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页
这个时砚还真不能否认,闻时薇虽然聪慧,但到底年轻经验不足,若是没人指点,肯定会吃亏,之所以能顺风顺水好几年,成为一匹黑马到达如今高度,确实离不开时砚在背后支持。
甚至就连宋克礼,也是时砚在海城时就做好的打算,但凡闻时薇有勇气迈出那一步,时砚就会通过宋家,通过宋克己,想办法将宋克礼送到她身边,让两人互相扶持。
源源不断的金钱支持,宋克己的人脉加上时砚亲自做的预测,要是还不能出人头地,时砚只能说自己看错人了,自认倒霉。
这些时砚不否认,但也没必要和时临解释的太清楚,人和人之间,还是稍微有点距离比较好。
但有一点,时砚觉得还是要说清楚:“老太太人家现在可是大名鼎鼎的津城日报主笔编辑,尤其是时事点评栏目,辛辣不已,见解独到,读者遍布大江南北。
上到津城大统领,安城领导人,下到贩夫走卒,三教九流,名伶戏子,哪一个不是既想被她老人家点评,以达到全国出名的地步,又怕被她辛辣的言词说的没脸见人,抬不起头。
这叫新时代女性,咱们安城就有不少人是她老人家的忠实读者,你这话在外面少说,免得被读者堵上门,要和你当面理论清楚。”
他们说的这位老太太,就是时临的外婆,沈明月的母亲,当年因为换子事件,毅然和沈父和离,欢欢喜喜北上投奔儿子的沈母。
老太太人老心不老,在儿子身边也没成为一个只会买菜做饭带孙子打扫家务,泯然众人的平凡老太太。
重操旧业,在津城最大的报社一步步站稳脚跟后,因为没有了夫家拖后腿,加上几个儿子孝顺又支持她的事业,彻底没了顾忌,人到晚年,才在这条路上真正找到自己的风格。文华先生之名,可谓是响彻大江南北。
时砚的话真不是空穴来风,安城有不少人是文华先生的忠实读者,每月托人买津城日报,就为了一睹老先生最新力作。
有时候人就是经不住念叨,才说完老太太,安城和津城之间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彻底爆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忙着站队,外界对此关注度极高。
老太太就在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场战争的文章,称其为“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或将是一场真正的解放战争。”
彼时,时砚跟随军队在南方某省进行医疗救援,忙里偷闲,看到老太太的文章,还有许多文人,社会各界人士,针对老太太文章展开的一系列讨论,深觉老骥伏枥大志晚成,说的就是老太太。
在老太太身上,脱离了家庭带给她的枷锁后,她的人生明显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想到这个,时砚转身就招来时云,让她将报纸送给方才被人送过来的一个病人。
时云不明所以,走了一趟出来,一脸莫名:“哥,里面那人是不是沈家那位?他怎么会在这里,落魄成这样?按理说沈家家底丰厚,他又是嫡出一脉,当初我们离开海城的时候,听说他们家也着手准备出国,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不是时云说,要不是这人自称海城沈家人,看到报纸后情绪异常激动,三个护士差点儿没按住,她一时半会儿真没认出来,瘦的就剩一把骨头,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
时砚挑眉,似笑非笑道:“谁知道呢?或许这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报应不爽吧!”
时砚这张嘴就跟开了光似的,这边才说完报应不爽,沪城另一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竹老爷子,看着侄子的尸体,满脸悲恸,身形瞬间苍老了几分。
整个青竹帮的人进进出出,全部穿黑衣,戴孝章,寂静无声,看着这个失去唯一亲人的老人,像一头孤狼般在天地间无声咆哮。
老爷子嘴里喃喃:“报应?要报应就报应在我身上,孩子们何罪之有,何罪之有啊?”
老爷子将所有人赶出去,亲手帮竹容收敛了仪容,重新走到人前时,还是那个让人看不出深浅,高深莫测的青竹帮老当家。
声音冷淡中夹杂着几分无声的狠厉,慢悠悠的,像是从一具破败不堪的身体中发出来,随时都要消散似的。
但谁都不敢将这个失孤的老人当成一个真正行将就木的普通老者,这是一头随时会暴起,咬断人脖子的孤狼。
“联系安城方面,我有一桩生意要和他们谈。”
等时砚收到消息的时候,胖胖的王主任从大后方亲自跑来前线,一脸郑重的将事情起因经过与时砚交代清楚:“沪城青竹帮少当家竹容于半月前,在津城附近被津城高官子弟伏杀,起因是竹容在津城内搭救了一个被恶霸欺凌的少女。
恶霸觉得自己没面子,偷了父亲的军令,带着一个连的人,在津城附近,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将只带着几个亲信结束津城述职离开的一行人当场伏杀。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津城有人觉得青竹帮这两年不太听话,想给竹容一个警告,让竹老爷子乖乖听指挥,既然做了他们手里的木仓,就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因而那人有意放纵一群纨绔子弟的随意胡闹。
但那人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现如今这般,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
时砚对竹容的身死一点儿都不惊讶,以前他一直反对闻时薇与老男人在一起,就是因为老男人一副活不长久的面相,虽然老年人和闻时薇在一起,可能会改变命运,但谁知道他们之间会是哪一个被影响的更深远呢?
--
甚至就连宋克礼,也是时砚在海城时就做好的打算,但凡闻时薇有勇气迈出那一步,时砚就会通过宋家,通过宋克己,想办法将宋克礼送到她身边,让两人互相扶持。
源源不断的金钱支持,宋克己的人脉加上时砚亲自做的预测,要是还不能出人头地,时砚只能说自己看错人了,自认倒霉。
这些时砚不否认,但也没必要和时临解释的太清楚,人和人之间,还是稍微有点距离比较好。
但有一点,时砚觉得还是要说清楚:“老太太人家现在可是大名鼎鼎的津城日报主笔编辑,尤其是时事点评栏目,辛辣不已,见解独到,读者遍布大江南北。
上到津城大统领,安城领导人,下到贩夫走卒,三教九流,名伶戏子,哪一个不是既想被她老人家点评,以达到全国出名的地步,又怕被她辛辣的言词说的没脸见人,抬不起头。
这叫新时代女性,咱们安城就有不少人是她老人家的忠实读者,你这话在外面少说,免得被读者堵上门,要和你当面理论清楚。”
他们说的这位老太太,就是时临的外婆,沈明月的母亲,当年因为换子事件,毅然和沈父和离,欢欢喜喜北上投奔儿子的沈母。
老太太人老心不老,在儿子身边也没成为一个只会买菜做饭带孙子打扫家务,泯然众人的平凡老太太。
重操旧业,在津城最大的报社一步步站稳脚跟后,因为没有了夫家拖后腿,加上几个儿子孝顺又支持她的事业,彻底没了顾忌,人到晚年,才在这条路上真正找到自己的风格。文华先生之名,可谓是响彻大江南北。
时砚的话真不是空穴来风,安城有不少人是文华先生的忠实读者,每月托人买津城日报,就为了一睹老先生最新力作。
有时候人就是经不住念叨,才说完老太太,安城和津城之间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彻底爆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忙着站队,外界对此关注度极高。
老太太就在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场战争的文章,称其为“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或将是一场真正的解放战争。”
彼时,时砚跟随军队在南方某省进行医疗救援,忙里偷闲,看到老太太的文章,还有许多文人,社会各界人士,针对老太太文章展开的一系列讨论,深觉老骥伏枥大志晚成,说的就是老太太。
在老太太身上,脱离了家庭带给她的枷锁后,她的人生明显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想到这个,时砚转身就招来时云,让她将报纸送给方才被人送过来的一个病人。
时云不明所以,走了一趟出来,一脸莫名:“哥,里面那人是不是沈家那位?他怎么会在这里,落魄成这样?按理说沈家家底丰厚,他又是嫡出一脉,当初我们离开海城的时候,听说他们家也着手准备出国,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不是时云说,要不是这人自称海城沈家人,看到报纸后情绪异常激动,三个护士差点儿没按住,她一时半会儿真没认出来,瘦的就剩一把骨头,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
时砚挑眉,似笑非笑道:“谁知道呢?或许这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报应不爽吧!”
时砚这张嘴就跟开了光似的,这边才说完报应不爽,沪城另一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竹老爷子,看着侄子的尸体,满脸悲恸,身形瞬间苍老了几分。
整个青竹帮的人进进出出,全部穿黑衣,戴孝章,寂静无声,看着这个失去唯一亲人的老人,像一头孤狼般在天地间无声咆哮。
老爷子嘴里喃喃:“报应?要报应就报应在我身上,孩子们何罪之有,何罪之有啊?”
老爷子将所有人赶出去,亲手帮竹容收敛了仪容,重新走到人前时,还是那个让人看不出深浅,高深莫测的青竹帮老当家。
声音冷淡中夹杂着几分无声的狠厉,慢悠悠的,像是从一具破败不堪的身体中发出来,随时都要消散似的。
但谁都不敢将这个失孤的老人当成一个真正行将就木的普通老者,这是一头随时会暴起,咬断人脖子的孤狼。
“联系安城方面,我有一桩生意要和他们谈。”
等时砚收到消息的时候,胖胖的王主任从大后方亲自跑来前线,一脸郑重的将事情起因经过与时砚交代清楚:“沪城青竹帮少当家竹容于半月前,在津城附近被津城高官子弟伏杀,起因是竹容在津城内搭救了一个被恶霸欺凌的少女。
恶霸觉得自己没面子,偷了父亲的军令,带着一个连的人,在津城附近,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将只带着几个亲信结束津城述职离开的一行人当场伏杀。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津城有人觉得青竹帮这两年不太听话,想给竹容一个警告,让竹老爷子乖乖听指挥,既然做了他们手里的木仓,就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因而那人有意放纵一群纨绔子弟的随意胡闹。
但那人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现如今这般,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
时砚对竹容的身死一点儿都不惊讶,以前他一直反对闻时薇与老男人在一起,就是因为老男人一副活不长久的面相,虽然老年人和闻时薇在一起,可能会改变命运,但谁知道他们之间会是哪一个被影响的更深远呢?
--