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忙道:原是打算尽快去拜见荣国夫人的,只是听说荣国夫人和韩国夫人都去了寺里做法事,要过了中元才会回府。
    武后的眉头微不可见地皱了皱,脸上倒是笑意从容:不知西域那边中元节在吃食上可有什么讲究?
    琉璃赶紧顺着她转了话题: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那边佛风特盛,盂兰盆会比长安还要热闹,七月又是瓜果最盛的季节,给僧人们布施的饭食里,新鲜瓜果要占一半她捡着新奇些的风俗说了两句,却见武后虽然微笑倾听,眼神却多少有些心不在焉了,忙识趣地收住了话头。
    武后回过神来,悠然一笑:时辰不早,我也有些乏了,你先回吧,待过些日子得闲了,我再召你进宫来说话。
    琉璃自然满口应承,恭恭敬敬地行礼退下,走到殿外的台阶下面,刚想松口气,领路的小宫女却回头低声笑道:夫人请在此稍候片刻,玉宫正还有话禀告夫人。
    琉璃吃了一惊,只得摆手让紫芝走开几步,自己等在路边。没多久,玉柳便匆匆走了出来,看见琉璃正要行礼。琉璃忙拉住了她:咱们就莫讲这虚礼了,宫正可是有什么吩咐?
    玉柳歉然微笑:哪敢!玉柳烦扰夫人相候,是想与夫人说一声,今日皇后提到有人惦记夫人,其实说的是她顿了顿,抬眸看着琉璃的眼睛,韩国夫人。
    武顺娘?琉璃不由愕然。自打去年得知魏国夫人的死讯后,她在为当年那个粉雕玉琢的小月娘叹息之余,也暗自猜测过武夫人的处境,昨日还打听了一番。于夫人却道已很久没见过武夫人,似乎一直在闭门养病。说来以自己和武夫人的jiāoqíng,被她惦记也属寻常,玉柳怎么会说得如此郑重其事?
    玉柳眉头微锁,低声道:夫人有所不知,自从魏国夫人去世,韩国夫人身子便一直不好,已是一年多不曾入宫。皇后和老夫人都甚是担忧。她久病之下,难免胡思乱想,不爱吃药,不爱见人,也就是听说夫人要回来了,还问了几句。还望夫人过去看望韩国夫人时能多加开解,让她好好保养身子。
    这话说得弯弯绕绕,琉璃念头转了几转才明白过来,想到那胡思乱想四个字背后的意思,心头不由一凛,含糊地点了点头:多谢宫正提点,待我见到韩国夫人时,定会设法劝劝她。
    玉柳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韩国夫人如今脾气有些古怪,夫人她犹豫片刻,到底只是欠身行礼,皇后和圣人一直都惦念着韩国夫人,盼着她早日康复,也好入宫叙话。请夫人多多费心!
    圣人与皇后都盼着武夫人早日入宫叙话?琉璃的心qíng不由愈发沉重起来。
    午后的日头仿佛更烈了,明光殿外那条长长的石径反she着刺目的光泽,走在上头,让人只觉得脚底也被灼得生疼。玉柳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殿门内,那忧虑的目光却似乎一直在追随着琉璃的脚步,直到她在宫门外重新坐上了自家的马车,胸口依然沉甸甸的有些透不过气来。
    车轮滚动,眼见离宫门已越来越远,紫芝觑着琉璃的脸色,忍不住低声问道:娘子,适才那位宫正可是给娘子出了难题?
    琉璃叹了口气:她说皇后的姊姊韩国夫人这一年来一直病体缠绵,又不肯好生保养,让我见到她时设法开导开导。可自己又有何德何能,可以让这个糊涂了一辈子,却偏偏在最不该清醒的事qíng上清醒过来的女人,重新糊涂下去?
    紫芝茫然地看着琉璃,似乎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忧虑的。琉璃苦笑一声,着实无法解释此事,随口转了话题:我是在想,咱们该拣个什么日子去探望河东公府的那位临海大长公主?
    紫芝奇道:是皇后提的那家长辈么?
    琉璃点了点头,其实这事也很是有些古怪,武后并不是宽宏大量的人,就算对临海大长公主摆出了不计前嫌的姿态,也不大可能热心到要拉拢自己与这位公主的关系。她让自己尽快过府去拜见河东公夫妇,打的到底是什么主意?这事若不弄明白,只怕也会是麻烦一桩好在这个难题,她倒是可以直接丢给裴行俭。
    想到此处,她心里略定。谁知回到家中等了半日,没等到裴行俭,却等到了跟着他去鸿胪寺jiāo接上任的随从:阿郎让小的来与娘子回禀一声,适才有使者相召,阿郎入宫面圣去了。
    皇帝把裴行俭也召到宫里去了?昨日裴行俭去觐见时,他不还病着么?怎么今天武后一见自己,他也病好了?这两口子琉璃转头望着蓬莱宫的方向,忍不住在心里默默深qíng地问候了一声唐太宗陛下。
    蓬莱宫的紫宸殿里,李治倚坐在大绳chuáng上,脸上倒是露出了近来难得一见的欣慰笑容:裴卿不必多礼。停了片刻,他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叹息,十年西域风霜,万里奔波劳碌,守约竟是风采不减当年!
    裴行俭缓缓站直了身子。其实他的眉宇间到底已有了岁月痕迹,原本温润的气度也被磨砺得多了几分峻朗疏阔,只是此时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清远,神色从容,整个人竟是安然得仿佛从来不曾离开。听得后面那句,他微笑着欠了欠身:陛下过奖。
    他的目光在李治脸上微微一扫,进殿第一眼看见皇帝时的那份震惊被严严实实地压在了心底:臣能重见天颜,幸何如之,又怎敢不抖擞jīng神?
    李治微笑着叹了口气。刚刚开始西斜的阳光在紫宸殿的窗纱上投下了婆娑的日影,也把这位至尊的苍白面孔映得愈发清晰。他的鬓边已颇有苍色,原本秀长的双眼被浮肿的眼睑遮住了一半,搭在绳chuáng扶手上的手背更是青筋毕露,看起来几乎不像是一位四十岁的盛年天子,唯有声音依旧醇和:听闻守约昨日才到京。这几个月里,你携襁褓幼子跋涉数千里,想来十分辛苦,却不知路上可还顺遂?
    裴行俭的笑容依然沉稳:托陛下洪福,一切顺利,何况此乃臣分内之事,辛苦二字,实不敢当。
    李治似乎没料到裴行俭会答得如此四平八稳,沉吟片刻才道:有一事裴卿或许还不知晓,朝廷刚刚收到消息,继往绝可汗六月底bào病而亡,他所辖的弩失毕五部如今已是大乱,依卿所见,朝廷该如何安置其后事才好?
    阿史那步真死了?裴行俭心头震动,思量半晌,沉声回道:依臣之见,以今日之势,一动不如一静,朝廷还是以暂且观望为宜。
    李治喔了一声,语气多少有些疑惑:朕怎么听闻,如今突厥的咄陆五部已是唯阿史那都支马首是瞻,此人的láng心野心早已毕露,若是听任弩失毕五部就此群雄无首,这乱局岂不是愈发难以收拾?
    裴行俭的语气依旧平稳:陛下所言甚是。只是突厥之乱已非一日,朝廷若能派兵征讨,自是乱局可平,不知陛下如今可yù发兵西域?
    如今高丽未平,民力不足李治微微摇头,没有说下去。
    裴行俭沉稳地接住了话头:既是如此,朝廷所能筹划者,无非是封与抚,上上之策自是能册封一位对我朝忠心耿耿又在突厥素有威望的可汗,统率突厥十姓,永绝后患。
    李治忙点了点头,眼中不由满是期待。
    裴行俭却叹了口气:然则臣适才想了一遍,如今西域只怕并无此等人选!
    弩失毕五部这边,阿史那步真的威望原本有限,臣在西域时,五部酋长便已各有打算;至于五咄陆部,jīng英早在数年前已被诛杀一空。眼下整个西域,已无人能与阿史那都支抗衡。朝廷若封他人,不过是bī得都支早日反叛;若封都支为汗,虽暂时能安抚其一二,却会为日后留下大患!
    李治脸上不由露出了失望之色:难不成朝廷当真便无人可用了?
    裴行俭抬头看着皇帝:其实在长安倒还有一位人选。
    李治眼睛一亮:谁?
    裴行俭温声道:前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she虽被诛多年,突厥人却至今还感念他的恩德,只是其子孙多已亡于苏大都护刀下,才令阿史那都支有机可乘。据臣所知,弥she尚有一子在长安为质。朝廷若封他为汗,或能与阿史那都支分庭抗礼,只是此子才gān心xing如何,倒是需要仔细考量
    李治断然摇头:此人不可用!他的父兄都死于苏海政之手,若放他归乡为汗,谁知他会不会起反心?何况要封他为汗,必要先为弥she翻案,这岂不是昭告天下,大唐当初是错杀了忠良?这让朝廷颜面何存!
    裴行俭心里一声长叹,声音倒是平静如初:如此,朝廷便只能静观其变。陛下也不必太过忧虑,阿史那都支虽有láng子野心,胆色与才gān却均不足以统领十姓,久之必招怨望。朝廷可先封官爵,稍加安抚,待他反迹已著,人心尽失之时,臣愿领偏师一支,一举平定此獠!
    李治思量片刻,点头道:也罢,日后若如裴卿所言,朕定会让你如愿!
    裴行俭长揖及地:多谢陛下!
    李治笑着摆手:不必多礼,日后之事且不说他,守约,如今西域局势未定,你可知朕为何要召你回京?
    裴行俭垂眸缓声回道:臣不敢揣测。
    李治皱了皱眉,上下看了裴行俭一眼,目光里带上了几分掂量。裴行俭安然地站在那里,眉梢都没有动一下。紫宸殿里一时静了下来。
    良久之后,还是李治叹了口气:不知守约可还记得,当初你曾与朕说过,权臣只会左右朝廷一时风气,铨选则关乎大唐万年根基。这些年来,朕屡次命人整顿选制,他们却不是托言积重难返、无力整顿,便是乘机遍植党羽、谋私渔利。十年之中,何止换了十人,铨选之弊竟是愈演愈烈!
    大约想起此前种种,他的眉宇间多了几分怒容:还有朕的宰相们,我几次三番让他们举才荐贤,他们倒是侃侃而谈,说什么无人荐贤,是因为朕不够心诚,以致被荐者尚未得用,荐人者已因结党之名获罪。如今朕倒是以诚相待了,给他们宰相之位,让他们虚怀纳才、放手荐贤,结果如何?一个个还不是沽名钓誉、尸位素餐!
    裴行俭只得欠身行礼:陛下息怒!以大唐人才之盛,何愁无人为陛下分忧。
    --

章节目录

大唐明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蓝云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蓝云舒并收藏大唐明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