闹一点是好事,大家都记着恩师,是他们的心意嘛!”
范宁笑了笑,又问道:“扬州增加的发解试名额批了吗?”
欧阳华点点头,“已经批下来了,年前就发给扬州,他们原本是三十五个名额,现在增加到五十个解试名额,和平江府一样了,让好多地方都不服气,说朝廷偏心。”
“这是扬州州学和县学长期帮助朝廷安置移民,应该给的奖励,有什么不服气的?”
“我也这样解释过,可就是不服气。”
欧阳华摇摇头苦笑道:“这是没办法的,你就算告诉他们一万个理由,也没有用!”
众人走进府内,吴氏带着欧阳倩和孩子去了内宅。
欧阳华则带着范宁来到大堂上,大堂上坐了三十几个年轻人,都是欧阳修的学生,有的已经中举的学生,目前出任地方官,特来看完恩师,有的是现在的学生,准备后年参加科举,众人坐满了大堂,谈论得热火朝天。
欧阳华快步走进大堂,给父亲低声说了两句,欧阳修笑道:“你们的观点和我谈没用,小范相公来了,你们向小范相公请教!”
众人听说范宁来了,连忙起身出来行礼,“参见范相公!”
范宁微微笑道:“各位才俊都是我恩师的高徒,都是大宋的栋梁之才,大家不必客气,请坐下吧!”
众人纷纷就坐,欧阳修兴致盎然对范宁道:“刚才我们在谈论变法,你来得正好,给大家传授一些经验,我的头脑有点迟钝,跟不上年轻人了。”
范宁也不客气,欧阳修身旁坐了下来,这个位子一直空着,显然就是留给他的。
范宁微微笑道:“变法的范围很广,大家重点针对哪一方面?”
这时,一人高声道:“请问小范相公,青苗法还会再实施吗?”
范宁看了看这名问话者,见他年约二十三四岁,长一张长脸,便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官任何职?”
年轻人躬身道:“学生蔡京,官任钱塘县尉!”
第七百一十六章 提携后辈
范宁微微一怔,竟然是蔡京,他当年泉州出任海外经略使时,曾派人去找过蔡京,却得知他进京游学去了,没想到在这里意想不到的时刻遇到了。
范宁笑道:“那么蔡县尉自己认为呢,青苗法还会不会推行?”
“刚才我们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各有见解,我个人认为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础,保甲法不实施,青苗法就很难推广,但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础?”
范宁点点头,“保甲法的作用是把百姓组织起来,十户为甲,十甲为保,早在商鞅变法时就有实施,商鞅变法是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更偏重于军事战争,而我们是偏重于农耕,每一保中必须有一户中农,每一甲中要有一名富农,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就为青苗法实施找到了担保人。”
范宁见众人都听得很入神,又继续道:“青苗法的本意是农民在春耕之时,无钱购买种子,只得去借高利贷,最后还不起高利贷,失去土地,沦为赤民,说实话,这个问题已经有几百年了,一直就没有好好解决过,唐朝中期最为严重,最后引发了安史之乱爆发,所以王相公就想通过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春耕之时,由官府借钱给农民,但农民还不起怎么办?这个时候保甲法就起作用了,由同保中的富农担保,农民还不起钱,由富农代为偿还,然后富农向这名农民索要欠钱,官府是没有风险的,风险转嫁给了富农。”
“如果这位欠钱的农民不肯还钱给富农怎么办?”蔡京问道。
“问题就在这里,王相公制订青苗法时,他认为既然是乡里乡亲,大家都碍着面子,不会借钱不还,最多会拖一拖,富裕人家也不会在意这点钱,实在还不了,那就算是富人帮助穷人,也是一件符合道德的好事,但在试点操作时,却出现了一户地主要为五六十户百姓担保的情况。所有人家都认为,别人都不还,为什么我要还?最后结果就是没有一家肯还钱,这户地主要不到钱,最后倾家荡产。短短十县试点,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三百多起,三百多户小地主或倾家荡产,一夜致贫。或者举家逃亡,不知所踪,这就是青苗法遭到强烈抨击的缘故。”
--
“大嫂说什么话,上次是真的有事。”
欧阳倩在大嫂耳边说两句,吴氏笑道:“看来是我误会你了,真儿呢?”
范真儿上前行礼,“舅母!”
“哟!又长高一截,快要和舅母一样高了,明年就要找婆家了吧!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人?给舅母说说,舅母替你做主!”
“舅母,你在胡说什么?”范真儿羞得满脸通红,拉着母亲的手不依。
欧阳倩叹口气,“我家这个女儿是个空心萝卜,白长这么高的个子,其实还是个小孩子,这么大了,还整天和松鼠刺猬打交道。”
“娘,爹爹都同意的。”
欧阳倩瞪了她一眼道:“你爹爹什么事情不同意过?等你五十岁了,你爹爹还是会同意。”
“谁五十岁了?”范宁在旁边插口笑问道。
欧阳倩娇嗔道:“你快点进去吧,女人说话,你管那么多做什么?”
欧阳华牵着外甥范楚的手问长问短,范楚今年八岁,也是一个文静知礼的孩子,举手投足都显得很有教养。
这时,范宁发现府门外的拴马桩上拴着十几匹马,便问道:“今天还有客人吗?”
欧阳华歉然道:“本来是没有的,但父亲的一批学生忽然上门来拜年,也不好推迟,妹婿,今天很抱歉了。”
“这倒无妨,过年热闹一点是好事,大家都记着恩师,是他们的心意嘛!”
范宁笑了笑,又问道:“扬州增加的发解试名额批了吗?”
欧阳华点点头,“已经批下来了,年前就发给扬州,他们原本是三十五个名额,现在增加到五十个解试名额,和平江府一样了,让好多地方都不服气,说朝廷偏心。”
“这是扬州州学和县学长期帮助朝廷安置移民,应该给的奖励,有什么不服气的?”
“我也这样解释过,可就是不服气。”
欧阳华摇摇头苦笑道:“这是没办法的,你就算告诉他们一万个理由,也没有用!”
众人走进府内,吴氏带着欧阳倩和孩子去了内宅。
欧阳华则带着范宁来到大堂上,大堂上坐了三十几个年轻人,都是欧阳修的学生,有的已经中举的学生,目前出任地方官,特来看完恩师,有的是现在的学生,准备后年参加科举,众人坐满了大堂,谈论得热火朝天。
欧阳华快步走进大堂,给父亲低声说了两句,欧阳修笑道:“你们的观点和我谈没用,小范相公来了,你们向小范相公请教!”
众人听说范宁来了,连忙起身出来行礼,“参见范相公!”
范宁微微笑道:“各位才俊都是我恩师的高徒,都是大宋的栋梁之才,大家不必客气,请坐下吧!”
众人纷纷就坐,欧阳修兴致盎然对范宁道:“刚才我们在谈论变法,你来得正好,给大家传授一些经验,我的头脑有点迟钝,跟不上年轻人了。”
范宁也不客气,欧阳修身旁坐了下来,这个位子一直空着,显然就是留给他的。
范宁微微笑道:“变法的范围很广,大家重点针对哪一方面?”
这时,一人高声道:“请问小范相公,青苗法还会再实施吗?”
范宁看了看这名问话者,见他年约二十三四岁,长一张长脸,便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官任何职?”
年轻人躬身道:“学生蔡京,官任钱塘县尉!”
第七百一十六章 提携后辈
范宁微微一怔,竟然是蔡京,他当年泉州出任海外经略使时,曾派人去找过蔡京,却得知他进京游学去了,没想到在这里意想不到的时刻遇到了。
范宁笑道:“那么蔡县尉自己认为呢,青苗法还会不会推行?”
“刚才我们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各有见解,我个人认为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础,保甲法不实施,青苗法就很难推广,但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础?”
范宁点点头,“保甲法的作用是把百姓组织起来,十户为甲,十甲为保,早在商鞅变法时就有实施,商鞅变法是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更偏重于军事战争,而我们是偏重于农耕,每一保中必须有一户中农,每一甲中要有一名富农,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就为青苗法实施找到了担保人。”
范宁见众人都听得很入神,又继续道:“青苗法的本意是农民在春耕之时,无钱购买种子,只得去借高利贷,最后还不起高利贷,失去土地,沦为赤民,说实话,这个问题已经有几百年了,一直就没有好好解决过,唐朝中期最为严重,最后引发了安史之乱爆发,所以王相公就想通过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春耕之时,由官府借钱给农民,但农民还不起怎么办?这个时候保甲法就起作用了,由同保中的富农担保,农民还不起钱,由富农代为偿还,然后富农向这名农民索要欠钱,官府是没有风险的,风险转嫁给了富农。”
“如果这位欠钱的农民不肯还钱给富农怎么办?”蔡京问道。
“问题就在这里,王相公制订青苗法时,他认为既然是乡里乡亲,大家都碍着面子,不会借钱不还,最多会拖一拖,富裕人家也不会在意这点钱,实在还不了,那就算是富人帮助穷人,也是一件符合道德的好事,但在试点操作时,却出现了一户地主要为五六十户百姓担保的情况。所有人家都认为,别人都不还,为什么我要还?最后结果就是没有一家肯还钱,这户地主要不到钱,最后倾家荡产。短短十县试点,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三百多起,三百多户小地主或倾家荡产,一夜致贫。或者举家逃亡,不知所踪,这就是青苗法遭到强烈抨击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