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页
——虽然这里有“松鹤”之称,又位于郑家祖宅的附近,可也不一定就是藏经的地方,也许只是巧合了?
——可是,经过我这几日的打探,四周并无更加符合条件的地点了。
——或者说,还有其它说法与解释?毕竟有“松鹤”含义的事物不少,也许是某幅画?某个庭院?某个……可那样一来,范围就太广了,黄裳藏书,大概不愿意这么为难后人吧?
她把亭子内外都走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便踱步回到座位处。
正琢磨着是不是想差了,裴湘偶一抬头,便瞥见湖面上的倒影正在随着光线而慢慢发生变化。
若说刚刚的倒影是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那此时已经看不清整只鹤形了,偏偏那尖而细的鹤喙还是清晰异常,仿佛没有受到日光变化的影响。
裴湘轻咦一声,探身细瞧,这时方看出了一些端倪。
原来并不是没有任何变化,而是那鹤喙的部分并不单单是山石的倒影,还重叠着凉亭的尖尖一角。
——如果说这尖尖的一角是鹤喙,那么,声音在哪里呢?
裴湘一时之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就尝试着换换思路。
她下意识地横抱起欧阳锋的铁筝,一手握着筝颈,一手随意拨弄筝弦,在断断续续的叮咚声中,她琢磨起黄裳和郑御医这两个人来。
按照郑家的说法,黄裳和郑御医也算是相交莫逆了。如今来看,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否则的话,黄裳也不会把《九阴真经》的线索藏在郑家。
所以……是知交好友吗?
裴湘拨弄筝弦,心里念着《九阴真经》的来历。
——昔年,黄裳为宋徽宗校对审阅五千多卷道藏,悟出了精深武学。之后,他奉命清剿魔教,杀了不少魔教中的法王长老之类的高层人物,因而得罪了很多武林人士,连累家人被仇敌杀害。
——他隐居四十年,专心破解敌人招式,再出现后,却发现物是人非,昔日敌人几乎已经死绝,亲朋故旧也早已凋零……便把毕生心血《九阴真经》上下两卷藏在某处,自己飘然远离……
——黄裳四十年后再返中原,那时候郑御医大概已经去世了,家中子弟守着老爷子的藏书,却无一人能够继承郑御医的医术本领。
——黄裳见此,他会为了郑御医感到可惜可叹吗?
——所以,在得知了郑御医的遗言后,他干脆把《九阴真经》的秘密隐藏在郑家藏书中,希望郑家后人发现并继承?
裴湘试着猜想黄裳当年的想法,她暗忖,如果黄裳对郑家后人还存有几分希望的话,那么,这藏经书的地点就不该太过难找或者危险。
——甚至,也许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第242章
裴湘放下怀中的铁筝,起身观察这座八角凉亭。
——郑家人文弱不通武艺,想来黄裳也不会刻意为难他们,所以,线索应该在普通人能够轻易接触到的地方。
——无需飞上凉亭顶端或者深挖凉亭底部,亦或者拨动什么特殊机关。
想明白这一点,裴湘便抛开脑海中种种繁琐诡奇的解题思路,重新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
她的目光划石板地面和围栏长椅,逐渐上移,渐渐被八根凉亭立柱上的题诗刻字与简单图案所吸引。
她走到一根柱子前细瞧,发现这根石柱的底端雕刻着祥云苍松图,图案上方的柱面上有刻字提诗。诗句内容都和“松鹤”二字相关,例如“月西人影如鸿影,风里松声带鹤声”(注1)这样的应景佳句。
裴湘弯腰认真浏览,察觉到有些地方的刻字已经不甚清晰了,她伸手摸了摸,又连猜带蒙地读了几句话。
她绕着柱子中下部读了一圈之后,目光再往上移,一段空白柱面之后,在柱子的中上部重新出现刻字。这次不再是诗句了,而是简单介绍松鹤谷名称由来的文字,以及对某一任朝廷官员的赞美之言。
耐心读完这段内容,裴湘仰头看向柱子顶端,在没入亭檐的部分,又出现了工匠雕刻的仙鹤图和一些文采斐然的诗句。裴湘登上凉亭的长椅,惦着脚努力辨认上面的每一个字,磕磕绊绊地记下了上面的文字内容。
——每个到过松鹤谷的人都能阅读到石柱上的文字,看似和隐藏线索毫无瓜葛。
——但也许就有人愿意反其道而行呢?
——就像藏猫猫游戏似的,有时候越在简单容易寻找的地方,反而越容易被寻找者忽略。
看完了一根柱子上的图案和刻字,裴湘望向其余七根柱子。
她这次没有再随意选择,而是直接走到了那个在湖面上倒映出鹤喙的尖尖亭角的方位,在对应的柱子前站定。
——八角亭,左右各四根立柱,每个立柱对应一个尖尖上翘的亭角,对称而美观,也蕴含了非常明显的暗示。
裴湘依旧从柱子下方开始观看。
苍松云海图、古今诗词佳句、记载修建凉亭始末的文字,而后又是瑞鹤图,裴湘的视线掠过翩翩飞舞的仙鹤,逐字逐句的认真辨认石柱上端的文字。
半晌,裴湘微微皱眉,她没有发现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难道不是这根柱子?
她想了想,始终觉得这里的希望最大。于是,她干脆踩着柱子旁的长椅爬上椅背栏杆,一手扶着柱子一手伸长,探出身体往柱子顶端够,费劲儿摸索了好一会儿。
--
——可是,经过我这几日的打探,四周并无更加符合条件的地点了。
——或者说,还有其它说法与解释?毕竟有“松鹤”含义的事物不少,也许是某幅画?某个庭院?某个……可那样一来,范围就太广了,黄裳藏书,大概不愿意这么为难后人吧?
她把亭子内外都走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便踱步回到座位处。
正琢磨着是不是想差了,裴湘偶一抬头,便瞥见湖面上的倒影正在随着光线而慢慢发生变化。
若说刚刚的倒影是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那此时已经看不清整只鹤形了,偏偏那尖而细的鹤喙还是清晰异常,仿佛没有受到日光变化的影响。
裴湘轻咦一声,探身细瞧,这时方看出了一些端倪。
原来并不是没有任何变化,而是那鹤喙的部分并不单单是山石的倒影,还重叠着凉亭的尖尖一角。
——如果说这尖尖的一角是鹤喙,那么,声音在哪里呢?
裴湘一时之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就尝试着换换思路。
她下意识地横抱起欧阳锋的铁筝,一手握着筝颈,一手随意拨弄筝弦,在断断续续的叮咚声中,她琢磨起黄裳和郑御医这两个人来。
按照郑家的说法,黄裳和郑御医也算是相交莫逆了。如今来看,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否则的话,黄裳也不会把《九阴真经》的线索藏在郑家。
所以……是知交好友吗?
裴湘拨弄筝弦,心里念着《九阴真经》的来历。
——昔年,黄裳为宋徽宗校对审阅五千多卷道藏,悟出了精深武学。之后,他奉命清剿魔教,杀了不少魔教中的法王长老之类的高层人物,因而得罪了很多武林人士,连累家人被仇敌杀害。
——他隐居四十年,专心破解敌人招式,再出现后,却发现物是人非,昔日敌人几乎已经死绝,亲朋故旧也早已凋零……便把毕生心血《九阴真经》上下两卷藏在某处,自己飘然远离……
——黄裳四十年后再返中原,那时候郑御医大概已经去世了,家中子弟守着老爷子的藏书,却无一人能够继承郑御医的医术本领。
——黄裳见此,他会为了郑御医感到可惜可叹吗?
——所以,在得知了郑御医的遗言后,他干脆把《九阴真经》的秘密隐藏在郑家藏书中,希望郑家后人发现并继承?
裴湘试着猜想黄裳当年的想法,她暗忖,如果黄裳对郑家后人还存有几分希望的话,那么,这藏经书的地点就不该太过难找或者危险。
——甚至,也许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第242章
裴湘放下怀中的铁筝,起身观察这座八角凉亭。
——郑家人文弱不通武艺,想来黄裳也不会刻意为难他们,所以,线索应该在普通人能够轻易接触到的地方。
——无需飞上凉亭顶端或者深挖凉亭底部,亦或者拨动什么特殊机关。
想明白这一点,裴湘便抛开脑海中种种繁琐诡奇的解题思路,重新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
她的目光划石板地面和围栏长椅,逐渐上移,渐渐被八根凉亭立柱上的题诗刻字与简单图案所吸引。
她走到一根柱子前细瞧,发现这根石柱的底端雕刻着祥云苍松图,图案上方的柱面上有刻字提诗。诗句内容都和“松鹤”二字相关,例如“月西人影如鸿影,风里松声带鹤声”(注1)这样的应景佳句。
裴湘弯腰认真浏览,察觉到有些地方的刻字已经不甚清晰了,她伸手摸了摸,又连猜带蒙地读了几句话。
她绕着柱子中下部读了一圈之后,目光再往上移,一段空白柱面之后,在柱子的中上部重新出现刻字。这次不再是诗句了,而是简单介绍松鹤谷名称由来的文字,以及对某一任朝廷官员的赞美之言。
耐心读完这段内容,裴湘仰头看向柱子顶端,在没入亭檐的部分,又出现了工匠雕刻的仙鹤图和一些文采斐然的诗句。裴湘登上凉亭的长椅,惦着脚努力辨认上面的每一个字,磕磕绊绊地记下了上面的文字内容。
——每个到过松鹤谷的人都能阅读到石柱上的文字,看似和隐藏线索毫无瓜葛。
——但也许就有人愿意反其道而行呢?
——就像藏猫猫游戏似的,有时候越在简单容易寻找的地方,反而越容易被寻找者忽略。
看完了一根柱子上的图案和刻字,裴湘望向其余七根柱子。
她这次没有再随意选择,而是直接走到了那个在湖面上倒映出鹤喙的尖尖亭角的方位,在对应的柱子前站定。
——八角亭,左右各四根立柱,每个立柱对应一个尖尖上翘的亭角,对称而美观,也蕴含了非常明显的暗示。
裴湘依旧从柱子下方开始观看。
苍松云海图、古今诗词佳句、记载修建凉亭始末的文字,而后又是瑞鹤图,裴湘的视线掠过翩翩飞舞的仙鹤,逐字逐句的认真辨认石柱上端的文字。
半晌,裴湘微微皱眉,她没有发现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难道不是这根柱子?
她想了想,始终觉得这里的希望最大。于是,她干脆踩着柱子旁的长椅爬上椅背栏杆,一手扶着柱子一手伸长,探出身体往柱子顶端够,费劲儿摸索了好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