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这年头还没有房地产商人,只有中介,沈嘉想把房地产作为官府的垄断项目,长远来看肯定是能赚钱的。
皇上同意了沈嘉的建议,最终与几位大臣选定了三个往年受灾最严重的村子当做试点。
同时,买储备粮的事情也迫在眉睫,这部分粮食还有大作用等着它。
一番讨论过了午时还没结束,不少老臣已经累极了,沈嘉也是口干舌燥又饥寒交迫。
皇帝留了大家吃午饭,热腾腾的香锅子,吃完沈嘉满血复活,感觉还可以继续再来一场辩论。
吃饭的时候,沈嘉被一群官员围住了,问的都是表格的事情,不仅户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其他衙门也都是要各自做账,各自审核的。
沈嘉本来就没打算藏私,但这东西也是光靠嘴巴就能说清楚的,于是准备写一本教材,大家都是聪明人,想必很快就能学会。
午膳结束,杜总管来宣几位内阁大臣召见,还特意点了沈嘉来做会议记录,等事情商议结束,赵璋当着一群大臣说:“沈爱卿这次立了功,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吗?”
沈嘉也不客气,直接说是:“既然如此,下官就要一副皇上写的字画吧,皇上的字千金难求,臣这还是赚到了。”
大臣们看沈嘉的眼神都带着震惊和佩服,正常人听到皇上的这句话应该都会说不要赏赐,这是自己份内之事云云,沈嘉这么不客气直接要赏赐,实在有些过分。
而且连他们自己都没有皇上的墨宝呢,凭什么沈大人可以有?
“可以,朕答应你了。”赵璋把其他臣子打发走,只留了沈嘉下来,说是今晚就把赏赐给他画出来,免得沈嘉望眼欲穿。
沈嘉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留宿皇宫,杜总管已经很有经验了,先弄个替身去本该沈嘉住的地方,然后再把皇上寝宫内外排查一遍,不忠心的奴才都不敢派过去,免得出了差错。
赵璋的字画非常好,他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将来和家里闹翻了,那他起码还能卖字画度日,足够养活沈嘉了。
赵璋今天画了一幅沈嘉的肖像图,画中,沈嘉穿着官服站在金銮殿上,一手抬起,一手放在背后,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非常生动形象,哪怕沈嘉见识过现代各种栩栩如生的绘画技巧,也不得不赞一声:“画的真好!”
赵璋提笔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正是当初琼林宴上沈嘉做的那首《登科后》,诗句与画境意外融合,让这副画更加完美了。
“字写的真好,画的更好!”沈嘉又夸赞了一句。
赵璋等画干了卷起来递个他,笑着说:“便宜你了,好好收藏着,勉强能当个传家宝。”
沈嘉笑话他:“谁家的传家宝会是自己的画像?”
第四十三章 立后大典(上)
冬天是不宜动土的,北方的冬天,土地被冻的很硬,因此盖房子一事也不是当下就能进行的,何况圣旨传下去再到经办也需要时间。
但买粮的事情立马就能开始,权贵富商的消息本就很灵通,朝会刚结束,长安城内外的豪强们就得到消息了,起初还只是持观望态度,等官府公布了收购的粮价,大部分家里有屯粮的豪强都愿意出售一部分粮食。
粮食是有保质期的,这几年他们屯的粮食都没能卖出去,再不出售也不能吃了,何况官府购粮是用于赈灾,给灾民吃的粮食也不计较是好是坏,不趁机把陈粮卖了还等何时?
没过几天,锦衣卫也传来了好消息,说是在江浙发现了两处蒲家的粮仓,粮仓里满满的粮食,怕是有上万石。
这时候大臣们就不得不深思,蒲家屯如此多的粮食是想做什么?难道他们想造反不成?再想想潜逃在外的蒲国公,大家忍不住冒出冷汗。
看来皇上清算蒲家也未必是鸟尽弓藏,想必是得到了蒲家想要造反的证据了,也不知道太后娘娘是否知道这些。
等蒲家在西北的矿山和兵器库也被发现时,满朝文武已经认定了蒲家想谋逆的心,纷纷感慨:死有余辜啊!
“还是没有发现蒲战的踪迹?”赵璋皱眉问凌靖云,蒲战潜逃已经一个月了,如果让他逃到天涯海角,那以后想逮捕他就更难了。
而且蒲家的产业几乎都被挖出来了,蒲战就算逃出去能去哪?拖着一把老骨头又能做什么?
“好几次得到消息追过去都没抓到人,臣以为,他身边至少还有百人护卫,而且每次追捕都遭到死士拦截,锦衣卫损失惨重。”凌靖云心里也憋着气,他带在身边的锦衣卫都是心腹,都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结果这个月连着损失了十几个,他怎么能平静?
“往哪个方向跑了?”
“最初是往西北的方向,但半途不知道为何改为南下,但没见到本人,不确定是否中了对方的声东击西之计。”
赵璋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站起来朝杜富成吩咐说:“让姚沾带两千禁卫军去小汤山,将皇后与太后接回宫。”
杜总管愣了一下,皇上一直有意将太后隔离在小汤山,原本是想等蒲国公伏法后再接太后回来了。
不过心里就算有疑惑杜总管也不会问,迅速派人将姚统领找来,当天就清点好人手出发了。
凌靖云惊讶地问:“皇上觉得蒲战是去小汤山找太后了?”
“不无可能,如果他先去找了母后,恶人先告状,母后说不定不会听朕的解释了,何况朕确实是有意将她困在小汤山。”
--
皇上同意了沈嘉的建议,最终与几位大臣选定了三个往年受灾最严重的村子当做试点。
同时,买储备粮的事情也迫在眉睫,这部分粮食还有大作用等着它。
一番讨论过了午时还没结束,不少老臣已经累极了,沈嘉也是口干舌燥又饥寒交迫。
皇帝留了大家吃午饭,热腾腾的香锅子,吃完沈嘉满血复活,感觉还可以继续再来一场辩论。
吃饭的时候,沈嘉被一群官员围住了,问的都是表格的事情,不仅户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其他衙门也都是要各自做账,各自审核的。
沈嘉本来就没打算藏私,但这东西也是光靠嘴巴就能说清楚的,于是准备写一本教材,大家都是聪明人,想必很快就能学会。
午膳结束,杜总管来宣几位内阁大臣召见,还特意点了沈嘉来做会议记录,等事情商议结束,赵璋当着一群大臣说:“沈爱卿这次立了功,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吗?”
沈嘉也不客气,直接说是:“既然如此,下官就要一副皇上写的字画吧,皇上的字千金难求,臣这还是赚到了。”
大臣们看沈嘉的眼神都带着震惊和佩服,正常人听到皇上的这句话应该都会说不要赏赐,这是自己份内之事云云,沈嘉这么不客气直接要赏赐,实在有些过分。
而且连他们自己都没有皇上的墨宝呢,凭什么沈大人可以有?
“可以,朕答应你了。”赵璋把其他臣子打发走,只留了沈嘉下来,说是今晚就把赏赐给他画出来,免得沈嘉望眼欲穿。
沈嘉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留宿皇宫,杜总管已经很有经验了,先弄个替身去本该沈嘉住的地方,然后再把皇上寝宫内外排查一遍,不忠心的奴才都不敢派过去,免得出了差错。
赵璋的字画非常好,他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将来和家里闹翻了,那他起码还能卖字画度日,足够养活沈嘉了。
赵璋今天画了一幅沈嘉的肖像图,画中,沈嘉穿着官服站在金銮殿上,一手抬起,一手放在背后,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非常生动形象,哪怕沈嘉见识过现代各种栩栩如生的绘画技巧,也不得不赞一声:“画的真好!”
赵璋提笔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正是当初琼林宴上沈嘉做的那首《登科后》,诗句与画境意外融合,让这副画更加完美了。
“字写的真好,画的更好!”沈嘉又夸赞了一句。
赵璋等画干了卷起来递个他,笑着说:“便宜你了,好好收藏着,勉强能当个传家宝。”
沈嘉笑话他:“谁家的传家宝会是自己的画像?”
第四十三章 立后大典(上)
冬天是不宜动土的,北方的冬天,土地被冻的很硬,因此盖房子一事也不是当下就能进行的,何况圣旨传下去再到经办也需要时间。
但买粮的事情立马就能开始,权贵富商的消息本就很灵通,朝会刚结束,长安城内外的豪强们就得到消息了,起初还只是持观望态度,等官府公布了收购的粮价,大部分家里有屯粮的豪强都愿意出售一部分粮食。
粮食是有保质期的,这几年他们屯的粮食都没能卖出去,再不出售也不能吃了,何况官府购粮是用于赈灾,给灾民吃的粮食也不计较是好是坏,不趁机把陈粮卖了还等何时?
没过几天,锦衣卫也传来了好消息,说是在江浙发现了两处蒲家的粮仓,粮仓里满满的粮食,怕是有上万石。
这时候大臣们就不得不深思,蒲家屯如此多的粮食是想做什么?难道他们想造反不成?再想想潜逃在外的蒲国公,大家忍不住冒出冷汗。
看来皇上清算蒲家也未必是鸟尽弓藏,想必是得到了蒲家想要造反的证据了,也不知道太后娘娘是否知道这些。
等蒲家在西北的矿山和兵器库也被发现时,满朝文武已经认定了蒲家想谋逆的心,纷纷感慨:死有余辜啊!
“还是没有发现蒲战的踪迹?”赵璋皱眉问凌靖云,蒲战潜逃已经一个月了,如果让他逃到天涯海角,那以后想逮捕他就更难了。
而且蒲家的产业几乎都被挖出来了,蒲战就算逃出去能去哪?拖着一把老骨头又能做什么?
“好几次得到消息追过去都没抓到人,臣以为,他身边至少还有百人护卫,而且每次追捕都遭到死士拦截,锦衣卫损失惨重。”凌靖云心里也憋着气,他带在身边的锦衣卫都是心腹,都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结果这个月连着损失了十几个,他怎么能平静?
“往哪个方向跑了?”
“最初是往西北的方向,但半途不知道为何改为南下,但没见到本人,不确定是否中了对方的声东击西之计。”
赵璋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站起来朝杜富成吩咐说:“让姚沾带两千禁卫军去小汤山,将皇后与太后接回宫。”
杜总管愣了一下,皇上一直有意将太后隔离在小汤山,原本是想等蒲国公伏法后再接太后回来了。
不过心里就算有疑惑杜总管也不会问,迅速派人将姚统领找来,当天就清点好人手出发了。
凌靖云惊讶地问:“皇上觉得蒲战是去小汤山找太后了?”
“不无可能,如果他先去找了母后,恶人先告状,母后说不定不会听朕的解释了,何况朕确实是有意将她困在小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